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福建省部分市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含答案)

福建省部分市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含答案)

来源:宝玛科技网
福建省部分市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

言文字运用Ⅰ(含答案)

语言文字运用Ⅰ

福建省福州市2023年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20世纪80年代,刚参加工作的赵昌平便下定决心,“再难也要攻克”“要搞就搞最难的项需要攻破科学原理和技术瓶颈两大难点的复杂系统性工程。为攻克难关,赵昌平夜以继日地工作,翻阅此前30多年的研究,开拓性地提出了“小麦雄性育性的相对性原理”,是杂交小麦研发的理论基础。解决科学原理后,紧接着要攻克技术瓶颈。缺钱、缺地、缺人、缺理解,在最低谷的10年,赵昌平从一个性格“open”的人变得沉默寡言。所有的成功都不是 ① 的,直到2011年,以赵昌平为第一完成人的“中国二系杂交小麦技术体系创建”终于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二系杂交小麦正式引领全世界杂交小麦研究方向。 这三十年来,赵昌平研究团队从未轻松过,而商业化的过程尤为艰难,仅用种量一项就能难倒“英雄汉”,因为杂交小麦的用种量是杂交水稻的近十倍。但赵昌平团队②,终将制种亩产增产20%以上,长达百年的科学难题和技术瓶颈被一一破解。赵昌平感慨道:“杂交小麦的探索过程是不可预知的。这也正是科学的魅力,让我 ③ 地为它献身。”

18.请在文中序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效,参语言表法准确流肠,可少量增制词诗,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请结合材料,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进行简要分析。(4分)

福建省泉州市2023届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二)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每集讲述一幅画作与画家的故事,以艺术与技术的“完美邂逅”阐释画作的艺术价值。节目致力于用3D建

模技术“活化”2D作品,让平面二维的美术作品变得生动立体起来,帧帧创作,秒秒____________,展现了“唯美中国风”。在第一集《虾》开头,“虾”被____________了动态感,仿佛自如地穿梭在池塘中,让观者走进了那个“水草青青的世界”。

该片还注重讲述画家创作美术作品的历程。首期节目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将画家齐白石的一生呈现在观众面前,在动人的生命故事中观众得以充分了解齐白石的绘画风格和人生追求。齐白石画螃蟹讽刺侵略者____________,画寒鸟鼓舞激励大众,这种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艺术表达最终走进了人民心底,齐白石具有“人民性”的作品与时代精神的指向相得益彰。

《美术里的中国》为观众带来一场美术经典的视觉盛宴,____________在历史的求索中表现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A.雕饰 给予 横行霸道 还 B.雕琢 给予 暴虐无道 并 C.雕饰 赋予 暴虐无道 还 D.雕琢 赋予 横行霸道 并

19.有网友用“美艺记录中国,丹心拥抱民族”评述《美术里的中国》,请仿照这一评语的句式,另写一则评语来评述这部纪录片。(3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人民”一词共出现五次,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表达效果。(5分)

福建省漳州市2023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绿柳如烟,芦苇荡漾。波光粼粼的水面上,白鹭①。初秋的大汶河如诗如画,尽展生态之美。作为黄河下游最大的支流,大汶河千年流淌,生生不息,日益焕发出②_与活力。碧波荡漾,鱼翔浅底,鸟鸣啾啾。水草丰美。人们惊喜地发现,随着自然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白鹭、野鸭等野生飞禽的身影越来越多。公园里、水面上③的鸟儿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普惠民生的一个缩影。

东平湖位于泰安县东平县境内,常年水面209平方公里,蓄水总量40亿立方米,是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调蓄枢纽和京杭运河复航战略枢纽的东平湖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意义重大。多年来,以东平湖、大汶河为代表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得到大幅改善和提升,实现了旧貌换新颜。水质好了,湖水清了,东平湖犹如一颗嵌在鲁西大地上的蓝宝石,吸引周边游客前来打卡观光,已成为生态保护的一道亮丽风景。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4分)

福建省厦门市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一批老科学家留下的手稿在互联网上广为传播,其中,有“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院士的【甲】《微分方程笔记》,每一个字都工整得有如印刷体;有著名植物分类学家王文采院士的手绘彩色植物图,每一幅图都【乙】跃然纸上,不逊于工笔画作;还有数学家周毓鳞院士的书信,信中对后生晚辈的【丙】垂问具体到“另起一行的数学公式是否该退两格”的问题……这些手稿折射出老一辈科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

实际上,这些手稿的流传,得益于一项抢救历史资料的工作,即“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这项工程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11个部委启动,着眼于80岁以上、学术经历丰富、功勋卓著的老科学家,力求真实反映自【丁】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中国科技发展情况,丰富我国的科技史文献。

截至统计时间,采集工程已经搜集到600余位科学家的手稿、书信等实物原件7万余件,初频、音频等数字化资料数十万卷。研究这些资料,不仅能了解科学家的学术成长历程, 又能厘清中国现代科学发展的脉络,为创新打好进一步的基础。

18. 对文中画横线处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处,将“《微分方程笔记》”的书名号去掉。 B. 【乙】处,将“跃然纸上”改为“呼之欲出”。 C. 【丙】处,将“垂问”改为“指导”。

D. 【丁】处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改为“20世纪20年代”。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 学校将举办老科学家手稿展览活动,请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包含“手稿”“科学”两个关键词,句式对仗,不超过20字。 福建省莆田市2023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八月,葡萄“著色”。

你别以为我这里是把画家的术语借用来了。不是的。这是果农的语言,他们就叫“著色”。

下过大雨,你来看看葡萄园吧,那叫好看!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一串一串,饱满、磁棒、挺括,璀璨琳琅。你就把《说文解字》里的玉字偏旁的字都搬了来吧,那也不够用呀!

可是你得快来!明天,对不起,你全看不到了。我们要喷波尔多液了。一喷波尔多液,它们的晶莹鲜艳全都没有了,它们蒙上一层蓝兮兮、白糊糊的东西,成了磨砂玻璃。我们不得不这样干。葡萄是吃的,不是看的。我们得保护它。过不两天,就下葡萄了。 一串一串剪下来,把病果、瘪果去掉,妥妥地放在果筐里。果筐满了,盖上盖,要一个棒小伙子跳上去蹦两下,用麻筋缝的筐盖。-新下的果子,不怕压,它很结实,压不坏。倒怕是装不紧,逛里逛当的。那,来回一晃悠,全得烂! 葡萄装上车,走了。 去吧,葡萄,让人们吃去吧!

18.写果农要给葡萄喷波尔多液,作家反复用了三个“我们”,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19.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曹禺《雷雨》)

B.很白很亮的一堆洋钱!而且是他的一一现在不见了!(鲁迅《阿Q正传》)

C.一吃到咸味,我不由得想起山上同志们那些黄瘦的脸色--山上缺盐缺得凶呢。(王愿坚《党费》)

D.哦,我忘了进来干什么了。海尔茂,给我一支雪茄烟-一要那种黑的哈瓦那。(易卜生《玩偶之家》) 语言文字运用Ⅰ

福建省福州市2023年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20世纪80年代,刚参加工作的赵昌平便下定决心,“再难也要攻克”“要搞就搞最难的项需要攻破科学原理和技术瓶颈两大难点的复杂系统性工程。为攻克难关,赵昌平夜以继日地工作,翻阅此前30多年的研究,开拓性地提出了“小麦雄性育性的相对性原理”,是杂交小麦研发的理论基础。解决科学原理后,紧接着要攻克技术瓶颈。缺钱、缺地、缺人、缺理解,在最低谷的10年,赵昌平从一个性格“open”的人变得沉默寡言。所有的成功都不是 ① 的,直到2011年,以赵昌平为第一完成人的“中国二系杂交小麦技术体系创建”终于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二系杂交小麦正式引领全世界杂交小麦研究方向。 这三十年来,赵昌平研究团队从未轻松过,而商业化的过程尤为艰难,仅用种量一项就能难倒“英雄汉”,因为杂交小麦的用种量是杂交水稻的近十倍。但赵昌平团队②,终将制种亩产增产20%以上,长达百年的科学难题和技术瓶颈被一一破解。赵昌平感慨道:“杂交小麦的探索过程是不可预知的。这也正是科学的魅力,让我 ③ 地为它献身。”

18.请在文中序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效,参语言表法准确流肠,可少量增制词诗,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请结合材料,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进行简要分析。(4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然后判断使用哪个成语。

(2)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先分析画线句子,找出其中的语病,然后针对语病一一加以修改。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表达效果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需结合语境从内容和修辞的角度加以分析。

【解答】(1)①结合“直到2011年,以赵昌平为第一完成人的“中国二系杂交小麦技术体系创建”终于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这三十年来……”分析,此处强调的是所有的成功都需要长久的坚持,不是短时间内就会取得的,所以可填“一蹴而就”。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很容易成功。

②结合语境可知,赵昌平团队在这三十年来的研究过程中遇到困难从未灰心,从未放弃过,所以可填“毫不气馁”。毫不气馁:意思是形容人失败后毫不灰心,继续努力。

③结合文段中赵昌平的科研经历、科研精神和之后他的感慨,可知,赵昌平把“杂交小麦的探索过程是不可预知的”看作是科学的魅力,正是这一魅力让他为了科研而不顾一切,所以可填“义无反顾”。 (2)画横线的句子语病有:一、成分残缺,应在“研究”后加“报告”;二、结构混乱,将“是杂交小麦研发的理论基础”改为“为杂交小麦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所以句子修改为:翻阅此前30多年的研究报告,开拓性地提出了“小麦雄性育性的相对性原理”,为杂交小麦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3)“缺钱、缺地、缺人、缺理解”,运用排比,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连用四个“连”字,反复中有层递,不仅缺少物质保障,还缺少精神支持,该句从不同角度强化了研究团队所遇困难之多。 “性格‘open’”与“沉默寡言”形成对比,提出强调了赵昌平前后性格的变化,突出了他为突破技术瓶颈做出的牺牲,凸显了他的奉献精神。 答案:

(1)①一蹴而就 ②毫不气馁 ③义无反顾

(2)翻阅此前30多年的研究报告,开拓性地提出了“小麦雄性育性的相对性原理”,为杂交小麦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3)①四个“缺”的连用,反复中有层递,从不同角度强化了研究团队所遇困难之多。②“open”与“沉默寡言”形成对比,形象写出人物的前后变化,突显赵昌平的奉献精神。

【点评】“辨析并修改病句”在近11年的高考中年年出现,已成为必考题型之一。分值一般不少于3分。考查的病句类型主要是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六种。考查方式有两种:一是辨析病句,通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二是修改病句,通常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

福建省泉州市2023届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二)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每集讲述一幅画作与画家的故事,以艺术与技术的“完美邂逅”阐释画作的艺术价值。节目致力于用3D建模技术“活化”2D作品,让平面二维的美术作品变得生动立体起来,帧帧创作,秒秒____________,展现了“唯美中国风”。在第一集《虾》开头,“虾”被____________了动态感,仿佛自如地穿梭在池塘中,让观者走进了那个“水草青青的世界”。

该片还注重讲述画家创作美术作品的历程。首期节目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将画家齐白石的一生呈现在观众面前,在动人的生命故事中观众得以充分了解齐白石的绘画风格和人生追求。齐白石画螃蟹讽刺侵略者____________,画寒鸟鼓舞激励大众,这种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艺术表达最终走进了人民心底,齐白石具有“人民性”的作品与时代精神的指向相得益彰。

《美术里的中国》为观众带来一场美术经典的视觉盛宴,____________在历史的求索中表现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A.雕饰 给予 横行霸道 还 B.雕琢 给予 暴虐无道 并

C.雕饰 赋予 暴虐无道 还 D.雕琢 赋予 横行霸道 并

19.有网友用“美艺记录中国,丹心拥抱民族”评述《美术里的中国》,请仿照这一评语的句式,另写一则评语来评述这部纪录片。(3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人民”一词共出现五次,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表达效果。(5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的近义词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时,学生需要理解目标词语的含义,掌握词语适用的对象和语境等。 (2)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中所给的例句,看懂其修辞、句式等特点,结合题干涉及的内容合理组织语言进行仿写。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中相关语句表达效果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句子,根据题干的提示,结合具体内容及语境进行分析。

【解答】(1)第一空,雕饰:雕刻并装饰;雕刻的花纹、图形装饰;指过分地刻画修饰。雕琢:雕刻玉石;原指文字的修饰加工,后借以形容过分追求文字的华美。用于美术作品,应选“雕琢”。 第二空,给予:给。赋予:交给;给予。与“动态感”搭配,应选“赋予”。

第三空,横行霸道:依仗权势为非作歹。暴虐无道:残暴狠毒,丧尽道义。结合“螃蟹讽刺侵略者”的语境,此处应选“横行霸道”。 第四空,“为观众带来一场美术经典的视觉盛宴”“在历史的求索中表现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之间是递进关系,此处从语感上看,选“并”更合适。 故选:D。

(2)仿句时,既要注意例句的句式特点,又要注意语段关于“美术里的中国”的内容。例句“美艺记录中国,丹心拥抱民族”是一组对偶句,每个句子都是主语+谓语+宾语的格式。示例1:技术活化经典,创意传承文化。示例2:艺术邂逅技术,情景再现历史 (3)这一句运用反复修辞,“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

抒怀”强调了齐白石作品的“为人民”的绘画风格和追求,表现齐白石努力的方向。“走进了人民心底”“具有‘人民性’的作品”突出了作者对齐白石作品“人民性”的肯定及对其作品的赞美。“人民”一词共出现五次,具有再三咏叹的效果,有一种循环往复的音乐美,增强了节奏感。 答案: (1)D

(2)示例1:技术活化经典,创意传承文化。 示例2:艺术邂逅技术,情景再现历史。

(3)示例:这一句运用反复修辞,强调了齐白石作品的“为人民”的绘画风格和追求,突出了作者对齐白石作品“人民性”的肯定;具有再三咏叹的效果,增强了节奏感。

【点评】仿写句子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选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仿写句子的重点:要注意原文的写作手法,如修辞手法、对偶、排比等。词性要与文句中的词语相当。

仿写句子的禁忌:注意话题是否脱离原文,注意是否与原文结构不一,注意是否修辞不符,注意是否色调不合。

福建省漳州市2023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绿柳如烟,芦苇荡漾。波光粼粼的水面上,白鹭①。初秋的大汶河如诗如画,尽展生态之美。作为黄河下游最大的支流,大汶河千年流淌,生生不息,日益焕发出②_与活力。碧波荡漾,鱼翔浅底,鸟鸣啾啾。水草丰美。人们惊喜地发现,随着自然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白鹭、野鸭等野生飞禽的身影越来越多。公园里、水面上③的鸟儿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普惠民生的一个缩影。

东平湖位于泰安县东平县境内,常年水面209平方公里,蓄水总量40亿立方米,是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调蓄枢纽和京杭运河复航战略枢纽的东平湖对黄河流域生态

保护意义重大。多年来,以东平湖、大汶河为代表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得到大幅改善和提升,实现了旧貌换新颜。水质好了,湖水清了,东平湖犹如一颗嵌在鲁西大地上的蓝宝石,吸引周边游客前来打卡观光,已成为生态保护的一道亮丽风景。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4分)

18.【参】①翩翩起舞 ②勃勃生机 ③流连忘返(每空1分,其他答案符合文意和要求亦可给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情况和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成语的能力。

【解题思路】第①空,根据后文的“如诗如画”与“生态之美”可知,应填写描述白鹭姿态的词语,可填“翩翩起舞”之意的成语。翩翩起舞:轻捷飘逸地舞起来。第②空,根据前文“焕发”和后文“活力”可知,可填“勃勃生机”之意的成语。勃勃生机:指形容充满生气活力,生命力旺盛。第③空,根据前文“野生飞禽的身影越来越多”和后文人们对美好生态的态度可知,应填“流连忘返”之意的成语。流连忘返:原本指因迷恋于游乐,而忘了回去。现多指因留恋美好的景物或事物而舍不得离去。

19.【参】东平湖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调蓄枢纽,(1分)也是京杭运河复航战略的枢纽,(1分)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意义重大。(1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借助已有的语言知识和语感,迁移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作答时,先拆分句子主干,由此可得出“东平湖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意义重大”,再把其余的部分拆分开,可围绕“调蓄枢纽”和“战略枢纽”两个中心词构句,整合即可得出答案。 20.【参】比喻。(1分)本体为东平湖,喻体为蓝宝石,相似点是清澈珍贵,(1分)该句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东平湖湖水清澈,

也体现出美好生态环境的宝贵。 (2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常用的修辞手法的掌握程度的能力。 【解题思路】画横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答题时应分析比喻的具体内容,说明东平湖和蓝宝石相似之处。如东平湖湖水清澈和生态环境的可贵,与蓝宝石相似;运用比喻的修辞使本句更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东平湖的清澈,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福建省厦门市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一批老科学家留下的手稿在互联网上广为传播,其中,有“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院士的【甲】《微分方程笔记》,每一个字都工整得有如印刷体;有著名植物分类学家王文采院士的手绘彩色植物图,每一幅图都【乙】跃然纸上,不逊于工笔画作;还有数学家周毓鳞院士的书信,信中对后生晚辈的【丙】垂问具体到“另起一行的数学公式是否该退两格”的问题……这些手稿折射出老一辈科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

实际上,这些手稿的流传,得益于一项抢救历史资料的工作,即“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这项工程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11个部委启动,着眼于80岁以上、学术经历丰富、功勋卓著的老科学家,力求真实反映自【丁】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中国科技发展情况,丰富我国的科技史文献。

截至统计时间,采集工程已经搜集到600余位科学家的手稿、书信等实物原件7万余件,初频、音频等数字化资料数十万卷。研究这些资料,不仅能了解科学家的学术成长历程, 又能厘清中国现代科学发展的脉络,为创新打好进一步的基础。 18. 对文中画横线处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处,将“《微分方程笔记》”的书名号去掉。 B. 【乙】处,将“跃然纸上”改为“呼之欲出”。 C. 【丙】处,将“垂问”改为“指导”。

D. 【丁】处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改为“20世纪20年代”。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

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 学校将举办老科学家手稿展览活动,请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包含“手稿”“科学”两个关键词,句式对仗,不超过20字。 【答案】 18. B

19. 研究这些资料,不仅能了解科学家的学术成长历程,还能厘清中国现代科学的发展脉络,为进一步创新打好基础。 20. 万卷手稿,凝毕生心血;一片丹心,谱科学华章。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B.“将‘跃然纸上’改为‘呼之欲出’”错,【乙】处应将“跃然纸上”改为“栩栩如生”。

跃然纸上:活跃地呈现在纸上。形容描写或刻画得十分生动逼真。 呼之欲出:形容人像等画得逼真,似乎叫他一声他就会从画里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 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语境的使用对象是每一幅彩色植物图,故“跃然纸上”和“呼之欲出”都用于绘画或文字描写,而“栩栩如生”用来形容艺术形象,故此处应将“跃然纸上”改为“栩栩如生”。 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部分语病有二:

一是“不仅能……,又能……”搭配不当,应把“又”改为“还”; 二是“为创新打好进一步的基础”语序不当,应改为“为进一步创新打好基础”。

2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运用之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

拟写宣传标语时,要包含“科学”“手稿”这两个关键要素,且句式要对仗。

如前句拟为“万卷手稿,凝毕生心血”,主谓短语,后句拟写成“一片丹心,谱科学华章”与之对称。该宣传标语通过这万卷凝结着科学家们毕生心血的“手稿”,表达对对他们献身“科学”的奉献敬

业精神的赞美。

福建省莆田市2023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八月,葡萄“著色”。

你别以为我这里是把画家的术语借用来了。不是的。这是果农的语言,他们就叫“著色”。

下过大雨,你来看看葡萄园吧,那叫好看!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一串一串,饱满、磁棒、挺括,璀璨琳琅。你就把《说文解字》里的玉字偏旁的字都搬了来吧,那也不够用呀!

可是你得快来!明天,对不起,你全看不到了。我们要喷波尔多液了。一喷波尔多液,它们的晶莹鲜艳全都没有了,它们蒙上一层蓝兮兮、白糊糊的东西,成了磨砂玻璃。我们不得不这样干。葡萄是吃的,不是看的。我们得保护它。过不两天,就下葡萄了。 一串一串剪下来,把病果、瘪果去掉,妥妥地放在果筐里。果筐满了,盖上盖,要一个棒小伙子跳上去蹦两下,用麻筋缝的筐盖。-新下的果子,不怕压,它很结实,压不坏。倒怕是装不紧,逛里逛当的。那,来回一晃悠,全得烂! 葡萄装上车,走了。 去吧,葡萄,让人们吃去吧!

18.写果农要给葡萄喷波尔多液,作家反复用了三个“我们”,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19.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曹禺《雷雨》)

B.很白很亮的一堆洋钱!而且是他的一一现在不见了!(鲁迅《阿Q正传》)

C.一吃到咸味,我不由得想起山上同志们那些黄瘦的脸色--山上缺盐缺得凶呢。(王愿坚《党费》)

D.哦,我忘了进来干什么了。海尔茂,给我一支雪茄烟-一要那

种黑的哈瓦那。(易卜生《玩偶之家》) 18.(4分)

①强调自己融入果农之中;②突出对这项劳动及其意义的认同和自豪。 【解析】

本题意在考查考生借助已有的语言知识和语感,体悟具体语境中指称语的表达效果的能力。材料第二段说“这是果农的语言,他们就叫“著色'”但是喷波尔多液是果农的劳动,却不用“他们”指称果农,而是用“我们”,这值得品味。这里的“我们”指作者和果农,他想告诉读者,自己就是一名果农,而且自己和果农们喷波尔多液的这项劳动是很光荣、很有意义的,因为“葡萄是吃的”,喷波尔多液是保护它。 19.(3分)C 【解析】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用法,需要考生理解句子间的关系。文中的破折号表解释:A项表停顿,说话断断续续;B项表转折;C项表解释:D项表补充说明。所以C项用法和原文的相同,为正选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