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1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案)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2.1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案)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来源:宝玛科技网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第一首诗。本单元主要学习中国现代诗歌和外国诗歌,学习本单元,要从“青春的价值”角度思考作品的意蕴。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借助朗读,理清诗歌的抒情脉络,把握意象的内涵,感悟诗人抒发的情思,体会象征手法的运用,感受诗中暴躁凌厉的思想之渴求,从而进入那匪夷所思的氛围,引发想象,欣赏“力”之美。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歌写作于中国的“五四运动”爆发时期,除了“青春”主题,还有对时代的思考,对变革的探索,拥有更加宏大的思辨内涵。 本课继续展现“青春”的主题,是鉴赏学习现代诗歌的典范例文,也是鉴赏其他现代新诗的基础,表现的是青年旺盛的生命活力。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歌写作于中国的“五四运动”爆发时期,除了“青春”主题,还有对时代的思考,对变革的探索,拥有更加宏大的思辨内涵。主要抒发了诗人否定旧的社会现实、摆脱旧的思想束缚、张扬个性、追求的强烈愿望,集中体现出五四时期提倡科学、民主和自由的时代精神,充分体现了郭沫若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特色。 教学工具

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已经接触过中国现代诗歌。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现代诗歌的选文涵盖的内容丰富,分布在三个年级的六个单元中,主要集中在九年级。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和术语,可以作为本课学习的基础。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体味诵读技巧。把握诗歌的意象,咀嚼诗歌的语言。 ◎思维发展与提升:初步学习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郭沫若的浪漫主义风格,领悟诗歌的内涵。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诗人否定旧的社会现实、摆脱旧的思想束缚、张扬个性、追求的强烈愿望,以及诗中集中体现出五四时期的时代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①体味诵读技巧。把握诗歌的意象,咀嚼诗歌的语言。

②初步学习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教学难点】

①了解郭沫若的浪漫主义风格,领悟诗歌的内涵。

②理解诗人否定旧的社会现实、摆脱旧的思想束缚、张扬个性、追求的强烈愿望,以及诗中集中体现出五四时期的时代精神。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根据课前收集的学生疑惑,发现学生存在一个共性问题:标题中最后一个字“号”怎样读? 引导:这个问题学界也有争议。目前基本达成的共识是其动词的性质,但其作动词用时仍然分hào和háo两种说法。那么“号”作为动词使用时,读作hào和háo有什么区别呢? PPT展示词典释义。

引导:根据词典释义我们不难发现,读作háo时表达悲壮而痛苦的大声喊叫,读作hào时表达昂扬向上的宣告和呼唤。究竟怎样读,取决于我们对于全文情感和主旨的把握,还得到文中找答案。

设计意图:

将共性问题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文本解读

1.教师范读,感性认知

教师配乐朗诵全诗。引导学生思考:听读时是否引发了你的共鸣?老师诵读时表现的是悲壮而痛苦的喊叫,还是昂扬向上的宣告和呼唤? 明确:昂扬向上的宣告和呼唤。 2.学生研讨,理性思辨

引导:朗读诗歌只是我们理解诗歌的一种感性认知的方式,理解诗歌的方式还有很多。为什么老师昂扬向上的处理会引发你的共鸣?这也许就需要大家回到文本,如果请你用诗中的一个字来概括这首诗,你会选择哪一个字? 明确并板书:力。 ①明处写“力”

引导:显然,同学们一定是因为“力”字在诗歌最后两句反复出现而做出了这样的选择。这是在诗中明处写“力”。 板书:明写。

引导:前文是否还出现过“力”字?

预设:“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引导:郭沫若描写太平洋即将把地球推倒,就是对五四精神之力即将毁坏一切旧势力的强有力的呼应。 ②暗处写“力”

A.引导:如果上述呼应成立,那么在这一惊天动地的历史变革发生之前,一定也会有来自各个方面的“力”的汇集。对于这一汇集的过程,诗中是否也可以找到相应的诗句与之呼应呢? 预设:“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引导:此句绝非一句普通的景物描写,云象征着积极的、进步的力量,应该具有洁白的品质。所以,这一句正是五四精神之力的汇集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巨大气势的明证。

B.引导:如果五四精神之力汇集之时,白云怒涌;那么诗中有没有告诉我们,当五四精神之力席卷全国,我们眼前又将是怎样的景象呢? 预设:“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简析:这滚滚洪涛正是毁坏一切旧势力的推手,浊浪排空、绵延不绝。

引导:但一味的毁坏并不是五四精神的题中之义,毁坏一切旧势力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预设:“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简析:毁坏的目的正在于创造,在于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这才是五四精神之“力”的辩

证法——破坏一切旧的,创造一切新的。 板书:破旧立新。

引导:以上种种,皆是在诗中暗处写“力”。 板书:暗写。 ③归纳全诗

引导:还剩下最后两句——“啊啊!力哟!力哟!”“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这其实是在对力的反复咏唱中归纳全诗。 简析:最后一句是诗人对全诗的精彩总结。

引导:从文学理论的角度看来,这种立意贯穿于全篇的手法,其实来源于中国古典诗学中的一个概念:意脉。 板书:意脉。

PPT展示古人对意脉的阐释。

明确:诗学中的“意脉”,指诗歌的立意如同血液贯通全身一般贯穿全诗。就本诗而言,“力”字,便是贯通全诗的一条意脉。

郭沫若将这一古典诗学的重要理念融于新诗看似率性而为的呼告之中,这其实是一种贯古通今的能力。 板书:贯古通今。

归纳:诗人通过丰富而大胆的想象,将空中的白云、太平洋上的洪涛赋予了五四时期破一切旧、造一切新的狂飙突进精神。用极度浪漫主义的手法,用“力”字作为意脉,构建了一个浪漫主义的极致世界。

提示:意脉只是我们深度研究诗歌文本的一个角度,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诗歌的语言、意象、意境等其他侧面理解诗歌。 3.学生试读,触类旁通

引导:也许你会问,这首狂飙突进式的诗歌是不是只是郭沫若在此时此刻此地一时兴起信笔而成,也许这个阶段郭沫若其他的诗歌并非如此呢?

PPT展示郭沫若同时期的另一首诗作《天狗》,请学生朗诵。简单点评。

引导并明确:这种昂扬向上的青春的力量感其实贯穿了郭沫若同时期的大部分诗作。 板书:昂扬向上。

三、课堂小结

结论:回到最开始的这个问题,“号”不妨读作hào,表达诗人对同道青年昂扬向上的呼唤和新世界必将取代旧世界的庄严宣告。

结语:这首诗是大家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首新诗。这首诗打动我们的,是独属于青年人的那种昂扬向上之精神。对于今天的青年而言,那一代五四先驱的意义正在于此。他们用破旧立新的思想打破了一切偏见,用贯古通今的学识表达着自己的立场——唯有如此,方能成就这番昂扬向上之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新诗实质上就是本身,是一场自我表达的语言,更是一场破旧立新的思想。

希望大家学完本课之后,能从这种求变革、求生存、求发展、求、求新生的诗性表达中获得青春的力量,在百年一中,朝气蓬勃、元气满满地茁壮成长。

四、作业布置

青春是一生中的花样年华。在感受了《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这种昂扬向上的青春力量之后,请你尝试着写作一首新诗,吟唱青春,思考未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