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卷第1期 2012年3月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igher Education Study Edition) Vo1.33 No.1 Mar.2012 国内高 校境外生教育教学方法研究 赵 威 (华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建泉州362021)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来中国内地高校求学的海外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对高校境外生的 教育也成为高校要重点面对的问题,加强高校境外生的教育对提高境内高校在海外知名度和认可 度有重要作用,目前国内高校境外生教育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不规范、教学效果不理想等,文 章针对国内高校境外生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了积极探索。 [关键词] 高校;境外生;教育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赵威(1975一),女,华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境外生 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 2010年福建省教育厅科研项目(JA10374s)。 从2O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全球化就成为世界范围内凸 显出来的新现象,成为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除了经济全球 化,教育和科技全球化也表现出强劲的发展趋势,国际间生 源的流动不断加速,上百万的中国学生到海外留学,也有相 当数量的境外学生受中国文化的吸引来中国高校学习,随着 础课程,包括“基本法”、“中国文化概论”、“当代中国经济”、 “当代国际关系”四门课程,从文化、经济、政治各方面加强对 境外生人文素质的教育。 (三)实践教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学校十分重视对境外生的实践教育,每年都组织有意愿 中国高校境外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对这些学生的教育就成 为中国高校教育管理者要迫切思考的问题。高校是继承、传 播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展示一个国家教育教学水 平的重要窗口,要扩大中国高校在海外的影响,让世界了解、 认同中国的高等教育模式,就必须重视对境外生的教育,通 过对境外生的教育充分展示中国高等教育的特色和优势,吸 引更多的外国优秀人才来中国学习和工作。 一参与的境外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如组织暑期夏令营、赴中国 西部考察、志愿活动等,在教师的日常授课过程中也会组织 学生考察中国的新农村,参观中国的企业。境外学生通过自 身实践和实地考察,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了更直观深刻 的认识,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学校同时鼓励境外生 参加国家和地方组织的其他境外生实践活动,提供经费资 助,引导境外生开拓眼界,提高在学习上的自觉性。 、学校境外生教育的经验借鉴 这些经验对国内其他高校来说都是值得借鉴的地方,但 学校对境外生的教育还存在一些思想和制度上的偏差,导致 (一)教育目的和宗旨明确,针对性强 教育目标不能完全实现,影响了对境外生教育的实际效果。 学校秉承“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的宗旨和目的,实 行“一校两生制”,对境内学生制定相关管理制度的同时,专 门针对境外生制定学籍管理制度和奖惩评定办法,同时根据 境外生的生活习惯制定对境外生的生活管理制度。在境外 二、学校境外生教育的不足之处 (一)管理制度的“二元化”导致学校对境内境外学生管 理的双重标准和境外学生的消极对待 生人数比较少的学院将境外生安排在境内生的授课班级共 同授课,在境外生人数比较多的学院设立的班级,单独 授课。境外生有专门的培养目标、培养条件、专门的师资配 学校的管理制度本身对境外学生规定的就不是十分严 格,执行时力度也不高,往往对境外生网开一面,管理和考评 制度的宽松会导致境外生的学习动力不足,结果境外生成了 置,还有专门的生活区域,最大限度地考虑到境外生在学习 和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 (二)课程设计合理,体现中国高等教育的特色 中国的高校教育很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在 对境外生的教育方面也体现出这个特点。学校给境外生制 定特定的教学计划,除了外语、数学等公共基础课程与境内 生有所区别以外,学校的境外学生必修四门人文类的公共基 校园的另类,有些境外生漠视学校管理制度,旷课、迟到、考 试作弊,违反宿管制度,对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 (二)境外学生对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制度缺少最基本的 了解。认识不客观 境外生来自海外,很多学生对中国的国情和历史缺少最 基本的了解,甚至存在错误的认识,有的学生对中国的经济 社会发展印象仍停留在十几、二十几年前,在和其他国家做 36— 比较时会选择忽视中国的现状,主观认为中国发展状况不理 况,增强说服力,让学生形成更加客观全面的认识。 想。对中国的政治制度也缺乏足够的认识,对中国的政 (三)对境外生授课的教师要尝试多种教学模式。适应对 策和行为积极认识少,消极认识多,教师从正面客观角度授 境外生教育的要求 课时,学生会有很多疑问,不是百分之百接受,授课效果大打 首先在课堂教学内容上要作调整,境外生的授课教师往 折扣。而且由于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念之间的冲突导致境外 往同时兼任境内生的教学任务,专业课程名称也都是一样 学生不愿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更难以产生认同感。 的,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应该各有侧重点。对境外生的教材 (三)语言等外在因素的障碍,影响授课效果 和教学内容选择上可以适当降低一点难度,适应境外生的接 来中国高校学习的境外学生经常面临语言障碍问题,境 受能力。在课堂教学方面,讲授基本理论的同时要结合其他 外生对汉语不熟悉,理解力不强,直接影响教师的授课效果 国家特别是一些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政治情况展开,可以提高 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全面理解。近几年随着世界上学习汉 境外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提高知识的实用性,教师授课过 语的热潮,来中国留学的境外生的汉语水平比以前有了一些 程中还应该经常对境外生进行教学效果的反馈调查,随时调 提高,但是对于专业的术语还是很难理解。对教师语速也有 整授课内容。教学进度方面要注意在不影响课程体系完整 要求,语速太快的话学生很难跟上教师的思路。现在国内高 的基础上尽量放慢速度,给境外生理解和消化的时间,使其 校课堂教学大多采用多媒体的教学形式,多媒体教学形式有 更多更好地理解教师的授课内容,再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在 很多优点,但是这种教学形式信息量很大,境外生不容易接 教学语言的选择方面,要求教师尽量用双语(汉语和英语)教 受,反而会造成事倍功半的情况。 学,境外生来自于很多国家,母语都不同,但多数境外生对英 语都非常熟悉,如果教师能用双语教学的话,一方面可以提 三、完善境外生教育的思想和制度建设 高境外生的汉语水平,同时也能更好地诠释书本知识,可以 完善境外生的教育培养机制,提高境外生的知识水平和 说是一举两得,当然这个要求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挑战,但是 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对培育国内高校的多元文化氛围,向世界 面对特殊的教学情况,教师还是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适 推广中国高等教育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要改变国内高校 应对境外生的教育要求。教学模式上采取多种方法,课堂教 境外生教育的现状,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 学之外要多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带境外生就近展开实地考 面人手: 察,这种方式是很受境外生欢迎的,能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 (一)境外生学习和管理制度设计要更加严格,形成宽进 果。 严出的基本局面 (四)境外生自身也要努力适应中国内地高校的教育模 境外学生要来中国的高校学习,不需要通过中国国内的 式和管理方法。切实融入学校的学习生活中 高考平台,目前国内也没有形成规范的对境外留学生的准入 首先应该从源头上提高境外生的整体水平,在招生方面 制度,往往都是各个高校自主确定招考的范围和题目,包括 更加严格一些,标准更高一些。而被招收进来的境外生既然 招考标准的确立也由各个国内高校自主决定,国内高校为了 已经选择了来中国内地的高校读书,也应该努力适应境内高 吸收更多的境外学生来中国求学,在录取分数上会按照境外 校的教育模式,包括努力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对教师授课 生的考试情况做出调整,录取分数不高,标准不严,造成被录 内容提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堂上有问题就要及时提出,也可 取的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如果学校再不从学习和管理制度 以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建议,提高教学效果。日常生活和 方面严格要求,让境外生轻易拿到学位和学历的话,会影响 学习中要加强对自己的管理,认真对待学校的教学管理要 境外学生对中国高校的教育和管理制度的感观,进而影响到 求,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双方共同努力,使境外生更 国际上对于中国高等教育水平的判断。对学生严格要求,培 好地度过在境内高校的大学四年时光,学有所成。 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对提高高校的声誉,扩大学校影响力都 中国内地高校境外生的教育教学研究对中国内地少数 有很重要的作用,要根据境外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既不同 高校来说并不是一个新命题,但大多数高校对境外生的教育 于境内学生的、灵活多样的学业管理制度,又要适当提高境 教学缺少足够的认识,也难以形成规范的理论研究体系,可 外生的修习难度,高标准严格要求,使每一个从中国高校毕 以在借鉴国内一些高校成熟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特色, 业的境外学生都能得到认可和肯定。 使中国内地高校的境外生教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更好地 (二)加强境外学生对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了解,形成 向世界展示中国的高等教育水平。 客观认识 在课程设计方面要充分考虑到境外生的知识结构,要强 化境外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现有经济政治情况的理解和 参考文献: [1]蔡振祥.论中国高校的境外生教育体系[J].八桂侨刊,2004, 认同,同时要更加注重与世界经济政治发展变化相结合。学 (6). 校已经在着手进行境外生人文课程的改革,准备将原有的四 [2]吴春安.高校境外生教育管理探究[J].江西教育科研,1999,(5). 门人文公共基础课程修改为“当代世界与中国文化”、“当代 [3]王雷.境外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究厂J]才智,2OlO,(25). 世界与中国法制”、“当代世界与中国经济”、“当代世界与中 [4]陈秀琼.浅谈境外生多元文化的融合,促进华文教育[J].科教导 国政治”,从世界范围和角度诠释中国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状 干lI,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