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来源:宝玛科技网


初二(上)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专项(2019-12-20)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古诗文默写

(一)填空(20分)

1、池非不深也, , ,……

2、2、得道者多助, 。 ,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3、景春曰:“ ?一怒而诸侯惧, 。”

4、 ,贫贱不能移, ,此之谓大丈夫。

5、 ,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6、空乏其身, ,所以动心忍性, 。

7、 ,出入之迂也。

8、以君之力, ,如太行、王屋何? ?

9、 :“汝心之固, , 。……”

10、自此, ,汉之阴, 。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理解

(一)《孟子》三章(共计30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是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D 。( 2分 )

A.凄神寒骨 .B.威武不能屈 C.饿其体肤 ..

D.人恒过 .

2、下列语句翻译不正确的两项是 B 、 D 。( 2分 )

A.地利不如人和。(译: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译:百姓定居,不因为有了边疆的界限。)

C.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译:这哪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

D.百里奚举于市。(译:百里奚被从市场里选举出来。)

E.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译: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

3、用文中的语句回答下列问题。(6分)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阐述的核心内容可以用两句话来表示,它们是: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3)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内有法家拂士,外有敌国外患。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所说的“道”指的是仁政,孟子在文中提出三个概念,即天时 、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进而揭示“道”的实质实行仁政(人和) 。(3分 )

(2)孟子在《富贵不能淫》一文,提出了“大丈夫”的表现,即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2分 )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孟子由造就人才

类推到治理国家的道理,最后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6分 )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9分 )

(1)以天下之所顺,【前卷默写句】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用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能行仁政的君王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2)【前卷默写句】 ,贫贱不能移,【前卷默写句】 。

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

(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之后才知道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的道理)。

(二)《愚公移山》(共计28分)

1.《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作者是 战国 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列yù(御)kòu(寇)。(2分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2分 )

A.河阳之北 .

B.跳往助之 .

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D.操蛇之神闻之 .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4分 )

(1)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 没有

(2)一厝朔东 “厝”通“措”, 放置

4.为下列句子找到最恰当的译文。(填写序号)(4分 )

(1)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A )

A.把土石扔到渤海边上,隐土的北边。 B.把土石扔到渤海尾部,隐土的北部。

(2) 帝感其诚。( B )

A.天帝感受到了愚公的诚心。 B.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了。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靠您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于是愚公就率领子孙中能够挑担的三个人,凿石掘土,用箕畚装土石,把它们运到渤海边上。

6.用原文语句填空。(6分 )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愚公移山的目标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3)对于愚公移山,人们的态度不一。一方面支持者众:其家人“杂然相许”,其妻“献疑”,甚至邻人之遗男也“跳往助之”;另一方面也有反对者:智叟就“笑而止之”。

7.有同学认为“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这部分内容即使删除也不影响故事的完整性,你赞同他的看法吗?(3分 )

不赞同。因为这部分内容体现了愚公移山的行动得到了大家的支持,突出了愚公精神的可贵。

(三)《周亚夫军细柳》(共计22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2分 )

A. 周亚夫军细柳 吾欲入劳军 ..

B.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 天子为动 ..

C. 已而之细柳军 不闻天子之诏 ..称谢

D.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使人..

2.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义项。(填写序号)(6分 )

(1)匈奴大入边( B ) 直驰入( A ) ..

A.进入 B.侵入

(2)彀弓弩,持满( B ) 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A ) A.拿 B.拉 ..

(3)不闻天子之诏(A ) 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B )A.皇帝的命令 B.皇帝下..命令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9分 )

(1) 匈奴大入边。乃……,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匈奴大举侵入汉朝的边境。(汉文帝)于是……任命河内太守周亚夫做将军,驻军细柳:用来防备匈奴。 (2) 已而之细柳营,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不久,(皇帝的车队)来到了细柳军营,军营将士都身穿盔甲,手持出鞘的刀,张开弓弩,把弓拉满(,戒备森严)。

(3)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天子被感动,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并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

4.文中把文帝在细柳营和“霸上”“棘门”遇到的不同情况加以对比,刻画了周亚夫的形象。(2分 )

例如:(1)文帝在前两个军营“直驰入”,在细柳营却被告知“不得驱驰”,他只能“按辔徐行”,表现了周亚夫治军有方,军纪严明,令行禁止。

(2)

示例:天子到前两处军营时“将以下骑送迎”,而在细柳营时,周亚夫因“介胄之士不拜”,“以军礼见”他,表现了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5.“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

正面表现了将士们严阵以待、土气高昂、戒备森严的备战状态,侧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的严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