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 第1周 实习内容
第⼀周实习呢,总的来说也没⼲什么,也就是熟悉环境之类的。第⼀次到实习公司的时候,⼼⾥还是有点害怕的,毕竟对那⾥还是⽐较陌⽣的,我想想⾃⼰胆⼦也不⼤,交际能⼒也不是很好,会不会与⼈相处不好哦。不过接下来我的顾忌就渐渐消失了。我的师傅和我是同⼀个地⽅的⼈,他⼈也很好,他说这⾥的⼈都很好相处的,教我胆⼦⼤点,有机会可以与他们多多交流交流。我觉得也是,实习呢,是锻炼⼀个⼈的很好机会,我正好可以趁这次机会多锻炼⾃⼰。想想接下来的三个⽉时间⾥都是和他们⼀起相处的,⼼⾥说不出的激动。建筑物都是由若⼲条轴线组成的,其中有⼀条主轴线,只要定出主轴线的位置就可以根据主轴线定出其他的轴线。
主轴线的测设⽅法应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条件⽽定,⼀般有以下四种⽅法:
①根据建筑红线测设主轴线,建筑物边界位置的界线称为建筑红线,建筑红线⼀般与道路中⼼线相平⾏。 ②根据道路中⼼线测设主轴线。
③根据原有建筑物测设主轴线,这种⽅法多⽤在现有建筑群内新建或扩建。 ④根据控制点测设建筑物的主轴线。
建筑场地上已布设有控制点,⼜知道了拟建建筑物轴线点的坐标,就可以根据控制点测设建筑物主轴线。
⼀周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原以为实习的⽇⼦会⽐较枯燥的,不过⽼实说第⼀周的实习还是⽐较轻松愉快的,嘿嘿,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我已经迈出了第⼀步了,在接下去的⽇⼦⾥我会继续努⼒的。
⽣活并不简单,我们要勇往直前!再苦再累,我也要坚持下去,只要坚持着,总会有微笑的⼀天。虽然第⼀周的实习没什么事情,⽐较轻松,但我并不放松,依然会本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努⼒进取,以的热情融⼊实习⽣活中。 实习体会
虽然第⼀周的实习没什么事情,⽐较轻松,但我并不放松,依然会本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努⼒进取,以的热情融⼊实习⽣活中。篇⼆ 第2周 实习内容
时光如梭,充实的⼀周的实习⽣活⼜结束了,我已经慢慢适应了新的环境,渐渐的融⼊了⼯作中,在这⼀周⾥我还是有不少的收获,实习结束后有必要好好总结⼀下。第⼀周实习具体也没开始做什么,第⼆周呢,进⼯地。跟着施⼯员实习周记第给剪⼒墙、门洞放线。刚听到“平⽔”⼆字我⼀头雾⽔,到了现场才知道是进⾏⽔平线的定位。现场施⼯的时候,施⼯员实习周记第问我要不要试⼀试。如此好的机会,岂有不试之理,我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于是我⼜有了⼀个实际操练的机会。对于⽔准仪的操作在学校的时候已经操作过,但实际操作的机会较少。熟练程度就可想⽽知。事实上在操作过程中还是犯了不少错误。 错误⼀、在观测基准线的时候不是把尺的下端贴住基准线,⽽是想的到⼀个整数⽽去调整标尺。这是明显的概念不清晰。好在施⼯员实习周记第及时的给我提出来。
错误⼆、在⼗字叉丝模糊的时候,未能及时的使⽤⽬镜去调整其清晰度。
“平⽔“其实就是将标准的⽔平标⾼引向将要施⼯的墙体。即画出墙体的某个对施⼯定位极其有意义的⽔平线。⼀般情况下采离楼板⼀⽶⾼,当然这要从⾸层的⽔准点引上来的。
“平⽔”其实是⽔准仪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个典型的应⽤。平⽔的过程⾸先是选择测站。测站的选取要保证标准⽔准点与测站和测站与所要“平⽔”的墙体间的视线畅通⽆阻,⽽且尽可⼀次测量到尽可能多的墙体。随后,⽀架⽔准仪,调平、调焦、读出标尺的读数。接着,根据读数和⽔准仪把⽔准点引到其他墙体上并⽤红⾊铅笔作出标记(⼀般每墙⼀⾯画两个点,分别在墙的两侧)。最后利⽤两点⼀线弹好墨线。
实习体会
⽣活并不简单,我们要勇往直前!再苦再累,我也要坚持下去,只要坚持着,总会有微笑的⼀天。篇三 第3周 实习内容
本周学习到了⼀些具体的施⼯知识,像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学校时有过⼀些接触,但⼜不是很懂的,⼜是⼗分重要的基础的知识。
混凝⼟的裂缝原因及处理是⼀个很复杂的问题,通过查阅⼀些资料及上搜索,我对这个有了些了解,在这⾥我讲讲我所知道的⼀些知识。
1.裂缝的原因:混凝⼟中产⽣裂缝有多种原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的脆性和不均匀性,以及结构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如碱⾻料反应),模板变形,基础
不均匀沉降等。混凝⼟硬化期间⽔泥放出⼤量⽔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引起拉应⼒。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混凝上的约束,⼜会在混凝⼟内部出现拉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表⾯引起很⼤的拉应⼒。当这些拉应⼒超出混凝⼟的抗裂能⼒时,即会出现裂缝。许多混凝⼟的内部湿度变化很⼩或变化较慢,但表⾯湿度可能变化较⼤或发⽣剧烈变化。
2.温度的控制和防⽌裂缝的措施:为了防⽌裂缝,减轻温度应⼒可以从控制温度和改善约束条件两个⽅⾯着⼿。控制温度的措施如下:采⽤改善⾻料级配,⽤⼲硬性混凝⼟,掺混合料,加引⽓剂或塑化剂等措施以减少混凝⼟中的⽔泥⽤量;拌合混凝⼟时加⽔或⽤⽔将碎⽯冷却以降低混凝⼟的浇筑温度;热天浇筑混凝⼟时减少浇筑厚度,利⽤浇筑层⾯散热;在混凝⼟中埋设⽔管,通⼊冷⽔降温;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温骤降时进⾏表⾯保温,以免混凝⼟表⾯发⽣急剧的温度梯度;此外,改善混凝⼟的性能,提⾼抗裂能⼒,加强养护,防⽌表⾯⼲缩,特别是保证混凝⼟的质量对防⽌裂缝是⼗分重要,应特别注意避免产⽣贯穿裂缝,出现后要恢复其结构的整体性是⼗分困难的,因此施⼯中应以预防贯穿性裂缝的发⽣为主。在混凝⼟的施⼯中,为了提⾼模板的周转率,往往要求新浇筑的混凝⼟尽早拆模。当混凝⼟温度⾼于⽓温时应适当考虑拆模时间,以免引起混凝⼟表⾯的早期裂缝。为保证混凝⼟⼯程质量,防⽌开裂,提⾼混凝⼟的耐久性,正确使⽤外加剂也是减少开裂的措施之⼀,例如可以使⽤减⽔防裂剂。
3.混凝⼟的早期养护:实践证明,混凝⼟常见的裂缝,⼤多数是不同深度的表⾯裂缝,其主要原因是温度梯度造成寒冷地区的温度骤降也容易形成裂缝。因此说混凝⼟的保温对防⽌表⾯早期裂缝尤其重要。 实习体会
尽管获取的知识是甚微的,但通过实习所获得的实践经验对我是终⾝受益的,在我毕业后的实际⼯作中将不断的得到验证。我会不断的理解和体会实践中所学的知识,在未来的⼯作中我将把我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的运⽤到实际⼯作中去,为实现⾃我价值⽽努⼒。篇四 第4周 实习内容
梁板钢筋的布置和绑扎。
对于钢筋⼯程来说放梁筋是个⽐较难的施⼯过程。虽然你可以说其实都是好简单的东西,有⼒⽓就可以。但是事实上不是有蛮⼒就可以的。梁筋在模板上绑扎好后的重量就会变得好⼤,你需要将其放到相应的位置后必须要均匀的,⼏个甚⾄⼏⼗个⼈同时⽤⼒才能把梁筋放到相应的位置。并保证其上的箍筋和梁主筋等各种钢筋之间的相互位置不发⽣超过规范的要求。在上午的放梁筋过后恰好有个转⾓处的梁筋发⽣了过⼤的移动、其上的箍筋发⽣了转动,⽽不得不提起来重新绑扎。在放梁筋的时候,还要注意对预埋件的保护,甚⾄有时侯出现难于放置的情况。你就必须做出合理的调整。
板筋的布置⼀般先根据图纸的规定⽤粉笔将其距离与⼤⼩标注在板上,再由⼯⼈将钢筋布置到相应的位置。底筋须做到长筋在上短筋在下,两端必须伸⼊墙体或梁的相应位置,以保证起锚固受⼒。在施⼯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底筋的长短⽅向调换。当时我想把它调整过来,但是因为施⼯秩序的原因,要调整必须⼤⾯积的返⼯,于是不做调整。
在板筋布置之前先把梁的钢筋绑扎完成,并⽤⼯具将其安置到梁模板中,梁的箍筋要求绑扎稳固,间距也很严格在两端较密(受到的剪⼒⽐较⼤),中间的⽐较梳,⽽且数量上也有明确的规定。在施⼯过程出现箍筋出现偏移的时候必须调整,有时候甚⾄要把梁提起来重新绑扎。为了保证梁的受⼒筋、腰筋、架⽴筋间的相互位置,以及保证保护层的厚度,通常要加焊⼀些辅助的钢筋条。
实习体会
所谓⼀份耕耘⼀份收获,付出的努⼒总会有回报的,我相信这样坚持下去,我会学的更多,知道的更多!篇五 第5周 实习内容
施⼯员介绍,通常情况下⽤胶线和⼩吊锤向上引出的轴线⼀层出现的偏差不⼤,但是往上引四五层的时候就可能出现4~5mm的偏差,有风的情况下可能会更⼤。这是候其精确性就会影响到⼯程的质量。于是在建设⾼层的时候,每四五层就必须对轴线进⾏复查,出现偏差的时候及时修正,以免出现过⼤的误差给⼯程带来安全隐患。 吊线使⽤的⼯具:重达⼗⼏⽄的圆柱状吊锤、细钢丝(吊垂与挂掉处通常不能打结)、直尺等。
⼀、在所要符合的墙⾯引出⼀⽚⼩⽊块(⽅⽊条也可以),使它固定到可以承受吊锤的重量并保持稳定。 ⼆、将铁丝绑在固定的⽊块上,铁丝须在所要测量的轴线所在的平⾯上。铁丝不能接触到任何的障碍物。 三、吊线平稳后⽤尺量出吊线与下部定位轴线的距离,再根据下部距离,画出上部轴线的位置。
四、⽐较复查轴线与实际轴线与实际轴线的距离,并作出必要的调整。在当天的测量过程中发现⼤部分轴线都没有明显的差异,⼀⾯剪⼒墙上部中线偏离轴线3cm,其原因是因为施⼯过程中上部模板出现向内侧倾斜。当时只能⽤墨线作出轴线,以便上部后续施⼯的调整。
⼯地进⾏实践的过程,也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特别是对与建筑这种实践性能⾮常强的⼀门学科更要强调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篇六 第6周 实习内容
本周主要学习⼀些建筑物基础施⼯测量的知识。
⼀、基槽开挖深度的控制,就是在基槽开挖到⼀定深度时,要适时地测设⼀些⾼程控制桩,以指导施⼯。具体做法是:⽤⽔准仪在槽壁上测设⼀些⽔平的⽊桩,使各⽊桩的上表⾯离槽底的设计标准为⼀固定值。
⼆、基础垫层弹线,垫层打好以后,根据轴线控制桩或者龙门板上的中⼼钉,墙边或基础边线等标志,⽤经纬仪把上述轴线投测到垫层⾯上,也可通过吊线锤拉线投测,然后在垫层上⽤墨线弹出墙边线和基础边线,由于这些线使基础施⼯的基准线,此项⼯作⾮常重要,不能⼜半点差错,弹线后要严格进⾏校核。
三、基础标⾼控制。建筑物基础的⾼程控制使⽤基础⽪杆来控制的。基础⽪数杆使⼀根⽊制的杆⼦,在杆上事先按设计尺⼨将砖灰缝厚度画出线条,并标明±0,防潮层等的标⾼位置。
四、基础⾯标⾼检查。基础施⼯结束以后,⼀定要检查基础⾯是否⽔平,其标⾼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检查⽅法是在基础上适当位置安置⽔准仪,分别在基础的四⾓和其他轴线交点竖⽴⽔准尺,若⽔准仪的各处⽔准标尺的读数⼀样,则说明基础⾯⽔平,否则哪处标尺读数⼩就说明哪处⾼,说明基础⾯低。
五、基础⾯直⾓的检查。因为⼀般的建筑物都呈矩形,所以基四⾓应为直⾓。具体检查⽅法:在轴线(或墙边线)四周交点上安置经纬仪,以⼀个边的轴线(或墙线)定向,测定另⼀个边上的轴线(或墙边线)之间的夹⾓。 实习体会
通过实习,接触的东西多了,相对的,学到的东西也会变多,所谓实践能增长经验,希望继续学习下去能学到更多有⽤的知识。篇七 第7周 实习内容
本周学习了拆模的知识。
1.拆模与混凝⼟强度的关系。他分别讲了梁、柱、板模板(侧模、底模)的拆除与混凝⼟强度的关系。浇筑混凝⼟时,⾄少应做两部分试件,其中⼀部分试件脱模后进⾏标准养护,以检验混凝⼟28d的强度值是否符合设计的强度等级标准值;⼀部分试件在现场与构件处于同等条件养护,以⽤作构件拆模、运输、吊装等⼯作需要的强度值。不同跨度的梁、板,拆模时对混凝⼟强度值的要求是不同的,这⽅⾯应严格按规范要求执⾏。
2.悬挑结构的拆模,应特别注意防⽌倾覆翻倒。对天沟、阳台、⾬篷等悬挑结构,它们都有⼀定的倾覆⼒矩,拆模时,不仅对混凝⼟有抗压强度值的要求,还应满⾜构件整体稳定性的要求。⼩刘⼯程师列举了⼏起事故实例,以加深⼤家的印象。 3.拱形结构的拆模,应⼗分重视拱的⽔平推⼒问题。对于拱的⽔平推⼒,设计上⼀般有两种处理⽅法:⼀是设计边缘抗推结构;⼀是设置⽔平拉杆承担⽔平推⼒。对于前者,拆除拱形结构模板前,抗推结构应达到相应的设计强度值,满⾜抗推要求;对于后者,在拆除拱形结构模板前,⼀定要拉紧拉杆。
4.拆模的先后顺序问题。以框架结构为例。拆模时,应先拆除⼤梁的侧模和柱⼦的模板(⾄少两边),对梁、柱混凝⼟进⾏认真检查,确认不存在影响结构安全的缺陷后,⽅可拆除⽀撑和承重模板。绝不能图爽⼿,先拆除⽀撑,再拆除梁、柱侧板和地板,这样容易发⽣事故。
5.拆模和⽂明施⼯问题。⼀是拆模时不应⽤⼒过猛,更不应乱撬乱打,使构件边⾓受到损坏;⼆是拆模后应及时清理现场,随做随清,保持现场⽂明整洁。 实习体会
实习丰富了我在建筑专业⽅⾯的知识,使我向更深的层次迈进,对我在今后的社会当中⽴⾜有⼀定的促进作⽤。篇⼋ 第8周 实习内容
本周的主要任务是整理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的资料,绘制沉降观测点平⾯分点图和绘制各点沉降观测曲线图。沉降观测点平⾯布点图由建筑物的主要轮廓和沉降观测点以及仪器简图组成。本图主要有8个观测点。
各点沉降观测曲线图,就是将第i次的观测的累计沉降量在坐标上表⽰出来沉降量是根据定时测得标⾼再计算得来。 施⼯员实习周记第在⼯地开⼯的时候就在附近的固定物上引⼊了标⾼基准点,施⼯现场的各种标⾼都是根据这个标⾼基准点来控制的,沉降量时根据测得桩顶到基准点的⾼差变化来确定的。基坑的四周已经根据设计定好的若⼲个沉降观测点,将⽔准仪中⼼对准沉降观测点,求其平均标⾼,再测得桩顶的相对标⾼,就可以求得桩顶到已知点的⾼度。将其与上次测的⾼度差⽐较就可以求出沉降量了。 实习体会
我会不断的理解和体会实践中所学的知识,在未来的⼯作中我将把我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的运⽤到实际⼯作中去,为实现⾃我价值⽽努⼒。篇九 第9周 实习内容
本周主要学习如何整理“建筑⼯程质量控制资料”中的“检验批,分项,分部(⼦分部)⼯程质量验收记录。这些资料按分部⼯程主要可以分为①地基与基础②主体结构③建筑装饰装修④建筑屋⾯四个分部⼯程,各个分部⼜分为若⼲个⼦分部⼯程和分项⼯程检验批。这些资料就是⼯程建设过程中的各个⼯序的验收记录。 (分部)(⼦分部)
地基与基础:⽆⽀护⼟⽅,有⽀护⼟⽅,地基处理,桩基地下防⽔,混凝⼟础,劲钢(管)混凝⼟砌体基础,钢结构。 主体结构:混凝⼟结构,劲钢(管)混凝⼟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结构,架和索膜结构。 装饰装修:地⾯,抹灰,门窗,吊顶,轻质隔墙,饰⾯板(砖),幕墙,涂饰,裱糊与软包,细部。 屋⾯:卷材防⽔屋⾯,涂膜防⽔屋⾯,刚性防⽔屋⾯,⽡屋⾯,隔热屋⾯。 当然,每⼀个⼯程中并不是所有的⼦分部⼯程都有,⽽是有其中的若⼲个。 实习体会
尽管获取的知识是甚微的,但通过实习所获得的实践经验对我是终⾝受益的,在我毕业后的实际⼯作中将不断的得到验证。篇⼗ 第10周 实习内容
本周主要学习如何整理“建筑⼯程质量控制资料”中的“检验批,分项,分部(⼦分部)⼯程质量验收记录。这些资料按分部⼯程主要可以分为①地基与基础②主体结构③建筑装饰装修④建筑屋⾯四个分部⼯程,各个分部⼜分为若⼲个⼦分部⼯程和分项⼯程检验批。
这些资料就是⼯程建设过程中的各个⼯序的验收记录。 (分部)(⼦分部)
地基与基础:⽆⽀护⼟⽅,有⽀护⼟⽅,地基处理,桩基地下防⽔,混凝⼟础,劲钢(管)混凝⼟砌体基础,钢结构。 主体结构:混凝⼟结构,劲钢(管)混凝⼟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结构,架和索膜结构。 装饰装修:地⾯,抹灰,门窗,吊顶,轻质隔墙,饰⾯板(砖),幕墙,涂饰,裱糊与软包,细部。 屋⾯:卷材防⽔屋⾯,涂膜防⽔屋⾯,刚性防⽔屋⾯,⽡屋⾯,隔热屋⾯。 当然,每⼀个⼯程中并不是所有的⼦分部⼯程都有,⽽是有其中的若⼲个。 实习体会
尽管获取的知识是甚微的,但通过实习所获得的实践经验对我是终⾝受益的,在我毕业后的实际⼯作中将不断的得到验证。篇⼗⼀ 第11周 实习内容
本周解了建筑⼯程施⼯后浇带的施⼯和变形缝中应该注意的⼀些问题:
在通常情况下,当砌筑墙体长度超过40~60m时,按规范要求应设置贯通的后浇施⼯缝。当地⾯有建筑时,后浇带的设置应该根据地⾯建筑的要求确定,预留宽度为800~1000mm。后浇带宜在其两侧混凝⼟龄期达到42天后,⽤补偿收缩混凝⼟浇筑,其配合⽐应该由试验确定,强度需⾼于两侧混凝⼟⼀个等级。因为,后浇带留置的时间⽐较长,积存的建筑垃圾、杂物⽐较多,所以,必须要专门安排⼈员负责清理⼲净。施⼯前,将接缝处的砼凿⽑,⽤压⼒⽔冲洗⼲净,保持湿润,并刷⽔泥浆。混凝⼟浇筑完毕后,要加以覆盖并浇⽔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28天。
设置变形缝是为了防⽌混凝⼟因收缩或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沉降引起的裂缝也称为沉降缝。⼈防地下室的出⼊⼝与主体结构连接处⼀般设置沉降缝,是⼈防⼯程变形缝的主要形式。主体与室外出⼊⼝因基坑开挖深度和地基承载⼒的不同⽽遭成沉降不均匀,导致橡胶⽌⽔带撕裂或沉降缝隙过⼤⽽难以修补。因此,应严格按照施⼯规范进⾏施⼯,对埋设好的⽌⽔带由专⼈全数检查,保证沉降缝的施⼯质量。 实习体会
我也在实习中成长。我前⾯的路还很漫长,需要不断的努⼒和奋⽃才能真正地⾛好,我坚信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所获得的经验是很宝贵的。篇⼗⼆ 第12周 实习内容
拆模的顺序⼀般是先拆除侧模板,后拆除底模板。侧模板的拆除,应在混凝⼟强度达到能保证其表⾯及棱⾓不因拆除模板⽽受损坏。⼀般夏季为1天,冬季为2~3天。多层楼板模板⽀架的拆除,应按下列要求进⾏:上层楼板正在浇筑混凝⼟时,下⼀层楼板的模板⽀架不得拆除,再下⼀层楼板模板的⽀架仅可拆除⼀部分;跨度在4m及4m以上的梁下均应保留⽀架,其间距不得⼤于3m。
在拆模后进⾏的⼀项⼯作,就是打楼⾯的柱标⾼,⽤来砌墙、安装门窗、铺地砖等⽤处。打标⾼看似简单,其实要打得准还是有⼀定难度,常常会在反复检验中发现差了那么⼏毫⽶。⼀般2mm是允许也是正常的,它是由于拿标尺的⼈在划线或对线等⼯作时造成的,当然也不排除测的时候有时候太暗或者尺斜了也照样打上去的关系。不过如果能与基准点(原始点)时时核对的话,或者打⼀圈后能闭合的话,那么打的标⾼就算相当不错了。不过我也发现,打得准弹得不⼀定准。弹出的墨线与打的线⾼差有时在正负2mm左右。经我观察与体验,弹线在两根邻近柱⼦时⼀根柱⼦上已弹完线,此时两柱长的长度可能弹出⼀条与原来不重合的线。本以为是两柱中间的伸缩缝处地基沉降引起的,但是伸缩缝是横向的变形,所以估计就是误差造成的。不过在100m的距离内不允许超过5mm的误差。 实习体会
实习⽣活中我体验到了社会⽣活的⾟酸苦辣。从实习中我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了印象,增强了劳动观念,加深了对于社会、国情和专业背景的了解。在实习中慢慢接触了社会,也开始学习和接受社会⽣活。篇⼗三 第13周 实习内容
砌筑的主要⼯序为:铺灰、砌块安装就位、校正、灌浆、镶砖等。铺灰时⽔平缝采⽤稠度良好的⽔泥砂浆,稠度5~7cm,铺灰应平整饱满,长度3~5m。⽽校正⽤托线板检查砌块垂直度,拉准线检查⽔平度。⼩型砌块⽔平缝与竖缝的灌浆厚度宜控制在8~12mm。由于本⼯程采⽤的是加⽓砼砌块,灌浆厚度在3~5mm,⽽且每两⽪就要装上“连墙件”,就是⼀块铁⽪⽤射钉与柱钉住,⽽且每两⽪的墙上还要放拉结筋,外墙每隔3⽶1个构造柱,内墙为4.5⽶1个构造柱。由于楼层有4~5m的⾼度,所以每两层之间设⼀道过梁,但是楼层之间⼜有梁的话可不做过梁。 实习体会
我体验到了社会⽣活的⾟酸苦辣。从实习中我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了印象,增强了劳动观念,加深了对于社会、国情和专业背景的了解。篇⼗四 第14周 实习内容
⼜⼀周时间过去了,这周呢,感觉也没什么特别的东西可以写,在这⾥我就说说在建筑⼯程施⼯中应该注意的⼀些问题: ⼀、回填⼟ 材料选择上
1)回填⼟:且优先利⽤基槽中挖出的优质⼟。回填⼟内不得含有有机杂质,粒径不应⼤于50mm,含⽔量应符合压实要求。
2)⽯屑:不应含有有机杂质。
3)填⼟材料如⽆设计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碎⽯、砂⼟(使⽤细、粉砂时应取得设计单位同意,并办好签证⼿续)爆破⽯碴;可作表层以下的填料。含⽔量符合压实要求的粘性⼟,可作各层的填料。
4)碎块草⽪和有机含量⼤于8%的粘性⼟,仅⽤于⽆压实要求的填⽅。淤泥和淤泥质⼟⼀般不能⽤作填料,但在软⼟或沼泽地区,经处理其含⽔率符合压实要求的,可⽤于填⽅中的次要部位。
5)含有机质的⽣活垃圾⼟、流动状态的泥炭⼟和有机质含量⼤于8%的粘性⼟等,不得⽤作填⽅材料。 避免⼯程质量通病
1、回填⼟应按规定每层取样测量夯实后的⼲容重,在符合设计能回填上层。 2、严格控制每层回填厚度,禁⽌汽车直接卸⼟⼊槽。
3、严格选⽤回填⼟料质量,控制含⽔量、夯实遍数等是防⽌回填重要环节。 4、管沟下部、机械夯填的边⾓位置及墙与地坪实,并应使⽤细粒⼟料回填。
5、⾬天不应进⾏填⽅的施⼯。如必须施⼯时,应分段尽快完成,且宜采⽤碎⽯类⼟和砂⼟、⽯屑等填料。现场应有防⾬和排⽔措施,防⽌地⾯谁流⼊坑内。
6、路基、室内地台等填⼟后应有⼀段⾃然沉实定后才进⾏下⼀⼯序的施⼯。 实习体会
过这⼏周实习,我觉得⾃⼰长⼤了好多,学习的有关专业的知识之外,更多得学会了如何跟⼀起⼯作的团体打交道。深刻地体会到处好⼈际关系的重要性。篇⼗五 第15周 实习内容
转眼间,为期三个多⽉的实习⽣活马上就要接近尾声了,很快⼜⼀个星期过去了,这周我就主要从施⼯技术和施⼯安全、施⼯质量与管理⽅⾯谈谈我的⼀些想法:
施⼯技术的不断改进是⼯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不变旋律,施⼯的安全是⼯程建设永恒的主题。随着改⾰开放的不断深⼊,经济建设驶⼊了快车道,并不断提⾼⾃⼰的速度。随着全国建设⼩康社会的不断深⼊,城镇化建设的速度与规模与⽇俱增,⽆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建设⼯地鳞次栉⽐,⼀幢幢⾼楼拔地⽽起,⼀座座⽼城旧城貌换新颖,⼈们对现代建筑的美观、舒适及其多功能追求是不断在升级,施⼯技术正随着建筑物的⾼度⽽迅速提升。⽽同时,随之带来了很多新问题的出现,这当中最重要的要属施⼯的安全。安全问题贯穿于⼯程建设的始终,从施⼯到投⼊使⽤,安全⽆时⽆刻不牵挂着建设者和使⽤者的⼼。 施⼯技术的发展代表着⼀个国家的建筑业发展⽔平。“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发展⽅向才是⼀个国家建筑业是否发达的代表。提⾼施⼯技术是有许多先决的条件,如经济实⼒、施⼯⼈员的素质、施⼯机械的⽔平、施⼯现场管理的能⼒等诸多因素。 影响建筑安全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除⼯程建设本⾝众多因素的相互⼲扰与影响,⼯程的技术问题、材料的品质问题、⼯程的经济问题等等都从不同层⾯制约着建筑物的安全。⼯程安全不仅仅是⼯程技术问题,更是⼀个社会经济问题,它与⼈们的⽣活息息相关,涉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类社会的进步。因此,在进⾏建筑⼯程设计和施⼯的每个环节,在追求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同时,千万记住:安全是⼯程建设永恒的主题!
施⼯质量与管理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必须有严格的管理,质量才能有保障。反过来,有好的质量必须有⼀整套严格的管理制度与之相互相照应。《建筑⼯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00—2002在建筑⼯程质量上做出了细致的规定,每个施⼯单位都以它做为施⼯质量评判的标准。 实习体会
通过实习让我更多的了解中国建筑的发展⽔平和现状。实习时⼀⾯镜⼦,它可以照出我学习的成果;进⾏施⼯的施⼯企业是⼀⾯镜⼦,它可以照出企业的实⼒;当地的建筑施⼯⽔平是⼀⾯镜⼦,它可以照出中国建筑业发展的现状;中国建筑业的发展是⼀⾯镜⼦,它可以照出中国在世界各国建筑业中发展的位置。我为能有这样⼀次实习和学习的机会⽽⾼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