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来源:宝玛科技网
第44卷第10期Vol.44No.10TIMESAGRICULTURALMACHINERY时代农机2017年10月Oct.2017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渊谢袁华410114冤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高,中国经济也趋向于国际化,各行各业都需要越来越多的英语翻译人才,因此,加强英语翻译人才的储备也尤为重要。中国经济走向世界,需要和其他国家进行文化方面等融合,这样才能更有利于中国产品的国际化。文章立足于现今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分析了在英语翻译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的意义,从而提出了如何在英语翻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的方法,旨在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英语翻译,助力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意识

1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

在中国的教育中,素质教育的步伐越来越快,在大学英语的培养模式下,英语翻译教学的占比越来越大,要想更好的培养大学生的英语意识,更好地推动英语翻译教学的发展,就必须认清楚现今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

(1)教学模式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自古以来,中国的教育中就存在教学模式单一的弊端,一般都是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然后学生通过“课下作业”的方式来完成整个教学过程,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教育的发展过程。首先,这种教学模式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是课堂主体,在课堂上发挥着主要作用,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一直充当着主角,进而导致学生的积极性降低,缺乏对英语翻译课程的兴趣。其次,现今社会是现代化、信息化的,互联网的存在就像一个大熔炉一般,将形形色色的信息融合到一起。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在教师进行滔滔不绝的“课程讲授”时,往往会忽略学生的真实想法,从而使学生缺乏对英语教师的信任,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2)教学内容不丰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较差。在中国大学生英语教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着教学内容不够丰富的漏洞。一方面,尽管大多数高等院校中大学生英语教学的内容基本包括了听、说、读、写和语法等,但多以阅读和书写为主,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读写能力,导致学生在毕业后的听说能力较差。另一方面,由于高等院校中大学生的教学内容基本都与教材相一致,学生在提前预习的过程中,就会对课程有一定的了解,进而导致在翻译教学的课堂上缺乏主观能动性。

堂中,教师的跨文化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跨文化意识,进而激发学生对英语翻译的学习兴趣。一方面,教师有了跨文化意识之后,就会在课堂上渗入英语文化,传播英语文化,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更加有兴趣,从而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教师有了跨文化意识之后,在教学的过程中,就会进行带有文化性质的知识教授,不仅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调动,也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加明确的认识,使其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并实现其实际应用。

(2)拓宽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首先,当教师有了跨文化意识的时候,教师在进行知识讲授的时候就会与英文的文化背景结合起来,这样一来,学生的视野就会得到有效拓宽,当学生的视野被拓宽之后,其对英文的文化和背景会更加感性,从而具有更强的英语学习意识。其次,基于文化背景下的英文翻译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够得到一定的知识,又能够感受到英文的美,进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3)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便于学生就业。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进而增加学生的就业几率,使其能够在毕业后尽快找到自己适合的工作岗位,在工作过程中大放异彩。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能够让学生所学知识不只是停留在课堂上所学的语法、句型上,而是更好地让学生体会英文文化,以英文文化为背景,更好地和国际友人进行交流。比如说,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吃饭了吗?“要去哪儿啊?””这些口头语的出现会给人一种很友善的感觉,但是在英文文化的背景下,这些会让外国人认为是一种带有侵犯性的语言,侵犯了他们的个人隐私。而学生在上学期间英语翻译课堂上的学习过程中培养了跨文化意识,就会在工作过程中对外交流的时候避免这种尴尬场面,从而有利于毕业学生工作的进行,让学生能够在工作岗位上做到游刃有余。

2英语翻译课堂中培养跨文化意识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比份额越来越高,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需要大量的英语翻译人才,从而更好地与国外的相关人员进行交流和沟通。要想实现与国外友人的友善沟通和交流,就一定要在翻译课堂中培养跨文化意识。在中国的英语翻译课堂中培养学生和教师的跨文化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1)激发学生对英语翻译的学习兴趣。在英语翻译教学课

作者简介:谢华(1976-),女,湖南双峰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

3英语翻译课堂中培养跨文化意识的方法和策略

(1)教师要能够有增强自身文化行为和文化修养的意识。在中国高等院校的英语翻译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教师要能够增强自身文化修养的意识。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的方式来了解更多的英文文化,来增

2017年第10期217机电教育与职业培训

强自己的文化修养,规范自己的英文行为,从而更好地将这些英文文化传递到英语翻译教学的过程中。其次,教师要能够有一种“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观念,要做到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尽可能多地了解英文文化,这样,教师在进行英文翻译教学的过程中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加投入到英语翻译的学习中。再者,学校及英语专业的负责人要能够抓住机遇,让英语教师能够更多地参加中外文化交流的学术会议和讲座等,增强教师接受文化洗礼的次数,使教师能够有较强的英文文化修养。最后,随着英语专业的发展,中国各大高等院校要能够尽全力为英语翻译专业的教师和同学提供出国机会,让他们有机会切实地感受到中外文化的冲击,从而将英文文化更全面地带入到英语翻译课堂上,助力于中国高等院校中英语翻译的学习。

(2)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将文化知识融入于课堂教学。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将文化知识融入于课堂教学是现今中国高等院校中英语翻译教学过程需要改革的重中之重。首先,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漏洞,教师的过分主观造成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了主观能动意识,不利于良好课堂氛围的形成,也不利于英语翻译课堂的高效化,因此,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再者,在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过程中,将文化知识融入于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奠定坚实的英语学习的基础和背景,另一方面也能够给枯燥无味的英语翻译教学课堂带来生机,增强英语翻译课堂的丰富性和趣味性,从而让学生能够在更好的环境中学习英语,使其能够在毕业后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实践过程中。

(上接第216页)一步体现了职业院校的教育培养目标,让学生在中高职短暂的学习时间内能够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与他人沟通交往的能力。在微课电子衔接教学当中,微课视频可以很好地整个教学情况保存下来,让学生可以反复地观看,并对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差缺补漏。可以说,微课教学平台的出现,为我国中高职计算机类专业的衔接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将中高职教育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了更好地优化和补充,构建了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学评价体系。在企业评价当中,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并掌握当代企业关于计算机类专业人才的用工需求。通过教师评价的优化设计,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安排。学生通过自我评价,还可以自我把控知识的认知程度,提高学习的自信心。而通过同学之间的互评讨论,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集思广益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衔接教学模式优化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中高职阶段整体的学习过程进行度分析和对比,并且随时进行教学模式的优化改进。

(3)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文文化。现今社会是一个现代化的社会,教学方式不再是单一的“纸笔教学”,包含了“翻转课堂”“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的现代化教学方式已经闯入了人们的视野,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英文文化,从而在英语翻译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是现今英语教师的必备素质。例如,在“多媒体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观赏、片段欣赏等方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英文文化,甚至可以让学生通过观看影片的方式自己总结中英文文化的区别,从而对英文文化有更加深刻的认知,有助于学生英语的学习。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中国经济和国外经济的碰撞愈加频繁,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据更多的主动,就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英文翻译的相关工作中。要想让学生在毕业后的对外交流中体现出更好的素质,使其在对外交流中更自然、更顺畅,就需要教师在英语翻译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让学生能够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更好地学习英语,从而使其在日后的对外交流中能够占据主动,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陈友军.翻译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J].中国培训,2017,(6).

[2]陈绿展,唐峭石.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J].管理观察,2016,(30).[3]李迺倩.论高职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现代职业教

育,2016,(25).

(2)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在优化中高职衔接教学模式过程中,融入了微课教学以后,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实现了中高职院校教育师资水平的进步与发展。在对计算机类专业进行课程开发时,需要教师上网查阅大量的有关参考文献,关于课堂教学切入点的设计,还有教学情境的构建,都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很高地要求,过去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化中高职衔接教育的要求,必须要把过去老旧的教学模式推翻掉,再重新创设一种学生喜爱的教学模式。

(3)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型中高职计算机类专业的衔接教学模式中,微课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了一种职业教育的教学特色,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在微型课堂当中,学生更加愿意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上课玩手机、上课睡觉的行为基本上不再出现,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领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风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接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下,实现中高职教育更好地衔接与发展。

综上所述,自微课教学模式提出以来,对我国中高职计算机类专业的衔接教学模式又进行了更好地优化和改进,通过微课预习、导入的方式,提高了中高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活动中来,锻炼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实现了中高职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教学需求。

参考文献

[1]张铭.微课———唱响中国MOOC的前奏[J].计算机教育,2013,(20).[2]高维春.高职院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评价存在问题及对策[J].河南科技,2013,(19).

3微课视角下的衔接教学模式优化成果

(1)更新教育理念。从微课教学视角下来看,中高职院校衔接教学模式优化改进的效果可以了解到,通过这些年微课教学的实施,已经转变了中高职教师的教育理念,在具体教学当中,这种教学理念的转变要更加明显,过去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并不是很密切,但是现在这两所院校则完全意识到了深入融合并开展衔接教学的重要性,高职院校能够更好地了解中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在计算机专业基础方面的掌握水平,继而提出更为合理化的高职教学策略。

2182017年第10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