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出版类核心期刊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研究

出版类核心期刊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研究

来源:宝玛科技网
文化天地

215

《戏剧之家》2019年第08期 总第308期

出版类核心期刊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研究

王勇,程江涛

(上海理工大学上海200093)

【摘要】以CSSCI(2017-2018)出版类核心期刊的微信公众平台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平台类型及认证、功能 栏使用、发文、阅读及点赞情况,并借助NLPIR2016汉语分词系统对2017年1-3月出版类核心期刊的标题进行文 本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出版类核心期刊微信推文都能紧扣学科特点,但多宏观分析,而不同期刊又有其独特性。

同时指出,应用研究不深入、缺乏用户思维是我国出版类学术期刊在微信公众平台运营中存在的两大问题。最后, 指出该课程论文研究的缺陷和不足。

【关键词】学术期刊,出版,微信,NLP队CSSCI

中图分类号:G2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8-0215-02

一、出版类核心期刊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和运营情 况

通过检索CSSCI (2017-2018)出版类核心期刊,共找 到《编辑学报》、《出版发行研究》、《科技与出版》、《编

辑之友》、《出版科学》、《现代出版》和《中国出版》七 种杂志符合要求。2017年6月6日,通过微信里“添加好友” 的“查找公众号”途径,按照其中杂志实名逐条筛查,并添 加关注。其中建立微信公众平台的杂志有《科技与出版》、 《编辑之友》、《出版科学》、《现代出版》和《中国出版》 五种,占出版类核心期刊总数的71.4%。以这5本杂志为研 究对象,通过全面浏览各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相关信息,了解 其微信建设和运营的基本情况。

(一) 公众平台类型和认证状况

五种期刊的平台类型和认证状况,只有《编辑之友》和 《中国出版》是服务号类型,也只有这两本期刊有认证。其 他均是订阅号,并且没有认证信息。总体来看,出版类核心 期刊微信认证水平较低,平台类型多以订阅号为主,这就容 易使得公众号的权威性不足,同时也不能使用更多的微信相 关服务。有学者指出’学术期刊没有认证的原因多是因为认 证流程和手续复杂,而且需要300元的认证费用。笔者看来, 学术期刊作为该学科领域的权威呈现,应该选择平台认证, 并以此来获得更多的增值服务,这不仅有利于在读者心目中 树立权威,每月4条的信息量更能帮助学术期刊更好地筛选 精华内容,不至于对读者产生阅读压力。

(二) 功能栏使用状况

在功能栏使用方面,订阋号和服务号均可享受功能栏 “3*5”的功能矩阵[1],但出版类核心期刊都没能充分利 用这一功能。《现代出版》和《出版科学》虽然设置了功 能栏,但其没有15项内容,而出版科学的功能栏所列全 部是纸质期刊的电子版内容。《中国出版》和《科技与出版》 并没有设置功能栏,《编辑之友》则是发布了相关活动的 投票。

(三)发文情况

对一篇微信文章来说,一般情况下阅读数是高于点赞

数的,但二者之间也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后者大概是前者 的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之间不等。[a根据统计发现,《科 技与出版》的阅读量前20数量以及点赞和阅读量之比分 别为5和0.00965,而阅读量前20数量最多的是《编辑之 友》,共有12篇,最少的《现代出版》只有1篇,出版 类核心期刊的点赞数和阅读量之比远远低于平均水平。在 阋读量前20的文章中,《编辑之友》占据了半壁江山,而《科 技与出版》也凭借着更文数量的优势,排在阅读量的第二 位。《出版科学》则没有文章进入前20。《现代出版》凭 借《我的三个导师》一文,就取得点赞数和阅读量之比的 第一位,可见,一方面,出版类核心期刊发文的受欢迎程 度并不高,另一方面可以看出,受众并不仅仅对学术类的 文章感兴趣。

二'出版类核心期刊微信标题文本分析

笔者抽取5种出版类核心期刊2017年1月至3月微信 公众平台发布的所有文章标题,共计150篇,并对文章标 题进行整理,删去作者名、栏目名称等影响分析结果的部 分文字,利用NLPIR汉语语义分析系统,进行标题文本分 析。

从总体的标题词频来看,科技、图书、中国、期刊、我 国、编辑等出现次数较多,其中“科技” 一词的词频受《科 技与出版》更文数量较多的影响排在第一位。而从关键词的 提取中可以发现,“数字”、“教育出版”、“出版专业” 等词汇是标题中所呈现的重点。动词词频分析中,发展、研 究、建设等较为宏观的词汇出现频率较高。总体而言,我国 出版类核心期刊发文多围绕学科内容和特点,但多宏观内容 的推文。

具体到不同期刊,其词频的出现又各具特点。如《科技 与出版》的最高词频“科技”,《现代出版》作为中国传媒 大学学报,“大学”一词是最高词频。而《中(下接第217页)

作者筒介:王勇,男,汉族,山东人,教授,研究方向:环境与建筑设计;程江涛(1994-),男,汉族,

安徽宣城人,硕士,研究方向:新媒体传播。

文化天地

217

《戏剧之家》2019年第08期 总第308期

学生兼职做的工作用Job在表达,毕业后的正式工作则用

Beruf。德语外来词词义增加可通过动词starten进行描述。 在德语语言环境中,starten既可以用来指比赛的开始,又 可以指出发、飞机起飞、火箭发射等,但是在英语中,火箭 起飞一般用blast off来表达,飞机起飞用take off来表示, 而不用starten。因此,相对于源语言英语,starten在德语 中的语义更加丰富,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和内涵。这些语义的 增加或减少,其根本上是由于处于不同社会背景,人们对某 词的范畴认知也不相同,对某词的范畴原型划分不同。

(二)词义不变。词义不变的这类外来词,外来词的词 义与原词的词义完全相同,属于完全借用的范围。用范畴原 型来分析,即是在源语社会环境和德语社会环境中,对于某 一个词的认知是相同的,不存在差别,例如词语Toilette, 意为厕所、洗手间;Pudding意为布丁。

四、研究意义

借助德国语言学家Mangasser-Wahl的范畴原型研究 德语外来词的词义变化,对客观分析外来词的词义有重要意 义。其次,通过分析词义的变化,可以看出在不同的社会环 境影响下,人们对于某一词、某一概念的不同理解,有着不 同的范畴原型,利于人们描述基本的概念结构。

另外,使用范畴模型这种方法,要将词义看做是动态可 变的。外来词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也会有不同的含义。例 如上文中的Job,在现代德语环境中多表示一种临时性的工 作,或许在不久的未来,人们会赋予外来词Job更强的边缘 范畴意义,例如可以用来表达一种稳定的工作。虽然定义概(上接第215页)

国出版》隶属于中国出版集团,因其受政治性影响较大,因 此“人民”、“系统”等词频出现较高。而《编辑之友》和《出 版科学》则分别在图书编辑及校对和实证研究方面有所侧重。

三、总结

(一) 总体特征及差异

总体来看,相比我国学术期刊低于50%的微信平台开 通率'出版类核心期刊处在学术期刊微信建设的前列。但 其并没有达到全覆盖,仍有《编辑学报》、《出版发行研究》 没有建设微信平台。另外,从整体阅读量和点赞数来看,其 发展并不客观,2017年1月至3月,最高阅读量文章也低 于3000点击量,可见其用户覆盖If况较差。

另外,根据标题的文本分析,其多围绕学科发展特点, 但多宏观的问题描述和分析。具体来看,不同的出版类核 心期刊微信推文各有其侧重点。《编辑之友》侧重图书的 编辑、校对等内容;《科技与出版》则多科技期刊相关的 文章;《中国出版》多地方性推文;《出版科学》多推送 实证研究的文章;而《现代出版》则对大学出版社的内容 推送较多。(二) 微信平台建设存在的两大问题

研究认为,应用研究不深入、缺乏用户思维是我国出版 类学术期刊在微信公众平台运营中存在的两大问题。一方 面,出版类核心期刊对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使用还不够充 分,不知道如何合理地对公众平台进行科营。其具体表 现在对认证的不够重视,以及对功能栏的建设缺乏合理的矩

念作为分析原型的重要工具,但是单纯的将语言分析成一种

语义特征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这种静态的分析方法忽略语言 运用的社会、文化环境,在语言交际中有很多的局限性。因 此,使用范畴模型对分析外来语的词义是非常重要的。(张 勇,2016)

五'结语

通过借助范畴原型,结合实例,对外来词的词义变化进 行了总结,包括词义减少、词义增加和词义不变。其次,提 出不同的社会环境导致人们对范畴原型的认知的不同是导 致外来词词义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最后,提出要注意到范 畴原型的边缘地带,动态全面分析外来词的词义,重视范畴 原型对于动态分析外来词词义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冰.德语外来词的来源和运用□.考试周刊.

[2] 张勇.德语基础语言学导论[M].北京:北京理工大 学出版社,2016.

[3] Ye, Bendu (Herg.). Langenscheidts Gro P w〇rterbuch[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Berlin, M ii nchen: Langenscheidts KG, 1999,209.

[4] http://oald.8.oxfordleamersdictionaries.com/dictionary/bar

[5] Dudenredaktion (Hrsg.). Duden —Das Femdw〇rterbuch[M].Mannheim, Leipzig,Wien, Zurich: Brockhaus,2007.

阵安排。同时,应该充分利用后台所提供的用户数据,对其 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从而得出有利于其运营的受众状 况。

另一方面,出版类学术期刊在微信运营中普遍缺乏用户 思维,这不仅导致低阅读量和低点赞数,更进一步影响自身 期刊的品牌建设。具体来看,许多期刊并不重视信息推送的 频率、时间,想当然地进行内容的输入,同时,平台中的大 多数内容都是从纸质期刊中直接拷贝而来,并没有根据微信 平台“浅阅读”以及移动阋读的其他特性进行文本的适当调 整,这不仅没有充分发挥微信平台移动优先出版的优势,反 而使得其成为纸质期刊的附属品。同时,这些期刊和读者的 互动甚少,其功能栏大多数都没有提供“稿件查询”、“投 稿要求”、“稿费支付”等用户最为关心的内容,其互联网 思维有待加强。

参考文献:

[1] 蔡斐,利用知识服务与知识传播提升学术期刊品牌 影响力[J].编辑学报,2016(03).[2]

程琴娟与闫琼,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存在的问题与

改进策略[fl.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 26(4):第380-383页.

[3] 赵文青与宗明剛,学术期刊微信传播效果影响因素

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06):第611-616页.

[4] 章戈浩,计算机辅助质化分析与新闻传播研究[J].全 球传媒学刊2015(01):第202-212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