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1)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3)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增强对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认同感 (2)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顾全大局的情感,坚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信念
(3)认同爱好和平、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优良品格,保持艰苦奋斗、积极进取 3.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播放音频,展示图片: 播放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幻灯片打字幕):
“河山只在我梦里,祖国已多年未清静,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从歌词中找原因)
教师总结:每位中国人都受着中华文化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文化已深深地烙在我们的心里,成为我们灵魂的一部分,性格的一部分,使得我们不管身在何处,都能保持着一颗不变的中国心,这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二、进入新课 (一)中华民族之魂 问:“永恒”是什么意思?
总结:1、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问:从课本什么地方可以看到?
总:(学生读)伟大的民族精神,熔炼于辉煌的古代文化中,也玉成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
问: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为什么却能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呢? (学生听汶川地震的录音)
总:因为我们有不泯灭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维系着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我们的“民魂”。 (学生读课本相应内容)
由上面得出:2、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导:在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什么样的民族精神呢? (多媒体打出:在十六大报告中的话,引入本节课的第二个知识点)
(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组讨论体现“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事例,比赛看那个小组表现最好。) 1、团结统一
学生列举自古以来体现民族团结统一的事例。
师:这里的“团结统一”更多指的是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历史上体现国家统一、反对民族的事例特别多。 (多媒体打出事例,并详细举例“土尔扈特部东归”)
总:有一首歌:团结就是力量,团结统一,所迸发出的强大的力量,使得任何征服和中华民族的图谋都不能得逞! 2、爱好和平
学生列举体现爱好和平的事例。 多媒体显示: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即使在战争艺术与战争科学上,他们(指中国人)也低于我们的水准。这不是出于无知,而是他们本意不愿如此,因为他们都鄙视人类所有产生或者导致侵略的行径,也因为他们——似乎在遵循着为不少人误解并夸张到可怕地步的教崇高的教义——厌恶战争本身。” ------法国近代思想家莱布尼兹《中国近事序言》
“如果世界上有‘骄傲到不肯打仗’的民族,那么这个民族就是中国。中国人天生的态度就是宽容和友好,以礼待人并希望得到回报。假如中国人愿意的话,他们的国家是最强大的国家。但他们希望的只是自由而不是支配。” ----英国哲学家罗素 问:这些充分说明了什么问题? 总:中国以“礼仪之邦”享誉于世。
和学生一起列举从古代到现代体现“和”思想的事例。(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回忆并以多媒体形式打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思想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儒家的“君子和而 不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道家的“无欲无求”、“无为而治”,反对社会冲突;墨家的“兼爱、非攻”等等。国国之间,倡导“协和万邦”等
现在我们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等
总: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有些国家渲染的“中国威胁论”是毫无依据的、别有用心的,因为我们是个爱好和平的民族,我们的崛是和平崛起。 3、勤劳勇敢
学生列举体现勤劳勇敢的事例。(愚公移山等)
引导学生说出体现“勤劳勇敢”的成语,领悟“勤劳勇敢”丰富的内涵。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长征,再次感悟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精神。
总:“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中国党人在自己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将“勤劳勇敢”精神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成为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奇迹和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自强不息
学生列举体现自强不息的事例。
课堂活动:交流具有自强不息精神的人和典故、名言。(采用接龙方式) 多媒体打出: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3、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
4、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5、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出自司马迁《报任安书》。 总:自强不息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三、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
导:多媒体打出图片,引出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精神中的地位
爱国主义的地位、作用。 课堂活动:交流爱国主义诗词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白马篇》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等等。
多媒体投影抵制肯德基的图片引入辩论。 正方:抵制美日货是爱国行为 反方:抵制美日货不是爱国行为 (将学生分为两组先讨论在辩论) 多媒体打出网友观点:
网友观点一:如果能走出思维的误区,行动更加理智,把爱国的理念化为行动,立足自己的岗位做好工作,脚踏实地为国家发展添砖加瓦,这才是务实有效的爱国,强我中华就是我们的实际行动。 观点二、忘记历史就意味中背叛 但关键是我们现在改怎么做! 抵制美日货
只能是我们现在所能做的一点事情 但不能把它做为了一种最有效的发泄方式
我们现在与美日的真正差距 是技术,是科技,是知识! 只有我们国家真正的强大起来 才是对抗美日的真正的武器! 总结:爱国应理性,抵制民族情绪。 如何爱国? (由的话引出)
总: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时期有着相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内涵。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爱社会主义、维护国家的统一。 三、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