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核舟记导学案

核舟记导学案

来源:宝玛科技网
核舟记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探明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

2.学习本文运用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笔法。

3.了解我国古代雕刻精湛的技艺、卓越的成就。

【学习重难点】

1.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探明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

2.学习本文运用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笔法。

3.了解我国古代雕刻精湛的技艺、卓越的成就。

【学习过程】

一、相关链接。

1.走近作者。

1 / 6

魏学洢(约1596-1625),字_______,明朝末年嘉善(今浙江省嘉兴市)人,著有《茅檐集》。被清代人_______收入______的《核舟记》,是一篇出色的状物杂记,观察细致,描写具体,行文简明,层次清楚,生动地记述了核舟巧夺天工的状貌,赞美了雕刻艺人的高超技艺,很为后人推崇。

2.说明顺序

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具体次序: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从左到右、东西南北中等。标记词:表方位的名词。

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具体次序:操作程序、发展变化等。标记词:表时间的词语。

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具体次序:先主后次、先总后分、先因后果、从现象到本质、由性能到功用、由一般到特殊等。

二、自主学习。

1、自读,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语速和停顿。

2、识记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袒胸露乳( ) .

箬( )篷 .

矫首( ) .

八分有奇( ) .

诎右臂支船( ) .罔不( ) .

3.掌握并积累课下注释。

2 / 6

4.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左手倚一衡木( )

(2)诎右臂支船( )

(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

5.分析下列加点字词的词类活用情况。

(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

(2)石青糁之( )( )

(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4)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

(5)居右者椎髻仰面( )

6.小组合作翻译课文(每小组领取一小段)。

7.我的疑问(请你将未能解决的问题和疑惑写下来,准备课堂上与老师同学探究解决):

3 / 6

三、合作探究。

(一)文本理解

1.作者采用什么顺序来说明核舟的内容的?

2.该工艺品艺术的“奇巧”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

3.“闭”字和“启”字相应,一启一闭说明了什么?

4.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

5.文中最后一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二)综合探究。

1.作者在文中对人物的刻画可以称“栩栩如生”,文中哪位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试举例简要说明。

(导航):从人物的体貌、姿态、神情、动作来感受作者刻画的细腻逼真和人物的性格特点。

2.你知道吗?苏轼两次泛舟赤壁,同游人均是不知姓名的一般人士,而核舟的船头上与东坡同坐的居然是黄庭坚与佛印二人。这自然与事实不符,黄庭坚此时远在江西泰和任知县,佛印也远在杭州的寺庙,或扬州的庄园。那么雕刻者为什么要把他们拉在一起呢?请谈谈你的见解。

(导航):从人物间的亲密关系和东坡泛舟赤壁的时代背景、人生境遇来赏析。

4 / 6

四、拓展提升。

(一)文本拓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核工记

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全核向背皆山。山坳插一城,雉(zhì)历历可数,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fú)鼓,若寒冻不胜者。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章。松下凿双户,可开阖。户内一僧,侧耳倾听,户虚掩,如应门;洞开,如延纳状,左右度之无不宜。松外东来一衲(nà),负卷帙踉跄行,若如佛事夜归者。对林一小陀,似闻足音仆仆前。核侧出浮屠七级,距滩半黍。近滩维一小舟,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盖供客茗饮也。舣(yì)舟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叩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徐兴乃尔。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取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

计人凡七:僧四,客一,童一,卒一。宫室器具凡九:城一,楼一,招提一,浮屠一,舟一,阁一,炉灶一,钟鼓各一。景凡七:山、水、林木、滩石四,星、月、灯火三。而人事如传更,报晓,候门,夜归,隐几,煎茶,统为六,各殊致意,且并其愁苦、寒惧、凝思诸态,俱一一肖之。

语云:“纳须弥于芥子,殆谓是欤!”

1.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①全核向背皆山。

②景凡七:山、水、林木、滩石四,星、月、灯火三。

5 / 6

2.阅读填写:请与课文《核舟记》比较阅读,完成下列题目。

①两文非常相似,皆以物为说明对象,又兼有人事。《核舟记》介绍的是核舟,突出的“ ”主题;本文介绍的是 ,突出的是“ , ”的意境。

②从结构上看,短文和课文都运用了 的结构模式。其中主体部分采用了 的说明顺序。

(二)写作提升

请你选取自己喜爱的一件艺术品,用你从本文学得的方法向老师或同学介绍。(100字左右)

五、当堂检测。

1.《核舟记》的结尾处详尽地说明核舟上所刻的人物、事物和文字的数量。清人林嗣环的《口技》一文中结尾处也有这么一段:“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两文均用数字结尾作者的意图相同吗?为什么?

2.文言文使用数量词和现代文有所不同,试根据本文比较一下,不同在哪里?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