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优质课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优质课教学设计

来源:宝玛科技网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优质课教学设计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引发学生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2、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引发学生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在阅读中体会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1、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2、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活动1【导入】 1齐读课题,问:

⑴这句话是谁说的?他当时多大?在哪儿读书? ⑵周恩来读书时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板书:中华不振

⑶课文写了周恩来在沈阳读书时的哪几件事? 2、这三件事,你能分别用个词语来概括周恩来当时的情感变化吗?

板书:疑惑不解-————气愤不已-—--—-—立志报国

3、当时的中国是怎样的?这三件事中间又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活动2【讲授】二、 感受“疑惑不解\"

1、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找:伯父说什么会叹气“中华不振”? 2、课件出示:

“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

“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 “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3、周恩来听了后怎么问的,怎么想的?注意文中语气,谁来读一读。

“为什么?”周恩来不解地问.

“那又是为什么呢?”周恩来打破沙锅问到底。 “租界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疑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

4、伯父的话让周恩来疑惑不解,他在疑惑中不断地追问和思考。注意这个省略号,在这儿表示什么?你读了后还会有什么疑问?学生自由发言。

5、这是为什么呢?其中原因伯父没有说,只是叹气.我们来看看当时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租界的情况。 出示:知识小链接:

100年前,帝国主义以在我们中国居住和经商为名,用武力威胁和欺骗的方式强迫清,允许他们永久或长期占用我们中国的一些地段。这些被占用的地段就叫租界.当时帝国主义列强在我国上海、广州、厦门、福州、天津、镇江、汉口、九江、烟台、芜湖、重庆、杭州、苏州、沙市、长沙、鼓浪屿等16个市区强占有“租界\"。 这些被占用的地段其领土主权虽然仍属中国,但帝国主义依靠得寸进尺,变本加厉,清的一再妥协退让。结果在租界的洋人胡作非为,而中国人则遭受百般压迫、侮辱和虐待.租界成了“洋人的天堂”“中国人的地狱”。

6、小结:当时的周恩来并没有了解这些,伯父也没有告诉他。租界对于他真是个谜.他要亲眼去看看.

7、出示: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疑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

8、读一读,这个句子在课文内容的连接上,起了什么作用?

9、刚到伯父住的沈阳,少年周恩来就有了许多疑问和思考,你想一想,周恩来是个怎样的孩子? 10、让我们来分角色再读一读。

活动3【讲授】三、 体会“中华不振”。

1、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闯进了租界,一件什么事情让他气愤不已呢?

2、通过这件事他真正体会伯父说的“中华不振”,我们默读课文7———8段,一边读,一边思考:

“中华不振”的含义是什么?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 3、出示:因为所以。

4、学生结合课文运用这个句式交流自己的理解. 5、那位衣衫褴褛的妇女在哭诉什么?肇事的洋人在一旁怎么得意扬扬?结合课文你来说一说。

6、如果你当时在场,你心情怎样?会说什么? 7、可是当时在场的中国人却是这样,出示: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

敢怎么样呢?

第二句是什么句?谁来改成陈述句。再读一读,作者用反问句来强调什么?

此时此刻,亲眼目睹此事的周恩来的气愤不已,他会是怎样的表情,心中想什么呢?从这儿我们能看出少年周恩来是个怎样的人?

8、小结:是啊!租界的繁华、热闹与贫穷的祖国,外国人的横行霸道与国人的敢怒不敢言是多么鲜明的对比。此时此事,周恩来终于明白了伯父的叹息:中华不振啊。 9、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来读一读这段课文。 活动4【讲授】四、 领悟“立志报国”

1.回到学校后,周恩来一直在沉思,他究竟在想什么,同学们不清楚.直到什么时候谜底才揭开?

出示:从租界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

2、读一读,这句话在这儿起了什么作用?

3、修身课上,周恩来告诉我们他一直在沉思什么? 出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 4、周恩来读书的目的与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同?

5、联系前文想一想:是什么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面对当时的中国,贫穷落后,国家急需大量有志之士,来建设国家,保卫国家。从这儿我们知道了周恩来是个怎样的人?

6、周恩来的发言是同学们没有想到的,连校长也没有想到,看到少年周恩来有如此的抱负,校长为他喝彩。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你对课文的理解。 活动5【讲授】五、 立志“振兴中华” 1、齐读最后一段.

2、周恩来从小立下远大志向,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用一生去实践了自己的誓言。课件出示:知识链接:不同时期的周恩来的照片,形象展示周恩来光辉的一生. 3、看完后,谁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4、想一想,自己为什么而读书?

5、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美国、日本等国家在国力日益增强,中国的改革开放仅三十多年,发展变化日新月异,但是,我国的人口众多,综合国力离世界先进国家还落后很多。

同学们,我国的先人早就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当今之世,国家要振兴,要靠我们,今天我们要向少年周恩来学习,为什么而读书?

让我们齐声回答:为中华之振兴而读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