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谈化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谈化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来源:宝玛科技网


谈化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要提高化学教学的感染力,关键是创设化学知识与教学情感结合的美妙境界,这种境界就是我们通常讲的教学情境。所谓教学情境,是指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不复也。”孔子的这段话,在肯定启发作用的情况下,尤其强调了启发前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重要性。这里有朱熹的注释为证:“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得之貌;必待其如此乃启发之。”这段话告诉我们:“愤”、“悱”之境十分重要,这是使“启发”真正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随着教育的发展,创设教学情境已获得人们的普遍重视。

一般来讲,每位化学教师都渴望自己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识到,教学情境的创设应该具备必要的条件和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

一、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条件

1.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机智、教学创造,关键在于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师既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又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既要有严谨的教风,又要有充沛的热情和幽默感;既要有为人师表的责任感,又要有教学上的民主精神。如果教师没有扎实的教学功底,就很难传授科学的知识信息,更无从解决学生提出的社会和生活中遇到的化学问题、合理解释大千世界中出现的化学现象。如果教师不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不能熟谙学生心理,就不能搞好创设教学情境的设计,也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没有丰富的教学情感,就谈不上以情动人,没有幽默的语言,学生听课如同嚼蜡,就不会产生情感和知识两方面的共鸣。如果教师没有教学民主精神,踏上讲台,摆出一幅严肃的面孔,学生听课就会产生心理压抑,唯师是从,不敢发表相反的意见。这样的教学,师生的情感交流受阻,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更谈不上培养创造型人才。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离不开教师的高素质。

2.需要学生积极参与。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的艺术》一书中说:“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在绝大数场合下都存在于教师忘记了:上课,这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间的相互关系决定的。”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发生在教与学活动的交往中,即发生在化学信息的传输与反馈控制之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授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协调一致,把教授的最优化和学习的最优化相应地融合在一起,才能实现课堂教学过程最优化。

二、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技巧

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技巧多种多样,需要依靠教师的经验和教学规律来选择。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和思考,介绍以下几种常用的方法:

第一,讨论法。这是创设化学教学情境最常用的方法。它可以围绕化学教学的重点及难点组织学生有的放矢地开展定向式讨论;并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本节化学课的中心内容进行自由式讨论,以获得殊途同归的答案;也可以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将学生分成几组进行探索性实验,按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有争议的问题进行针锋相对的辩论式讨论。在讨论中,学生唱主角,积极探究,使其思维处于最佳状态。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敏锐的判断能力,即使没有发言的同学,处在这样一种教学情境之中,也不可能无动于衷,他们会根据实验现象、结论,不停地作深层的思索。为了使讨论顺利地展开,教师要有效地控制讨论的内容、方向以及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肯定学生的正确观点。

第二,问题法。就是创设问题情境,提供一定的刺激模式,激起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拨动学生的心弦,点燃好奇之火。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一旦处于积极状态,他们就会感到发现问题的欢乐、解决问题的喜悦。此时,渴望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会格外强烈。因此,给学生多提供问题的机会,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例如在学习新的化学知识时,先设置教学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途径等;在教学新内容的过程中,提出相异的甚至相反的观点,或者故意设置障碍、有意答错,或者把学生常见的错误提出来,让学生辨误,让不同信息促使学生大脑皮层活跃起来,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得出正确的判断等等。创设问题情境,一要考虑实时性,二要考虑针对性,三要考虑启发性,同时要兼顾问题本身的性质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思维特点,并适时启发、点拨,使问题在情境中得以解决,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取得最大收益,从而使学生分析、理解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第三,其他方法。如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这是化学教学产生生机和活力的有效手段,是化学教学改革的趋势,可促使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师生关系产生突破性的变化。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节省时间,增加教学容量,全面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如计算机模拟原电池工作原理、模拟电解原理、模拟电子云的形成等。

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主张:教学与发展问题本身的性质,要求必须把对学习的研究有机地包含到教学研究中去,因为这里提出的问题是教学结构与心理调节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教师应时时注重创设化学教学的美好情境,走进学生心中,在科学思想的指导下,辩证地处理好师生情感,艺术化地使教学双方感情畅通交流,产生和谐的心灵感应,追求“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