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达标检测卷(第三四单元)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达标检测卷(第三四单元)附答案

来源:宝玛科技网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次月考达标检测卷(第三、四单元)

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4分)

1.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5分)

早上我贪睡起得迟了,没有听从妈妈叫我带直尺和三角板的dīng zhǔ( ), 第一节课考数学时,我心里非常jiāo jí( ),而且非常hòu huǐ( ),幸亏同桌肯与我共用,我才能zhèn dìng( )地考试,我fā shì( )以后再也不犯类似的毛病。

2.[易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执拗(ào) 监狱(yù) ..

B.灰烬(jìn) .估量(gū ) .

C.迟延(yán) 拘束(jū) ..D.潜伏 (qián ) 抖擞(sǒu) ..

3.[易错]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杭州 殿堂 诗情画意 B.宏伟 境界 众星拱月

C.己亥 流连 一泄汪洋 D.熏陶 仿照 无拘无束

1 / 23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4.[疑难]“酬”字最早可能跟什么有关?( )(2分)

A.方向 B.敬酒 C.礼物 D.金钱

5.给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4分)

(1)死去元.

知万事空。( ) A.主要 B.本来 C.开始 D.单元

(2)家祭无忘告乃.

翁。( ) A.才 B.是 C.你们的 D.于是

6.找出每组词语中与其他三个不是同一类的词语,写在括号里。(1)太平盛世 国泰民安 诗情画意 安居乐业 ( )

(2)生灵涂炭 哀鸿遍野 家破人亡 丰衣足食 ( )

(3)兴高采烈 精忠报国 赤胆忠心 忠心耿耿 ( )

(4)求荣 鞠躬尽瘁 丧权辱国 里通外国 ( )

2 / 23

(4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它由圆明园,绮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B.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

C.鱼的种类很多,有金鱼、鲤鱼、草鱼……真是数不胜数。

D.我的玩具可真不少:有变形金刚、布玩偶、魔方、积木等。

8.根据所学内容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里。(4分)

(1)《猎人海力布》中的海力布是一个( )。

A.爱撒谎的人 B.自私自利的人

C.优柔寡断的人 D.舍己为人的人

(2)下列不属于民间传说的一项是( )。

A.《孟姜女哭长城》 B.《梁山伯与祝英台》

C.《白蛇传》 D.《田忌赛马》

9.下列不属于把民间故事讲生动的好方法的是哪一项?( )(2分)

3 / 23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A.增加合理情节

B.变换情节顺序

C.一字不漏地把故事背下来 D.把自己设想成故事中的人物

10.根据语境,填入恰当的句子。(7分)

面对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林升发出了这样的质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己亥杂诗》中表现诗人迫切地希望朝廷变革,重用人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年中国说(节选)》中表现作者对少年中国祝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阅读与欣赏(31分)

(一)心脏咚咚跳不停(15分)

常言道,生命不息,心跳不止。如果心脏停止了跳动,就意味着死亡。而且,在人体器官中,心脏也是唯一从不休息的器官。它就像一个强力泵,推动着血液不停息地在血管里来回流动,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给身体各部位的细胞。

与水泵不同的是,心脏不需要外力,它天生就是个“永动机”。当然,这和心脏的构成有很大的关系。心脏是由心肌构成的人体器官,而心肌呢,是能进行有节律运动的肌肉,这就是心脏长时间、有规律跳动的原因。如果有一天,心肌收缩停止了,人的生命也就结束了。

心脏的形状像一个桃子,大概有我们的拳头那么大。它分为左右两个部分,中间有隔膜分隔,由左右心房、左右心室和心脏瓣膜组成。左心房和右心房是两个空腔,位于心脏

4 / 23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的上部,它们负责把血液压入心室。而左心室和右心室,主要是把血液压入血管。右心房接收身体各部分的血液,并输送到右心室。右心室泵出血液到肺部,在那儿释放出二氧化碳,溶入氧气。然后,回到左心房,再到左心室,左心室泵出血液经过循环系统,给全身的细胞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

随着年龄的增长,它也在不断长大。在婴儿时期,心脏只有17克左右,16岁时可达160克左右,而到了成年,男性心脏为250~340克,女性的为230~280克。通常情况下,心肌每分钟跳动75次左右,每跳动一次搏出的血液大约有60毫升。这样推算,由心脏排出的血液一昼夜就有6吨多,简直可以装满一辆大卡车。如果一个人能活到80岁,心脏就要跳动大约30亿次。怎么样,这也算是个天文数字吧!下面这组数字更令人吃惊。倘若把一个人全身的大小血管加起来,那么总长度大约是10万千米,足足可以绕地球两圈半。这些血管里的血液都要靠心脏的工作来供给,而血液在人体内循环一周的时间只有25秒。可见,心脏的工作多么繁重啊。

关于心脏,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去医院体检,有时候医生会量一下你的血压。那么,血压是什么呢?原来,心脏不分昼夜地重复着收缩和舒张,来推动血液流动。这种由心脏收缩和舒张所产生的压力,通过血液作用到了血管壁上,就形成了血压。

当心脏收缩时,血液的流速最大,动脉中的血管壁受到的压力也最大,这个压力的最高值就叫收缩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压。相反,当心脏放松,在舒张时,动脉内的血液压力下降,就产生了低压。血压就是用高压和低压两个数字表示的。正常人的收缩压约为120毫米汞柱,舒张压约为80毫米汞柱。根据这两个数字,当你再体检时,就会知道自己的血压是不是正常了。(选自《中国少年儿童趣味百科全书》,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有删改)

5 / 23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11.下列信息与文本相符的是哪一项?( )(2分)

A.心脏只输送营养物质给各个细胞。

B.心脏是人体从不休息的器官之一。

C.如果心脏停止了跳动,就意味着死亡。

D.心脏推动血液在血管里朝一个方向流动。

12.关于心脏的构造和功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心脏分为左右两个部分,中间有隔膜分隔。

B.左心房和右心房负责把血液压入心室。

C.心脏由左右心房、左右心室和心脏瓣膜组成。

D.左心房和右心房是两个空腔,位于心脏的下部。

13.第4自然段主要使用什么说明方法说明心脏负担很重?( 6 / 23

)

)

(2分)

(2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A.举例子 B.列数字 C.作比较

D.打比方

14.关于血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 )(2分)

A.心脏收缩时,动脉中的血管壁受到的压力也最小。

B.当心脏放松时,动脉中的血管壁受到的压力最大。

C.血压是心脏收缩和舒张时对细胞所产生的压力。

D.正常人的收缩压约为120毫米汞柱,舒张压约为80毫米汞柱。

15.[疑难]“心脏的形状像一个桃子,大概有我们的拳头那么大”,这句话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仿照这句话的说明方法描述一种事物。(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通常情况下,心肌每分钟跳动75次左右,每跳动一次搏出的血液大约有60毫升”,这句话中的“通常情况下”能不能删去?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 23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二)三个和尚(16分)

从前,有个活泼伶俐的小和尚住在山顶的小庙里。山坡下有条小河,小和尚经常自己下山挑水喝。那是一座空庙,伙房里的用品一应俱全,有大水缸、水桶、扁担、锅、碗等。他白天挑水、念经,晚上敲木鱼、打坐,日子过得很安逸。他挑来的水不但够自己喝,他还给庙里观音菩萨手中的净瓶灌上水,净瓶里插的柳枝也鲜活了。过了几天,来了一个高个子的瘦和尚,他走了很远的路,看到这里有山有水,真是一个好地方,就想在这儿住下。他又累又渴,一到庙里就把剩下的半缸水全喝了。此时,小和尚正好挑水回来,一看水缸全空了,很不高兴。

他把水倒进缸里,然后把水桶和扁担交给瘦和尚,让他去挑水。瘦和尚也生气了:“为什么一来就让我干活?要挑咱俩一块儿去!”

小和尚一听可不高兴了:“你把我挑的水全喝了,哪有光喝水不挑水的道理?”瘦和尚实在累了,说道:“你看我走了一天的路,已经累得不行了,明天再去行吗?”

“可是这点儿水根本不够今天喝啊……”两人就这样争吵了起来,最后也吵不出一个结果,只好一起下山去抬水。

之后的几日,都是瘦和尚和小和尚一同下山抬水上来,日子也恢复了和谐、平静。这一天,又来了一个胖和尚,他一直赶路,走得很辛苦,看到山上有座小庙,就径直走上来。他身肥口阔,看见大水缸,就一口气把一缸水全喝完了。庙里的两位和尚听到声音出来一看,都面露不悦之色,胖和尚表示要留下来住几天,小和尚和瘦和尚默契地把水桶和扁担朝胖和尚眼前一放,对他说:“那你先去挑水,把水缸装满吧!”

8 / 23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胖和尚不情愿地挑着空桶下了山,只挑上来一趟,就坐在地上不动了,走了那么远的路也实在累了。胖和尚因为挑水走了路,又渴得不行,于是把刚挑上来的水全喝光了。另外两个和尚出来看见水缸还是空的,再让他去挑水,他却说什么也不去了。三个和尚吵得不可开交,却没有一个人愿意去挑水,于是都气鼓鼓地回到庙里。

等到天黑了,三个和尚都渴了,观音菩萨净瓶里的水都被他们喝光了,里面的柳枝也变蔫了。他们只能无精打采地皱着眉、黑着脸,在庙里打坐,心里都憋着一口气。三个和尚昏昏欲睡,一只小老鼠大摇大摆地从洞里钻出来。它跑上了香案,把供桌上的一盏油灯碰倒了。老鼠毫不在意,美美地走开了。谁知油灯把桌上的桌布烧着了,火势很快蔓延开来,把整个供桌都点燃了,火苗已经快烧到屋顶了。三个和尚从昏沉中惊醒,赶紧跳起来跑到院子里,抢着提木桶下山去打水,三个人上上下下不知道跑了多少趟,才把庙里的火扑灭。“好险哪!”胖和尚率先打破了沉默。小和尚和瘦和尚也赞同地点点头。要不是三人齐心协力,恐怕现在就没有这挡风遮雨的小庙了。

那晚大火之后,三个和尚似乎都明白了什么,每天抢着拎桶挑水上山。从此,水缸里的水天天都是满的。三个和尚高高兴兴地一起捧着大碗喝水,观音菩萨净瓶里的柳枝又恢复了勃勃生机。

(选自《中国民间故事》,团结出版社,有删改)

17.下面关于小庙和小河的位置描述正确的是哪一项?( )(2分)

A.小庙在山腰,小河在山坡下。

B.小庙在山腰,小河在山脚下。

9 / 23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C.小庙在山顶,小河在山坡下。

D.小庙在山顶,小河在山脚下。

18.关于小和尚挑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 )(2分)

A.小和尚偶尔自己下山挑水喝。

B.小和尚经常自己下山挑水喝。

C.小和尚挑来的水不够自己喝。

D.小和尚挑来的水只够自己喝。

19.瘦和尚来了以后,挑水情况有什么变化?( )(2分)

A.瘦和尚和小和尚轮流下山挑水喝。

B.瘦和尚和小和尚偶尔下山挑水喝。

C.瘦和尚和小和尚都很愿意下山挑水喝。

D.瘦和尚和小和尚一起下山抬水喝。

20.胖和尚来时,挑水情况有什么变化?( )(2分)

10 / 23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A.三个和尚轮流下山挑水喝。

B.三个和尚偶尔下山挑水喝。

C.三个和尚一起下山挑水喝。

D.三个和尚都不愿意下山挑水喝。

21.“他们只能无精打采地皱着眉、黑着脸,在庙里打坐,心里都憋着一口气。”三个和尚这时候可能是怎么想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你从这个民间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表达与交流(35分)

23.小练笔。(5分)

请用100~200字介绍你家乡的一个习俗,要求把习俗介绍清楚、明白。

11 / 23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习作。(30分)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行各业都在发生着变化,二十年后的学校会变成什么样呢?请充分发挥你的想象,以“二十年后的学校”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想象丰富,条理清楚,语句通顺。

12 / 23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次月考达标检测卷(第三、四单元)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

1.叮嘱 焦急 后悔 镇定 发誓

2.A [点拨]“拗”字的读音是难点,读“niù”,容易误读成“ào”。

3.C [点拨]“一泄汪洋”应改为“一泻汪洋”,“泻”与“泄”音同形不同,义也不同,“泻”的意思是液体很快地流,“泄”字本指液体或气体排出,故有“泄气”“水泄不通”等词语。

4.B [点拨]“酉”字的起源与“敬酒”有关,需掌握一些汉字科学知识才不容易错。

5.(1)B (2)C

6.(1)诗情画意 (2)丰衣足食 (3)兴高采烈 (4)鞠躬尽瘁

7.C 8.(1)D (2)D 9.C

10.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 美哉 我少年中国 与天不老

第二部分:阅读与欣赏

13 / 23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一)11.C 12.D 13.B 14.D

15.使用了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示例:这棵树像一个宝塔,大概有两层楼那么高。

[点拨]这类题目,首先要读懂它使用什么说明方法,在此基础上才能灵活运用说明方法介绍一种事物。

16.不能删去,“通常情况下”是指常见的情况下,正常的情况下,去掉就会变成都是这样,不符合事实,也不能体现说明文用词的严谨和准确。

(二)17.C 18.B 19.D 20.D

21.示例:小和尚:我最小,凭什么他们在这里歇着,要我去挑水;瘦和尚:我这么瘦弱,要挑水也不该是我吧;胖和尚:我最胖,下山上山多累呀,他们不挑,我更不会去挑。

22.示例:在群体中生活,每个人都不能斤斤计较,只有大家自觉付出,才能愉快地一起生活。

第三部分:表达与交流

23.略。[点拨]要把家乡的习俗写得清楚明白,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

24.略。[点拨]要求想象丰富,条理清楚,语句通顺,表现出对未来学校的展望与热爱。

14 / 23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4积累背诵与课文理解专项突破卷

一、积累与背诵。

1.[知识积累]下列选项中,作品与作者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落花生》——许地山

B.《忆读书》——叶文玲

C.《慈母情深》——梁启超

D.《少年中国说(节选)》——梁晓声

2.[词语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干将..

发硎,有作其芒。(古代宝剑名)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也。(知识) C.空山..

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空荡荡的山林) D.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

同。(代指全国) 15 / 23

时间:40分钟

)。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3.[知识积累]下列不属于民间故事的是( )。

A.牛郎织女 B.八仙过海 C.完璧归赵 D.田螺姑娘

4.[写作手法]《落花生》这篇课文采用的写作手法是( )。

A.借景抒情 B.欲扬先抑 C.前后照应 D.借物喻人

5.[词语理解]“王孙自可留”中的“王孙”指的是 ( )。

A.贵族子弟 B.诗人自己

C.姓王的孙子 D.洗衣物的女子

6.[诗句理解]下列不是表达爱国之情的诗句是( )

A.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C.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D.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7.[知识积累]“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句话出自( )的作品。

16 / 23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A.葛洪

B.岳飞

C.陶渊明

D.

8.[句子理解]“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这句话出自《四季之美》的( )之美。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9.[积累运用]

(1)居高声自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家家乞巧望秋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不弃功于寸阴。

(4)死去元知万事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西湖歌舞几时休?

(6)九州生气恃风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欲穷千里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清泉石上流。

(9)月落乌啼霜满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 23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10)风一更,雪一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西塞山前白鹭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节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尚书》中这样提到勤俭:“__________,__________。”朱用纯这样教导我们:“一粥一饭,______________;半丝半缕,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时间稍纵即逝,我们应该珍惜时间。这样说:“多少事,_______;天地转,_________。一万年太久,_______。”

10.[课文背诵]

(1)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不在此,则眼________,心眼__________,却只__________,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__________。

(2)默而识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非____________,好古,____________。

(4)吾尝终日不食,_________,__________,无益,_________。

(5)_________,其道大光。_________,一泻汪洋。__________,鳞爪飞扬。__________,百兽震惶。__________,风尘吸张。__________,矞矞皇皇。

(6)夏天最美是________。________的月夜固然美,_________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

18 / 23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_________。即使是_________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________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二、理解与运用。

11.[句子理解]“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下列对这两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准确写出了英法联军的野蛮和暴力。

B.让我们感受到圆明园破坏严重。

C.表现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

D.说明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

12.[诗句理解]下列诗句中,描写乞巧节的是( )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D.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9 / 23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13.[课文理解]下列选项中,人物和特点不对应的一项是( )。

A.织女——追求自由 B.海力布——舍己救人

C.蔺相如——知错就改 D.王母娘娘——残酷无情

14.[课文理解]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鹭》这篇课文采用了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B.在《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这篇课文中,作者指出光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

C.《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

D.《“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作者认为母亲对他的鼓励是爱,父亲对他的严厉不是爱。

15.[巧对对联]江西九江琵琶亭有副对联,上联是“一弹流水一弹月”,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下联的是( )。

A.一味清凉上月时 B.半入江风半入云

C.三月细雨春妩媚 D.二分明月万梅花

16.[名言运用]下列名言中,用来劝勉人们虚心求教,不要不懂装懂的是( )

20 / 23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A.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1 / 23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4积累背诵与课文理解专项突破卷

一、1.A 2.B 3.C 4.D 5.B 6.B 7.B 8.C

9.(1)非是藉秋风 (2)穿尽红丝几万条

(3)不饱食以终日 (4)但悲不见九州同

(5)山外青山楼外楼 (6)万马齐喑究可哀

(7)更上一层楼 (8)明月松间照

(9)江枫渔火对愁眠 (10)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11)桃花流水鳜鱼肥

(12)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当思来处不易 恒念物力维艰

(13)从来急 光阴迫 只争朝夕

10.(1)心到 眼到 口到

不看仔细 既不专一 漫浪诵读 心到最急

(2)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22 / 23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3)生而知之者 敏以求之者也

(4)终夜不寝 以思 不如学也

(5)红日初升 河出伏流 潜龙腾渊 乳虎啸谷

鹰隼试翼 奇花初胎

(6)夜晚 明亮 漆黑漆黑 翩翩飞舞 蒙蒙细雨二、11.D 12.C 13.C 14.D 15.B 16.D

23 / 23

朦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