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诗歌教学一、二、三

诗歌教学一、二、三

来源:宝玛科技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诗歌教学一、二、三

作者:杨武子

来源:《课外语文·教研版》2012年第05期

【摘要】 随着大语文观念的渐入人心,新课程标准的全面推行,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也愈加凸显。为了适应这一要求,改革后的中学语文课本中,诗歌体裁的内容有了大幅度增加(诗歌是最能体现语文人文性的文学样式)。众所周知,诗歌是最为精炼的语言,很多的东西相对难解,重在体悟,这显然增加了教学难度。这“一难一多”矛盾凸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诸多语文教研人士及专家,都在进行着研究摸索。作为长期坚持在教育一线的一名普通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一些感触与拙见,今赘述成文,以待斧正提高。 【关键词】 诵读;想象;欣赏

【中图分类号】C633 【文献标识码】 A 一、做好诵读工作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是先辈们留下的宝贵经验。对于诗歌的学习,这经验尤为重要。只有诵读熟练了,你才能真的和作者的思想走到一块去,才能真切地感受到他们思维的跃动,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歌。如何做好诵读呢?

1.配乐诵读。这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形式,也是一种最为有效的形式。笔者在讲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朗读过程中配以《春江花月夜》的琵琶独奏,学生在动悦耳听的音乐声中渐渐沉浸到诗歌所创设的优美意境里,并不断的提升自己感悟,有了这个底蕴,再学习诗歌的其他方面内容时,也就轻松多了,容易多了,可谓事半功倍。

2.听专家诵读,摩其声调,想其形态,由浅入深领悟诗文深意。在讲课过程中,我借助《中华古诗文诵读工程》录音带及课本配备磁带中专家的诵读,让学生聆听了李白的《月下独酌》和艾青的《黎明的通知》等录音,在反复听诵的基础之上,让学生摩其声调,学其形态,师生一起在一遍遍的研究实践之后,既掌握了诵读要领,又理解了李白的苦闷与洒脱以及艾青作为一个诗人的责任和他对光明的渴望之情。一举两得,不妨一试。

当然在教学过程之中还可以通过齐诵、个别诵、交叉诵等形式展开诗歌教学,只要工作扎实,假以时日,必有成效。因此,诵读是诗歌学习的必经之路,务必引起足够重视,这样我们才会在诗歌教学中少走弯路。 二、让想象飞起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诗歌因其语言的高度浓缩,所以思维的跳跃也相当大,那么怎样才能填补这些空白,让读者的思维连续起来呢?笔者认为,在做好了作者、背景等介绍后,应该让学生的想象飞起来,诗歌的教学才更容易进行,才会收到好的成效。

1.想象成一幅画。几乎所有的诗歌,不管是具体、形象,还是抽象、深邃,作者在写出来之前,必须要有所见、有所感、有所悟然后才会形成文字。那么这个过程就是诗歌的孕育过程。了解了这一过程,在学习时,我们就可以在此基础之上,调动学生感知能力,充分发挥合理想象,对诗歌所表现内容进行透彻理解。学习现代诗歌《春野》时,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根据诗歌的内容,调动对春天的感知,每个人都描绘出自己脑海中的那幅画面,然后,相互交流。当一幅幅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时,诗歌的内容全在学生眼前活动起来,那蝴蝶,那溪水,那春色,无须讲解,自然给学生带来一种美的感受,诗歌理解的难题就不攻自破了。

2.联想成一个故事。这对于叙事诗相对更容易操作,叙事诗中一般都有一些人物和人物活动,通过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让人物活动连贯有序,这样就可以以叙事的形式展现其活动场面。叙事是学生接触最早、最易理解的表达方式。通过这样的联想,就达到了化难为易的目的。古诗《石壕吏》已有人在叙事的基础之上,更进一步形成了话剧。相信通过观看话剧中惟妙惟肖的人物动作、对话,学生对诗歌表现的内容一定会有一个准确的把握、深刻的理解。而《陌上桑》这幕喜剧,通过表演,学生更准确地领悟了罗敷的不为威逼、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形象。

驱遣我们的想象,并不局限于这几个方面,只要我们去钻研、去探索,让我们的想象插上翅膀,它一定会和“海燕”一起飞翔,和“长河”一起奔流,和“落日”齐辉,在想象中我们能体会到诗的意象,能填补那些跳跃的空白、领悟其中的奥妙,体会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境。

三、多读书,学会欣赏

诗歌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欣赏作品,陶冶情操,提升人文素养。因此,多读多练是必不可少的程序,怎么读才能收到效果呢?这就要和训练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结合起来。

1.多读书,做好摘录,加强情感的培养。一个只局限于课本的学生,是难有良好的语文素养的,没有良好的语文素养,就很难对诗歌有一个精到的理解。为此,要加大阅读量,并有适量的摘录、感悟,日积月累,相信定会厚积薄发,达到理想的效果。

2.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诗歌的欣赏是无止境的,单靠课本的内容是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适当补充一些与课文联系紧密的诗歌,笔者曾作过这样一次实践,在学完《有的人》之后,让学生课下查找臧克家的其他诗歌,并进行简单赏析,一周以后上交交流,并在交流完毕之后,择优张贴在教室内,对学生进行诗歌赏析方面的熏陶。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对臧克家本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及他的诗风有了较深的感知,进而对中国现代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有了一个较清晰的认识。因此适当地拓展、巧妙地点拨,循序渐进,一定会引导学生快速走上诗歌赏析之路。 总之,诗歌教学,是把优美的语言化为精神食粮的过程,只要我们敢于实践,善于钻研,定会有更好的方法诞生。让我们共同期待,在诗歌教学的花苑中有更多的方法产生、更多的奇花绽放,让孩子们在诗的花园里潜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作者简介:杨武子,河南省濮阳市实验中学。研究方向:语文学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