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断层解剖学复习习题及答案

断层解剖学复习习题及答案

来源:宝玛科技网
断层解剖学复习习题及答案

断层解剖学复习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头部复习 一、名词解释

延髓脑桥沟bulbopontine sulcus:延髓上端与脑桥在腹面的横行分界,走行有展神经、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

脑桥小脑三角pontocerebellar trigone:在延髓脑桥沟的外侧部,延髓、脑桥和小脑的结合处,前庭蜗

神经根恰位于此处。

第四脑室fourth ventricle:位于脑桥、延髓与小脑之间,形似帐篷。顶的尖朝向小脑,顶前上壁为前

髓帆和小脑上脚,后下壁为后髓帆和第四脑室脉络组织。底为菱形窝。第四脑室上角借中脑水管与第三脑

室相通,下角连脊髓管。

脑池brain cisterns:蛛网膜下隙在脑的沟、裂等处扩大,形成蛛网膜下池,亦称脑池。

虹吸部siphon:颈内动脉依其行程分为颈段、岩段、海绵窦段和前床突上段。其中,海绵窦段和前床

突上段合称虹吸部,多呈U形或V形弯曲,是动脉硬化的好发部位。

大脑动脉环(Willis环)cerebral arterial circle:位于脑底下方、蝶鞍上方,环绕视交叉、灰结节、乳头

体周围,由前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段、两侧后交通动脉和两侧大脑后动脉始

段吻合而成。

脑基底静脉环basal vein circle:由大脑、间脑和脑干多处汇集的静脉血管连接而成,位置较Willis动脉环略偏后,较深且范围较大,并可分为前、后两个静脉环。

脑底静脉前环anterior basal vein circle:该环又名Rosenthal环。

环的构成包括:前方的前交通静脉连接左、右大脑前静脉,后方的后交通静脉连接左、右大脑脚静脉,两侧连接基底静脉。

脑底静脉后环posterior basal vein circle:该环由前方的后交通静脉连接左、右大脑脚静脉、两侧的基底

静脉和后方的大脑大静脉构成。

Reid基线Reid’s base line,RBL:为外耳门中点至眶下缘的连线。头颈部横断断层标本的制作多以此线

为准,冠断断层标本的制作基线与此线垂直。

眦耳线canthomeatal line,CML:为外眦与外耳门中点的连线。颅脑轴位扫描横断面扫描多以此线为基

线。

半卵圆中心centrum semiovale:在大脑半球胼胝体上方的层面,皮层深面的髓质可见白质呈半卵圆形。

侧脑室lateral ventricle:位于大脑两半球内,形状不规则,可分为前角、部、后角、下角四部,

经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在部和下角有侧脑室脉络丛,产生脑脊液。

二、问答

1.帆间池与第三脑室顶部的区别

帆间池的层面较高,第三脑室顶部层面较低

帆间池后界是胼胝体压部,第三脑室顶部的后界为松果体 帆间池为尖向前的三角区,不与侧脑室前角相连;而第三脑室前部为矢状位的狭长裂隙,前端可达侧

脑室前角。 2.如何识别沟

沟大部分(87%) 为一不被中断的沟。

沟较深,均自脑断面外缘约中份处向后内延伸,弯曲走行,在其前方和后方可见前沟、

后沟与之伴行。

—般前回厚于后回,前回处皮质厚度为 4.5mm左右。

先通过位于大脑半球内侧面的扣带沟缘支辨认出旁小叶,再进一步辨认沟。

沟在大脑半球外侧面走行约8~10cm。 大脑白质的髓型有助于辨认沟。 3.颈内动脉的分支与分段

颈内动脉平甲状软骨上缘水平起自颈总动脉,以颅底的颈动脉管外口为界,分为颅外段和颅内段,其

中颅内段又可分为五段。

C5段(颈动脉管段、岩骨段或神经节段)在颞骨岩部的颈动脉管内走行的一段,先向上,后弯向前内。

C4段(海绵窦段)在后床突附近入海绵窦,稍上升后转为近水平位沿蝶骨体两侧的颈动脉沟呈“S”形前行达前床突后沿前床突内侧的凹沟弯转向上,移行为前膝段。

C3段(前膝段或虹吸弯)在前床突附近,呈“C”形,自前床突内侧弯向后上穿海绵窦顶部的硬脑膜,

眼动脉自此段或此段与海绵窦段移行处发出,向前伴视神经经视神经管入眶。

C2段(交叉池段或床突上段)在海绵窦上方的蛛网膜下隙(交叉池)内水平后行,于前穿质下方续为

后膝段。

C1段(后膝段或终段)通常指参加Willis环的一段,在后床突前向前上至分叉处。此段发出后交通动

脉、脉络丛前动脉、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 4.椎动脉的分支与分段

椎动脉分别起自锁骨下动脉,根据椎动脉全程各部走行形态不同,将椎动脉分为5段,前4段为颅外段,第5段为颅内段。

V1段(横突孔段)是椎动脉在第6颈椎至第2颈椎横突孔内上升的一段。

V2段(横段)指椎动脉穿出枢椎横突孔后,横行向外的一段。 V3段(寰椎段)指从枢椎外段弯曲向上,再垂直上行至寰椎横突

孔为止的一段。

V4段(枕骨大孔段)指自椎动脉V3段上端水平向内行一小段后,再弯曲向上垂直上行入枕骨大孔的一

段。

V5段(颅内段)指椎动脉入枕骨大孔后,斜向中线上行与对侧同名动脉汇合成基底动脉前的一段椎动

脉。

椎动脉颅内段的主要分支有脑膜支、脊髓前动脉、脊髓后动脉、延髓动脉和小脑下后动脉。

三、重点断面 8~10,12~14 第二章颈部复习 一、名词解释

气管前间隙pretracheal space:内脏间隙的前部位于颈深筋膜中层和气管之间的部分。

咽后间隙retropharyngenl space:位于咽和食管后壁与椎前筋膜之间,向下通向后纵隔。

危险间隙danger space:位于翼筋膜和椎前筋膜之间,上至颅底,下至后纵隔。

弹性圆锥conus elasticus:又称环声膜,为弹性纤维组成的膜状结构。其纤维起于甲状软骨前角内面,

呈扇形向下后附着于环状软骨上缘内面及杓状软骨声带突。此膜上缘游离,紧张于甲状软骨前角与杓状软

骨声带突之间,称为声韧带,是构成声襞的基础。弹性圆锥前份较厚,张于甲状软骨下缘和环状软骨弓上

元之间,成为环甲正中韧带。

喉中间腔intermedial cavity of larynx:喉腔在前庭裂平面至声门裂平面之间的部分,是喉腔3部中容积最小的。

二、问答

1.颈部主要脏器和血管、神经配布的规律性(四个格区的结构)

从纵断面上观,脊柱颈段位于中轴部位,其前方紧贴咽和食管颈段,喉和气管颈段则位于最前方,甲

状腺附于喉和气管颈段的前外侧,颈部大血管和神经干纵向排列于两侧。

从横断面上观,可将颈部深层结构分为后方的支持格,前方的内脏格和两侧的血管神经格。

支持格:颈深肌群、椎体以及臂丛根部和交感干等藏于颈深筋膜深层之内;

内脏格:咽、食管、喉、气管及甲状腺由颈深筋膜中层包裹; 血管神经格:在支持格与内脏格之间的左右侧,有颈动脉鞘包绕的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

斜方肌、胸锁乳突肌和舌骨下肌群共同包被于颈深筋膜浅层内,是颈部的套状结构。

2.喉的软骨与连接 喉的软骨:

1)甲状软骨:喉软骨中最大的一个,组成喉的前外侧壁。 2)环状软骨:在甲状软骨下方,构成喉的底座。 3)会厌软骨:上宽下窄呈树叶状的软骨。

4)杓状软骨:一对略呈三角锥体形的软骨,尖向上、底朝下,与环状软骨板上缘构成关节。

喉的连接:

1)环杓关节:由杓状软骨底与环状软骨板上缘的关节面组成,能开大或缩小声门。

2)环甲关节:由甲状软骨下角与环状软骨板侧部的关节面构成。 3)弹性圆锥:自甲状软骨前角的后面,向下向后附着于环状软骨上缘和杓状软骨声带突。

4)方形膜:由会厌软骨的两侧缘和甲状软骨前角的后面向后附着于杓状软骨的前内侧缘。

5)甲状舌骨膜:连于甲状软骨上缘与舌骨之间。

6)环状软骨气管韧带:连于环状软骨下缘与第一气管软骨之间。

三、重点断面

3~6(内脏格与血管格中的结构) 第三章胸部复习 一、名词解释

主动脉肺动脉窗aorticpulmonary windows:主动脉升部和主动脉胸部之间至纵隔左缘,在CT图像上呈一低密度空隙,放射学上称主动脉肺动脉窗。其范围是指主动脉弓下缘和肺动脉杈上缘之间1~2cm的小区域,其左外侧界为纵隔胸膜,内侧界为气管,前方为主动脉升部,后方为食管和主动脉胸部。此区含有

动脉韧带、动脉韧带淋巴结和左喉返神经。

血管前间隙prevascular space:位于胸骨柄的后方、大血管的前方,两侧为纵隔胸膜围成的间隙,内有

胸腺和低位甲状腺。

气管前间隙pretracheal space:位于大血管和气管之间,向上经胸廓上口与颈部的气管前间隙相续连,

向下达气管隆脊平面。此间隙在主动脉弓平面和主动脉肺动脉窗平面最大,间隙由主动脉弓、上腔静脉、

奇静脉弓和气管围成,内有气管前淋巴结和心包上隐窝。 心包横窦transverse sinus of pericardium:心包腔内位于升主动脉、肺动脉干后壁与上腔静脉、左心房前壁之间的间隙。

心包斜窦oblique sinus of pericardium:在左心房后壁,左、右肺静脉,下腔静脉与心包后壁之间的间

隙。

心包前下窦anterior inferior sinus of pericardium:位于心包腔前下部,即心包前壁与膈之间的转折间

隙,此处为从左剑肋角行心包穿刺的较安全部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