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北京师大附中2013-2014学年下学期初中七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后有答案

北京师大附中2013-2014学年下学期初中七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后有答案

来源:宝玛科技网
北京师大附中2013-2014学年下学期初中七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六道大题,27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 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共36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倜傥(tǎng) 脑髓(suǐ) 惩罚(chěng) 人迹罕至(hǎn) ....B. 校补(jiào) 滑稽(jī) 炽痛(zhì) 目不窥园(kuī) ....C. 哺育(bǔ) 祈祷(qí) 字帖(tiē) 鲜为人知(xiǎn) ....D. 花圃(pǔ) 讪笑(shàn) 嫉妒(jí)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狂斓 崎岖 磐石 慷慨淋漓 B. 阻抑 逼狭 踌躇 兀兀穷年 C. 田垄 嗥鸣 叮嘱 妇儒皆知 D. 怪涎 污秽 筹划 鞠躬尽瘁 3. 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沥尽心血(滴) .C. 义愤填膺(胸) .

锲而不舍(学习) .

宿儒(长久从事某种工作) .

气冲斗牛(天空) ..仰之弥高(更加) .

来势汹汹(xiǒng) ..

B. 哽咽(声气阻塞) .

D. 迥乎不同(差得远) .

4.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阳光明媚、春风和煦的时节,市民纷纷来到景色优美的公园里,人来人往,真是人声鼎沸啊! ....

B. 面对又一波来势汹汹的圈地囤地热潮,相关职能部门应该严把审批关,打击不法行....为,保障人民的利益。

C. 眉山多风光,绿树葱茏的瓦屋山、神奇美妙的老峨山、碧波万倾的黑龙潭„„令人目不窥园,流连忘返。 ....

D. 在经历“修旧如旧”的修复工程之后,楚雄老城古朴、沧桑的风格一如既往。 ....5.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词性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A. 连词 数词 动词 介词 介词 代词

1

B. 介词 量词 动词 介词 名词 代词 C. 连词 量词 动词 介词 名词 代词 D. 介词 数词 动词 介词 介词 代词

6. 根据文段内容,对下面画线病句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去年10月,有多家媒体相继就“中国式过马路”进行了报道。“中国式过马路”,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媒体报道后,引发了人们对交通现状、国民素质和安全意识的共鸣。有人认为“法不责众”的心理是“中国式过马路”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也有人认为国人缺少基本的修养和公共道德。

A. 引发了人们对交通现状、国民素质和安全意识的讨论 B. 这一内容引发了人们对交通现状、国民素质和安全意识的讨论 C. 这种现象引起了人们对交通现状、国民素质和安全意识的共鸣 D. 这种现象引发了人们对交通现状、国民素质和安全意识的讨论 7. 结合语境,将下列语句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漫长清冷的冬夜在晨曦中隐去了身影,吵醒了晨梦的麻雀在窗外叽叽喳喳地雀跃着,___________。开窗问候早晨,好生纳闷,居然有几只麻雀迎着寒风蜷缩在梧桐树冠的最高处,___________?看着它们被风吹得零乱的羽毛,我更加怜惜这些冬的忠实守候者。

A. 给寂寥的冬晨增添了不少生机 莫非它们也懂得“高处不胜寒”的道理 B. 给美丽的冬晨增添了不少乐趣 莫非它们也懂得“高处不胜寒”的道理 C. 给寂寥的冬晨增添了不少生机 莫非它们不懂得“高处不胜寒”的道理 D. 给美丽的冬晨增添了不少乐趣 莫非它们不懂得“高处不胜寒”的道理 8.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草原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它多么像海啊!只有海才这么寂静,这么广漠得望不到边际,永远像一幅没有框子的画。

理解:这段话中,把草原比作大海,把大海比作没有框子的画,形象地写出大海留给我的广阔无边的第一印象。

B. 地球上的海水没有边界地来回散步,空气不用签证地进进出出。环境保护,不仅需要各国自己的努力,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理解:这段话中,把“海水”、“空气”当成不受约束的人来写,写出了环境保护需要加强国际合作的必要性,风趣而有说服力。

C. 夏日暴烈的阳光下,牵牛花偃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牡丹花失去神采。只有太阳花面对炎炎赤日,阳光愈是炽热,它开得俞是艳丽,愈是热情,愈是旺盛。

理解:这段话中,运用排比和拟人的手法,赞美了太阳花在炎炎夏日里,其它花都失去神采的时候,依然生机勃勃的情态。

D. 为什么有时候音乐那么美妙,却不能感动听众?因为,对于不懂得欣赏音乐的人,

2

最美妙的音乐也没有意义。

理解:这段话中,作者以设问的方式,自问自答,强调要被音乐打动,除了要有美妙的音乐,还必须要有感受和鉴赏音乐的能力。

9. 下列对课文内容、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法国作家歌德的《最后一课》以小弗郎士的口吻,叙述了法国阿尔萨斯地区遭受普军侵占以后,师生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形,表现了法国人民失去国土时的悲愤、沉痛的心情。

B. 《木兰诗》选自于《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一首乐府民歌,写的是古代女子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塑造了一位巾帼英雄的形象,千百年来深受人们喜爱。

C.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D. 《扁鹊见蔡桓公》选自于《韩非子·喻老》,是法家的重要著作。韩非,春秋时著名的思想家,为先秦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10. 下列各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

扁鹊远远地看了桓侯一眼,转身就跑。桓侯特意派人去问他(为什么跑)。 B.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同县的人感到惊奇,渐渐请仲永的父亲去做客,或者用钱币求取仲永的诗。 C.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现在病已经发展到骨髓了,是司命神所掌管的,没有救的必要了。 D. 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推脱军中事务很多。

二、填空。(共11分)

11. 默写。(8分,每小题1分)

(1)《山中杂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2)《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峨眉山月歌》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逢入京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5)《春夜洛城闻笛》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木兰诗》中表现边塞夜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7)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两句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写出两句歌咏春天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名著阅读(3分)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写作的一部______________集,共10篇文章,我们学了其中的作者回忆童年时在家中玩闹,以及进入书塾开始读书生活的文章是______________;作者回忆为了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如饥似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是在______________这一篇中。

三、语言运用(共5分)

近年来,北京市在治理道路交通拥堵方面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学校就此开展主题班会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3. 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两则材料。根据这两则材料提供的共同信息,说出北京市治理交通拥堵采取的两项主要措施是什么。综合两则材料,可以看出北京市治理道路交通拥堵的思路是什么。(4分)

【材料一】

北京市公共交通发展状况对比表

项目 轨道交通线路总里程 公共汽车运营车辆 全市交通投资 干线公路 2001—2005年 114公里 18496辆 1050亿元 2836公里 2006—2010年 336公里 21548辆 2500亿元 3474公里 增长比例 194.7% 16.5% 138% 22.5% (数据来源:《北京日报》2011年5月3日) 【材料二】

根据最新规划,“十二五”期间北京地铁(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将从现在的336公里增加到600公里,到2015年,北京中心城区步行不到1000米就能到地铁站。北京公交专用道总里程也将从294公里增加到400公里,中心城区选择公交出行的比例将从2010年的40.1%提升到50%。小客车出行比例力争从现在的35%左右下降到25%,实施小客车总量,保持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零增长。

(1)主要措施: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请你为这次主题班会拟一个恰当的标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阅读与理解(共34分)

4

四、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选段,回答第15—18题。(共14分)

[甲]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节选自《伤仲永》)

[乙]人之为学. 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 15.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5分) ①卒之为众人: .⑤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

16. 下列各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不治将益深 .

B. 即书诗四句 .即更刮目相待 .

②父利其然也: .

③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④不能称前时之闻: ..

自以为大有所益 .

C.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D.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十室之邑 ..17.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请根据短文内容,谈谈具体有什么不同。(3分) ..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20分)

(一)阅读《半城宫墙半城树》,完成第19—23题。(共13分)

5

半城宫墙半城树

刘心武

①那年我八岁,刚到北京不久,父亲带我去玩,坐的人力车,父亲把我搂坐在他怀中。转过沙滩,接近景山和神武门时,我忽然挣着身子大叫起来:“爸!爸!”车夫惊讶地扭回头,父亲则紧紧地把我搂定,都以为我出了什么事。其实,我只是被眼前呈现出的景象惊住了。当时我通过视觉所产生出的心理与感情反应是本能的,不能用语言表达,只能是狂热地高叫:“爸!爸!”

②再后来,少年时期,看到一首吟北京的诗,题目和别的内容很快全忘记了,单记得其中的一句“半城宫墙半城树”。这七个字实在传神。我八岁时正是被这七个字所概括的北京之美所震慑。北京城市之美,从色彩上说,所突出的,就是红·黄·绿,朱红的宫墙,明黄的琉璃瓦,浓绿的松柏及其它树木,在蓝天下绘制出动人心魄的画卷。城墙好比一本精装书的封面封底和书脊,正文的色彩应该看里面。胡同四合院诚然有着青灰基调的外观,却被巍峨的宫殿坛庙建筑和高大的乔木掩映。而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所耸起的若干制高点,如正阳门、天安门、端门、午门、紫禁城三大殿、神武门、景山、鼓楼、钟楼等等,也都突出着红·黄·绿这“三元色”。

③童年和少年时代,我家住得离隆福寺很近。这是我心中永远屹立的华美事物。现在我再一次写到它,心中仍溶溶漾漾地满是爱恋之情。父亲知道许多关于隆福寺的史料,比如他多次告诉我,寺里的毗卢殿顶部的大藻井,比包括紫禁城养心殿在内的所有京城古建筑的那些藻井都要独特精致,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但那时隆福寺已经不对外开放,父亲就始终没有进毗卢殿看藻井的机会,倒是我,用一点零食贿赂了父母在殿堂存货的同学,由他带我偷偷地进去看了那个藻井,那次的生命体验甚至可以说引领着我的一生,我铭心刻骨地意识到,什么是中华文明之美,并为自己是这一文明的后代而自豪。

④隆福寺和北京的城墙、城楼一样,湮灭于“文化大”。城墙与城楼好歹还残存了一点,隆福寺却荡然无存。现在那里有座上世纪九十年代翻盖的隆福商厦,在其楼顶盖了一圈象征性的寺殿。把无价之宝的真古董轻易毁掉,又花大价钱大力气来盖假古董,这令我黯然神伤。

⑤近二十多年,尤其是近十年,北京城市面貌变化很大。有人说真是非常地现代化了。究竟什么是现代化?那是不是就等于西方化,欧美化?前些天我到机场接来一位朋友,他带着生于加拿大的小儿子,我们从面貌跟西方一般机场别无二致的机场出来,乘出租车沿高速公路前往他们预定的宾馆,那公路也非常地“一体化”,所有的标识牌的大小、颜色,上面所绘符号,跟加拿大没有任何差别,而且也都有英文,唯一区别也就是加上了汉字。一路上从车窗看到许多西式的大楼房。到了那完全西方化的五星级酒店,进了甚至比一般加拿大旅馆更显出“与国际接轨”的标准间,朋友的孩子,也恰好是八岁,大声地叫“爹地,爹地”,神态令我想起八岁时在那人力车上的自己,他是怎样的心理呢?他倒也说出来了:“爹地,

6

我们什么时候到北京?”

⑥北京毕竟还是北京。后来我陪朋友父子游北京,在紫禁城、雍和宫、东岳庙、颐和园、长城„„他们看到了与加拿大绝对不同的北京。但这许多仍保持着传统北京风貌的地方,仿佛是些钢筋混凝土森林里的绿洲,被“世界一体化”景象围裹的“保留地”。

⑦对北京的旧城改造,特别是危旧胡同四合院的更新,我并没有站到“一点几也不能拆”的立场上。问题是我祈盼北京的改造要能根植在传统文明的沃土中。近年来,北京投资建成了皇城根遗址公园、菖蒲河公园、明城墙遗址公园„„不是已经作出了将传统的北京与当代的北京加以融通的努力吗?

⑧让传统在拆旧建新中延承,传统的北京也并不拒绝外来的事物,比如北海琼岛顶上的白塔,就绝非中国传统建筑,那是来自尼泊尔的阿尼哥主持设计建造的,不是早已和谐地融入了北京的城市画卷中,甚至成为亮点了吗?还有清末民初正阳门的改造,东边那座西洋式的火车站„„我举这些例子,是为了说明这样一个观点:北京是完全可以拆旧建新的,问题只在于如何使新旧能在传统中融合。

⑨最近我参与了电视台纪录片组的《一个人与一座城市》的摄制,我诉说的当然是北京,在家里用光盘看样片时,我儿子不禁啧啧赞叹,因为镜头里出现了在地坛拍摄的镜头:蓝天下,朱红的墙体,明黄的琉璃瓦,墙后是波涛般的古柏绿冠„„但愿那一刻,他和我一样,也成为珍爱以红·黄·绿“三元色”为象征的,维护北京传统审美意蕴的,那个社会群体中的一员„„ (文有删改)

19. 阅读全文,请用两字词语概括作者在不同时期的心理。(4分) .......

20. 阅读第②段,用自己的话说说“半城宫墙半城树”突出了北京的什么特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请结合第⑤段内容,说说作者用朋友儿子的话想说什么?(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⑥段划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阅读⑦⑧⑨段,说说作者对北京城市发展、对新一代的北京人各有什么样的祈盼。(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说明文《吉祥图案》,完成24—26题。(共7分)

吉祥图案 蒋燕 张京琼

7

①“吉祥图案”作为中国民族特色图案体系的杰出代表,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巫术中体现的趋福避凶心理。其实质是一种以营造吉兆环境为目的,以美的纹饰和造型来禳[]除各种民

间禁忌,并以此寄托祈福求吉心愿的实用装饰设计。其功能和寓意,涉及祈福、驱邪、纳吉等诸多内容,以表达民众对生活的热爱和美的希冀。

②吉祥图案多应用在中国民间服饰上,用于服饰的主要有动物图案、植物图案与符号图案等。这些图案本身各自代表不同的寓意。动物图案在民间艺术创作中被运用得活灵活现。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历来是吉祥幸运的象征,含有吉祥和驱邪的寓意。“丹顶鹤”由于寿命很长,是长寿的禽类,后来被寓意福禄长寿。“鱼”在民间艺术中的运用最为普遍,谐音“余”,如广泛流传的“吉庆有余”、“年年有余”等。植物图案往往来源于一些拟人化的品格象征或神话传说,另一方面是取有祥和意义的文字谐音。例如:荷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寓意品格高洁,但在民间常被用来象征爱情,“并蒂莲”图案很是典型,象征夫妻恩爱美满幸福:梅花凌霜傲雪,象征坚贞不屈,在有些图案中往往取其谐音,如与喜鹊相配,组成“喜上眉梢”,与百合相配,组成“合合美美”等。符号图案有连环纹、回纹、如意、太极图等。比如连环纹取意绵绵不断,紧密相连。较常见的是九只轮纹。此外还有六只轮纹相叠,纹图简单但寓意吉祥。

③吉祥图案色彩也具有象征性。在一般情况下,传统吉祥图案的色彩主要以表达求生、趋利、避害等意义为主。其中绿色寓意万年长青,红色寓意四季红火。民间艺人“红红绿绿,图个吉利”的设色口诀就是这种心理情感的表达。

④从文化角度来说,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上的瑰宝,它体现了中国五千年的璀璨文化,并作为一种精神传承至今,在现代装饰中被大量使用。像北京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设计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它是把吉祥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中的典范,也是把民族的文化精神观念融入奥林匹克运动会精神的完美体现。(有删改)

禳(ráng):祈求神灵除邪消灾。

24. 阅读第①段,回答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三方面对吉祥图案进行了简要说明。(用原文词语填空)(3分) 25. ②—③段对吉祥图案的说明,内容有什么不同?(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回答问题。(2分)

杨万里曾有盛赞月季花的诗句:“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写出了月季常年开花的特点。在民间有这样一幅吉祥图案:四朵盛开的月季花插在一只漂亮的花瓶当中。

请用四字词语写出这幅吉祥图案的寓意,并借助文中的相关知识,对“寓意”作简要解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第Ⅲ卷 写作(共50分)

六、作文。(50分)

27. 请从下列两个题目中任选其一,进行写作。

题一:请以“越长大,越______________”为题作文。 要求:

(1)用词语或短语将题目补充完整,自定文体(诗歌除外)。 (2)字迹工整,600—800字。

(3)文中不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

题二:成长路上,有亲人的叮咛,有师长的教诲,有朋友的关心,伴你而行;也有歌曲,有诗词,有名著„„伴你而行。请以“_________伴我而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用词语或短语将题目补充完整,自定文体(诗歌除外)。 (2)字迹工整,600—800字。

(3)文中不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

9

【试题答案】

1. D 解析:A项中惩(chãng)罚,B项中炽(chì)痛,C项中字帖(tiâ) 2. B 解析:A项中狂澜,C项中妇孺皆知,D项中怪诞 3. A 解析:A项中锲而不舍 锲(刻,雕刻)

4. C 解析:C项中“目不窥园”形容埋头读书,专心治学,此处宜用“目不暇接”。 5. C 解析:准确理解词在语境中的词性。如“只要„„就”是一组表条件关系的连词,“里”是方位名词。

6. D 解析:D项“这种现象”“引发讨论”,与上下内容协调一致,而不是“共鸣”。 7. C 解析:根据表达的内容和句式,语气来考虑。

8. A 解析:A项中的“大海留给我的广阔无边的第一印象”的理解有误,应是“草原”。 9. B 解析:A项法国作家都德,C项《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史书,D项韩非,战国人。 10. A 解析:B项中准确理解“奇”应译为“对„„感到惊奇”,“或”应译为“有的人”。 C项中应译为“医药也没有办法了”。

D项中应译为“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为理由推托。” 11. (1)山际见来烟, (2)深林人不知,

竹中窥落日。 明月来相照。

(3)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4)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5)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6)朔气传金柝, (7)雄兔脚扑朔,

寒光照铁衣。 雌兔眼迷离。

(8)例如: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12. (3分)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琐记》

13. (1)主要措施:①发展轨道交通 ②提高公交运营能力 (2)思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对小客车和公务用车实施。 14. 略

15. ①终于 ②认为„„有利可图 ③通“攀”,牵,引 ④相当 ⑤地方(答“疆界”“区域”也算对) ⑥帮助(3分,每个词语解释对得0.5分) 16. C

17. ①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②人们做学问,如果不每天进步就会每天退步(4分。每句2分,要求重点词义要翻译正确,无语病)

18. 甲调要想成才,除“受之天”外,更要“受之人”。乙调做学问要有研讨的朋友,要认真钻研书中的道理;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3分。答对甲文所强调的重点得1分,答对乙文所强调两个方面即可得2分)

10

参考译文:人做学问,如果不是天天进步,那就是在天天退步。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在一个环境里待久了,会染上某些习气而自己没有察觉。如果不幸处于穷乡僻壤,没有坐马车的盘缠,也仍要广泛的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要(将自己的思想)与古人的思想相合,以便知道学问的正确与否,这样一来,(才)差不多能掌握学问的十分之五六。

如果又不出门去,又不去读书,则是如面壁(不问世事)一般,对学问一无所知,即使是有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对国家还是没有用处的。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也仍须努力地学习,现在的人难道不该以此勉励自己吗?

19. 震惊(狂热) 震憾 自豪 祈盼 评分:4分。1点1分。

20. ①宫墙的朱红、琉璃瓦的明黄和树木的浓绿构成北京所独有的色彩。②巍蛾的宫殿坛庙建筑和高大的乔木相掩映。③突出了红、黄、绿这“三元色”。评分:3分。 21. 借孩子的口,说出北京已经失去了北京应有的特色。评分:1分。

22. 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这句话表明北京虽然有那样大的变化,但是,北京还有自己的特色在,还是有许多仍保持着传统北京风貌的地方。

评分:2分。答案紧扣“但是”前后内容各1分。

23. 对北京城市发展:①作者祈盼北京的改造能根植在传统文明的沃土中,认为北京改造的关键问题在于将传统的北京与当代的北京加以融通;②将外来的元素与北京的特色在发展中融合。(或答:传统的北京不拒绝外来的事物,使新旧能在传统中融合);对新一代的北京人;③他希望下一代北京人能维护北京传统审美意蕴。评分:3分。“对北京城市发展”2分,“对新一代的北京人”1分。

24. 起源、实质、功能和寓意 评分:本题3分。每个要点1分。第三个要点只答“功能”或只答“寓意”不得分。

25. 第②段说明的内容是“图案本身各自代表不同的寓意”; 第③段说明的内容“图案色彩具有象征性”。 评分:本题2分。每段“内容概括”各占1分。 26. 寓意:四季平安

解说:“瓶”与“平”谐音,4朵月季与“四季”同音,“月季”在民间常被认为是吉祥的象征,所以,这幅吉祥图案的寓意是“四季平安”。

评分:本题2分。“寓意”1分、从“谐音”角度解说占1分。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