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撰写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是野外工作、室内资料整理的总结和综合研究成果的集中表现,同时也是检验野外教学效果的最好方式。实习报告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报告形式,另一种是习作论文形式。
报告形式的实习报告有固定的格式和内容。参见地质实习报告的撰写。
习作论文形式的实习报告虽然没有固定的格式和内容,单论文选题要恰当。一般选题不宜过大,并根据地理专业的特点,应尽可能结合生产实际选择生产性强的题目。
第一节 自然地理单项实习报告撰写
野外工作结束后,在室内整理和认真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才能着手撰写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单项实习报告撰写分三个步骤:
一. 选题
报告形式的题目较容易选择,如**地区的地貌(地质、气候、土壤、水文等)、**地区的河流地貌、**地区的地表水等。论文的选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中选择:野外工作期间有所发现而前人没有报道过的问题;有争议的问题;对前人工作有不同的看法等。
三. 撰写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的撰写要求内容充实,文字简明扼要,分析透彻,提出的建议合理又有价值。在报告撰写过程中,要有明确的思想性、科学性、综合性和逻辑性。完整的实习报告包括文字报告、图件数据、表格、照片、及标本、样品鉴定结果等。
第二节 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撰写
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的题目通常为**地区自然地理,所以实习报告的撰写只有两个步骤:首先,拟出详细的编写提纲;第二步,撰写实习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序言:包括实习区的地理位置、行政区、面积、社会经济和交通状况,实习时间、目的、要求、任务和任务完成情况及取得的主要成果等内容。
区域地质:包括实习区的地层、岩石、构造、、地质发展简史、矿产等内容。
区域地貌:包括地貌营力、现代地貌过程、地貌形态、形态成因、第四纪沉积物、地貌分区等内容。
区域气候:包括气候的时空特点、变化过程、演变规律、与环境的关系等内容。 区域水文:包括水系、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特征,水文与环境关系等内容。
区域土壤:包括土壤形成的环境条件、土壤类型及其分布规律、土壤质量评价等内容。 区域生物:包括动、植物的种类、动物的种群、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关系等内容。 区域自然地理系统:包括自然带的性质、分异规律、综合自然区划、土地类型划分,以及评价自然地理要素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结束语:简述野外实习的收获和体会、存在问题和建议。
由于报告涉及内容很多,所以在撰写报告时,切忌资料堆积,篇幅过长、文字拉杂。报告重点应放在区域自然地理特征、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以及自然地理各要素对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影响等方面。要求文字简明扼要,分析有理有据,提出的建议有价值。完整的实习报告包括文字报告、相关的图件、照片、表格等。
附录三
地质实习报告
野外实习结束时,每人都必须写一份书面实习报告,实习内容进行系统而概括的总结。报告顺序和内容如下:
一、 前言:
实习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概况,实习的任务、目的、要求、人员组成及时间等。 二、 地层:
首先简述实习区所在地层分区,地层发育、出露及分布情况等,然后按地层时代由老至新以组为单位分层描述,描述内容包括地层分布、时代、岩性、厚度、所含化石、分层标志及接触关系等。可附地层剖面图或素描图。
三、 岩浆岩和变质岩
描述实习区的各种岩浆岩体和变质岩石特征。包括岩体的岩石类型及特点、产状、形态、规模、出露地点、所在构造部位、与围岩关系等。变质岩的岩石类型和特点。
四、 构造
首先概述实习区在区域地质构造单元中的位置和总的构造特征,然后分别叙述褶皱和断裂构造具体现象和特点,视规模大小可选一、二重点描述,其余概述。
五、 地质发展阶段
据以上现象说明本区地质历史主要发展阶段和基本过程,阐述每一阶段的突出事件和典型特征。
六、矿产
实习区内以描述沉积矿产为主,说明每一矿种赋存层位、规模、找矿标志、矿物组合、矿产应用,适当进行综合评价。
七、 结束语
总结实习收获、发现、新的认识,提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工作提出建议。 报告要求文字工整,图件美观,要有封面、题目、写作人专业、班级、姓名及写作日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