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工程质量技术交底
一、土方回填工程质量要求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mm) 项 序 主控项目 一般项目 项 目 柱基、基坑、基槽 -50 挖方场地平整 人工 ±30 机械 ±50 设计要求 设计要求 设计要求 20 20 30 20 20 管沟 -50 地(路)面基层 -50 1 2 1 2 3 标高 分层压实系数 回填土料 分层厚度及含水量 表面平整度 二、操作工艺
(一) 土方开挖
1、 人工开挖浅基础、管沟等
测量放线→切线分层开挖→修坡→整平
挖土自上而下水平分段进行,每层0.3m左右,边挖边检查槽宽,至设计标高后,统一进行修坡清底。相邻基坑开挖时,要按照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开挖的原则施工。 2、 机械开挖
一般深度2m以内的大面积开挖,宜采用推土机或装载机淮土和装土;对长度和宽度较大的大面积土方一次开挖,可采用铲运机铲土;对面积大且深的基坑,可采用液压正、反铲开挖;深5m以上的设备基础或高层建筑地下室深基坑,宜分层开挖。一般机械土方开挖由翻斗汽车配合运土。
机械开挖时,要配合少量人工清土,将机械挖不到的地方运到机械作业半径内,由机械运走。机械开挖在接近槽底时,用水准仪控制标高,预留20~30cm土层人工开挖.以防止超挖。 (二) 土方回填
1、 深浅基坑相连时,要先填深基坑,填至与浅基坑标高一致时,再与浅基坑一起
填夯。分段填夯时,交错处做成阶梯形,上下接搓距离不小于1.0m。基坑回填应在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基础墙两侧标高不可相差太多;较长的管沟墙,内部要加支撑。
2、 回填土要分层铺摊夯实,蛙式打夯机每层铺土厚度为200~250mm;人工夯实时
不大于200mm。每层至少夯击三遍.要求一夯压半夯。
3、 回填房心及管沟时,人工先将管子周围填土夯实,直到管顶0.5m以上时,在
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方可用蛙式打夯机夯实。管道下方若夯填不实,易造成管道受力不匀而折断、渗漏。
4、 雨期施工时,防止地面水流入坑内,导致边坡塌方或浸泡基土。
模板安装工程质量技术交底
一、 质量要求
具体要求请参照本书“箱型基础工程”章节中“模板工程”相应部分。
二、 工艺流程
准备工作→支构造柱、圈梁、板缝模板→办预检
三、 操作工艺
(一)
准备工作
支模板前将圈梁及板缝内的杂物全部清理干净。 (二) 圈梁模板
1、 钢筋绑扎完以后,将钢筋箍套穿过砖墙预留孔,并将缺口方木在墙的两侧立
好,摆放圈梁钢模板并用U型卡子连接。用木楔子将缺口方木和模板固定牢固。缺口方木支立的间距为l~1.2m。
2、 检查模板的标高。如不符合要求,调整缺口方木的角度并达到设计要求。上
口宽度用短钢筋控制。
(三) 板缝模板
板缝宽度4cm,用50x50mm方木做底(或ф48~ф50的钢管)。大于4cm的用竹胶板做底模,伸人板底5~10mm,留出凹槽。 1、 板缝模板采用木支撑,尽量避免采用吊杆方法。将20×40×2500mm的木条一端
锯出一个“V”形口,与50×50mm的木条卡住,利用木支撑的弹力将板缝模板固定,每条板缝的支撑不少于2个。
钢筋工程质量技术交底
一、 质量要求
具体要求请参照本书“箱型基础工程”章节中“钢筋工程”相应部分。
二、 工艺流程
1、 圈梁钢筋绑扎
画钢筋位置线放箍筋穿圈粱受力筋绑扎箍筋
三、 操作工艺
1、 圈梁钢筋的绑扎 1、 一般采用预制圈梁钢筋骨架,然后按编号吊装就位进行组装后支模板。也可现
场绑扎,后支模板。一般采用硬架支模方法。如在模内绑扎时,按设计图纸要求问距,在模板侧帮画箍筋位置线。放箍筋后穿受力钢筋。箍筋搭接处应沿受力钢筋互相错开。
2、 圈梁与构造柱钢筋交叉处,圈梁钢筋放在构造柱受力钢筋内侧。圈梁钢筋在构
造柱部位搭接时,其搭接倍数或锚入柱内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3、 圈梁钢筋的搭接长度要符合设计及《混凝±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附录B中对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的有关要求,如表2-12。
表2-12 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搭接长度表
钢筋类型 光圆钢筋 带肋钢筋 HPB235级 HRB335级 HRB400级、RRB400级 混凝土强度等级 C15 45d 55d — C20~C25 C30~C35 35d 45d 55d 30d 35d 40d ≥C40 25d 30d 35d 注:两根直径不同钢筋的搭接长度,以较细钢筋的直径计算。 4、 5、
圈梁钢筋应互相交圈,在内墙交接处、墙大角转角处的锚固长度,均要符合设计要求。
楼梯间、附墙烟囱、垃圾道及洞口等部位的圈梁钢筋被切断时,应搭接补强,构造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标高不同的高低圈梁钢筋,应按设计要求搭接或连接。
1. 圈梁钢筋绑扎后,应加钢筋保护层垫块,以控制受力钢筋的保护层。 2. 钢筋下料应严格按照《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砖混结构楼房)G329-3~6
图集要求设置;拐角处及丁字墙处附加筋应严格按要求设置。
混凝土工程质量技术交底
一、施工工艺
1、 基础底板采用斜面分层的浇筑方法,且混凝土浇筑由远及近,随着混凝土浇
筑,泵管及架子逐渐拆除。
2、 由于是大体积混凝土,为了防止温度裂缝及收缩裂缝出现,除了设计上采取
措施外,在施工操作上控制浇筑层厚度,不大于500mm,并通过测温记录与保温覆盖措施使内外温差控制在25它以内。
3、 混凝土坍落度为180~200mm,采用的浇筑坡度为1:6,各地泵同时向后退着
浇筑,泵口之间的距离保证接软管后能左右交合。
4、 根据泵送浇筑时自然形成一个坡度的实际情况,在每道浇筑带前后布置三道
振捣棒,前道振捣棒布置在底排钢筋处和混凝土坡脚处,确保下部混凝土密实,后道振捣棒布置在混凝土卸料点,解决上部混凝土的捣实。
5、 除了钢筋稠密处采用斜向振捣外,其他部位均采用垂直振捣,振捣点的距离
为300~400mm,插点距模板不大于200mm。
6、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为了使上下层不产生冷缝,上层混凝土振捣实应在下
层混凝土初凝前完成,且振捣棒下插5cm。
7、 振捣要采取快插慢拔的原则,防止先将上层混凝土振实,而下层混凝土气泡
无法排出,且振捣棒略微上下抽动,使振捣密实。
8、 振捣时间不要过长,一般控制在表面出浮浆且不再下沉为止。
9、 当底板混凝土浇筑到一半后,随即进行导墙混凝土的浇筑,因为墙体与底板
混凝土硬化时,收缩的方向不一致,在接缝处容易产生裂缝。
10、 在浇筑和振捣过程中,上浮的泌水和浮浆顺混凝土面流到坑底,随混凝土向
前推进,由集水坑或后浇带处抽排。
11、 泵送混凝土排除泌水和浮浆后,表面仍有较厚的水泥浆,在混凝土浇筑后一
定要认真处理,按标高用长刮杆刮平,用木抹子搓压、拍实,在接近终凝前,用木抹子压光,使收缩裂缝闭合,然后覆盖保温材料,保温材料厚度根据大体积混凝土表面上部点的温差值而定。
二、质量要求
2、 混凝土工程质量要求具体请参照本书“箱型基础工程”章节中相应部分。 3、 对于到场的混凝土应进行抽检,坍落度过大过小拒收,一般到场混凝土坍落
度控制在l9O±10mm。
4、 底板混凝土浇筑面的标高,严格按放线人员测定的标高来控制。 5、 混凝土不应有过振、漏振现象。
6、 在浇筑导墙混凝土时,确保墙体混凝土高度,到达钢板止水带的一半位置。
一般抹灰工程质量技术交底
一、 质量要求
质量要求符合《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的规定。 项 序 1 主2 控项3 目 4 1 2 3 4 一5 般项目 检查项目 基层表面 材料品种和性能 操作要求 层粘结及面层质量 表面质量 细部质量 层与层间材料要求及层总厚度 分格缝 滴水线(槽) 立面垂直度 允许表面平整度 6 偏差阴阳角正方 (mm) 分格条(缝)直线度 墙裙、勒脚上口直线度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第4.2.2条 第4.2.3条 第4.2.4条 第4.2.5条 第4.2.6条 第4.2.7条 第4.2. 第4.2.9条 第4.2.10条 高级抹灰3 高级抹灰3 高级抹灰3 高级抹灰3 高级抹灰3 普通抹灰4 普通抹灰4 普通抹灰4 普通抹灰4 普通抹灰4
二、 工艺流程
基层处理→吊直、套方、找规矩、贴灰饼→墙面冲筋(设置标筋) →做护角→抹水泥窗台板→抹底灰→抹中层灰→抹水泥砂浆罩面灰(包括水泥踢脚板、墙裙等) →抹墙面罩面灰→养护
三、 操作工艺
a) 基层处理:吊直,套方,打墩,墙面冲筋,抹底层灰和中层灰等工序的做法与墙面
抹纸筋灰浆时基本相同,但底灰和中层灰用1:2.5水泥砂浆或水泥混合砂浆涂抹,并用磨板搓平带毛面。在砂浆凝固之前,表面用扫帚扫毛或用钢抹子每隔一定距离交叉画出斜线。
b) 抹水泥砂浆面层:中层砂浆抹后第二天,用1:2.5水泥砂浆或按设计要求的水泥混
合浆抹面层,厚度为5~8mm。操作时先将墙面湿润,然后用砂浆薄刮一遍使其与中层灰粘牢,紧跟着抹第二遍,达到要求的厚度,用压尺刮平找直待其收身后,用灰匙压实压光。为防止出现墙面花,施工过程中对于材料的配合比应注意,水灰比不能过大,要按交底控制水灰比。
c) 大面积外墙抹次施工,在施工前必须先吊线,四个大角及长度大于6m的大墙面,
高低不平处先剔凿,同时水平方向也要求挂通线,在每一层楼面进行分缝,防止外墙面抹灰的收缩裂缝 (外窗框与墙体间缝隙一定要在大面积抹灰前填堵好,防止空鼓及渗水)。罩面抹灰时,用力要轻重一致,用抹子先圆弧形抹,然后上下抽拉,要求方向一致,这样不易留下抹纹。
水性涂料工程质量技术交底
一、 质量要求
溶剂型涂料涂饰工程质量要求符合《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的规定。
二、 工艺流程
基层处理→打底找平→打磨→封底漆→第一遍涂料施工→修补第二遍涂料→第三遍涂料施工→检查验收
三、 施工工艺
a) 基层清理对基层表面进行作业前的验收,表面须洁净坚固,对混凝土表面地浮浆等
进行清理,对砂浆基层,要仔细检查是否存在空鼓及裂缝现象;基层要求含水率在10%以下,如无条件测试可用手感进行估测。潮气太大不能施工,必须待干后方可施工;对墙面的阴阳角、窗洞口的收口部位特别是阴阳角检查完成后要进行交接验收;将进行作业的所有门窗等采用塑料布以及其他方式进行防护,避免污染。 b) 嵌缝对混凝土墙面出现裂缝,应先在裂缝部位刷一遍掺胶水泥浆,然后使用粘按石
膏刮抹。
c) 刮防水腻子找平。对混凝土墙面刮防水腻子找平,要求与基层粘结牢固,无分层空
鼓现象,待干燥后用砂纸打磨,手感无杂质进行下一道工序。
d) 封底漆。在干净的基层上,先喷涂(或滚涂)一遍封底漆,增加与基层的结合力,防
止浮碱。
e) 涂刷第一遍涂料。将桶内涂料用筛网进行过滤后喷涂第一遍,从上至下均匀地进行。 f) 防水腻子修补打磨。第一遍涂料完成后,再对墙面进行一次细致的防水腻子修补工
作,主要是针对阴阳角和局部的坑凹部位。然后再用300~400目砂纸上下左右均匀打磨,手感效果良好即可。 g) 第二遍涂抹。喷涂同第一遍。 h) 第三遍涂抹。检查第二遍喷涂对墙面所出现的缺陷及时修改和处理,进行第三遍喷
涂。
i) 检查验收。对完成后的墙面涂料进行彻底的检查,重点检查阴阳角无误后报验收。 j) 涂料清理。将楼层内所有的涂料及防护采用的材料及时清理出现场,并将遗漏的涂
料进行清理做好现场文明施工。
饰面砖工程质量技术交底
一、 质量要求
室外面砖质量要求参照本书“室内墙面贴砖工程”章节中相应部分。
二、 工艺流程
基层处理→吊垂直、套方、找规矩→贴灰饼→抹底层砂浆→弹线分格→排砖→浸砖→镶贴面砖→面砖勾缝与擦缝
三、 操作工艺
(一) 基层为混凝土墙面时的操作工艺
1、 基层处理:
首先将凸出墙面的混凝土剔平,对大规模施工的混凝土墙面应凿毛,并用钢丝刷满刷一遍,再浇水润湿。如基层混凝土表面很光滑时,亦可采取如下的“毛化处理”办法,即先将表面尘土、污垢清扫干净,用10%火碱水将板面的油污刷掉,随之用净水将碱液冲净、晾干,然后用1:1水泥细砂浆内掺水重20%的108胶或混凝土界面处理剂,用笤帚将砂浆甩到墙上,其甩点要均匀,终凝后浇水养护,直至水泥砂浆疙瘩全部粘到混凝土光面上,并有较高的强度(用手掰不动)为止。
2、 吊垂直、套方、找规矩、贴灰饼: 若建筑物为高层时,应在四大角和门窗边用经纬仪打垂直线找直;如果建筑物为多层时,可从顶层开始用特制的大线坠绷钢丝吊垂直,如果有风时,可以将线坠放入装满水的水桶内(注意不要碰桶壁及桶底),以防大线坠晃动,然后根据面砖的尺寸分层设点、做灰饼。横线则以楼层为水平基准线交圈控制,竖向线则以四周大角和通天柱或垛子为基准线控制,应全部是整砖。每层打底时则以灰饼作为基准点进行冲筋,使其底层做到横平竖直。同时要注意找好突出檐口、腰线、窗台、雨篷等饰面的流水坡度和滴水线(槽)。
3、 抹底层砂浆:
先刷一道掺水重10%的108胶或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水泥索浆,紧跟着分层分遍抹底层砂浆(常温时采用配合比为1:3水泥砂浆),第一遍厚度宜为5mm,抹后用木抹子搓平,隔天浇水养护;待第一遍六至七成干时,即可抹第二遍,厚度8~12mm,随即用木杠刮平、木抹子搓毛,隔天浇水养护,若需要抹第三遍时,其操作方法同第二遍,直至把底层砂浆抹平为止。
4、 弹线分格:
待基层灰六至七成干时,即可按图纸要求进行分段分格弹线,同时亦可进行面层贴标准点的工作,以控制面层出墙尺寸及垂直、平整。注意检查底层砂浆与基层是否有空鼓现象,如有及时用云石机切除修补。
5、 排砖:
根据大样图及墙面尺寸进行横竖向排砖,以保证面砖缝隙均匀,符合设计图纸要求,注意大墙面、通天柱子和垛子要排整砖,以及在同一墙面上的横竖排列,均不得有非整砖。同时要注意一致和对称。如遇有突出的卡件,应用整砖套割吻合,不得用非整砖随意拼凑镶贴。
6、 浸砖:
釉面砖和外墙面砖镶贴前,首先要将面砖清扫干净,放入净水中浸泡2h以上,取出待表面晾干或擦干净后方可使用。
7、 镶贴面砖:
镶贴应自下而上进行,高层建筑采取措施后(即对水平线、垂直线检查无误后,并外架子有分层作业安全保证的情况下),可分段进行。在每一分段或分块内的面砖,均为自下而上镶贴,从最下一层砖下皮的位置线先稳好靠尺,以此托住第一皮面砖,在面砖外皮上口拉水平通线,作为镶贴的标准。
做法:用1:1水泥砂浆加水重20%的众霸胶,在砖背面抹3~4mm厚粘贴即可。但此种做 法其基层次必须抹得平整,而且砂子必须用窗纱筛后使用。采用此做法,拉拔试验数据能达到2.8~3.6MPa,远大于规范《建筑工程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标准》JGJl10规定的每组试样平均粘结强度大于0.4MPa的要求。如果要求釉面砖拉缝镶贴时,面砖之间的水平缝宽度用米厘条控制,米厘条贴砖用砂浆与中层灰临时镶贴,米厘条贴在已镶贴好的面砖上口,为保证其平整,可临时加垫小木楔。女儿墙压顶、窗台、腰线等部位平面也要镶贴面砖时,除流水坡度符合设计要求外,应采取顶面面砖压立面面砖的做法,顶防向内渗水,引起空裂;同时还应采取立面中最低一排面砖必须压底平面面砖,并比底平面面砖低3~5mm的做法,让其起滴水线(槽)的作用,防止尿槽而引起空裂。外墙面砖贴完后要及时检查立面垂直度、表面平整度、接缝平整、接缝高低、空鼓等,如发现超规范要及时返工。
8、 面砖勾缝与擦缝:
面砖铺贴拉缝时,用1:1水泥砂浆勾缝(根据几个工程的总结:勾缝材料可采用加粉煤灰,可以提高外墙的勾缝效果,增加对比度,但一定要控制好配比,溜缝勾子采用同缝宽的塑料板镶在木板上做成板状,保证手握舒适),先勾水平缝再勾竖缝,勾好后要凹进面砖外表面3mm。若横竖缝为干挤缝,或小于3mm时应用白水泥配颜料进行擦缝处理,面砖缝子勾完后,用棉丝蘸稀盐酸擦洗干净。溜缝完毕后应浇水养护,待勾缝材料有一定强度时(1.2MPa)要及时检查有无空鼓。 (二) 基层为砖墙面时的操作工艺
1、 抹灰前,墙面必须清扫干净,浇水润湿。
2、 大墙面和四角、门窗口边弹线找规矩,必须由顶层到底层一次进行,弹出垂
直线,并决定面砖出墙尺寸,分层设点、做灰饼。横线则以楼层为水平基线交圈控制,竖向线则以四周大角和通天垛、柱子为基准线控制。每层打底时则以灰饼作为基准点进行冲筋,使其底层灰做到横平竖直。同时要注意找好突出槽目、腰线、窗台、雨篷等饰面的流水坡度。
3、 抹底层砂浆:先把墙面浇水润湿,然后用1:3水泥砂浆刮一遍约6mm厚,紧
跟着用同强度等级的砂浆与所冲的筋抹平,随即用木杠刮平,木抹子搓毛,隔天浇水养护。
4、 余下做法同基层为混凝土墙面做法。
砖砌筑工程质量技术交底
一、 操作工艺
(一)
砖浇水
砌体用砖必须在砌筑前一天浇水湿润,一般以水浸入砖四边1.5cm为宜,含水率为10%~15%,常温施工不得用干砖上墙;雨期不得使用含水率达饱和状态的砖砌墙;冬期拎不得浇水,可适当增大砂浆稠度。
(二)
砂浆搅拌
砂浆配合比采用重量比,计量精度水泥为±2%,砂、灰膏控制在±5%以内,机械搅拌时,搅拌时间不得少于2min;加入粉煤灰或外加剂,搅拌不少于3min;掺用有机塑化剂的砂浆搅拌3~5min。
(三) 1、
砌砖墙
组砌方法:砌体一般采用一顺一丁砌法。砖柱不得采用先砌四周后填心的包心砌法。
2、 排砖撂底:一般外墙第一层砖撂底时,两山墙排丁砖,前后檐纵墙排条砖。
根据弹好的门窗口位置线及构造柱的尺寸,认真核对窗间墙、垛尺寸,其长度是否符合排砖模数,如不符合模数时,可将门窗口的位置左右移动。若留破活,七分头或丁砖排在窗口中间、附墙垛或其他不明显的部位。移动门窗口位置时,应注意暖卫立管及门窗开启时不受影响。另外,在排砖时还要考虑在门窗口上边的砖墙合拢时也不出现破活。所以排砖时必须全盘考虑。前后檐墙排第一皮砖时,要考虑甩窗日后砌条砖,窗角上必须是七分头才是好活。
3、 选砖:外墙砖要棱角整齐,无弯曲、裂纹,颜色均匀,规格基本一致。敲击
时声音响亮、焙烧过火变色、变形的砖可用在基础或不影响外观的内墙上。
4、 盘角:砌砖前应先盘好角,每次盘角不要超过五层,新盘的大角,及时进行
吊、靠。如有偏差及时修整。盘角时要仔细对照皮数杆的砖层和标高,控制好灰缝大小,使水平缝均匀一致。大角盘好后再复查一次,平整和垂直完全符合要求后,再挂线砌墙。
5、 挂线:砌筑37墙必须挂双线,如果长墙几个人共使用一根通线,中间应设几
个支点,小线要拉紧,每层砖都要穿线看平,使水平缝均匀一致,平直通顺;砌24墙时,可采用挂外手单线(视砖外观质量要求情况,如果质量好要求高也可挂双线,提高砌砖质量。)可照顾砖墙两面平整,为下道工序控制抹灰厚度奠定基础。
6、 砌砖:砌砖采用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的“三一”砌砖法。砌砖时砖要放
平。里手高,墙面就要张;里手低,墙面就要背。砌砖一定要跟线,“上跟线,下跟棱,左右相邻要对平”,砌筑砂浆要随搅拌随使用,一般水泥砂浆必须在3h内使完,混合砂浆必须在4h内用完。
7、 留搓:砖混结构施工缝一般留在构造柱处。一般情况下,砖墙上不留直搓。
如果不能留斜搓时,可留直磋,但必须砌成凸磋,并应加设拉结筋。拉结筋的数量为每120mm墙厚设一根ф6的钢筋,间距沿墙高不得超过500mm。其埋入长度从墙的留磋处算起,一般每边均不小于500mm,末端加90°弯钩。
8、 预埋木砖和墙体拉结筋:木砖预埋时应小头在外,大头在内,数量按洞口高
度决定。洞口高在1.2m以内,每边放2块;高1.2~2m,每边放3块;高2~3m,每边放4块,预埋木砖的部位一般在洞日上边或下边四皮砖,中间均匀分布。木砖要提前做好防腐处理,防腐材料一般用沥青油。预埋木砖的另一种方法:按照砖的大小尺寸制作砂浆块,制作时将木砖预埋好,达到强度后,按部位要求砌在洞口。墙体拉结筋的位置、规格、数量、间距均按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留置,不得错放、漏放。
9、 安装过梁、梁垫:安装过梁、梁垫时,其标高、位置及型号必须准确,坐灰
饱满。如坐灰厚度超过2cm时,要用豆石混凝土铺垫,边梁安装时,两端支座长度必须一致。
10、 构造柱做法:在构造柱连接处必须砌成马牙磋。每一个马牙搓高度方向为五
11、
皮砖,并且是先退后进。拉结筋按设计要求放置,设计无要求按构造要求放置。
每层承重墙最上一皮砖,在梁或梁垫下面。挑檐应是整砖丁砌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