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体育教学如何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体育教学如何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来源:宝玛科技网


体育教学如何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体育《课程标准》中要求:体育课要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积极的极力和不断的探索,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身体活动和技能学习,通过合理运动负荷对身心的良性刺激性,才能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效果。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只有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过大过小都不行。在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中,如何安排合理的运动负荷,是体育课中的难点问题。下面就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几点建议:

1 把握学生的身体情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由于学生的身体情况不相同,他们所能承担运动负荷的能力也不一样。因此,体育教师要了解所设计的运动负荷,在体育课中选取一位中等体育能力的学生为基准点,测出他的心率,然后把全班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各个层次进行不同次数的组数的负荷练习,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安排的运动负荷要围绕基点上下波动让全体学生受益,要对一些身体素质较差、有疾病的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实践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身体反应,及时调整,教师不仅在课前要周密地安排运动负荷,在课的进行中还要细致观察和分析运动负荷的大小及其变化情况。在教学教程中再根据不同的模块、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时段等不同的情况,来具体指导、检查、督促、调整学生的实际“运动负荷”,努力使所有的同学都达到“适宜的运动负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 深入钻研教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目标

不同性质的教材要求不同的运动负荷,同样教材在改变其某些运动性后,也会对运动

负荷产生不同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课前的备课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安排教材内容时,应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负荷适宜数量的教材,运动量大的运动量小的练习交替安排。如强度较小的走、投掷和强度较大的跑、跳跃等内容组合。选择组织教学内容时,注意在新的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去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合理安排负荷,寓趣于教、寓乐于教,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让他们活泼愉快地参与活动。在备课中周密地安排运动负荷,预计心率线,针对不同的教材要设计不同的运动负荷。如跑的项目和投掷的项目的运动负荷就不同,那么教师就要深入研究教材,在练习密度上加以调,不能100米跑2次,铅球也掷2次,教师要对运动负荷的变化做到心里有数。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来选择、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和目标,以适应学生的不同需要,才能充分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自觉地进行体育活动。为此,教师需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注意观察、测试、总结,不断积累经验,掌握规律。

3 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及时调节负荷节奏

在课堂教学中最常用到的运动负荷检测方法就是询冲在法和观察法。采用观察法则会直接简便地知道学生的运动负荷情况。去向不明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脸色、表情、喘气、出汗量、反应速度等表现来判断所承受运动负荷的大小。运动负荷过大,容易造成身体疲劳,甚至引起伤害事故。运动负荷过小,则达不到极端困难强体质的目的。运动负荷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学生刚开始出现疲劳的时候,就要注意调整负荷的量或强度。让学生从运动中体验到动作的内在魅力及练习过程的愉悦心境,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适应,从而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不断地增强体质。

4 充分利用场地,灵活运用教法

事实上,每个学校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特别是农村学校,在体育地上,往往达不到正常标准,这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最大限度地提高场地利用率,多采用分组活动。为了加大学生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可多采用同时练习法、鱼贯练习法、循环练习法等方法,还可增加障碍物,提高练习难度。反之,如学生的运动负荷已较大,则应通过缩短其练习的时间和距离,变同时练习为分组轮流练习或相互观摩,改变练习的内容,缩小活动的范围,减少障碍物等手段来降低学生的运动负荷。

此外,安排运动负荷时还应考虑季节和气温因素。在炎热的夏季,可适当降低学生的运动负荷,而在寒冷的冬季,则应适当增加学生的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实现体育教育目标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与锻炼身体所不可缺少的交量。根据不同类型的体育课,不同学生的身体活动需要,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发挥体育活动中运动负荷的调节作用,促进学生身心快乐、健康、和谐的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