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中学2021-2022高一生物下学期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中学2021-2022高一生物下学期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来源:宝玛科技网
 优质资料\\word可编辑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中学2021-2022高一生物下学期月考试题(含解

析)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玉米的黄粒和圆粒 B. 家鸡的长腿和毛腿 C. 绵羊的白毛和黑毛 D. 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的绿色 【答案】C 【解析】

相对性状是指同一生物同一性状不同表现形式,A、B、D选项中是不同性状。 2. 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是( ) A. 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 B. F2性状分离比为3:1

C.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D. F2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答案】C 【解析】

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是减数形成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去,故C正确;正是因为杂合子能产生两种比值为1:1的配子,随机结合或,才会出现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F2性状分离比为3:1 、F2出现性状分离现象,所以A、B、D均是分离定律实质的外在表现,不是分离定律的实质。 【考点定位】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

【名师点睛】易错知识: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是减数形成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去;正是因为杂合子能产生两种比值为1:1的配子,随机结合或,才会出现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F2性状分离比为3:1 、F2出现性状分离现象,所以A、B、D均是分离定律实质的外在表现,不是分离定律的实质。

3. 孟德尔在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的原因时,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其假说内容的是

1 / 311

优质资料\\word可编辑

A.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 基因在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上成对存在 C.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D. 配子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孟德尔假说的内容包括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对存在,A正确;首先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科学家是萨顿,通过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科学家是摩尔根,B错误;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C正确;遗传因子在配子中成单存在,D正确;答案是B。

考点:本题考查孟德尔假说的内容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 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 A. 抗病株×感病株 B. 抗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

C. 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

D. 抗病纯合体×抗病纯合体,或感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 【答案】C 【解析】

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的方法有1、定义法——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个体进行正反交,子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对应的为隐性性状;2、相同性状的雌雄个体间杂交,子代出现不同于亲代的性状,该子代的性状为隐性,亲代为显性。故选C。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显隐性的判断,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5. 某养猪场有黑色猪和白色猪,假如黑色(B)对白色(b)为显性,要想鉴定一头黑色公猪是杂种(Bb)还是纯种(BB),最合理的方法是( ) A. 让该公猪充分生长,以观察其肤色是否会发生改变 B. 让该黑色公猪与黑色母猪(BB或Bb)交配

2 / 312

优质资料\\word可编辑

C. 让该黑色公猪与白色母猪(bb)交配 D. 从该黑色公猪的表现型即可分辨 【答案】C 【解析】

让黑色公猪与白色母猪交配,亲本基因型组合为B_和bb,若子代全为黑色猪,黑色公猪的基因型为BB;若子代既有黑色猪,又有白色猪,则黑色公猪的基因型为Bb,因此可以通过子代中表现型来确定黑色公猪的基因型,故C正确;由于黑色为显性性状,无法通过观察表型确定公猪基因型,黑色公猪的遗传物质不会随着公猪的生长而发生改变,故A、D均错误。若选择用于交配的黑色母猪的基因型为BB,则无论待测黑色公猪基因型如何,子代都为黑色,不能够判断黑色公猪的基因型,所以B也错误。

6.下列曲线能正确表示杂合子(Aa)连续自交若干代,子代中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杂合子自交n代,后代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杂合子的比例为(1/2),纯合子所占(1/2)n,其中显性纯合子=隐性纯合子=1/2[1-(1/2)n]。由以上分析可知,杂合子自交n代,Fn中显性纯合子的比例为1/2[1-(1/2)n]。杂合子(Aa)连续自交1代,即n=1,代入即可计算出F2中显性纯合子的比例1/2[1-(1/2)]=1/4;杂合子(Aa)连续自交2代,即n=2,代入即可计算出F2中显性纯合子的比例1/2[1-(1/2)2]=3/8;杂合子(Aa)连续自交3代,即n=3,代入即可计算出F2中显性纯合子的比例1/2[1-(1/2)3]=7/16。依此类推,杂合子(Aa)连续自交n代,则F2中显性纯合子的比例接近1/2,故B正确。 7. 人眼的虹膜有褐色的和蓝色的,褐色是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蓝色是由隐性遗传因子

3 / 313

1

n

优质资料\\word可编辑

控制的。已知一个蓝眼男人与一个褐眼女人(这个女人的母亲是蓝眼)结婚,这对夫妇生下蓝眼女孩的可能性是( ) A. 1/2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人眼的虹膜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褐色对蓝色为显性,假设褐眼基因为A,蓝眼基因为a。已知蓝眼的男人,则蓝眼的男人的基因型为aa,一个褐眼女人(这个女人的母亲是蓝眼),说明褐眼女人的基因型为Aa,一个蓝眼男人与一个褐眼女人(这个女人的母亲是蓝眼)结婚,则Aa×aa→1/2Aa(褐眼):1/2aa(蓝眼);所以这对夫妇生一个蓝眼女孩的概率是1/2×1/2=1/4,故B正确。

8.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四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孟德尔所提出的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的基础上 B. 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C. 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D. 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现象 【答案】A 【解析】

孟德尔在做豌豆杂交实验时,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得F1,然后让F1自交,发生性状分离,经思考提出问题,故A正确;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故B错误;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故C错误;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不能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现象,如连锁和交换、母系遗传等现象,故D错误.

【考点定位】孟德尔遗传实验;测交方法检验F1的基因型;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和验证 【名师点睛】孟德尔在做豌豆杂交实验时,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得F1,然后让F1自交,发生性状分离,经思考提出问题;孟德尔所作假设包括四点: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2.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3.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孟德尔遗传规律适用范围是

4 / 314

B. 1/4 C. 1/8 D. 1/6

优质资料\\word可编辑

有性生殖、真核生物、细胞核遗传.

9.已知A与a、B与b、C与c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 )。 A. 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为1/16

C. 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8 为1/16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意可知,本题涉及了三对等位基因,并且遗传,因此应运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解题,解题时,应首先对每对基因逐对分析,然后利用乘法法则计算。如AaBbCc×AabbCc,可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Aa×Aa→1AA∶2Aa∶1aa,后代有2种表现型;Bb×bb→1BB∶1bb,后代有2种表现型;Cc×Cc→1CC∶2Cc∶1cc,后代有2种表现型;所以AaBbCc×AabbCc,后代中有2×2×2=8种表现型。

【详解】亲本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并且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因此后代表现型种类为:2×2×2=8种,AaBbCc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2×1/2×1/2=1/8,A错误;由A分析可知后代表现型应为8种,后代中aaBbcc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4×1/2×1/4=1/32,B错误;后代表现型为8种,后代中Aabbcc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2×1/2×1/4=1/16,C错误;后代表现型为8种,后代中aaBbCc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4×1/2×1/2=1/16,D正确。 故选D。

10.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小麦进行杂交,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F1杂种形成的配子种类数和F2的基因型种类数分别是( ) A. 4和9 【答案】C 【解析】 【分析】

3对等位基因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则3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于各对基因,可以将每对基因分解考虑,这样就变成几个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规律,它们是事件,最后结果按乘法定理计算。

5 / 315

B. 表现型有4种,aaBbcc个体的比例

D. 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

B. 4和27 C. 8和27 D. 32和81

优质资料\\word可编辑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小麦进行杂交,F1的基因型为AaBbCc,三对等位基因分开考虑,Aa能产生A、a两种配子,Bb能产生B、b两种配子,Cc能产生C、c两种配子,因此F1能产生2×2×2=8种配子;同理Aa自交后代有AA、Aa、aa三种基因型,Bb自交后代有BB、Bb、bb3种基因型,Cc自交后代有CC、Cc、cc3种基因型,故F2的基因型有3×3×3=27种,综上所述,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1.让遗传的黄色非甜玉米YYSS与白色甜玉米yyss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在F2中得到白色甜玉米80株,那么F2中表现型为黄色甜玉米的植株应约为( ) A. 160 【答案】B 【解析】 【分析】

黄色非甜玉米YYSS与白色甜玉米yyss杂交,所得F1基因型为YySs,F1自交得F2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非甜(Y-S-):黄色甜(Y-ss):白色非甜(yyS-):白色甜(yyss)=9:3:3:1。据此答题。

【详解】根据题意,F1的基因型是YySs,F1自交得F2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非甜(Y-S-):黄色甜(Y-ss):白色非甜(yyS-):白色甜(yyss)=9:3:3:1,白色甜玉米占总数的1/16,有80株,黄色甜玉米占总数的3/16,所以有80×3=240株。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正常人对苯硫脲感觉味苦,称味者(T)为显性,有人对苯硫脲没有味觉,称味盲(t)。人的正常(A)对白化病(a)为显性。有一对味者夫妇(肤色均正常)生了一个味盲白化的孩子,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 ) A. TTAa×TTAa C. TtAa×TtAa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

6 / 316

B. 240 C. 320 D. 480

B. TtAa×TTAa D. TtAA×TtAa

优质资料\\word可编辑

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把成对的基因拆开,一对一对的考虑,不同对的基因之间用乘法,即根据分离定律来解自由组合的题目,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根据题意,味者对味盲为显性,肤色正常对白化为显性,一对味者肤色正常夫妇基因型为T-A-、T-A-。可根据子代表现型单独判断每对基因,根据一对味觉夫妇生了一个味盲(tt)的孩子,可知该夫妇均为杂合子Tt;一对不患白化病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孩子,则该夫妇均为杂合子Aa,因此,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TtAa×TtAa,味盲白化孩子的基因型为ttaa,综上分析,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3. 小麦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T)对染病(t)为显性,两对基因遗传,用纯种高秆抗病和矮秆染病两品种做亲本,在F2 中选育矮秆抗病类型,在所选的植株中,最合乎理想的占( ) A. 1/16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从题意可知,矮䄭是隐性,抗病是显性,所以F1自交结果中F2中矮秆抗病类型占3/16,而其中的纯合子占1/16,所以在矮秆抗病类型中纯合子占1/3,所以D选项正确。 考点:考查生物育种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4. 某种生物甲植株的基因型是YyRr,甲与乙植株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他们的杂交后代表现型比值是3:3:1:1,则乙的基因型是 A. YyRr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已知甲植株的基因型是YyRr,甲与乙植株杂交后代表现型比值是3:3:1:1,即(3:1)×(1:1)的结果,据此推知杂交组合中一对为杂合子的自交,一对为杂合子的测交,故乙的基因型为Yyrr或yyRr,C正确。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5.某种鼠中,皮毛黄色(A)对灰色(a)为显性,短尾(B)对长尾(b)为显性。基因A或b纯合会导致个体在胚胎期死亡。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相互间遗传。现有基因型均为AaBb的黄色短尾雌、雄鼠交配,发现子代部分个体在胚胎期致死。则理论上子代中

7 / 317

B. 1/8 C. 1/4 D. 1/3

B. yyrr C. Yyrr或yyRr D. YyRR

优质资料\\word可编辑

成活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分别为( ) A. 均为黄色短尾

C. 黄色短尾:灰色短尾=3:1 灰色长尾=6:3:2:1 【答案】B 【解析】 【分析】

黄鼠基因A对灰鼠基因a为显性,短尾基因B对长尾基因b为显性,这两对基因遗传,说明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于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所以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有两种,即AaBb、AaBB。据此答题。

【详解】两只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均为AaBb,则他们交配后代为:9/16A_B_(1/16AABB、2/16AABb、2/16AaBB、4/16AaBb)、3/16A_bb(1/16AAbb、2/16Aabb)、3/16aaB_(1/16aaBB、2/16aaBb)、1/16aabb,由于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所以子代存活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2/16AaBB(黄色短尾)、4/16AaBb(黄色短尾)、3/16aaB_(灰色短尾),故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短尾:灰色短尾=2:1。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扣住题干信息“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这一信息,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16.某种小鼠的体色受常染色体基因的控制,现用一对纯合灰鼠杂交,F1都是黑鼠,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表现为9黑:6灰:1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小鼠体色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B. F2灰鼠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2

C. 若F1与白鼠杂交,后代表现为2黑:1灰:1白 D. F2黑鼠有两种基因型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F2中小鼠的体色为黑:灰:白=9:6:1,是“9:3:3:1”的变式,这说明小鼠的毛色受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相应的基因用A和a、B和b表示),且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黑色鼠的基因型为A_B_,灰色鼠的基因型为A_bb和

8 / 318

B. 黄色短尾:灰色短尾=2:1 D. 黄色短尾:灰色短尾:黄色长尾:

优质资料\\word可编辑

aaB_,白色鼠的基因型为aabb。据此答题。

【详解】F2体色表现为9黑:6灰:1白,是“9:3:3:1”的变式,这说明小鼠的毛色受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且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F2灰鼠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比例为1:2:1:2,所以,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3,B错误;若F1黑鼠AaBb与白鼠aabb杂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表现型为1黑:2灰:1白,C错误;F2黑鼠有四种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AaBB、AaBb,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以“9:6:1”为突破口,准确判断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进而推断出亲本和子一代的基因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7.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减数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开,其上的等位基因分离 B. 等位基因总是一个来自于父方,一个来自于母方

C. 在体细胞中,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在配子中成对的基因只有一个 D. 在减数过程中,所有非等位基因都可以自由组合 【答案】D 【解析】

在减数过程中,因为同样染色体的分开,其上的等位基因也分离,A正确。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控制同一性状的相对性状,所以总是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B正确。在体细胞中基因是成对存在的,而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C正确。在减数过程中只有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基因遗传定律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18.下列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中,正确的是( ) ①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于染色体 ②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 ③受精时精子全部进入卵细胞内 ④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合在一起成为4N条 ⑤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A. ①②⑤

B. ③④⑤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9 / 319

优质资料\\word可编辑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①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所以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于染色体,①正确;

②由于精子通过变形,几乎不含细胞质,所以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②正确; ③受精时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内,③错误;

④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合在一起成为2N条,④错误; ⑤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⑤正确. 所以正确的有①②⑤,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受精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19.下列关于减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染色体数目减半时,DNA分子数目也减半 ②在次级卵母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

③着丝点在第一次后期一分为二 ④DNA分子数目加倍时,染色体数目也加倍 ⑤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 ⑥联会后染色体复制,形成四分体

⑦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第二次的末期. A. ①②③ 【答案】B 【解析】 【分析】 减数过程:

(1)减数第一次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

10 / 3110

B. ①⑤ C. ④⑤⑥ D. ⑥⑦

优质资料\\word可编辑

(3)减数第二次过程:①前期:没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散乱排列在细胞中;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①减数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连续两次,所以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时,DNA分子数目也减半,①正确;②减数第一次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细胞中,故在次级卵母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②错误;③着丝点在减数第二次后期一分为二,③错误;④减数第一次前的间期,由于DNA分子的复制导致DNA分子数目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不加倍,④错误;⑤减数第一次过程中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⑤正确;⑥染色体复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的间期,而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的前期,⑥错误;⑦减数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形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中,减数第二次的末期与减二的前期相比染色体数没有减半,⑦错误。综上分析,①⑤正确,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0.有关下列两个细胞图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②均是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细胞 B. ①、②中均含两对同源染色体 C. ①能产生4种类型的生殖细胞 D. ②能产生1种类型的生殖细胞 【答案】D 【解析】

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后期,细胞质均等,属于初级精母细胞,是精子形成过程中的细胞,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后期,细胞质不均等,属于次级卵母细胞,是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细胞,A错误;①中含两对同源染色体,②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错误;①减数第一次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产生2个次级精母细胞,再进行减数第二次,产生4个精细胞,再经过变形形成4个精子,C错误;②后形成1个卵细胞和1个极体,其中极体将会退化消失,因此②只能产生1种类型的生殖细胞,D正确。

11 / 3111

优质资料\\word可编辑

21.关于四分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过程中 B. 每一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四个染色单体 C. 染色体的交叉互换现象发生在四分体时期 D. 经过复制的同源染色体都能形成四分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减数第一次时,由于同源染色体的联会,使得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含有四个染色单体,这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又叫一个四分体。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对称的位置上可能发生片段交换,这种交换可使染色体上连锁在一起的基因发生重组,据此答题。 【详解】四分体是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后形成的,出现在减数第一次的前期,A正确;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B正确;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而引起基因重组,C正确;四分体是由减数时同源染色体联会才能形成的,故经过复制的同源染色体不一定都能形成四分体,如有丝过程中不会形成四分体,D错误。 故选D。

22. 某生物体细胞染色体数是40,减数时的联会时期、四分体时期、次级卵母细胞、卵细胞中的DNA分子数依次是 A. 80、80、40、40 C. 40、80、40、20 【答案】D 【解析】

某生物体细胞染色体数是40,减数时的联会时期、四分体时期染色体数目不变,次级卵母细胞的DNA数目是40,卵细胞由次级卵母细胞而来,其中的DNA分子数实20,所以选D。

【考点定位】减数

23.如图为三个处于期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B. 40、40、20、20 D. 80、80、40、20

12 / 3112

优质资料\\word可编辑

A. 甲细胞可能是丙细胞的子细胞 B. 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C. 乙、丙两个细胞均含有四对同源染色体

D. 乙、丙细胞可能来自同一个体,且都含有染色单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甲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处于减数第二次后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处于有丝后期;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后期。

【详解】甲处于减数第二次后期,丙处于减数第一次后期,再结合染色体颜色可知,甲可能是丙的子细胞,A正确;根据分析可知,甲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B错误;乙细胞含有四对同源染色体,而丙细胞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C错误;甲细胞和乙细胞均不含染色单体,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图,考查有丝和减数过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图象的识别,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和减数过程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方式及所处时期。细胞图象辨别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若有同源染色体,还需判断同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

24.下列关于性染色体说法正确的是( ) A. 女儿的性染色体必有一条来自父亲 C.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一定含Y染色体 【答案】A

13 / 3113

B. 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D. 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

优质资料\\word可编辑

【解析】 【分析】

1、人类的染色体包括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无论是体细胞还是生殖细胞都同时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2、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决定性别,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方式都与性别相关联,称为伴性遗传。

【详解】女儿的性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所以女儿的性染色体必有一条来自父亲,A正确;性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由于减数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性染色体成单存在的,故体细胞和生殖细胞内都有性染色体,B错误;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决定性别,如色盲基因,C错误;X和Y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初级精母细胞中一定含有Y染色体,但在减数第一次过程中,由于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次级精母细胞的前期和中期只含X或Y这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次级精母细胞的后期含两条X或两条Y染色体,D错误。 故选A。

25.人类有多种遗传病,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多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病遗传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外祖母一定是该病的患者 B. 多指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C. 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

D. 白化病患者致病基因来自父母双方的概率不一定相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在人群中男患者多于女患者,男性正常,母亲和女儿一定正常,女患者的儿子和父亲都是患者;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女患者多于男患者,男性患病,女儿和母亲一定是患者,女性正常,父亲和儿子一定正常;常染色体遗传病的发病率与性别无关,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的致病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的致病基因可能来自父方或母方。

14 / 3114

优质资料\\word可编辑

【详解】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一个色盲基因来自母亲,母亲的色盲基因可能来自外祖母或外祖父,因此外祖母不一定是该病的患者,A错误;多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男性和女性之间无显著差异,B错误;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X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C正确;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的致病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概率相同,D错误。 故选C。

26.下列关于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决定的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患者双亲必有一方是患者,人群中的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B. 男性患者的后代中,子女各有1/2患病 C. 女性患者的后代中,女儿都患病,儿子都正常 D. 表现正常的夫妇,性染色体上也可能携带致病基因 【答案】A 【解析】

【详解】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的特点是: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患者的显性致病基因来自于亲本,所以亲本至少有一个是患者,A正确; 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男性患者的女儿都是患者,儿子由其配偶决定,B错误;若女性患者是杂合子,其丈夫正常,则其后代中,女儿和儿子都是一半正常,一半患病,C错误;D、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不可能出现在正常个体身上,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识记伴性遗传的特点,特别能识记X染色体上显性遗传病的特点是男患母女都患病。

27. 下列关于红绿色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红绿色盲患者不能像正常人那样区分红色和绿色

B. Y染色体短小,因缺少与X染色体同源区段而缺乏红绿色盲基因 C. 由于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不存在等位基因 D. 男性患者将红绿色盲基因传给孙子的概率是0 【答案】C 【解析】

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控制相同的遗传形状的基因,女性有两个X染色体,所以存在等位基因,答案C。

28.有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兼血友病的儿子;预计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儿子,

15 / 3115

优质资料\\word可编辑

白化病和血友病兼发的概率是 A. 1/6 【答案】C 【解析】 【分析】

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应的基因用A、a表示),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应的基因用B、b表示)。白化兼血友病的儿子基因型为aaXY,以此作为突破点推断父母的基因型。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表现正常的夫妇基因型为A-XBX-、A-XBY,所生白化兼血友病的儿子基因型为aaXbY,根据儿子的色盲基因来自母亲,aa基因来自父母双方,故该夫妇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儿子,白化病和血友病兼发的概率是1/4×1/2=1/8,综上分析,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9. 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有一个XXY的色盲孩子,原因可能是 A. 父亲的初级精母细胞在过程中性染色体没有分开 B. 母亲的初级卵母细胞在过程中性染色体没有分开 C. 母亲的次级卵母细胞在过程中性染色体没有分开 D. 父亲的次级精母细胞在过程中性染色体没有分开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有一个XXY的色盲孩子,母亲的基因型是XBXb,父亲的基因型是XBY,色盲孩子的基因型为XbXbY的,说明Y染色体来自他的父亲,而XbXb应该来自他的母亲,则说明是母亲的次级卵母细胞在过程中性染色体没有分开造成的,所以本题答案为C。

【考点定位】伴性遗传、减数

30.下图所示为四个遗传系谱图,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有( )

b

B. 1/16 C. 1/8 D. 3/8

16 / 3116

优质资料\\word可编辑

A. 四图都可能表示白化病遗传的家系

B. 家系乙中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是该基因的携带者 C. 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丙、丁 D. 家系丁中夫妇若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概率是1/4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甲家系中,父母均正常,但有一个患病的女儿,说明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家系中,父母均正常,但有一个患病的儿子,说明乙病是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丙家系中,根据系谱图无法判断该病的遗传方式,但肯定不是伴X隐性遗传病;丁家系中,父母均患病,但有正常的女儿,说明丁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详解】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分析可知,丁家系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不能表示白化病,A错误;乙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若是伴X隐性遗传病,患病男孩的致病基因来自母亲,所以患病男孩的父亲不一定是该病基因携带者,B错误;红绿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甲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丙的遗传方式不能确定,但肯定不是伴X隐性遗传病,丁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所以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丙、丁,C正确;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根据患病双亲所生孩子有正常女儿,可知这对夫妇基因型均为Aa,若再生一个孩子,是正常女儿的几率是1/4×1/2=1/8,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遗传病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系谱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17 / 3117

优质资料\\word可编辑

31.果蝇中,正常翅(A)对短翅(a)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B)对白眼(b)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纯合红眼短翅的雌果蝇和一只纯合白眼正常翅雄果蝇杂交,你认为杂交结果正确的是( ) A. F1代中只有雄果蝇是红眼正常翅 B. F2代雄果蝇的红眼基因来自F1代雄果蝇 C. F2代雄果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相等 D. F2代雌果蝇中正常翅个体与短翅个体的数目相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意知,纯合红眼短翅的雌果蝇基因型为aaXBXB,纯合白眼正常翅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二者杂交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XBY和AaXBXb,全是正常翅红眼;子二代中雌果蝇中全是红眼,正常翅与短翅的比例是3:1,雄果蝇中既有红眼也有白眼,比例是1:1,且正常翅与短翅之比是3:1。据此答题。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F1代中雌雄都是红眼正常翅,A错误;由于红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F2代雄果蝇的红眼基因来自F1代的母方,B错误;由于红眼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F2代雄果蝇中关于红眼和白眼的基因型都是纯合子,而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型和比例为AA:Aa:aa=1:2:1,综合分析,F2代雄果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相等,C正确;根据分析可知,F2代雌果蝇中正常翅个体与短翅个体的比例是3:1,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伴性遗传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等相关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题干信息写出亲本的基因型,用正推法写出遗传图解是解题的关键,同时也考查了学生把握和运用所学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准确分析和解答此题的能力。 32. 下列关于人类探索遗传奥秘历程中的科学实验方法及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孟德尔在研究豌豆杂交实验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B. 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类比推理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 格里菲思利用肺炎球菌研究遗传物质时,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D. 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 【答案】C 【解析】

18 / 3118

优质资料\\word可编辑

试题分析:孟德尔在研究豌豆杂交实验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A正确;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类比推理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正确;格里菲思利用肺炎(双) 球菌研究遗传物质时,运用了微生物培养的方法,C错误;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科学实验方法及技术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掌握科学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33.用噬菌体去感染被H标记的细菌,待细菌解体后,H将会( ) A. 随细菌的解体而消失 C. 仅发现于噬菌体的DNA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详解】病毒的繁殖过程为:①噬菌体附着在细菌的外壳上,将自己的DNA注入细菌中。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则留在外面。②噬菌体在自身DNA的指导下能够为噬菌体复制DNA和合成蛋白质外壳,而合成的原料就是细菌体内的物质。③噬菌体在细菌体内装配(即DNA和外壳组成完整的噬菌体)。当细菌体内的噬菌体达到一定数量时,细菌破裂死亡,释放出大量的噬菌体。因细菌中的氨基酸以及脱氧核苷酸中都含有H元素,都会被3H标记,所以噬菌体感染被3H标记的细菌后,噬菌体DNA复制以及蛋白质合成所用的细菌中的原料都是被标记的,因此,细菌解体后3H被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及DNA中。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4.下列有关“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 真核生物、原核生物、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C. 动物、植物、真菌的遗传物质是DNA,除此之外的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D. 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答案】B 【解析】 【分析】

19 / 3119

3

3

B. 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及DNA中 D. 仅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中

优质资料\\word可编辑

1、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2、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其细胞核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

3、病毒只含一种核酸,因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详解】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为DNA或RNA,A错误;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大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B正确;动物、植物、真菌、原核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大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也是DNA,C错误;D错误。 故选B。

35.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B. DNA分子单链上相邻碱基之间以氢键连接

C. 一条链中A和T的数量相等,则互补链中A和T的数量也相等 D. 双链DNA中含有400个碱基,该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种 【答案】B 【解析】

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DNA分子的两个外侧,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A正确;氢键连接的是DNA分子的两条链上的碱基,而DNA分子单链上相邻碱基之间以“-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B错误;由于两条链上的碱基A与T配对,因此一条链中A和T的数量相等,则互补链中A和T的数量也相等,C正确;DNA分子中含有400个碱基,形成200个碱基对,因此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200种,D正确。 36.关于如图DNA分子片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200

A. ①所指的碱基代表鸟嘌呤 B. ②所指的碱基是DNA分子中特有的 C. ③代表碱基互补配对形成的氢键

D. DNA分子片段中A—T碱基对含量越高,DNA分子结构越稳定 【答案】D

20 / 3120

优质资料\\word可编辑

【解析】

①所指的碱基G代表鸟嘌呤,A项正确;②所指的碱基T是胸腺嘧啶,是DNA分子中特有的,B项正确;③代表碱基互补配对形成的氢键,C项正确;DNA分子中A—T碱基对之间含有两个氢键,G—C之间含有3个氢键,片段中G—C碱基对含量越高,DNA分子结构越稳定,D项错误。

37. 在一个DNA分子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42%。若其中一条链的胞嘧啶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4%、胸腺嘧啶占30%,则另一条链上,胞嘧啶、胸腺嘧啶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 ) A. 21%、12% C. 34%、12%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利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计算相应碱基比例。

【详解】因为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42%,由于A=T,则A=T=21%,G=C=29%. 设这条DNA分子的碱基数量是2a,则第一条链上胞嘧啶数量设为C1,第二条链上胞嘧啶的数量为C2,则(C1+C2)÷2a=29%,又由已知C1=24%a,则C2÷a=34%,也就是另外一条链上胞嘧啶的含量是34%;设第一条链上的胸腺嘧啶的数量是T1,即T1=30%a,第二条链上胸腺嘧啶的数目是T2,则(T1+T2)÷2a=21%,T2÷a=12%;故选C。 【点睛】熟练运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8.某双链DNA分子有100个碱基对,其中胸腺嘧啶40个。如果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则需游离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量是 A. 60个 【答案】D 【解析】 【分析】

已知1个双链DNA分子具有100个碱基对,即200个碱基,其中含有40个胸腺嘧啶(T),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40个,则C=G=100-40=60个。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一个DNA分子中含有60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如果该DNA连续复制两次,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目=(22-1)×60=180

21 / 3121

B. 30%、24% D. 58%、30%

B. 80个 C. 120个 D. 180个

优质资料\\word可编辑

个,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的复制,首先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运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计算出该DNA区段中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目;其次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计算出相应的数据。 39.下列有关DNA分子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解旋酶可破坏DNA双链之间的氢键,使两条链解开 B. 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C. 以DNA分子的任意一条链作为模板

D.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和碱基互补配对可保证其准确进行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有关DNA分子的复制,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DNA复制过程为:

(1)解旋:需要细胞提供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 (2)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等酶的作用下,利用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3)形成子代DNA分子:延伸子链,母链和相应子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2.特点:(1)边解旋边复制;(2)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

3.条件:(1)模板: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2)原料: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3)能量:ATP。(4)酶:解旋酶、DNA聚合酶。 4.准确复制的原因:

(1)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提供精确模板。 (2)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准确地进行。

【详解】DNA复制时,解旋酶可破坏DNA双链之间的氢键,使两条链解开,A正确;DNA复制时分别以每条亲代链做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合成子链,这种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B正确;DNA分子复制时两条链均作模板,复制完成后一个DNA分子可形成两个子代DNA分子,C错误;根据分析内容可知,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和碱基互补配对可保证其准确进行,D正确。

22 / 3122

优质资料\\word可编辑

故选C。

40.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基因一定位于染色体上 B. 核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 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

D. 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决定了DNA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其中脱氧核苷酸特定的排列顺序决定了DNA(基因)的特异性;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分子;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详解】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故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但由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DNA,所以基因不一定位于染色体上,A错误;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核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正确;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分子,在没有复制时,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分子,在复制后着丝点没有前,一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故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C正确;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脱氧核苷酸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决定了DNA的特异性,所以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决定了基因的多样性和特异性,D正确。 故选A。 二、非选择题

41.豌豆有高茎和矮茎,受一对基因D、d控制,下列是几组杂交实验结果。请回答:

(1)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一对________性状,其中隐性性状是____________ 。 (2)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 (3)组合三中亲本高茎产生的配子的基因为______,后代高茎的豌豆中杂合子占_______。

23 / 3123

优质资料\\word可编辑

(4)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分开而分离。 (5)绘制组合二的遗传图解________。

【答案】 (1). 相对 (2). 矮茎 (3). 性状分离 (4). D和d (5). 100%

(6).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 (7).

【解析】 【分析】

分析表格:根据杂交组合二:高茎×高茎→高茎:矮茎,即发生了性状分离,说明高茎相对于矮茎是显性性状,且亲本的基因型均为Dd;杂交组合一中亲本的基因型均为dd;杂交组合三:矮茎×高茎→高茎:矮茎=1:1,属于测交,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Dd×dd。 【详解】(1)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描述豌豆株高的一对相对性状。根据分析可知,矮茎为隐性性状。

(2)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 (3)根据分析可知,高茎为显性性状,杂交组合三:矮茎×高茎→高茎:矮茎=1:1,属于测交,所以亲本的高茎基因型为Dd,能产生D和d两种配子。矮茎为隐性性状,故亲本矮茎的基因型为dd,后代高茎豌豆的基因型为Dd,所以后代高茎的豌豆中杂合子的比例为100%。

(4)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的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5)组合二亲本的基因型均为Dd,子代基因型为DD、Dd、dd,遗传图解如下:

24 / 3124

优质资料\\word可编辑

【点睛】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熟练运用后代分离比推断法推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各组亲本的基因型,进而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42.图中 A→G 表示某基因型为AaBb的高等动物睾丸内细胞图象和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D→A属于_________,图中C细胞叫做__________,此时,染色体的主要变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精原细胞基因型为AaBb,写出它形成配子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D细胞在产生配子时A和a的分离和a与a的分开分别发生在坐标G中的_____、_________阶段(用数字表示)。

(4)图 A、B、C、E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G中可能不含Y染色体的区段________。 (5)发生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细胞是_____。

【答案】 (1). 减数 (2). 初级精母细胞 (3).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4). AB、ab或Ab、aB (5). 1 (6). 3 (7). C、E (8). 234 (9). 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A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处于减数第二次后期;B细胞不含同

25 / 3125

优质资料\\word可编辑

源染色体,着丝点全部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中期;C细胞含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后期;D细胞处于间期;E细胞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全部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中期;F细胞处于有丝末期。G表示减数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其中1表示减数第一次过程;2表示减数第二次前期和中期;3表示减数第二次后期;4表示减数第二次末期。

【详解】(1)根据上述分析,从图中染色体行为可以判断:细胞图象D→F属于有丝,D→A属于减数。细胞C为减数第一次后期,由于细胞质均等,所以该细胞为雄性个体的初级精母细胞。此时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2)根据图示可知,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减数时,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若一个精原细胞基因型为AaBb,减数将形成4个精细胞,由于每个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的两个精细胞基因型相同,故形成配子的基因型为AB、ab或Ab、aB。

(3)图中D细胞在产生配子时A与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后期,a与a的分开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后期,结合以上分析可知分别发生在坐标G中的1、3阶段。 (4)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C和E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由于减数第一次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减数第二次过程中,细胞中可能不含Y染色体,即G中可能不含Y染色体的区段是2、3、4。

(5)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后期,即图中C细胞中。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图和曲线图,考查细胞有丝和减数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和减数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和减数过程中DNA和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43.下图所示家庭中出现了甲(相关基因为A/a)、乙(相关基因为B/b)两种遗传病的患者。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两病的遗传方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只研究甲病,则II-3和II-4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II-4与一甲病患者结婚,生出正常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

26 / 3126

优质资料\\word可编辑

(3)若研究证明Ⅰ-1不可能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同时研究两病,则II-2的基因型是_______,她与正常男性(其父为甲病患者)结婚,后代患病的概率是______。II-3是杂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

【答案】 (1).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3). 5/9 (4). 1/3 (5). aaXBXB或aaXBXb (6). 9/16 (7). 5/6 【解析】 【分析】

分析系谱图可知,Ⅰ-1和Ⅰ-2正常,而Ⅱ-2为患甲病的女性,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父正非伴性”,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1和Ⅰ-2正常,而Ⅱ-4为患乙病的男性,可判断乙病为隐性遗传病,但不能具体判断基因的位置,故乙病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也可能为伴X隐性遗传。

【详解】(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伴X隐性遗传。

(2)若只研究甲病,Ⅰ-1和Ⅰ-2正常,而Ⅱ-2为患甲病的女性,故Ⅰ-1和Ⅰ-2基因型均为Aa,Ⅱ-3和Ⅱ-4基因型均为1/3AA、2/3Aa,II-3和II-4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3×1/3+2/3×2/3=5/9。II-4与一甲病患者(aa)结婚,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是

2/3×1/2=1/3,故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1/3=2/3,生出正常男孩的概率是2/3×1/2=1/3。 (3)若研究证明Ⅰ-1不可能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Ⅱ-4的致病基因只来自Ⅰ-2,所以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两种遗传病综合考虑,Ⅰ-1基因型为AaXBY,Ⅰ-2基因型为AaXBXb,Ⅱ-2患甲病不患乙病,基因型为(1/2)aaXBXB或(1/2)aaXBXb,父亲为甲病患者的正常男性基因型为AaXBY,Ⅱ-2与正常男性(其父为甲病患者)结婚,单独分析甲病,后代患甲病的概率是1/2,不患甲病的概率为1/2,单独分析乙病,后代患乙病的概率为1/2×1/4=1/8,不患乙病的概率为1-1/8=7/8,综合考虑,后代正常的概率为1/2×7/8=7/16,所以后代患病的概率为1-7/16=9/16。Ⅰ-1基因型为AaXY,Ⅰ-2基因型为AaXX,II-3表现正常,单独研究甲病:II-3是纯合子的概率为1/3,单独研究乙病,II-3是纯合子的概率为1/2,综合考虑II-3是纯合子的概率为1/3×1/2=1/6,所以II-3是杂合子的概率是1-1/6=5/6。 【点睛】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考的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能根据系谱图准确推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及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再运用逐对分析法计算相关概率。 44.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圆粒豌豆进行杂交,对其子代表现型按每对相对性状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如图所示:(黄、绿用Y,y表示,圆、皱用R、r表示)

27 / 3127

B

Bb

优质资料\\word可编辑

(1)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杂交后代有______种表现型,各种表现型及其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杂交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数量占总数的_________________。 (4)杂交后代中,重组类型所占比例是____________

(5)某学习小组的同学从F1中选取了一粒黄色圆粒豌豆甲,欲鉴定其基因型。 请完善下列实验方案:

①选取多株表现型为____________的豌豆与甲一起播种,进行杂交实验。 ②请预测该实验可能得到的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甲的基因型为YyRr。 b. 若后代出现黄色圆粒、绿色圆粒两种表现型,说明甲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答案】 (1). YyRr yyRr (2). 4 (3). 黄圆:黄皱:绿圆:绿皱=3:1:3:1 (4). 1/4 (5). 1/4 (6). 绿色皱粒 (7). 若后代出现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四种表现型 (8). YyRR 【解析】 【分析】

分析柱形图:后代中黄色:绿色=1:1,属于测交,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Yy×yy;圆粒:皱粒=3:1,说明亲本的基因型均为Rr。综合以上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黄色圆粒)×yyRr(绿色圆粒)。

【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亲本中黄色圆粒的基因型是YyRr,绿色圆粒的基因型是yyRr。

(2)由于豌豆粒色和粒形两对性状自由组合,所以YyRr和yyRr杂交后代有2×2=4种表现型,即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它们在总数中所占比例为(1/2×3/4):(1/2×1/4):(1/2×3/4):(1/2×1/4)=3:1:3:1。

28 / 3128

优质资料\\word可编辑

(3)YyRr和yyRr杂交后代中能稳定遗传(yyRR、yyrr)的数量占总数的(1/2×1/4)+(1/2×1/4)=1/4。

(4)YyRr和yyRr杂交后代中,重组类型是黄色皱粒(Yyrr)和绿色皱粒(yyrr),所占比例是(1/2×1/4)+(1/2×1/4)=1/4。

(5)要鉴定F1中黄色圆粒豌豆甲(YyRR或YyRr)的基因型,可采用测交法,即选取多株表现型为绿色皱粒的豌豆与甲一起播种,进行杂交实验,若甲的基因型为YyRr,则与yyrr杂交后代会出现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四种表现型;若甲的基因型为YyRR,则与yyrr杂交后代出现黄色圆粒(YyRr)、绿色圆粒(yyRr)两种表现型,所以测交结果和结论如下:

a.若后代出现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四种表现型,说明甲的基因型为YyRr。

b.若后代出现黄色圆粒、绿色圆粒两种表现型,说明甲的基因型为YyRR。

【点睛】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运用后代分离比推断法推测亲本的基因型,再运用逐对分析法计算相关概率,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45.下图为某双链DNA分子片段的平面结构示意图,遗传信息通过亲代DNA分子的复制传递给子代,从而保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请分析回答:

(1)由图可知,[①]___________和[②]___________ 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2)③、④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排列在内侧。若③表示胸腺嘧啶(T),则④应该是___________。

(3)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其复制过程参与的酶是

29 / 3129

优质资料\\word可编辑

_________________,复制时,以甲、乙两链为模板,利用细胞中的四种游离的___________为原料合成子链,并进一步形成两个子代DNA分子。

(4)若该图表示子代DNA分子,则甲、乙两链中,一条链为亲代母链,另一条链为新合成子链,双链DNA分子的这种复制方式称为___________。

(5)将一个细胞的DNA用15N标记,放入含14N的4种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连续4次。则含有N的DNA细胞占总细胞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含有N的DNA细胞占总细胞数的____________。

【答案】 (1). 磷酸(基团) (2). 脱氧核糖 (3). 腺嘌呤 (4). 解旋酶和DNA聚合酶 (5). 脱氧核苷酸 (6). 半保留复制 (7). 100% (8). 1/8(12.5%)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DNA分子片段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其中①为磷酸,②为脱氧核糖,③和④为含氮碱基。A和T之间的氢键为2个,G和C之间的氢键为3个。

【详解】(1)由图可知,①是磷酸,②是脱氧核糖,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磷酸(基团)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形成的。

(2)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若③表示胸腺嘧啶(T),则④应该是腺嘌呤(A),二者之间通过氢键相连。

(3)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其解旋过程是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进行的,复制时,以甲、乙两链为模板,利用细胞中的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催化合成子链,并进一步形成两个子代DNA分子。故DNA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

(4)若该图表示子代DNA分子,则甲、乙两链中,一条链为亲代母链,另一条链为新合成子链,双链DNA分子的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5)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将一个细胞的DNA用N标记,放入含N的4种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连续4次,形成16个子代DNA分子,其中有两个DNA分子的一条链含N,另一条链含N,故含有N的细胞数是2个,而另外14个DNA分子两条链均含

14

14

15

15

15

14

14

15

N,即有14个子细胞只含14N,所以子代含有14N的DNA细胞占总细胞数100%,含有15N的

DNA细胞占总细胞数的2/16=1/8。

【点睛】本题结合模式图,考查DNA分子结构特点、DNA分子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数值的含义;识记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及特点,能结

30 / 3130

优质资料\\word可编辑

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31 / 313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