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生活中的诗词

生活中的诗词

来源:宝玛科技网


古代时诗词寄托了诗人词人的情怀、抱负以及对生活的感悟,而现代也可随处发现诗词的身影,它的影响和意义是深远的。

一、藏在歌曲中: 王菲《红豆》中的歌词“还没为你把红豆,熬成缠绵的伤口,然后一起分享,会更明白,相思的哀愁 ”,这里红豆的意向就应该和王维的诗《红豆》有关。

红豆 王维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这应该是一个女子与她的爱人处于异地时所作,她的爱人正在“南国”,那里生长着红豆,女子想象着那里“春来发几枝”,而“愿君多采撷”似乎是说:“看见红豆,想起我的一切吧。”,最后诉说出自己对爱人的思念之情。因此,红豆成了感情的依托,此诗也成了相思愁苦的发泄物。

1

周杰伦《发如雪》中有句“狼牙月 伊人憔悴”,可以追寻到柳永的《蝶恋花》。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澜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主人公独自登上高楼,身子宁愿受着阵阵冷风也不愿离开,默默地望着天空远处,思绪万千,内心不禁一片悲凉。想喝个痛快,大醉一场,但这也没什么意思。此时想起伊人,似乎燃起了希望,即使“衣带渐宽“也不后悔自己的选择,愿意为她而憔悴。\"终不悔\"则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

后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被他借用来形容\"第二境\"的便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大概正是柳永的这两句词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

还有被王菲翻唱之后就红遍大江南北的《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苏轼

2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厥,今夕是何年?我与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倚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参考网上赏析)

上片表现词人由超尘出世到热爱人生的思想活动,侧重写天上。开篇“明月几时有”一句,借用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诗意,通过向青天发问,把读者的思绪引向广漠太空的神仙世界。“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以下数句,笔势夭矫迴折,跌宕多彩。它说明作者在“出世”与“入世”,亦即“退”与“进”、“仕”与“隐”之间抉择上深自徘徊的困惑心态。以上写诗人把酒问月,是对明月产生的疑问、进行的探索,气势不凡,突兀挺拔。“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几句,写词人对月宫仙境产生的向往和疑虑,寄寓着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写词人的入世思想战胜了出世思想,表现了词人执着人生、热爱人间的感情。下片融写实为写意,化景物为情思,表现词人对人世间悲欢离合的解释,侧重写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实写月光照人间的景象,由月引出人,暗示出作者的心事浩茫。“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两句,承“照无眠”而下,笔致淋漓顿挫,表面上是恼月照人,增人“月圆人不圆”的怅恨,骨子里是本抱怀人心事,借见月而表达作者对亲人的怀念之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写词人对人世悲欢离合的解释,表明作者由于受庄子和佛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一种洒脱、旷达的襟怀,齐庞辱,忘得失,超然物外,把作为社会现象的人间悲怨、不平,同月之阴晴圆缺这些自然现象相提并论,

3

视为一体,求得安慰。结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转出更高的思想境界,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包括自己的兄弟),发出深挚的慰问和祝愿,给全词增加了积极奋发的意蕴。词的下片,笔法大开大合,笔力雄健浑厚,高度概括了人间天上、世事自然中错综复杂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幸福的生活的向往,既富于哲理,又饱含感情。

根据赏析,这首词艺术性很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对自然界的思索,进而表达了对自身理想、情感的思考,有景有情亦有境,是一首很美的词。

二、藏在影视作品中 著名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的题记就是一首词《虞美人》。电影的主要内容是:上海某纱厂的女工素芬和夜校教师张忠良相识并相爱。张忠良为宣传抗日,给义勇军募捐,引起纱厂温经理的不满。没多久,素芬和忠良结婚了,一年后有了一个儿子。抗战全面爆发以后,忠良因参加救护队离开了上海,与亲人告别。素芬带着孩子、婆婆回到乡下。但农村已被日寇侵占。忠良的弟弟忠民和教师婉华参加了抗日游击队。父亲因向日寇要求减少征收粮食,被吊死。素芬又和儿子、婆婆回到上海,到了难民事务所。忠良在参加抗战过程中历尽磨难,好容易逃出到了重庆,但无依无靠,为生活所迫,他去找在抗战前认识的温经理的小姨王丽珍。已成交际花的王丽珍在干爸庞浩公的公司里给忠良找了份工作。渐渐地,忠良经不起堕落生活的诱惑,终于和王丽珍结了婚。这时,素芬和婆婆则过着艰难的生活。忠良当上了庞浩公的私人秘书,终日来往穿梭于上层社会的人群中,将素芬等早已抛置脑后。而抗战胜利后,素芬还盼望着得到丈夫的消息。忠良回到上海后又和王丽珍

4

的表姐何文艳发生了关系。素芬为养家糊口,到何文艳家做了女佣。一次在何文艳举行的晚宴上,素芬认出了丈夫忠良,当她说出时语惊四座。后素芬收到忠民的来信,忠民已与婉华结婚,并祝兄嫂全家幸福。这时,素芬才将实情告诉婆婆。张母找到儿子,当面痛斥忠良,但懦弱的忠良仍不悔改,素芬万般无奈,投河自尽了。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全词抒写亡国之痛。正值春季,到处洋溢着生机欢乐,而我又不禁回想起往事,昨夜依旧不能入眠。心中愁苦之情如一江春水般汹涌奔腾、不舍昼夜、涨溢恣肆,愤懑更是难以平息。词人把愁思比作“一江春水”就使抽象的情感显得形象可感,形式上,九个字平仄交替,读来亦如满江春水起伏连绵,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全表达出来了。以这样声情并茂的词句作结,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合上书页,读者似也被这无尽的哀思所淹没了。

电视剧《宫》中有一集讲良妃的回忆中,皇上对着皇后的画像念着那首苏轼为追念亡妻而作的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5

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1)乙卯: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

(2)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3)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

(4)孤坟:孟启《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其妻王氏之墓。

(5)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

“我们已经阴阳相隔十年了,我努力不去想念你但却做不到。一想起你孤单的躺在千里之外,我就有说不尽的凄凉之感。如今即使你来找我,恐怕也认不得了,我已满脸皱纹满头白发。夜晚我又梦到我们回到了家乡,你仍旧坐在小窗边,梳理着头发,而我仍旧如痴如醉的看着你。我们面对面坐着,虽然没有说一句话,但你我早已泪流满面了。“

6

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将现实与梦境、悼亡与伤时结合起来写,抒发了对妻子的无限真情。结尾句词人又从妻子的角度设想,不仅表现了自己对妻子的缱绻相知,更表现了妻子的孤独凄凉和对丈夫不尽的思念与生死不渝的感情。

三、藏在文章中 《风雪惊变》中,引用了岳飞《满江红》中的诗句,原词如下: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7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我怒发冲冠,独自登高凭栏,阵阵风雨刚刚停歇。我抬头远望天空一片高远壮阔,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尘土,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靖康年间的奇耻大辱,至今也不能忘却。作为国家臣子,这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上战车,踏破贺兰山缺。我满怀壮志,发誓要喝敌人的血,吃敌人的肉。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这首词读上去气概非凡,很有气势,不愧为大将之作。无处不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上片通过凭栏眺望,抒发为国杀敌立功的豪情,结尾处,词人发出自勉之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鼓舞人们奋发有为,表达词人不虚度年华,一心实现远大理想的决心。下片表达词人雪耻报国,重整乾坤的壮志,诗句洋溢着无比豪迈和乐观的情绪,表现了他夺取胜利的必胜信念。

8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作者沉醉于倩丽馨幽的荷塘、明净可掬的月色美景时引用了南朝乐府诗《凉州词》

凉州词

采莲南塘秋,

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

莲子青如水。

感觉像是孩童泛舟采莲时唱的歌谣。清澈的湖水上处处可见大大地莲花、新鲜的莲蓬,一边戏水一边采莲,乐趣无限。从中可体会出忧郁的朱自清被当时的美景所迷,心中的阴霾已渐渐散去,莲花带给了他愉悦的心情,因此才令他联想到如此快乐的采莲场景。

四、藏在广告中 沙洲灯具有句广告词:“东风夜放花千树“是借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描写上元灯节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来形容灯具的璀璨夺目,宛如东风一夜吹开了千万棵树上美丽的鲜花以及金缘谷婚姻介绍所的“众里寻她千百度,佳人尽在金缘谷”同样涉及到了这首词。

9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词极力渲染元宵节观灯的盛况。先写灯火辉煌、歌舞腾欢的热闹场面。花千树, 星如雨,玉壶转,鱼龙舞,满城张灯结彩,车水马龙,盛况空前,接着即写游人们彻夜游赏的欢乐景象。而词人不去观灯,置意于寻找密约见面的意中人。寻着满街到处是头插蛾儿、雪柳的女子结伴来往,但没有找到她,焦急中猛见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结尾四句,借“那人”的孤高自赏表明作者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五、藏在成语中 寸草春晖 ——出处:唐•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10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我亲爱的妈妈啊,每次想起你,我的眼前总会浮现出一个场景,昏暗的烛光下,您眯着眼睛专注的帮我缝补衣服,在我临走时,更是小心缜密的缝补,担心我外出久了衣服会穿破。您对我悉心的养育,想我如寸草般的孝心如何报答得了您那如阳光一样温暖的母爱啊~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六、藏在我的印象里 对我来说,令我印象最深的诗并不是什么名诗佳词,而是一首很简单很有趣的诗——孟浩然的《春晓》

春晓 孟浩然

1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天确实很美,她是万物复苏的开始,春姑娘唤醒大自然的日子。春季的一天,诗人还在睡懒觉,是鸟儿的啼鸣唤醒了他,睁开眼睛,又是阳光明媚的一天,突然想起昨夜下了场大雨,哎,不知那雨又打落了多少花儿。尤其是最后一句“花落知多少”,表现了诗人童趣的一面,为掉落的花儿感到惋惜,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舍不得春季的离去。不知为什么又想起了川端康成的一句“凌晨四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还有时自己睡懒觉,起晚了,就不知不觉念出一句“春眠不觉晓”。又想起以前在电视中看过的《春晓改编版》“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夜来打蚊子,不知打多少”。大概是这许多无聊的趣味让我会对这首诗如此青睐吧~。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