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及其分析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
吕银萍
“获得对终身发展有用
高中地理新教材知识条理清晰,内容丰富详实,是使学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
”的教学目的的具体体现。因此,教学与会考复
习中都应该避免照本宣科,让学生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对具体案例进行具体的分析。案例一:
江浙平原地区的农村住宅,选择宅基地的最佳条件是:房屋面向东南,前后视野开阔,房前或房后有河流流经。
提出问题:江浙平原这样选择宅基地的原因?学习方式:讨论式学习讨论分析:
1、房屋为什么要面向东南,而不是坐北朝南?2、房屋前后为什么要视野开阔?3、房屋前后为什么要有河流流经?结
论:
1、房屋面向东南,能充分利用阳光,上午半天,房前日照,下午半天,房后日照。如果房屋面向正南方,则南面日照时间长,光热充足,而北面日照条件差,冬季阴冷。
2、房屋前后视野开阔(空旷),又面向东南,有利于东南方向的风穿房而过,夏季更凉爽。
3、房屋前后有河流流经,不仅生活用水方便,而且空气湿度曾大,调节气候。案例二:
上元大街交通状况分析:江宁区实验小学门前的上元大街,长期以来这条道路拥堵现象十分严重,特别是在上下班高峰期,车辆停滞可长达十几分钟至几十分钟,给沿线学校、居民、工厂、机关的人们造成极大的不便。提出问题:程庄路交通的现状及未来相关知识:“城市交通运输”等。学习方式:网络式学习讨论分析:
1、程庄路交通堵塞的原因?
2、北京城市道路网与程庄路交通的关系?
3、改善北京城市交通环境与程庄路交通状况改变的关系?结
论:
1、城市交通运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与乡村比较,它具有以下主要特点:⑴、交通运输点、线、面紧密结合;⑵、行人和车辆的流动方向和数量经常变化。城市交通运输的重点是客运,早晚上下班时间是城市客运高峰;⑶、行人与车辆,车辆与车辆交叉,形成典型的混合交通。⑷、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和管理设施多,占用大量的城市面积和空间,是城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城市交通运输特点⑵、特点⑶在程庄路都有明显的体现,这正是造成程庄路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另外,由于目前北京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和管理设施还不够合理和完善,也是造成程庄路交通拥堵的原因之一。
2、北京目前已经形成方格—环行—放射状的城市道路网,大大的改善了城市交通。但是,由于环线与放射线交叉处的道路设计存在着不合理和不完善,位于城市干线边缘的程庄路的交通堵塞。
3、交通线路拥堵是城市交通的主要问题之一,其解决的根本措施是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完善道路交通设施,提高道路管理的科学化和智能化,道德意识和观念。案例点评:
以上两个案例源于实际,是自然地理知识和人文地理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它使教材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具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和实践意义,其中隐含着一定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
学生在学习中通过思考、讨论、分析整
改变人们的交通
造成了
理信息,得出相关的地理结论,并且,这些结论可用于指导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案例分析的过程,调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运用新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知识变得鲜活、有用。案例分析的过程,采用了相应的学习技能和学习方法,促进思维,开阔视野,使学生得到综合能力的培养,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在两个案例的教学中,融入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体现了地理教学的育人功能。由此可见,在地理教学中,应给予案例教学充分的重视。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及其分析
庄文发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及其分析
---高中地理新教材知识条理清晰,
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目的的具体体现。
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内容丰富详实,是使学生们“获得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
因此,教学中应该避免照本宣科,
让地理课
堂教学成为学生们通过积极参与来获得知识和认识自然发展规律的一个平台。
高中地理中有很多知识是密切生活的,而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的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内容。能够经常接触到。天气的阴晴、
的规律。这些问题的提出学生非常感兴趣,
这一节中很多的知识学生在生活或者在电视上都
但未必能掌握其变化
学习的激情比较高,
而且教材对这一内容的介绍
冷暖学生司空见惯了,也切身感受到,
也表较详细。怎么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住天气变化规律呢?在思考如何让学生们更好地
理解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我先后想到了三个教学方法:
第一,联系生活。在上课之前给学生放一段学生经常接触的天气预报视频,学生看到其常看的节目时,感觉很亲切,学习的兴趣立刻被激发起来,的内容,让学生有先入为主的思想,
而且视频中也富含的这一节课所学
凭借学生们的已有知
首先对所学知识有个大概的了解,
识,将视频中的内容储存在大脑中,再经过加工、分析、比较,形成新事物的形象,来获取新知识。这样做对接下去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二,利用多媒体动画来演示锋面结构和成因示意图。多媒体的信息含量比较大,可以在课堂当中给学生提供较多的图片和动画。中时地理知识比较薄弱,
本节课的一些知识比较宏观、
抽象,且学生们在初
通过读
单单通过文字表述,学生很难理解锋面的结构和变化过程。
图(锋面结构图)可使学生们加深对文字系统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整的知识体系,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空间结构和空间联系。
有助于他们建立起较为完
第三,联系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天气在地球的各个地方都有其特殊性,而且心可改也提出了让学生多学习家乡的地理,所以
在将这个内容时,我大胆的加入了本地的天气变化来解
结合此次的冷空气
释常见的天气系统。在上这节内容时,刚好有一股冷空气南下影响我市,通过这一例子学生很容易的理解了冷锋的知识。
第四,图表结合讲解法。鉴于教材中的图像统和文字系统都是我们要掌握的内容。而且常见的天气系统中又存在着冷锋、相似的地方也不同的地方,
暖锋和准静止锋三种不同的天气系统,
这三种天气系统既有
对于这点学生非常容易混淆。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通过列出表
比较轻松
南下,形象地解释了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变化状况以及给我市带来的影响,
格对比三种天气系统的俯视图、侧视图、结构、气团运动状况、降水分布、降水特征以及过境的天气变化特征。这样做学生就可以直观的感受到三种锋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缕清知识点。
不过这节课的设计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
第一、是在时间的把握上,前面锋面的结构和成因上用的时间过多,锋面系统的异同上所用的时间相对较少。时间也不够。很多学生没有很好的了解此内容。
第二、在讲到锋面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对所经过地区天气变化的影响时,公布给学生,使学生没有来得及思考问题,分。
第三、上课过程中,由于多媒体的出错,有几个动画没有展示出来。且多媒体的屏幕太小,前面的同学可以清晰地看到屏幕的内容,屏幕的内容,影响了课堂整体效果。班中我将做及时地调整。
这节课所有的案例都来源于实际,使教材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案例分析的过程,调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运用新学的知识来理解锋面系统,活、有趣。
案例分析的过程,采用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促进思维,开阔视野,的培养,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在这些案例的教学中,教学的育人功能。
自然界的许多现象和规律需要我们用地理知识去解释和研究,
如何用更有效,更直接的方法
去让学生们理解这些知识,是我们地理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和思考的问题。
融入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体现了地理
是学生得到综合能力
使知识变得鲜
而坐在教室后面的同学由于反光并不能清晰地看到
在后面的几个
这些问题都是在上课前所没有预料到的,
过早的把答案
活动不充
学生的动脑能力没有很好的调动起来,
使得后面列表比较三种
所用的
提到最近冷空气对我市的影响这一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