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6年第1O期 教改前沿 创新教研形式,开发校本课程 ●刘翠鸿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进,单一的自上而下的教研 形式己经不能适应新课程的发展需要,教研创新和课 程创新成为解决新课程实际问题和推进素质教育的 重要途径和内容。经验证明,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 条通道相结合的教研方式,能够引领学校进行课程创 新,开发出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丰富多彩的校本课 程。 一、在实践中反思。了解学校和教师在校本课程 开发中的教研需求 为了及时了解学校在课程开发方面的新动向.并 引导学校和教师进行自我反思,总结经验.发现问题. 我们在部分教师中间发放了调查问卷,采取非正式访 谈、网上交流等形式了解情况,发现我们虽然在课程 开发的流程和课程制度的建设等方面作了一些有益 的尝试,但学校和教师仍然存在以下问题和教研需 求: ●部分学校管理者忙于一些事务性工作.校本课 程开发中的职责不明确、课程意识不强、缺乏足够的 课程开发的知识与技能。 ●教师课程开发能力亟待提高。传统的教学观和 滞后的评价机制(如职称)使部分教师角色一旦确定, 便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传统的学科壁垒之中。 ●课程资源与现实需求矛盾。体现为人力资源的 缺乏和设施设备的缺乏,如购买教学材料的经费短 缺、教学场地不够等。 ●课程开发管理制度期待健全。课程申报与审批 制度的建立、配套的教师激励制度、课时工作量的衡 定、学生的组织与管理问题、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和 改进机制的问题,都期待进一步完善。 ●对生成性问题和课程实施策略有效性的探讨 不够深入。教师遇到问题不会主动分析各种积极因素 和干扰因素,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行为,改善管理 教学环境,合理进行学生学业评价与教学活动反思. 形成有效的教学策略。 二、自上而下。为学校与教师提供支持与服务 针对以上问题和教研需求,尽量发挥“专业服务, 协同研究”的作用.我们始终强调校本课程开发的价 值追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 需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校更好的实现教 育目标和形成办学特色提供了几项服务。 编制了《开福区校本课程开发管理指导意见》(简 称《指导意见》),指导学校进行有序的开发活动。《指 导意见》是依据教育部《学校课程管理指南(试行 稿)》,紧密结合区学校规模和城乡差异的实际制定 的,目的是为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提供指导。提高其课 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保证校本课程管理更规范、 有序和有效。《指导意见》分别阐述了校本课程的价 值、目标与原则、课程设置与开发类型、课程开发大致 流程、课程编制与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与管理等。 参与审议了学校《校本课程规划方案》(简称《规 划方案》),诊断和评估课程开发的可行性。为了保证 课程开发的规范化和可行性,教研员与区级教育部门 一起对学校制订的《规划方案》进行审议。《规划方案》 一般每学年制订一次,根据每年九月份人事变动的实 际情况,要求学校在开学前一周制定《规划方案》交基 础教育科进行审议。审议针对需要评估、校本课程的 总体目标、课程结构与门类、实施与评价的建议以及 保障措施五个方面进行。通过民主评审,将《校本课程 规划方案审议结果》以书面形式及时反馈给学校课程 委员会。 开列“校本课程教研工作菜单”,满足学校教研需 求。在实地考察和调研的基础上,教研员和区校本课 程开发指导小组的六名教师各开出“工作菜单”,分别 列出服务内容、组织形式、所需场地、时间、服务对象 和主持人等项目。实际工作中经常采用专题讲座、经 验介绍、读书报告会、案例分析与研讨、小课题研究指 导、课例研究、上示范课、参与式培训等形式.教研室 将“工作菜单”公布于区教育网站及教研员的公共邮 箱,学校再根据自身需求进行“点菜”。教研室根据各 校“点菜”的情况统筹安排,定点、定时开展活动。 开展分级培训,提供展示舞台,激励教师谋求自 我发展。由于教师的发展不均衡.已参与四年课程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教改前沿 2 黉_麓 发的教师,和刚进入的教师在课程理念的把握、课程 化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循环反 知识和相关技术的习得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为了解 决这个问题,区教研室不仅采取同伴教练,还与教师 复、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它的每一个环 继续教育的学分制相衔接,开展了分级培训活动分一 节.都要通过情境分析与评估来不断完善、修订。情境 级(基础班)、二级(提高班)、三级(骨干班),确定了不 分析与评估具有时段性要求,其主要任务是收集证据 同层级的教师背景条件、培训内容与形式。同时,为了 和数据,为决策、实施和改进课程与教学提供依据,增 激励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研 强学校课程开发的适切性,并努力形成特色,从课程 室还提供了教师展示的舞台。如在《开福课改实验通 门类、课程管理、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多个方面去创 讯》中开辟专栏,刊登教师的课程纲要、课程故事、教 新。 历、典型案例、评价方案等;在年底开展校本课程专题 经验交流会,举行“校本课程标志性课程展示活动”, 为全区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展示和交流平台,师生们感 触很深。 建立同伴教练制度,促进校际交流与协作。许多 学校开设了门类丰富的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据去年统 计,开福区共开设了90多门不同名称的校本课程,除 了特色课程外,不少学校的课程都有些相似或相同。 为了切实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同时使“新手”迅速成 长起来,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教研室给学校牵线搭 桥,建立同伴教练制度,自发进行校际合作。目前,共 组建了14组合作开发小组,分别负责影片欣赏、文学 欣赏与创作、心理健康教育、纸艺、表演艺术、环境保 护、发明与创造、书法、道德与公民教育、学会学习、礼 仪与交往、湘绣等课程开发教师的联络、协作与指导。 建立开福区校本课程资源库,服务于学校和教 师。经过调查,我们发现,80%的教师认为课程开发最 大的困难是教学资料的匮乏:没有教材,没有教学辅 导书,没有课程标准;而同时,一些开发比较成功的课 程,因为教师调动或教师工作任务太重.而暂停开设, 或者花高价买来的资源却只在少数学生身上得到利 用,一些好的适应性比较强的课程没有得到推广应 用。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教研室筹划建立开福区校本 课程教师资源库,资源库的内容大都来源于学校、教 师,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区级校本课程资源库 的建设包含七大部分:“教育理论文章”、“校本课程推 荐书目”、“详细的课程纲要”、“学校典型案例”、“小课 题报告单”、“课程开发故事”、“资源清单”。 三、自下而上.着眼问题开展校本研究 校本课程开发是教师的群体行为,也是学校的整 体行为,常体现为一种集体协作,因此遇到的问题既 有学校层面的问题,也有作为个体的教师所碰到的问 题。学校要引导教师在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前提下。 大胆、自觉地去突破指令性课程范式的种种清规戒 律,以创新者的姿态去塑造个性化课程。 (一)以情境分析与需求评估为切入点.开发个性 (二)以问题解决为主要研究途径,深入进行校本 课程开发 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开发个性化课程,提 高课程实施的质量,让学生喜欢校本课程,并通过校 本课程的学习获得较大程度的个性发展,教研室引导 教师关注问题,开展基于问题的行动研究,提高课程 实施的有效性,用“问题——归因——计划——行 动——反思”的方式开展行动研究,称之为小课题研 究。经过实证调查、访谈和平目的观察,教师们发现了 一系列问题,教研室将所有教师遇到的问题收集在一 起,进行了提炼和归类,共整理了六大领域95个值得 研究的小问题,包括开发活动方式方面、课程资源方 面、组织与管理方面、课程评价方面、课程开发策略方 面、校本课程开发价值方面等。如:怎样构建各年级阶 段的课程目标,保证课程开发的持续性与系统性?怎 样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校本课程怎样选择最有价值 的内容?校本课程开发如何与社区互动?如何对学生 在本课程学习状况、兴趣和期望值进行情境分析家庭 教育对学生在本学习领域的影响分析等。 (三)以日常质量监控为手段,提高课程开发质量 为了确保校本课程沿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保 证课程开发的质量,教研室着力引领学校建立自主自 觉的内部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学校行政作为评价主 体,在平目的常规检查、经验交流、随堂听课、个别访 谈中,随时了解教师们在课程开发中的状况,督促、鼓 励和指导教师;教师作为评价主体,随时发现学生的 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及时课堂和调 整教学内容,保证教师教得有效,学生学得愉快。保证 课程存在的价值。在中学,校本课程学分管理评 价纳入了中考综合素质评价,涉及到学生的切身利 益,我们已对两届新课程实验毕业年级进行了校本课 程学分管理评价,依据评价目标,最终确定出勤、成长 记录、奖励和终结性考查作为学分的重要来源。考查 结果证明学生学习状况是比较好的。 四、问题解决的初步成效与反思 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我在整(下转第40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课程探索 ,2oo6专 .o期鞠 晦霭 规则也就明确了评价的内容和程度。可以说,统■的内 容标准和表现标准共同推进课程和评价的一致性。 另外,上述的这些样板标准本身就具体阐明了什 么是清楚、可测量的标准等,也为我们提供了一定借 有一点非常值得指出,表现标准既在一定程度上 鉴。参考文献: 依据于课程标准,在陈述内容上也与内容标准有直接 的关联,特别与内容标准中第二方面的陈述更是关系 紧密。内容标准的第二种陈述含有某种表现性的成 分,但并不具有表现尺度,因此,许多课程标准文献将 之称为“表现性指征”。也就是说,表现标准与内容标 [1]Alaska State Board of Education&Early Development (2005).Content And 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laska Students,Alaska Department of Education&Early Development. [2]Linda N.Hansche(1998).Handbook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er- formance Standards:Meeting the Requirements ofTide I,Frost Associates, Ltd,Maryland. 准中的表现性成分之间是极其相似或相近的,只不过 它比后者多了特定的尺度,以便能确定地指引评价。 因此,有人认为,表现标准与内容标准在表现性成分 这一点上是交叠的。 上述的分析也表明,表现标准是推动一致性的关 [3]Judith Arter,Jay McTighe著.课堂教学评分规则[M].‘.促进教 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4]Porer,Andrew.C,and SmithsonJ.L.(2001).Developing,and Using Curriculum Indicators.Consortium for Policy Research in Educa- don,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httpllwww.cpre.org/Publicatiom/rr48. 键因素,它起着桥梁的作用。但遗憾的是,我国的课程 标准只有内容标准,还没有表现标准。当前,我国新课 程标准在推行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阻力,有很多问 题急需解决,特别是评价的问题。评价之所以难的一 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还没有表现标准。由于内容标准 对学生的认知要求规定的模糊性,如知识技能目标动 词“认识”在标准中的含义为:位于“了解”与“理解”之 间。试问“认识”到底偏向哪边呢?显然,这种不明确性 自然影响了教师对课程内容标准的把握,同时也影响 了评价的准确性。这也就不难理解中考、高考出现难 Pdf= [5]The Council of Chief State School Oficerfs.(2002).Modeh for Alignment Analysis and Assistance to Stats.ehttp//www.ccsso.org/content/ Dd /AhmamentModeh.Ddf. [6]Po ̄er,A.C.,and Smithson,J.L.(2002).Alignment of Assess— ments,Standards and Instruction Using Curriculum Indicator Data.httpll ra.terc.edu/dec/research/alianPaoer.Dd ̄ [7Joan L.H,Webb M.N,&Stephen A.Z.(2005),Measurement Is— sues in the Aligmment of Standards and Assessments:A Case study.httpll Ⅵ .cse.ucla.edu/reports/tk653.Ddf. 题和怪题的现象。因此,就我国当前现状而言,我们有 必要再次审视我们的课程内容标准,并加以完善,如 对于上述认知要求的问题,我们可以考虑借鉴表现标 准,附加一些范例来说明。当时机成熟时,开发表现标 准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重要议题,它可以解决目前教 学、评价,以及学生学习自评的一些问题。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人民教 育出版社.2003. (作者: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所) (责任编辑:曾庆伟) (上接第34页)体规划和多方协调、合作研究的基础 文在如《人民教育》《全球教育展望》《教学与管理》《新 上,逐步解决了许多在课程开发中遇到的问题,并取 课程研究》等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学生的成长也是有 得了一定的成绩:已探索出“板块组合型”、“主题活动 目共睹,据抽样调查。我区有87%的学生喜欢上校本 型”、“目标辐射型”、“网络学习型”、“多元综合型”等 课程,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较大发展,学生的道德品 五种课程开发的形式;许多学校已经开发出具有本校 质与公民素养得到普遍提升,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特色的个性化校本课程,如:育德小学的《唐诗赏析》 得到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增强。学生的实践能 课程有声有色。开展了“少年中华唐诗行”活动,学生 力与创新精神得到提高。 们背唐诗、吟唐诗、唱唐诗歌曲、画唐诗、唐诗书法、唐 校本课程开发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同时也存 诗表演,通过各种形式的内容学习和活动,领略诗歌 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和探讨,如:如何争取 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还有浏阳河学校的《人民防 社会各方面的配套支持,如何更广泛地唤醒教师的主 空防灾),沙坪中学的《银针的梦想——中国湘绣》,四 体性,充分把握课程专业自主权,如何争取更多的专 方坪学校的《汽车博览》,八中的《园林艺术》等课程都 业支持,使课程更具有科学性和逻辑性,实现课程的 颇具特色;不少学校建立并完善了课程开发的制度, 社会性、现代化价值等。 (作者:湖南沙市开福区教研室) (责任编辑:刘君玲) 学校管理层的课程管理能力和课程意识增强,教师的 课程开发能力和教学水平正逐步提高,相关案例与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