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讲:作品《左传》《战国策》及重点文言文
一、作品《左传》《战国策》
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___________史书。其中《唐雎不辱使命》记叙的是强国与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情况。强大的秦国企图用“___________”的获取弱小的安陵的国土,唐雎在与秦王的交锋中毫不示弱,以“___________”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战胜秦国。
2.《战国策》是一部___________史书,主要记录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们的言行,由汉代___________根据战国史编校整理成书。《战国策》善于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刻画人物形象,这一特点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
文言文也很重要的!
二、重点文言文
(一)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题目
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选自《左传·曹刿论战》)
乙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①,课②将士注坡跳壕③,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④者,立斩以徇⑤。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⑥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⑦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⑧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每辞官,
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①舍:驻扎休息。②课:督促。③注坡跳壕:从山坡上急驰而下,从壕沟低处向上跳。此处指练兵。④束刍:捆扎喂牲口的草料。⑤徇:示众。⑥劳:慰劳。 ⑦统制:武官名。⑧蹙额:皱眉,表示忧虑。1.解释下列短语。
(1)三鼓:_______________ (3)不私:_______________ (5)立斩以徇: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 )
A.甲、乙两个选段都告诉我们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根本原因。 B.甲、乙两个选段都没有对以少胜多的战斗场面作具体的描绘。
C.甲段中“公将鼓之”与乙段中“皆重铠以习之”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D.从乙段中可以看出岳飞虽为武将,但不乏文臣儒雅之风。
4.岳飞是抗金名将,曹刿亦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根据甲、乙两段提供的信息,请你概括他们分别具有哪些军事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比较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题目。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2)败绩:_______________(4)恂恂:_______________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
⑥
⑦
⑤
①
②
③
④
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不鼓不成列。”
(选自《子鱼论战》)
[注释] 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名。②成列:指摆好阵势。③既:尽,全部。④司马:官名,这里指子鱼。⑤陈:通“阵”,指摆好阵势。⑥门官:国君的卫士。⑦重(chóng):重复,再次。⑧二毛:头发斑白的人。⑨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神弗福也 福:__________ (2)公伤股,门官歼焉 股:__________..2.请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只划一处)(1)下 视 其 辙 (2)宋 公 及 楚 人 战 于 弘 3.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众和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
(1)[甲]文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选段文字看,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
⑨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题目。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与楚人期战于泓之阳。楚人济泓而来。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济而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厄人,吾虽丧国之馀,寡人不忍行也。”既济,未毕陈,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鼓不成列。”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
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②期:约定时日。③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④济:过河。⑤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⑥迨:趁着。⑦既:尽,完了。⑧陈:通“阵”,这里是摆好战斗队列的意思。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1)彼竭我盈,故克之 克: .(2)然后襄公鼓之 鼓:
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A.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D.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2)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译文:
4.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
⑦
⑧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5.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
(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牺牲:..(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4)既克,公问其故 故:.
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 。
。
(2)彼竭我盈,故克之。
3.曹刿请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4.曹刿认为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5.第二段描写曹刿的言行,目的在于表现他的什么特点?
(五)文言文阅读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乃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熟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有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敝甚矣。” 1.下列加点字用法与其它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吾孰与徐公美 B.吾妻之美我者 C.皆以美于徐公 D.君美甚....2.本文通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3.按要求用原文回答问题。
(1)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条件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日徐公来,邹忌通过比较,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3)邹忌入朝见威王,以自己生活中的小事作论据,用类比推理的方式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4.仿照例句,在横线上将句子补写完整。
例句:老师的教导就象汩汩流淌的清泉,滋润着我干涸的心田。 补写:老师的教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性学习。
学校准备开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各题。 (1)为“希望工程”设计一个宣传口号。
(2)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社会”,请你出谋划策,设计两个活动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怎样才能与家人和谐相处? __ _
一、作品《左传》《战国策》
1.《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时期的_____________所作。《左传》善于记录战争,其中《曹刿论战》记录的就是齐鲁两国在鲁国的_____________发生的一次战争。《左传》还善于记录人物语言,这一点在《曹刿论战》中表现为对_____________过程的描写。 2.“一鼓作气”这个成语出自《曹刿论战》一文,本文选自___________这部史书。通过这部史书,我们了解了___________(人物及事件)
3.《战国策》是西汉末年___________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所记的人物是鲜活的,如不辱使命的___________;所叙故事是生动的,如讽谏君主的《 深刻的,如广开言路等。
4.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扁鹊见蔡桓公》《愚公移山》《桃花源记》的作者,分别是战国时代的韩非、战国时代的列子和晋代的陶渊明。
B.《曹刿论战》选自《左传》,作者相传是春秋时期的左丘明;《陈涉世家》选自《史记》,作者是汉代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
C.《陋室铭》《马说》《醉翁亭记》的作者刘禹锡、韩愈、欧阳修,他们都是唐代著名的作家。
D.《君子于役》选自《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5.《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马光以《左传》为法,写出了著名的《 6.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相如。 C.《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D.《论语》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作者是孔丘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体著作,相传为 》。
所作,司》;所讲道理是
继续加油!
二、重点文言文篇目
(一)文言文阅读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乃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熟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有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敝甚矣。”
1.邹忌以己身之事设喻类比国家大事,讽劝齐威王纳谏,写出三组类比的句子。①臣之妻私臣②臣之妾畏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邹忌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没有得意忘形,还能保持清醒的判断,最后承认自己“弗如远甚”,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我们应该从邹忌身上学到些什么呢?探究文意,说说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说“王曰:‘善。’”这里的“善”表明了齐威王什么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 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
及其结果。
7.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这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文中看,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
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解释下列加点字。(1)居十日(.
)(2)不应(.
)(3)望桓侯而还走(. )
) (4)无请也( ) .
2.下面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可以已大风.B.不治将益深.
已逃秦矣.精益求精.
C.桓侯故使人问之 故为之说..D.君之病在肌肤.
则久已病矣.
)
3.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使人问之 .B.聚室而谋曰.
智叟笑而止之 .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C.臣是以无请也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D.桓侯遂死.4.翻译句子
(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蔡桓公的病开始并不重,为什么后来会变得无法医治?从这里可以引出什么教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文言文阅读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乃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熟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有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敝甚矣。” 1.朗读下面的文言句子,语气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B.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D.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
2.下面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B.臣之妻私臣/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C.朝廷之臣莫不畏王/辍耕之垄上D.时时而间进/又何间焉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词。
A.以美于徐公.之后C.期年..4.翻译下列句子。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D.皆朝于齐.
①能谤讥于巿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5.从文中看,齐威王最终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6.虽然“忠言逆耳利于行”,但“伴君如伴虎”,臣子对君王直谏,稍不合意,就可能有杀身之祸,与他的善于言辞是分不开的。结合你课内外的阅读,谈谈你知道的有关进谏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有基础需要夯实! 练一练
1.“爽”的第一笔是_________。 2.“凸”的第二笔是_________。 3.看拼音写汉字。确záo ( )4.根据加点字写拼音。精湛( ).
颤栗(.
) 着慌(.
)
zāng pǐ (
) zēng (
)恶
参
基础练习
一、作品《左传》《战国策》 1.国别体 以强凌弱 士之怒
2.国别体 刘向 邹忌向妻子,妾,客问美时的语言 二、重点文言文篇目 (一)
1.(1)三次击鼓(命令出击) (2)溃败,失败,败逃 (3)不占为己有 (4)小心谨慎、谦和的样子 (5)立即斩首(来)示众
2.(1)走下车察看(齐军)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痕迹,登上车前横木察看齐国的。 (2)(对)远离家乡卫戍边疆的各位将领,派他(指岳飞)妻子慰问他(指戍将)的家人;(对)为国而死的将领,就养育他们的遗孤。
3.A
4.曹刿:小心谨慎;知己知彼;相机出击。
岳飞:治军有方(纪律严明,抚恤死伤,颁犒军吏);取信于民;谋而后战。 (二)
1.(1)下/视其辙 (2)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2.(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弄清楚,也一定会根据实情来处理。 (2)敌人多我方人少,乘他们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请下令出击。
3.(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及其未既济 4.长勺之战鲁庄公取信于民且善于听取曹刿的建议,战争中善于抓住战机,因此取胜;泓水之战宋公不能听取子鱼的意见,固执己见,不能抓住战机,因此失败。
(三)
1.(1)战胜(攻破) (2)击鼓进军(答成“击鼓”也算对)
2.C (ABD三项均为介出所处,可译为“在”;C项为介出对象,可译为“对”)3.(1)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衰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枯竭)了。
(2)请趁着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河的时候就攻打他们。(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4.示例一:鲁庄公“不鄙”。
5.宋襄公没有听取有司的正确意见,没有把握有利的战机。(答成“宋襄公没有听取有司的正确意见”或“宋襄公没有把握有利的战机”也算对)
(四)
1.(1)徧:通“遍”,普及,普遍。 (2)牺牲:指祭祀用的牛、羊等祭品。 (3)再:第二次。 (4)故:原因,缘故。
2.大官们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他们的士气已尽,我们的士气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4.取信于民。(或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5.深谋远虑,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善于把握战机。(五) 1.B
2.当政者只有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才能国威大振;小事中常常蕴含着大道理;因为种种原因,人们往往不会说出事情的。
3.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丽。2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3今齐地„„王之蔽甚矣。
4.老师的教导就象徐徐吹来的春风,轻拂着我纯真的笑脸。
5.1爱心传承文明,知识振兴民族;倾注一点爱心,重燃一个希望——支持希望工程。 2A。开展用废旧物品进行创意制作活动。B。把家里的电灯换成节能灯。 3学会感受爱,同时也学会爱别人;多尊重别人;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能力提升
一、作品《左传》《战国策》 1.左丘明;长勺;曹刿与鲁庄公对话2.左传;曹刿、长勺之战3.刘向;唐雎;邹忌讽齐王纳谏
4.C
5.编年体 左丘明 资治通鉴 6.B
二、重点文言文篇目 (一)
1.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②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③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2.高明在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使他乐于接受(或高明在现身说法,使齐王容易接受)。
3.①对人对已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正视自己,论人客观等表述亦可)。②善于思考,有反思的习惯与自省的能力。
③观察事物深入细致,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认识妻、妾、客的赞美动机等)。4.从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1分),寓治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1分)。
5.表明了齐王对邹忌劝谏的肯定(或“赞同”)(或表明了齐王接受邹忌劝谏的态度)。
6.切身经历 齐王纳谏
7.启示我们: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委婉得体。或: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得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8.一是有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谏且善于劝谏的忠臣,二是齐威王敢于采纳群臣的意见。 (二)
1.(1)止,停(2)答应、理睬.(3还,同“旋”,回转、掉转.(4)询问(各1分)、 2.B3.C
4.(1)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来捞取功劳.(2)过了五天,桓侯浑身疼痛, 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
5.蔡桓公有病却盲目自信,一再拒绝扁鹊的劝告,不及时治疗,终于使病情恶化而身亡. 这阐明了一个道理:凡事要防微杜渐,及早筹措,不能盲目自信,不要麻痹拖延甚至讳
疾忌医以致不可救药.
(三) 1.C2.A
3①认为 ②指责 ③满一年 ④朝见
4.①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②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5.原因是:一是有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谏且善于劝谏的忠臣;二是齐威王善于采纳群言。第二问言之成理即可。
6.商朝忠臣比干强行进谏,被商纣王杀身剜心,商朝走向灭亡;唐朝魏征,常当面指正唐太宗李世民的过错,被李世民称为“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练一练 1.横2.横3.确凿 záo4.精湛 zhàn
臧否 zāng pǐ 憎恶 zēng 颤栗 zhàn 着慌 zháo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