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考试大纲、说明研读

考试大纲、说明研读

来源:宝玛科技网


2013年物理学科高考备考研讨会资料之一

对2013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的研读

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物理学科组

广东高考理综考试是从2010 年开始的, 2010年广东高考理综物理有了重大的变化。虽然2013年、2012年、2011年与2010年广东高考理综物理《考试说明》则几乎没有变化,但还是有必要再次对 2013年广东高考理综物理《考试说明》进行研读。

一、考试形式

广东物理高考考试形式与之前有了一个很大变化,引起试卷结构、题量、内容比例等一系列变化。三科合卷同时考试,是高考的重要变革,其考试策略是考生必须调整好各科应试时间。

对物理单科而言,做各类题型的总时间大约50分钟,其中完成选择题的时间在10min-12min左右;完成实验题也要控制在10min-13min之间;完成计算题有25min-30min左右。由于考试时间的减少,题目数量的,使得单个题目的分值上升,这就要求我们要搞好基础题目的规范训练,考试时要把握好时间,最好是依题次顺序按时量规定先做好会做的题,把不会做的题暂搁置一边,尤其是有把握的题目一定要能做到稳、准、快,得全分。

二、试卷结构

试卷以理、化、生三科合并考查,包括单项选择题、双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36题,其中单项选择题16题,双项选择题9题,非选择题11题,试卷结构发生了变化。就物理单科而言,其试卷结构和题型如下表: 题 型 题 号 考查内容 题 量 分 值 题 意 要 求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单项选择题 13-16 物理基础知识、基本规律 双项选择题 17-21 5小题 4小题 16分 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30分 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只选1个且正确得3分,有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34 实验 非选择题 35 计算 36 计算 1题 1题 18分 2小题 18分 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18分 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

这种的试卷结构可以看出:各科试题在试卷中的题次是明确的,要求考生平时训练和测验要养成按题次规定做题的习惯;各科试题在试卷中的题数和分值也是明确的,单个题目的分值大,少的4分,多的18分,这就要求考生做选择题要准,实验、计算题要稳,力争得全分。

三、试卷题型

1.选择题由原来的不定项选择题改为单项选择4题和双项选择5题,这一改变显然会降低了试题难度。单项选择题考查的是识记、理解、简单应用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规律,难度系数在0.8~0.85之间;双项选择题考查的是理解、简单分析、判断方面物理规律和物理方法,难度系数在0.7~0.8之间。突破选择题的最好方法是直接判断法和排除法。

2.实验题由原来较复杂的设计性实验变为比较单一的填空题,考查的要求是理解、分析、判断方面能力,难度系数在0.6~0.7之间,降低了实验题的难度。突破实验题的最好方法是对考纲规定的13个学生实验熟练掌握,平时可以对实验的原理和步骤、方法进行挖空练习,记忆和用准物理实验的专用词汇。

3.在试题的整体设计上,计算题会注重综合知识的应用,考查的是综合分析能力、运算的规范、推理的严谨。高考计算题常采用一题3问,以达到降低试题难度和提高试题区分度。突破计算题的最好方法是学会审题、拆分模型,各个击破。考试时要把握好时间,稳定心态,不要紧张,记住:有不会做的题,没有不能得分的题。

四、物理学科考试内容的具体分析

1.从新《考试说明》的考试范围内容上看,主干知识基本稳定,占分比重也基本稳定,但是个别板块有所调整,具体内容如下表:

板 块 考 试 内 容 质点的直线运动 相互作用与牛必修1 顿运动定律 机械能 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 万必修2 有引力定律 选修3-5 选修3-1 选修3-2 选修3-3 碰撞与动量守恒 电场、电路、磁场 电磁学约42% 电磁感应、交流电 热学 约8% 8分 8分 8分 46分 47分 42分 力学约42% 40分 39分 44分 分值比重 三年高考实际分值 10年 11年 12年 2

选修3-5 实验部分 原子物理 13个基础实验 约8% 约18% 6分 18分 6分 18分 6分 18分 从上表可以看出:《考试说明》完全删去了对选修3-4的考查。这一调整虽然较大,但基本保留了力学和电磁学的知识完整性,是历年高考占分比重最大的板块,也是包含的基本的物理技能和物理方法最丰富的板块,还是2013年物理考试的主干。解决力学问题的三大规律“牛顿定律、能量、动量”没有变化;电磁学的基本知识也没有变化。也就是说:高考对主干知识点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没有大的改变。

2. 关于考点覆盖问题:从命题的角度考虑,高考命题考点覆盖率就不会刻意追求了,Ⅱ类要求的考点覆盖率会更高一些。高考命题一般是考点覆盖率要求≥25%,Ⅱ级要求的考点覆盖率要求≥50%。纵观理综考试几年来,每份试题所能涵盖的考点均不会超过25个。通过分析近五年的高考试题,可以发现高考大纲中列出的必考内容中,其中II级要求考点27个,考查频率高的考点只有18个。也就是说,在高考的12个试题中,绝大多数试题是考查这18个高频考点的。因此在高考冲刺阶段,应重点加强这18个高频考点的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其中力学中的核心考点有:

(1)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

(2)力的合成和分解,共点力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牛顿定律的应用

(3)功和功率,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4)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抛体运动,向心加速度,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环绕速度 (5)动量、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电磁中的核心考点:

(1)库仑定律,电场强度、 点电荷的场强,电势差,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2)欧姆定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3)匀强磁场中的安培力,洛伦兹力公式,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4)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

3.试题难度的定位:与原X科物理考题相比,绝对难度肯定降低。物理学科单选题、双选题难度预设值约0.8;实验题难度平均预设值在0.5~0.6之间;计算题难度平均预设值在0.4~0.5之间。《考试说明》其中没有“难题”,只有“较难题”,主要是“中等难度题”。也取消了难易题的比例限定。启示考生在复习中要选择“中等难度题”作为练习,是提高复习效率的关键一环。如果钻难题,耗费时间,耗费精力,费力不讨好。

3

4.试题的综合性:单科题量减少这一改变必然导致题目综合性增强,命题人会更加审慎地考虑每个题目的知识覆盖面。因此,每道选择题都可能会分别涉及到几个不同的知识点,非选择题的设计上也可能会注重综合知识的应用。总体说来,试题的综合性会有所加强,但只是每道试题涉及的考点数会有所增加,而不是难度会增加。

5.关于选择题的命题: 整卷试题长度(文字量)不会出现过长的文字叙述,题目在计算量和过程分析上, 要求会降低一些,会更偏重于情境明确、过程明朗又有些新意的基础题目。由于题量少,为了保证知识覆盖面和章节覆盖面,有些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可能是分散的,如热学:可能把分子动理论、气体性质、热力学定律都放在一起;力学把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天体运动放在一起命1道选择题,选择题尽量避免与非选择题的知识点重复。选择题出现概率大的知识点主要有:

力学:(1)直线运动的规律(特别是运动图象) (2)曲线运动的规律 (3)力与物体的平衡 (4)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5)万有引力定律的综合应用。如2010、2011、2012连续三年均考查共点力的平衡(单选项)、万有引力和人造卫星(双选题)。

电学:(1)电场的力与能的性质(2)电场力做功跟电势能的变化关系(3)欧姆定律的应用、动态电路的分析(4)磁场、磁场力、磁感应强度(5)感应电流感应电动势、交流电、变压器。如2010、2011年均考查电场的力与能的性质(双选题),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和电磁感应交替出现。

热学:分子动理论、气体性质、热力学定律 原子物理:原子的结构、能级、核反应方程

《考试说明》中热学和原子物理部分各约占8%,出两道单选题(8分)的可能性较大,原子物理出一道双选题(6分)的可能性较大。“分子动理论”部分有个说明:“定性了解”,意味着这部分的内容即使要考也只能是非常简单,像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分子力、分子势能的图像之类的问题不太可能考。“用油膜法测分子的大小”实验即使要考也只能是选择题。对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及能量守恒问题重点复习,但绝不必拓展加深。

6.关于实验题、计算题的命题:实验题分两个的小题,“一小一大”两道小题的难度预设是前易后难。计算题(第35题和36题)主要考查力、电主干知识(Ⅱ级要求的考点),备考时可尝试多种组合,分层设问,梯度合理。重视实验是一个理念问题,要把做实验作为一个学知识的过程,是一种更能发挥多官学习的过程。实验必须要动手做,动脑想。

4

实验要通过“做中学”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可以先想后做,边做边想,先做后想。如果靠讲实验,听实验,看实验题来提高实验成绩,那肯定会大打折扣。得不到动手实验的体验,产生不了操作中引出的新问题,新灵感,新技能,新思想。还有一个实验内容的表述问题,怎么做,就怎么述,有做就有写,没做就空写。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动手。

7.关于题型示例:题型示例并不一定有太多的寓意,出擦边题的可能性非常小。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命题的可能性也非常小。

在《考试说明》规定的题量减少、难度下降的前提下,为了确保高考考试的科学性和选拔有效性,高考命题常在选择题上考查必考内容的覆盖面;在实验题上考查实验操作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在计算题上考查主干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因此,在高考复习时,考生要选择“中等难度题”作为练习,注重基础,提高复习效率,不要钻太多难题,如果钻大的难题,将耗费时间,耗费精力,复习效果又不好。

附件:2010~2012年高考“理科综合试题”物理部分试卷双向细目表

2010~2012年高考“理科综合试题”物理部分双向细目表

5

分数 能 题 力 干 知识 平抛运动 弹力与弹簧伸长关系 直线运动图像 力 学 研究匀速直线运动 共点力平衡 万有引力、人造卫星 向心力 碰撞、做功与能量关系 热力学第一定律、气体性质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小计(年) 识记理解 4(13)〖10〗 6(21)〖12〗 6(20)〖10〗 4(14)〖12〗 4(14)〖10〗 4(15)〖10〗 4(13)〖11〗 4(13)〖12〗 6(21)〖11〗 6(21)〖10〗 4(15)〖11〗 6(19)〖11〗 6(19)〖10〗 6(19)〖12〗 6(18)〖11〗 6(18)〖12〗 6(18)〖10〗 应用 10 11 12 6(17)〖11〗 6(17)〖10〗 4(16)〖11〗 4(16)〖12〗 6(20)〖11〗 6(17)〖12〗 4(14)〖11〗 8 8 8 6(20)〖12〗 4(15)〖12〗 4(16)〖10〗 6 6 6 16 16 16 16 16 16 热学 分子动理论 静电场 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测电阻 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 电磁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运动 学 电磁感应 交流电图象、变压器 交流电瞬时值表达式 原子 光电效应 核反应方程 核反应类型

注:1.*号表示该题为实验题,()内数字表示在试卷中题号,括号外数字表示该题赋分,〖〗内数字表示该题考查年份。

2.若某题涉及若干知识单元,本表则只计其中一个主要的知识单元,〖〗内数字表示该题考查年份。

6

分数 能 题 力 干 知识 平抛运动 弹力与弹簧伸长关系 直线运动图像 力 学 研究匀速直线运动 共点力平衡 万有引力、人造卫星 向心力 碰撞、做功与能量关系 热学 热力学第一定律、气体性质 分子动理论 静电场 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测电阻 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 电磁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运动 学 电磁感应 交流电图象、变压器 交流电瞬时值表达式 原子 光电效应 核反应方程 核反应类型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合计(年) 应用 应用分析 10*(34〖12〗 5*(34)〖11〗 6*(34)〖10〗 13*(34)〖11〗 8*(34)〖12〗 12(34)〖10〗 小计(年) 应用综合 10 11 12 10 11 12 18(36)〖11〗 18(36)〖12〗 18(35)〖10〗 18(35)〖11〗 30 31 26 46 47 42 18(36)〖10〗 18(35)〖12〗 0 0 0 6 6 6 0 0 0 8 8 8 24 23 28 40 39 44 注:1.*号表示该题为实验题,()内数字表示在试卷中题号,括号外数字表示该题赋分,〖〗内数字表示该题考查年份。

2.若某题涉及若干知识单元,本表则只计其中一个主要的知识单元,〖〗内数字表示该题考查年份。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