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自己总结的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提纲

自己总结的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提纲

来源:宝玛科技网
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

1、二月:(原因:沙皇参加一战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①时间:1917年3月

②目的:推翻沙皇统治 ③性质:资产阶级民主

④结果:推翻了沙皇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

⑤二月后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主要政权)(后)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中)

⑥措施:继续实行对内人民对外发动战争

2、十月:(原因:资产阶级临时继续参加反人民的对外) ①时间:1917年11月7日

②目的:推翻资产阶级临时 ③性质:无产阶级 ④结果:推翻资产阶级临时,建立了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 ⑤措施:

A政治: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B经济:将银行和大工业企业收回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C外交:同德国和奥匈议和,推出一战

D军事:1918-1920三年的国内战争,巩固政权 三年国内战争(1918-1920),实施“战时主义” 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征集农民手中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对中小企业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 ¤如何评价战时主义?

积极作用:战时主义的实施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为保卫苏维埃国家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消极影响:战时主义中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严重挫伤人民的积极性 ☆三年国内战争胜利的原因:

1、苏维埃政权是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措施,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2、为打退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战争是正义的。 3、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4、苏俄军民的奋勇斗争。

⑥的爆发与胜利:1917年11月6日,彼得格勒武装,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取得胜利。

⑦十月胜利的历史意义:

A性质:十月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 B国内意义:促使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的诞生

C国际意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斗争,使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开辟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⑧十月对中国的影响:先进知识分子领导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成立了中国党,使中国面貌焕然一新。 ⑨十月的特点 :

A它打破了资本主义的包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单独取得的胜利。 B它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扩大到全国各地的道路。

C民主和社会主义紧密相连,从而形成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的。

二、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经济:新经济: ①背景:经历四年多的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使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战时主义已经不适应当时社会发展;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

②列宁的探索: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内容A农业方面:取消余粮收

集制。B工业方面: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C贸易方面:恢复自由贸易。

③效果:促进了苏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到1927年,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1913年的水平。 ④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各具不同时期不断调整经济战略,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⑤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⑥罗斯福新政与列宁新经济的比较?

相同点:都对生产关系进行了调整,使之适应生产力的水平,促进了生产的发展;都是成功的探索,为本国和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

A 都面临内忧外患的局势,在经济出现危机的情况下推行的。B 都缓解了危机,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巩固了统治。C都注意利用不同经济制度的长处。D在农业上,两者都主张国家对农业生产和分配进行干预或调节,以调动积极性,促进农业恢复和发展,从而巩固政权。

不同点:A背景不同:新经济是因为战时主义已经完成了它应完成的任务后,又引发了新的社会危机,为解决新的社会危机而出现的改革;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社会造成极大危害后的经济改革。B性质和前提条件不同:新经济是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改革;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改革。C 根本目的不同:新经济的实施是为了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巩固工农联盟;罗斯福新政是要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秩序,减轻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D 方式不同:新经济是以市场调节为主,利用市场与商品关系来扩大生产,国家放松对经济的干预;罗斯福新政是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E 侧重点不同:新经济以农业为主,用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罗斯福新政是以工业为主,实行工业复兴法。F 作用不同:新经济使的工农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巩固了工农联盟;罗斯福新政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2、政治:苏联的建立: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乌克兰、俄罗斯、白俄罗斯、外高加索共4个)1940年15个 三、斯大林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①经济:苏联的工业化:1928~1937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意义: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大加强。)(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②政治: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斯大林模式的形成:1936年,苏联通过新,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形成。这一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1936年苏联通过新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三、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1、一方面,它在帝国主义包围和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使苏联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国防实力也大大加强,为以后苏联打败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打下了基础。因此,它在一定历史阶段对苏联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 (20世纪三十年代)

2、另一方面,这一模式也存在严重弊端: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计划经济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因此,从长远看,它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

3、对斯大林模式的启示:⑴制定经济时,一定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⑵要从实际国情出发,实事求是;(3)保证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协调发展,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稳步健康发展 (4)经济发展过程中,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经济发展的战略(5)要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改革经济管理。(6)社会主义建设应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要把国家的宏观和市场调节有机地结合起来。 重要习题

1、请比较二月与十月的不同。

名称 时间 性质 任务 结果

二月 1917年3月 资产阶级民主 推翻沙皇统治 出现两政权并存 十月 1917年11月 无产阶级 推翻临时统治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2、请比较十月与中国新民主主义的不同。

名称 领导阶级 任务 途径 方向 十月 无产阶级 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夺取中心城市 社会主义 新民主 无产阶级 推翻三座大山统治 农村包围城市 社会主义 3、请比较巴黎公社的历史,谈谈十月成功之处是什么?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

4.说“走人的路”是何意?中俄两国的道路是否完全相同?为什么? “走的路”指的是走社会主义道路。

中俄两国的道路不同。是城市夺取政权,中国则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权城市政权的道路。 由于两国不同的国情。

5、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俄两国取得胜利的方式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不同的主要原因及给你的启示。 不同:采取有是中心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而中国采取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原因:(1) 是帝国主义国家,城市是国家的政治、经济中心,无产阶级力量也聚集在城市,它的变革必然引起全国中小城市和农村的追随。所以十月走的是由城市到农村的道路。(2) 而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内外反力量集中在大城市,在农村的力量相对弱小,中国城市无产阶级力量薄弱,使中国党无法在城市中取得胜利;而农村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政权的建立提供了可能。所以,中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启示:无论社会还是经济建设,必须结合国情,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方针,对马列主义要灵活运用,而不能生搬硬套。 6、名字的变化:

A沙俄(1547-1917)B苏俄(1917-1922)C苏联(1922-1991)D俄罗斯(1991至今) 7、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在经济上经历哪两次重大转折? A列宁:由战时主义转变为新经济战时B由实行新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8、评价列宁:A1917年4月回到国内受到热烈欢迎B1917年领导审阅取得胜利建立人民委员会C1917年三年国内战争时期,为了战争胜利采取由战时主义D1921年进入和平时期采取新经济E1922年建立苏联F1924年病逝G列宁为人民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重要贡献,是无产阶级家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开拓者。 9、1917年-1920年这段时间农民生活状况会有什么变化?

变化:A十月后,苏维埃颁布了《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B三年国内战争实行战时主义,采取余粮征集制,使农民开始不满,生活状况很差C1921年实行新经济,余粮归农民支配,农民积极提高,生活状况大为改善。D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实行农业集体化。

10、自十月至20世纪30年代苏内经济有何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1)为了巩固政权,苏维埃将银行收为国有,颁布了《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2)三年国内战争:为了战胜敌人,实行战时主义,采取余粮征集制(3)1921年国内战争结束后,为恢复经济,实行新经济,余粮归农民支配(4)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1928年开始实行两个五年计划和农业集体化

11、1917年出现的政权有:1917年之前沙俄;1917年二月中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1917年二月后资产阶级临时,1917年11月十月后,建立人民委员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