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为主要目的,加大学生实践的授课比例,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完成教学。教师也要不断的提高业务能力,并能很好的与企业合作,只有真正的把课堂与企业的一线工作相结合,才能真正的把我们的教学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关键词】
平面设计;教学改革
。《平面设计》这门课简单易学,但要真正上好却不容易。
1教学方法改革
传统的《平面设计》课程教学采用1:1的教学比例进行教学,即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的教学比例为1:1,在讲授理论课时,教师主要讲授相关工具及命令的使用方法,再根据相关工具举例。在实践课上再由学生把理论课上所讲的知识点进行反复的练习与实践。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完全根据老师的教学步骤完成,死死的模仿老师,当教师提出新的问题时,学生不能应用已经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对平面设计软件中的相关工具及命令能够学会使用,把老师讲的使用步骤记住,但是却不能具体的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不能把学到的工具应用其中,找不到具体的解决方法。所以在《平面设计》的教学过程中,要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形式。比如,在讲解图像的修饰工具时,教师只对基本的工具操作方法进行讲解,然后给出任务,让同学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去熟悉工具的应用,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完成任务,就要仔细的研究工具的具体应用,并能利用工具解决问题,也能很好的记住工具的使用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布置的任务完成后,再由学生自己选择一些生活照片和景物照片,制作合成效果。同学们就会非常的感兴趣。。这样教学不但使教学内容得到很好的完成,同时也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同学们的学习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提高。在本部分内容结束后,要进行图像修饰单元的学习,教师可把学生进行照片合成的作品拿出来,提出照片中的一些不足,比如人物是否化妆,色彩是否平衡等问题,结合这些内容进行下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更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的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
平面设计是一门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实践性又很强的课程,因此既要充分肯定理论教学的重要性,又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自觉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去,达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目的。。
3考核方法改革
以往的考试考核方法多为理论考试与上机考试相结合,其中理论占有一定的比例,学生的上机操作占有一定的比例,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在《平面设计》课程的实际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考试方法,采用作品展示及作品答辩的形式完成本门课程的考试。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和本学期所要完成的任务从开学初就发放给学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积累相应的经验,并确定自己本学期要完成的大作业。课程结束时,学生的大作业在全班进行展示,并由教师和同学为其作品打分,老师在评价这些项目时还要随机提出问题,确保作品的真实性。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分数各占考试成绩的一定比例。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综上所述,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为主要目的,加大学生实践的授课比例,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完成教学。教师也要不断的提高业务能力,并能很好的与企业合作,只有真正的把课堂与企业的一线工作相结合,才能真正的把我们的教学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毛芳菲.专业教学初探[J].教育教学坛,2011(28).
[2]聂丽伟.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改革新举措[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