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园林景观设计前景范例

园林景观设计前景范例

来源:宝玛科技网

园林景观设计前景范文1

关键词:色彩,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在园林景观风格方面,色彩占有重要的组成部分,园林景观富有味道、形态、色彩等各式各样的美学特征,是一种综合性比较强的艺术形式,其景观中的色彩最是吸引人们的眼球。。并产生丰富的联想以求精神的满足,因而能感受到不一样的园林景观美,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园林景观效果。

1 园林景观植物色彩设计的原则

1.1 统一原则

统一表达是协调一致的意思。在整个园林景观设计中,一般将绿色定为园林景观的主色调。而园林景观植物色彩的统一原则即指将同一色相的植物运用于园林景观设计中,以形成协调的色彩氛围。 色彩的作用多种多样,不同的色彩可赋予周边环境不同的性格,例如冷色创造出宁静的环境;而暖色则给人一种喧闹明快的感觉。色彩的不同运用会造成不同的园林风格。所以在任何情况下,园林景观设计都不能将植物色彩单独使用,要从整体色彩效果出发。

1.2 调和原则

调和原则是将 2 种或 2 种以上的色彩进行相互搭配,使园林景观丰富多变,又给人以舒适之感。同一色系的色彩一定是协调的,例如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等。如果是互补色,可采取二八原则,例如 80%的黄色与 20%的紫色相搭配,这样的组合在视觉效果上能够达到协调统一。

1.3 均衡原则

均衡指的是一种构图上的等量原则,它与平衡的意思相近,却高于平衡所表达的意境。由于冷色在视觉上具有收缩感,因此同等面积的暖色要比冷色给人的视觉效果大。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如想展示出暖色和冷色同等面积的感觉,就必须使冷色的面积略大,从而达到色彩视觉平衡的效果。高亮度的植物与低亮度的植物也应合理搭配,使之在视觉上达到平衡。

1.4 对比原则

在整个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师为了展示丰富多变的植物景观效果,往往利用色彩三要素或各色系间的冷暖对比,轻重对比以及软硬对比等手法营造出独特的植物景观。为了发挥园林设计的最大艺术效果,在实际设计中,可多用补色的对比组合,相同数量的补色植物对比较单色的植物在色彩视觉效果上要强烈得多,尤其是在大型的铺装广场上,高大建筑物前使用作用更大。

2色彩在园林设计中的作用

2.1门色彩是园林意境创造常用的手法之一

意境通常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审美效果,它有主、客观两种表现形式,即主观的想象和客观的反映,通过园林的构成要素色彩来制造气氛,突显主题,是中国园林在创造意境上常用手法之一,能达到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寄情于景的作用。

2.2色彩能够增加园林空间的艺术活力

在园林景观中,色彩更着意于表现园林的整体风格和环境主题,通过不同的色彩表现出或淡雅、古拙、质朴、豪华、富丽和高贵等不同形态的美,色彩与罕气透视的关系也可以增强园林景观的艺术美,一些特殊的要求如强调空间的深远、远方的主景,可以通过饱和和补色对比的色相去点缀,这样就会使距离显得不那么远,冷色可以给人一种收缩感,运用在一些罕间有限的环境下,可以弥补空间的不足,一种肃穆、幽静和清冷的氛围便油然而生。

3园林景观设计中色彩的运用

3.1园林景观设计中山石和水体色彩的运用

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水的设计主要用来体现天罕及水岸周围景物的色彩的纯净以及追求水中倒影的平衡构图。这就要求水体的本身应当保持足够的清洁,才能使周围景物的色彩更加纯净和清晰。而在园林设计中有许可多不可为的因素,就像天罕和天然山水的色彩就是不可改变的,因而再设计中可以运用天罕和山水的特点来用作背景的使用可以将水与假山石相结合,不仅能够表现出水得灵气,还能让植物水等来弥补假山

颜色的不足。而通过水面映射植物及周围建筑的倒影,也能够产生不一样的艺术效果。

3.2园林景观设计中建筑色彩的运用

与游人关系密切的就是园林景观设计中耳朵建筑要素,虽然其在园林中所占比例不是很大,但其色彩在园林景观设计的构图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力。与不可为因素不同的是,建筑可以由设计者自由设计其颜色与园林的搭配。。

3.3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道路和广场色彩的运用

园林景观中,植物色彩是园林在构图中最具可塑性和最活跃的因素,植物色彩运用得当不仅能够营造出缤纷色彩的景观,还能使园林景观更具有生命力。道路和广场的色彩受建筑材料本身的特性影响一般都是偏灰色,因此在景观设计中道路的色彩应该与具体的环境设置相结合,并且不适合过于鲜艳的颜色,而在道路两侧的草坪中可以适当选择一些色彩较亮的植物等装饰,而道路在其他地万的颜色应该以中性色为主。

4 植物色彩的四季变化布局

4.1 春景的设计

春天是希望的季节,是新生的季节,呈现出一派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景象。鲜花是这个季节的主角,它们用艳丽的色彩点缀着园林,增添了园林的观赏性。在景观设计中,为了展现出春季盎然的意境,在植物色彩的选择上应多选择一些给人以欢快、有活力、喜悦感觉的色彩,如嫩黄、洁白、淡绿、粉红等给人春天欢快的气息。园林景观中柳树长长的枝条上已展开了淡黄色的嫩叶,代表了新生,新生的树叶展现出与老叶不同的色彩,形成对比,更能够突显出春的意境。

4.2 夏景的设计

夏季是一个炎热的季节,人在这个酷暑难耐的季节易滋生烦躁的情绪,因此在植物颜色的搭配上应选择冷色系植物,冷色系具有视觉收缩感,因此在远景的景观设计中使用绿色较多,给人以清爽、舒心的感觉,同时,适当的点缀一点蓝色,易使人联想到海水,让人心旷神怡,给人的感觉更加和谐。

4.3 秋景的设计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植物色彩应呈现出收获的喜悦,如橘红、金黄和鲜红等成熟的色彩。满山层林尽染,大地一派秋景,满眼的落叶飘落四方。这些秋天的植物色彩给园景增添了浓厚的浪漫气息。

4.4 冬景的设计

冬季是养精蓄锐的季节,万物凋零,植物失去了鲜艳的色彩,进行“休养生息”,等待春暖花开。相比之下,植物色彩则显得比较单一。因此,常绿植物和枝干的植物便很重要。但仔细寻觅,不难发现,无论是公园街角或是景观带,有那么一抹亮色让人眼前一亮,它就是羽衣甘蓝。

结语

在现阶段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应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和谐统一的设计理念,坚持能够体现地域特色的设计原则,把园林景观从局部到整体进行合理化的调色。从而使其更好的反映该地区的综合实力。置身风景如画的环境中,不仅可以给人们带来一种心灵的洗礼和生机盎然的,还能给人们带来愉悦的心情。森林离不开绿色,就像园林景观设计离不开色彩一样,现代园林中多姿多彩的色彩景观在美化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园林景观设计前景范文2

关键词:存在问题;园林景观环境;设计

一、园林景观环境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设计盲目追求“档次”

“档次”原本是景观设计师应追求的设计理念。问题出在对“档次”的理解上,“档次”往往被理解为宏大的气派或用材的豪华考究,它意味着大量财力的投入。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是如此巨大的财力投入能否产生相应的社会效益?二是该场所是否真正具备“档次”的环境条件?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国情决定我们要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二)盲目模仿,照搬照抄,缺乏个性

每一件园林作品都要有其特有的风格及地方特色,要深刻体现该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然而由于近代中国历史的原因,西文园林风格对我国园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致使欧美式园林在中国大地遍地开花,各地纷纷效仿,而失去了中国园林的风格和个性。

(三)注重表面

只注重视觉上的宏伟、气派、高贵及堂皇的形式美,而不顾工程的投资及日后的管理成本我国目前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不算高,在园林建设上要量力而行,不可盲目同西方发达国家攀比。近几年兴起的草坪热,各大中城市都曾有过,终因其管理维护成本太高而纷纷流产,造成了人力物力上的极大浪费,这个教训也是深刻的。

(四)忽视与当地环境的和谐统一,破坏整体的生态环境

天然的地形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恩赐,因此在进行园林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与当地的环境的和谐统一。因山势,就水形,景自境出。如杭州孤山的西泠印社,是中国典型的台地园,从山麓到山腰、山顶,布置了不少建筑、道路和绿地,但并不是把自然削成一层层的人工平台,而是附属在自然的山形地势上,格外地亲切、妥帖。

二、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环境设计的追求和提高

(一)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追求

衡量一个城市的生态环境是否健康安全,指标之一就是人与生态自然是否和谐发展;;在土地资源的利用上要高效利用,不能浪费资源。设计的始终追求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丰富园林景观设计的功能

居住区的园林景观环境设计除了能够给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外,还可以补充其他休闲娱乐的功能,使功能丰富起来,方便居民的各种需要。在新的居住区开发时,就可以综合考虑将居住、工作、休闲、娱乐等功能都尽可能的包含进去,不能包含的,就以就近原则为主,这样,人们的各种需求在近距离的范围内都可以得到一定的满足,减少了出行,节约了时间,也使人们的各项交流都变得方便和频繁。

(三)运用配置绿色植物的艺术手法和基本原则来提高整体环境

现代居住区的园林景观环境设计中,绿地规划是不可缺少的,是生态效益的基本保证。居住区的绿地种类较多,主要作用是改善居住区的生态环境,为居民的健康着想。绿地建设中,如何配置绿色植物,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配置绿色植物时应该以绿地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利用不同植物的搭配,使环境得到美化,空气得以净化;在绿色植物的配置中,讲求以植物造景,充分发挥绿色植物的美丽,给居民一个赏心悦目的氛围。

1.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1)加强对比和衬托艺术手法的应用,形成整体的均衡协调。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根据植物的特征与形态,形成花形花色对比、姿态高低对比、叶形叶色对比,完美体现艺术构思、有效衬托植物景观。对于树从的配置与组合,尤其要注意其相互间的协调性,最适宜地办法就是将姿色形态差异不大的树种进行组合,另外,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比较合适的是体型大小的对比、水平面与垂直对比、色彩明暗对比。对于不同的植物,其形态姿势各个相同,因此,配置植物时,追求的是植物与植物以及景观之间的相互协调与和谐,与此同时,还要考虑植物的生长特性以及季节变化,形成相互之间的平衡状态。

(2)运用植物背景的协调性,形成一种调和韵律。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避免景观的单调性,注意调和景观背景,一般而言,比较适合作为背景的植物多为乔木类,根据这一点,要对植物进行分层配置,其顺序一般为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另外,还要注意的一点是植物花色花期的配置,构成更加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通常情况下,前景树要低于背景树,植物密度要适宜,最佳的配置就是构成绿色屏障,加强衬托作用。所谓韵律的协调,就是要做到高低搭配,此起彼伏,空间变换,避免布局呆板,形成节奏韵律感。其中,最容易体现植物韵律感的地带就是狭长形地带以及道路的两旁。

2.植物配置基本原则

(1)文化特色与经济适用原则。所谓文化特色,主要是指植物文化。对于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植物文化,因此,在配置园林植物时,也遵循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色,一方面要体现全民族的文化特色,另一方面还要体现地方文化特色。同时,在植物配置在体现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还在遵循经济适用原则,力求植物在养护管理上的简单经济,实现植物配置的自然适宜,杜绝人工性过强、养护管理费用过高的植物的配置。

(2)生物学与生态学原则。植物种类丰富多样,复杂多变,同时,植物也是一个生命体。;然后要了解植物的生长特性,不同的植物其生长特性不同,同时,植物与环境又具有统一性,所以必须要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能为影响因素,如:阳光、温度、土壤、空气等;最后要全面掌握植物多样性,通过对植物多样性的了解,衬托景观设计的协调与美观。

(3)艺术原则。 审美是人们生活的基础。因此,在园林植物配置时,要遵循艺术性的原则,体现植物自然美。为此,在配置植物时,要追求植物与植物、植物与环境的对比协调、多样统一,实现景观设计的均衡稳定,体现植物的节奏韵律。

(4)意境美与形式美的融合。在配置园林植物时,不仅要体现出园林植物的形式美,更加体现出其意境美。从某种意义上讲,园林美可以体现出社会美、自然美以及艺术美,而园林植物作为一种自然植物体,其本身就是美的综合体现,通过其植物的形式美,合理配置,实现其产生的意境美,提高植物的观赏价值。

三、结束语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本,坚持住宅空间形态规划格局、建筑风格、环境品质、文化特色,做到住宅和环境的和谐、功能的完善,使住宅建筑、人文景观、户外空间、绿化系统等交融在一起,即赋予绿地空间多样性与功能的兼容性,形成良性住宅区绿色景观生态系统,并进而和大地自然景观生态系统相连。让住宅区存在于可持续发展的绿地景观生态系统中,让人们生活于近自然的环境中。

参考文献:

【1】樊鹦.浅谈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8(11)

【2】陈浩信.环境设施设计方案[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3】章俊华.居住区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谭旭成.现代住宅小区视觉景观环境设计分析探讨[J].广东建材,2008(11)

园林景观设计前景范文3

关键词:人性化;园林景观设计;应用发展趋势

1 人性化园林景观在小区中的功能

1.1空间功能

园林景观在设计上必然会要求设计出与小区实际地形相吻合的休闲空间,主要供业主休息、观赏和互相沟通,因此人性化设计的园林景观首先会利用有限的小区地理环境开发出尽可能多的为业主提供足够交往和活动场地,营造出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人性化的园林景观设计注重从空间上把握小区整体的层次感和整体性,始终保持小区空间划分的人性化和科学性的统一。

1.2休闲放松功能

小区以居住、发展和休闲为主要目标,园林景观是业主放松身心,融入自然,亲近自然的最便捷地点。业主都希望自己经过一天的辛劳和疲惫,可以在充满自然生态的环境中协调身心,放松自我。园林设计景观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因此在园林设计中保持人性化,从灯光、装饰、小径设计等来满足人的需求,实现园林景观的休闲放松功能。

2 人性化园林景观设计在小区中的应用

尊重自然、以人为本是当前人性化园林景观设计的主要主题,并且在设计中力图秉承创新的设计理念,体现小区开发的人性化。人性化园林景观设计首先必须建立在对小区环境的深入了解和对小区居民需求的了解上。人性化的设计在小区中的应用是园林景观适应了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的必然结果。人性化设计是以人为核心的,关键在于体现人的价值,尊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人性化园林景观设计在小区的应用中,首先应该站在人的基础上考虑设计的整体发展方向,以综合性的发展方式来解决园林设计中的难题,并且有层次的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园林景观人性化设计在小区中的应用首先是要给居民的生活带去方便,更重要的是通过园林景观使得居民与自然与小区的关系更为和谐融洽。小区园林景观会最大限度的与居民的行为方式相符合,它展现了对人的情感的体谅,为居民营造了舒适的环境。

除此之外,在人性化设计的应用中还必须考虑到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结构的人以及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对小区园林景观的需求。在应用上展示出不同的设计风格和园林景观的不同功能,比如针对老年人和小孩相对集中的小区可以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减少复杂小径的设计增加一些娱乐和观赏性设施,满足老年人和小孩的心理需求。园林景观的设计对心理需求层次的满足并不直观,它反映在园林景观设计的细节方面,常通过材质、风格、大小等构成方式展现出来。居民对小区园林景观的心理需求是一个过程,是通过个人兴趣取向及甚或品质追求展现出来的。人的心理感受是小区园林景观人性化设计的重要方面,也是最为核心的内容,只有真正满足了居民的心理需求,园林景观设计的人性化特征才能真正体现出来。无论是园林景观中的一片叶、一潭清泉还是花香、竹影,关键在于其对居民心理活动及情绪的影响,这些景物都会引起人思维和情感的变迁,真正触景生情。

3 人性化的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展趋势

3.1强调人与环境、环境与区位的互动

园林景观设计是小区建设的重要一环,随着社会发展,生态自然环境的进一步破坏,人类渴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也更加强烈。因此,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必然会继续贯彻,但在其中也会融入环境与人的关系,环境与区位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的和谐统一,在小区中居民能够通过园林景观加强与自然的互动,参与自然的发展变化。园林景观的布局与小区空间将会进一步融合,使之成为小区空间的一部分,体现园林景观的协调性。环境与区位的互动主要是指园林景观的设计与小区所处地区的文化和地理因素相协调,体现其独特性以及和谐共生性。

3.2可持续发展与人性化相结合

可持续发展观是当今时代的主体,随着经济的发展,自然环境正严重的遭到破坏,可持续性的生态发展观已经深入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在今后人性化园林景观设计中必然会将可持续发展观融入其中,遵循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小区园林景观的生态化发展。优秀的园林景观设计也是将传统的景观设计与现代环境发展观念相结合的,比如在园林景观设置中尽可能节约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高科技的生态农业技术与园林景观的设计相结合,实现其可持续发展与人性化的结合。

综上所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性化园林景观设计在小区中应用的主题,也是其设计的核心宗旨。人性化的园林景观设计是当前景观设计发展的主要趋势,它适应了人类追求生活品质的需求和愿望。崇尚自然、以人为本,真正将人性化园林景观设计应用到小区建设中区,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体现绿色环保的当代居住环境理念。

参考文献

1 章采烈.中国园林艺术通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园林景观设计前景范文4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结构设计;措施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data shows, our country city level is the rapid development, problems with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ollution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 so the main content of garden greening engineering a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o the high-profile. The author uses the modern aesthetic needs of ecological concepts and living space theory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human to the evaluation of the human settlements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and hope to provide reference.

Keywords: residential landscape; structure desig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园林景观设计理念

在现代的城市居民心中,园林景观的意义已经不仅是用于游玩或者休息的场所了,它还拥有着环境保护以及放松心灵的功能。园林景观中的绿化植物不仅仅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工具, 而且还拥有净化空气的能力, 同时也可以起到减低噪声及调节空气湿度等功效。

然而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注意:

1. 对于绿化类的园林环境不能盲目的追求宏大的园林景观,而是应该使我们设计的园林景观能融入自然;

2. 由于每个地区都有自己不同的气候环境,因此在进行绿化类的园林景观设计时不能只是模仿,而应该自己的特色;

3. 园林景观在设计建造时不能破坏本地的生态环境,不能对园林中的绿色植物进行随意的配置,要保护园林中植物的多样性;

4. 我们设计人员在设计时不能仅仅注重植物的种类,而忽视了具体的气候、环境等因素,例如大连地区气候清爽、温和,冬季寒冷,我们就必须选择与该气候相适应的绿色植物。

二、景观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景观结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1)例如:如果把景观建筑图的尺寸“翻译”成景观结构所需要完成的尺寸,这个对以后整体视觉效果有着很大的关系。首先,需要读懂景观建筑图,对图纸中的平面图、立面图、详图、材料信息彻底领会,搞清楚每个构件的属性,合理设计好尺寸后,计算出景观结构所需的具体截面尺寸。某些硬景景观建筑师想反映一些细长形状的物体,但是受到混凝土结构尺寸的,需要汇同甲方在不影响美观的前提下,采用方法整体计算尺寸,或者采用钢结构的方法进行处理。这些都是具体施工中经常出现的矛盾,要提早考虑全面。

根据建筑景观的要求,对一个小区的整体设计,经常会出现某些个别的硬景在车库顶板只上,或者一半在车库顶板上,一半在自然土层上的尴尬局面。这时候处理的办法通常有:a 将硬景的基础尽量与车库的框架柱或者框架梁在投影方向上保持一致,保证有明确的传力途径。b 将硬景附近的覆土重量减少,采用架空的方法缓解硬景对车库顶板影响。c如遇基础正好落在车库交接处的情况,可以在自然土的一侧,采用抛大片毛石的做法,将此部分的土层地耐力提高,防止不均匀沉降对硬景的直接影响,同时增加基础的整体刚度,将影响降到最低。

。为了给小区提升品质,就必须会有与之配套的景观。景观工程属于花钱又不卖钱的部分,控制成本就显得非常重要。对于设计来说,要处处为甲方着想,在不影响效果的情况下,能用砖砌完成的,坚决不用混凝土浇筑。在保证工程质量的情况下,选择一个更为经济的设计方案。具体来说,很多围墙、花池、景墙采用砌体,一来控制造价,二来方便施工,缩短工期。对于景观中必不可少的水景部分,也做了很多比较。水景中水池占的比重很大,通常按照《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中所提及的混凝土最小防水厚度是250mm,对于实际只有300~500 水深的水池来说,还按规范的要求设计,性能可以得到保证,但是无形中会对造价产生很大影响。通过实验和混凝土构件的裂缝验算,最后确定水池的混凝土部分的厚度为150mm,钢筋采用直径8(三级钢)间距150mm 的配置方案。结构部分完成以后,配合建筑的防水做法,自2004 年开始至今现场反应良好,未出现影响使用的情况。这种做法,可以节省造价约30%以上。在水池中出现的跌水和小品优先考虑采用砌体材料完成,不过通过现场反馈,粘土砖在泡水以后会跟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白色的碱性物质,非常影响美观。因此,通过比较,将粘土砖改为水泥砖可以有效的解决此类问题的出现,相当于是用混凝土浇筑节约了造价。

(4)景观结构中必须涉及到的就是围墙、岗亭。其中围墙的款式也是五花八门,通常采用砖砌体完成。通过在围墙端头和间隔4 米左右设置构造柱、顶部设置压顶、构造柱两侧增加墙体拉结筋的方法来满足墙体稳定和安全性的要求。在金属镂空栏杆的两侧设置混凝土构件,预埋钢板,目的是为了保证安装的时候焊接方便。然而很多土建施工单位对于围墙这类工程子项不太重视,忽视大跨度构件的支撑,在强度未达到100%的时候就拆模了,导致结构完成后效果很拖沓,给人不安全的视觉效果。这些年由于对小区岗亭空间的要求以及对立面效果的追求,因此基本由原来的砖混结构为主调整为现在的框架结构为主。但是既然是框架结构,首先就会对框架柱提出要求。基于景观建筑想法,柱子截面也只能勉强满足规范对最小截面的要求,加上景观建筑的别具匠心的想法,很多柱子由垂直变为有一定角度倾斜,这无疑是对景观结构抗震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一个岗亭复杂程度通常都不亚于一个小型公共建筑物。通过研究吃透规范,对此类建筑在某些抗震不利的部位进行构造加强,保证安全性和耐久性。对于很多景观结构设计来说,往往会忽略对埋深的,从概念设计角度来说必须得到重视的,否则对构筑物的整体稳定性影响很大,如遇到恶劣的自然条件,往往导致很大的安全问题。

三、对于居住区的绿化造景

3.1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造景规划措施

一些气候温和、湿润的地区,在进行园林植物造景时,可以适当的采用一些亚热带以及温带的乔木和灌木, 对于环境绿化植物的设计,可以运用其生长特点与艺术表现手法相结合的方法,使之能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达到互相呼应的效果。绿化园林设计时还使植物表现出时序性,不能使人感到单一枯燥,也就是使植物随着季节变化,表现出不同的景致,还要根据植物的季节特性,使不同时期的植物进行合理的搭配,使其随季节的变化呈现出一种生命循环,生生不息的感觉。

3.2 园林景观设计中对城市密集区的环境规划措施

随着城市人口数目的日益增多,城市中建筑物的密度也越来越大, 因此城市居住、生活区内的公用空间的面积就变得越来越小了,所以在处理城市密集区园林设计时, 由于城市区的地势比较平缓,所以园林景观规划时对有限的土地地势进行调整和规划, 可规划一些大型的标志性景观,使环境景物一览无余;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要保持主体景观的体量感的效果, 做到主次分明,体现出坦荡地势的层次感;设计时还要注意配景的点缀效果, 由于水平面积的狭小,可以对标志性的景观的垂直方向进行修饰,形成柔美、大气的景观;绿地面积由于受到建筑物周围环境条件的制约,布局相对比较松散, 。

3.3. 水源地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对水源点缀的规划措施

水孕育了大自然的无数生命,也孕育了我们人类的生命,因此人和生物都拥有亲水的天性。水景也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元素, 水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出现在不同形式的园林风景中。建造风景园林时用水加以点缀, 不仅可以使绿色植物的生长更加旺盛, 而且可以为园林景观提供很好的景色, 增加园林景观的生气,使环境更加丰富多彩。

3.4. 园林景观设计中对山石点缀的规划措施

对园林环境景观的设计中必然会有对假山,石路以及石质景观的设计,山石景观配合绿化环境的园林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在绿化环境景观设计中加以石质景观可以使景观更加大气, 增强地势平缓的城市环境豁然感。可以再设计时取用附近地区山上的石材建造假山以及曲廊等,与繁荣遍地的树木相呼应,使园林景观显得更加郁郁葱葱。在设计时必须注意保护自然风景,合理的利用天然资源。

结束语

居住小区景观设计方法多样,生态宜居环境需要深度理解设计环境的人文现状及人们的居住要求,再通过环境空间的全景展示,从平面、立面,设计素材等多方面营造良好人居空间,给居民创设情景交融、富含文化、乐于居住、充满情感的生态居所。

参考文献:

[1] 王根绪,程国栋.荒漠绿洲生态系统的景观格局分析———景观空间方法与应用[J].干旱区研究.1999(03)

[2] 王仰麟,赵一斌,韩荡.景观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概念、指标与案例[J].地球科学进展.1999(03)

[3] 程国栋,肖笃宁,王根绪.论干旱区景观生态特征与景观生态建设[J].地球科学进展.1999(01)

园林景观设计前景范文5

关键词:园林,景观,环境,设计

Abstract: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is a times meaning subject, is a collection of artistic beauty, beauty and social science beauty as one of the subject. In landscape design aesthetic emotion should be reflected, in the design style, should have personalized appears, the visual change form at the same time the cheerful, create a warm environment, to cultivate people's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landscape, environment, the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对于景观规划设计师而言,说到“景观”,就不能不想起“园林”这两个字,那么“景观”和“园林”又是什么关系呢?总的来讲,景观最基本、最实质的内容还是没有离开园林的核心。追根寻源,园林在先,景观在后。园林的形态演变可以用简单的几个字来概括,最初是囿和圃,据我的理解是圃在先。什么是圃?就是“菜地”、“蔬菜园”;囿,就是把一块地圈起来,里面的动物起初是野生的,后来逐渐驯化,变为家养,人们可以在囿中打猎。在这一基础之上,进一步人工加以取舍浓缩而成园,保护培育而成林。从中不难看到圃一囿一园一林这样一个来龙去脉。。

1、景观设计

根据生态园林的原理,在满足绿地使用功能的基础上,还应努力创造丰富的景观效果。生态园林的景观性应该体现出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与和谐。。生态园林的景观要求人们必须十分重视和把握景观的动态性。因此,如何在绿地中创造丰富的动态景观效果,也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园林植物是意境创作的主要素材:园林中的意境可以借助于山水、建筑、植物、山石、道路等来体现。但园林植物产生的意境有其独特的优势,这不仅因为园林植物有优美的姿态、丰富的色彩、沁人的芳香、美丽的芳名。而且园林植物是具有生命的活机体,是人们感情的寄托。用园林植物创造意境可以归纳为几个方面:

1.1提高绿化的绿地率和绿视率

绿地面积在整个设计中占了很大一部分,同时在设计时,不仅合理分配园林各要素,(植物、道路、建筑、山石、水体)的比例关系,重点突出植物造景,同时充分运用植物覆盖所有可以覆盖的黄土,努力提高单位面积的绿地率和绿视率。如同样是道路地坪,石板嵌草道路要比纯铺装的道路地坪好。

1.2同样是景墙透空,栽植攀援植物景墙要比无攀援植物透空景墙更能发挥生态效益。同样是休息、绿化功能的建筑小品,花架要比亭子更能提高绿视率。在景观设计中,还增添了一道特色跌水水景,观于喷泉,如龙珠戏水。水中亭,立于千灯湖之中,站在亭边处,来一个亲近湖水的机缘,美不胜收。

2、硬质景观的艺术设计

2.1铺地

铺地是园林景观设计的一个重点,尤其以广场设汁表现突出。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广场都因精美的铺装设计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米开朗基罗设计的罗马市政广场、澳门的中心广场等。但是我们现在的设计对于铺装的研究,特别是仔细琢磨似乎还不够。不是去研究如何发挥铺装对景观空间构成所起的作用,而是片面追求材料的档次,以为这样就好,其实不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要用高档的材料,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国外,在这方面研究的很深。如巴黎艾菲尔铁塔的广场铺装与坐凳小品都是混凝土制品,而没有选用高档次的花岗岩板,并无不协调或不够档次的感觉,同时,也可利用铺装的质地、色彩等来划分不同空间,产生不同的使用效应。如在一些健身场所可以选用一些鹅卵石铺地具有按摩足底之功效。盲道与正常人的铺装也应加以区分,从而方便盲人行走,这在东营市的城市道路规划中已经得以体现。

2.2墙体

过去,墙体多采用砖墙,石墙,虽然古朴,但与现代社会的步伐已不协调。出现的蘑菇石贴面墙现正受到广大人民的亲睐。不但墙体材料已有很大改观,其种类也变化多端,有用于机场的隔音墙,用于护坡挡土墙,用于分隔空间的浮雕墙等,现代的玻璃墙的出现可谓一大创作,因为玻璃的透明度比较高,对景观的创造起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墙体己不单是一种防卫象征,它更多的是一种艺术感受。

2.3小品

园林小品的种类多多,如坐凳,花架,雕塑,健身器材等,坐凳是景观中最基本的设施,布置坐凳要仔细推敲,一般来说在空间亲切宜人,具有良好的视野条件,并且具有一定要安全和防护性的地段设置坐凳要比设在大庭广众之下更受欢迎。西单文化广场由于不可能在广场上摆满坐凳,只好在狭窄的道路旁摆了一排坐椅,因为没有其它可坐人设施,游人只好坐在上面,但这种设计是不合理的,可见,设计必须提供辅助座位,如台阶,花池,矮墙等,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2.4景观构筑

它包括雨水井、检查井、灯柱、垃圾筒等必要设施。过去,人们只是一味注重大的景观效果,而疏忽了对一些景观构筑的艺术考虑,从而产生总是对一个设计项目感到美中不足。现在,随着人类思想意识的不断积累和提高,人们逐渐将景观细部加以考虑。从而取得了很好的视觉效果。这一点在国外表现的尤为明显。如检查井井盖的处理,在中国,对井毫不修饰,虽然已出现一些预制的褐色井盖,但其视觉效果一般。而国外则对井盖进行细部研究,他们将井盖的颜色加以修饰,五颜六色的图案被恰当地运用到景观设计中,与景观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景观。

3 软质景观的艺术设计

3.1园林植物:植物造景可谓艺术在其中起很大作用。植物造景定义为“利用乔木、灌木、藤木、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并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植物造景区别于其他要素的根本特征是它的生命特征,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所以对植物能否达到预期的体量、季节变化、生态速度要深入细致考虑,同时结合植物栽植地、小气候、干扰等多因素的考虑。在成活率达标的基础上,利用植物造景艺术原理,形成疏林与密林、天际线与林缘线优美、植物群落搭配美观的园林植物景观,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造景同时还包含着生态上的景观、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

3.2 水体:水体有动水和静水之分。动水包括喷泉、瀑布、溪涧等,静水包括潭、湖等。喷泉在现代景观的应用中可谓普遍与流行。喷泉可利用光、声、形、色等产生视觉、听觉、触觉等艺术感受,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水的气息。尽管如此,人工的痕迹始终不可避免地展现出来。如果能将人工与自然巧妙结合,那一定会早现另一种境界。

3.3其它:和风、细雨、阳光、天空等。

它们是大自然所赐予人类的宝物,人类在创造自然中充分利用这些要素,产生了许多大地景观艺术,如荷兰WEST8的鹿特丹的围堰。

现代景观要素的细部设汁很重要,一个景观的好坏不仅要看结构,也要看细部,从台阶的尺寸,雨水口的处理,到铺装图案建筑的立面种植方式都很关键,要反复推敲。道理很简单,但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既然我们意识到这一点,抓紧时间学习,相信我国的景观设计一定会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结语:

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需要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去研究探索这门学问。运用生态园林的观点,满足居住区的功能要求,创造风景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这是我们应该不懈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

园林景观设计前景范文6

关键词:园林景观;未来发展趋势

1园林设计相关概念

景观园林设计是根据生态学与美学的原理,对局地的景观结构和形态进行具体配置与布局的过程,它包括对视觉景观的塑造。景观园林设计又叫做景观建筑学,在建筑设计或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对周围环境要素(包括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的整体考虑和设计,让建筑与自然环境产生遥呼相应的关系,达到整体和谐,提高其整体的艺术价值。景观园林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要创造出景色如画、环境舒适、健康文明的游憩境域。

1.1从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上来说,景观园林是一种反映社会意识形态的空间艺术,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角色。

1.2从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上来说,景观园林也是一种社会的、反应现实生活实景的福利事业,对满足人们休息、娱乐等物质生活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的景观园林设计中,强调景观园林的设计与服务意识之间的互动关系,注重对被设计地域的人文及自然特征的研究,使其成为景观园林形式、内容及语言特征的源泉;同时,在现代化的园林设计中,还要从人和环境的需求出发,找到景观园林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差异,在不断的实践经验中提高园林设计的创造性和艺术性。

2我国景观园林设计现状

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中国一直是世界三大主要园林体系中东方体系的创始国和继承国,它对世界园林的发展曾作出过杰出的贡献。中国这一辉煌的历史成就,不仅造就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园林文化传统,而且还深刻地影响了东方邻国特别是日本的园林风格的形成与发展。时至今日,中国传统园林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影响力,它和来自西方的现代园林一起,成为共同影响当代中国景观行业发展的两支生力军。

2.1 传统园林

传统园林是中国原产的,完全按照中国人对自然的一贯态度,即保护而不破坏的原则,在相对自然的地理位置上,以情感的主观想象或者叫做写意的艺术方式,以风景名胜、官邸、有文物保护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寺庙、历史遗迹等为服务对象的景观理论与实践。它在形式上有别于西方的landscape(指从事景观美化或园艺工作),而更接近于scenery(更强调自然景观)。它的建造指导思想是“虽由人造,宛自天开”。

2.2 现代园林

现代园林是指后来由西方传入的,有别于中国原有的传统造园形式,主要采用与现代建筑相匹配的对称和几何形状等方式,以注重理性和科学分析为特征,以现代城市广场、道路、公园和居民住宅小区等现代建筑为服务对象的,讲究人工改造的造园理论和实践。

3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3.1形成现代化城市园林设计理念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加快,景观园林设计也逐渐提出新的要求,以生态学和环境学为依据,不断形成现代化城市的园林设计理念,树立“多样性的自然生态环境的基本理念;建设生态园林,不断加深对生态园林概念的理解;让景观园林的设计满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乐趣从景观园林的造诣出发,提高人类的自然意识,提高他们对保护环境的重要认识,形成新的园林设计理念。

3.2大力提倡建设园林城市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们在城市建设中也逐渐认识到环境的恶化、生态的失调,同时也逐渐意识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近年来,不少城市都提出“城市与自然并存”的观点,打响了城市自然化的口号。但是还是有一些城市,过分强调城市的现代化和气派,忽视景观园林造诣的价值。事实上,建设园林城市已经逐渐成为中国城市建设在近一阶段的目标和要求。因此,大力提倡建设园林城市,强调从各区域城市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探究,找到适合该城市的景观园林设计思路。

3.3积极发掘景观环境中的民族文化资源

景观规划设计过程要倡导多元宽容精神,积极发掘景观环境中的民族文化资源。。它追求的是居住与城市的融合;城市与自然的融合,生产、工作与商业、居住的融合;公共交通与居住区的融合。坚守民族文化精神,就应当承认差异,宽容差异,倡导个性,而且要把这一原则推及到对待“他者”文化的行为之中。对海外而言要能弘扬出中国特色;对国内而言要弘扬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对本地而言则要弘扬出自我特色。这样就需要我们在规划设计当中积极研究历史化、民族化、乡土化、个性化等问题。

3.4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原则

在中国景观园林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园林设计者们将把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建设纳入考虑的因素。事实上,注重生态和可持续发展,更重要的还是要尊重景观园林的地域性,在当地、当时寻求出适合当地的自然灵感和自然元素;同时还要尊重当地场地的特征,尊重它的历史和文化,在设计中保留、利用这些文化元素,增加景观园林的功能性和审美性。重视结合自然的设计,倡导全新的设计理念,形成生态设计理念;必须按照生态原则对城市进行规划和设计,更多的运用本土材料将整个被设计体形成一个有机体,最大化的减少人工成本,增加自然的做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因此,未来的景观设计,将不再单纯的停留在表面的美丽上,而是将更加注重园林设计的内在美,将生态价值和生态美从形式走向功能与内涵的统一。

4我国园林景观设计改进的措施

4.1形成现代化城市园林设计理念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加快,景观园林设计也逐渐提出新的要求,以生态学和环境学为依据,不断形成现代化城市的园林设计理念,树立“多样性的自然生态环境”的基本理念;建设生态园林,不断加深对生态园林概念的理解;让景观园林的设计满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乐趣;从景观园林的造诣出发,提高人类的自然意识,提高他们对保护环境的重要认识,形成新的园林设计理念。

4.2提倡建设园林城市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们在城市建设中也逐渐认识到环境的恶化、生态的失调,同时也逐渐意识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近年来,不少城市都提出“城市与自然并存”的观点,打响了城市自然化的口号。但是还是有一些城市,过分强调城市的现代化和气派,忽视景观园林造诣的价值。事实上,建设园林城市已经逐渐成为中国城市建设在近一阶段的目标和要求。因此,大力提倡建设园林城市,强调从各区域城市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探究,找到适合该城市的景观园林设计思路。

5结语

园林景观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其中充满了渗透与被渗透,覆盖与被覆盖,影响与被影响的动态变化,虽然其进程逐渐被理性修正,内涵越来越丰富,精神越来越宽容,方向越来越多样,但仍然会有许多东西被同化、吞并乃至消失。尤其对于那些经济文化水准相对滞后的发展中国家、地区,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不仅是技术与方法问题,更多的是愿望和个性问题,只有主动走出去,拓宽视野,带着新奇并加以分析,才能独创性地融入世界,与时代同步。

参考文献:

[1]张国强.风景园林设计――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作品集粹[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