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婴儿护理方法范例

婴儿护理方法范例

来源:宝玛科技网

婴儿护理方法范文1

【关键词】 婴幼儿;泪道冲洗;泪道阻塞;

泪道阻塞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病,常表现为泪溢,合并泪囊感染时常有脓性分泌物溢出[1]。泪道冲洗是治疗泪道阻塞的常用,婴幼儿的泪道较细小,传统的泪道冲洗比较繁杂,难度较大,单一医护人员难以完成操作,且冲洗效果不够理想, 张宁、陶晗对传统的泪道冲洗进行改进,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可由单一医护人员完成,自命名为改良型婴幼儿泪道冲洗法和高液压婴幼儿泪道冲洗法,效果良好,今将首次接受改良型泪道冲洗法和高液压泪道冲洗法治疗婴幼儿泪道阻塞120例144眼的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录2007年5月至2008年2月在儿童眼科门诊因溢泪、溢脓就诊的年龄为1~6个月泪道阻塞的婴幼儿共120例,144眼,其中男60例,69眼,女60例,75眼,且首次接受改良型泪道冲洗法和高液压泪道冲洗法治疗婴幼儿泪道阻塞进行统计分析,不是首次接受泪道冲洗的患儿不列入本组统计。

1.2 治疗与结果 首次行改良型婴幼儿泪道冲洗年龄为1~6个月的婴幼儿120例,144眼均能顺利进行,采用改良型婴幼儿泪道法冲洗后,泪道没有通畅者均进行高液压泪道冲洗法冲法。采用改良型婴幼儿泪道冲洗144眼后,泪道通畅者为36眼,占25.00%,不通畅者为108眼,占75.00%,泪道不通畅者108眼行高液压婴幼儿泪道冲洗法冲洗后,泪道复通畅者为83眼,泪道仍不通畅者25眼。综合首次行改良型婴幼儿泪道冲洗法及高液压婴幼儿泪道冲洗法冲洗后,年龄为1~6个月的婴幼儿120例,144眼中,泪道通畅者119眼,占82.%,泪道仍不通畅者25眼,占17.36%。

2 泪道冲洗治疗前护理

2.1 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指导,消除家属的种种顾虑,得到家属的支持与信任,详尽向家属说明泪道冲洗在泪道阻塞治疗中的重要性,说明冲洗的过程,取得家属的支持与合作。

2.2 泪道冲洗治疗前准备 检查所必需的医疗器械,磨钝的4~6号头皮针,泪小点扩器等是否齐备,用消毒棉签清除婴幼儿眼分必物,干性眼分物泌要蘸上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湿性清除。

2.3 磨钝头皮针的方法 用镜片磨边机打磨,手工细磨,并在棉签上和自己的手背上试验,头皮针头要求光滑,无锐利感,用注射器冲洗明确头皮针通畅,经消毒后备用,本院使用高压蒸气灭菌法。

3 泪道冲洗治疗操作方法

3.1 改良型婴幼儿泪道冲洗法 ml注射器抽取已溶解的双黄连注射液3 ml 0.3 g,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 ml 5 mg,生理盐水6 ml,总混合药液10 ml,注射器套入已磨钝的4~6号头皮针管,排除空气,用已磨钝的头皮针尖垂直插入已经扩张过的下泪小点,有抵触感时把头皮针向颞侧转90°呈水平状进针伸入泪小管,直达泪囊,若进入阻力大,则要边注射混合药液边进针,在液压的作用下扩张泪小管就容易伸入,不可粗暴操作,以免损伤泪小管黏膜。。泪道通畅的表现:患儿有频繁的吞咽动作或鼻孔有药液流出。

3.2 高液压婴幼儿泪道冲洗法 若用上述改良型婴幼儿泪道冲洗法冲洗,泪道尚未能通畅,则进行高液压婴幼儿泪道冲洗法冲洗:已进入泪囊的头皮针向上转90°再向下经过泪囊到达或接近鼻泪管,此时头皮针已压迫泪小管总管,上下泪小管,在密切观察幼儿的状态下,缓慢加压注入混合药液,压力渐渐增大,为了防止在高液压下头皮针脱离注射器,用一手的拇指和食指按住头皮针管与注射器接头处,其他三指及手掌紧握注射器套筒,注射器的注射棒朝下,用力缓慢往桌上推压,压力较大的混合液传向泪囊及鼻泪管下端,促使鼻泪管下端Hasner瓣开放、引起阻塞的分泌物移位,甚至使鼻泪管下端膜状物破裂,从而迫使鼻泪管下端通畅,此方法自命名为“高液压婴幼儿泪道冲洗法”,大部分用常规泪道冲洗法冲洗泪道不畅通的婴幼儿应用此法操作泪道畅通。

3.3 泪道冲洗治疗注意事项 注意动作要轻巧,忌粗暴操作,以免损伤泪道;注意观察冲洗返流物;注意观察幼儿表情的变化,有异常改变马上停止操作,如眼睑肿胀,婴幼儿突然停止哭闹等。

4 泪道冲洗治疗后指导

嘱家属注意幼儿眼部卫生,用棉签及时清除眼分泌物,也可用纯棉毛巾或纱布消除,不能使用纸巾清除眼分泌物,因为纸巾纤维易粘在眼结膜上,况且不够卫生,若使用纯棉毛巾或纱布清除眼分泌物,必须进行清洗后煮沸消毒,阳光下晒干才能再次使用。按摩泪囊区前要洗手,剪短指甲;注意观察婴幼儿眼分泌物和泪溢情况,发现依然泪溢隔天到医院继续行泪道冲洗;大多数婴幼儿不需用药。

5 讨论

我国每年有新生儿约2000万[2],与婴幼儿溢泪、泪道阻塞相关的新生儿泪囊炎占新生儿的2%~4%[3],但根据郭玉銮等[4]对3704例新生儿眼病筛查报告,与婴幼儿溢泪相关的泪小点膜闭2例(2只眼),先天性泪囊炎1例(1只眼),数量甚少。但笔者在儿童眼科门诊因溢泪、溢脓接诊的婴幼儿数量很多。

无论护理学科如何发展,永远改变不了“以患者为本”的核心[5],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痛苦,采用改良型婴幼儿泪道冲洗法及高液压婴幼儿泪道冲洗法治疗婴幼儿泪道阻塞,属于无创伤性治疗,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可单一医护人员完成,统计结果表明,治疗效果很好,从而减少创伤性治疗。高液压婴幼儿泪道冲洗法能促使泪道通畅的原理:压力较大的混合药液传向泪囊及鼻泪管下端,促使鼻泪管下端的Hasner瓣开放、引起阻塞的分泌物移位,甚至使鼻泪管下端膜状物破裂,从而迫使鼻泪管下端通畅,达到治疗泪道阻塞的目的,但对于没有管道化的鼻泪管,较厚实的膜状物高液压婴幼儿泪道冲洗法也无效,只能改用有创伤性的治疗,如泪道探通术、泪道穿线或插管术、泪囊鼻腔吻合术等[6]。不管医学如何发展,护理在新的治疗中也占重要地位,本组采用改良型婴幼儿泪道冲洗法及高液压婴幼儿泪道冲洗法,属于无创伤性的治疗,若没有好的护理,没有细致的护理操作,是不能达到好的治疗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惠延年.眼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53-56.

[2] 卜行宽.关于我国开展早期听力检查和干预的认识和意见.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1,9(1):13-15.

[3] 江军,费秀清,庞秀琴.泪道探通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中国斜视与小儿科杂志,2001,9(3):97-136.

[4] 郭玉銮,董砚儒,施锦娜,等.3704例新生儿眼病筛查报告.中华眼科杂志, 2006,42(8):470-471.

婴儿护理方法范文2

[关键词]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护士;护理风险;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5(c)-0172-02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是抢救治疗小儿重症疾病的场所,也是护理风险及纠纷发生较多的区域,小儿疾病病情变化快,病情急、容易反复、死亡率高,在住院治疗过程中患儿家长极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家长不满情绪,如果应变能力差,沟通不及时,对护理风险的预见性差,极易发生冲突和误解而引起护理纠纷。

1 原因分析

1.1 缺乏与患儿及家长的有效沟通

儿科患者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差,加之对医院的环境陌生,对医护人员存在恐惧、戒备的心理,常常哭闹,不配合,儿科护士和小患儿沟通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特别是重症监护病房,患儿病情重,哭闹,烦躁,沟通更加困难,另外在我国特定的国情下,独生子女占多数,孩子是家长的宠爱,一旦孩子在治疗过程中病情加重、治疗不顺利,患儿家长极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迁怒于护士,甚至有些家长会出言不逊,指责辱骂护士,而重症监护病房护士80后、90后的独生子女占很大比例,又以自我为中心倾向,控制情绪的能力弱,很容易与患者家长产生矛盾[1],加大了工作中的护理风险。

1.2 护士责任心不强,出现差错事故而引起纠纷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病情重,病情变化快,护士因责任心不强,不能及时巡视病房,没有在第一时间发现病情变化而使得疾病无法得到及时治疗和护理,引起患儿家属的不满,导致纠纷。另外重症病房护理工作量大,医嘱修改次数多,护士处置时没有认真作好“三查七对”,特别是在抢救工作繁忙、交前后、节假日、中午班及夜班是护理风险的高发阶段[2]极易出现差错事故。差错出现后,如果缺乏解决经验和沟通能力,就会引起护理纠纷的发生。

1.3 年轻护士对护理风险缺乏预见性

儿科重症病房护士年龄偏小,大部分是未婚,没有做母亲的体验,对于孩子病情加重时家长的焦虑、恐惧心情不能完全理解。另外,由于患者多,护理工作繁忙,长期的超负荷工作,使护士身心疲惫,出现护理工作不到位,不能及时地做好宣教和解释工作,增加了患儿家长的不满情绪,年轻护士对于护理风险又没有经验和预见性,稍有疏忽,就会导致护理差错和事故的发生。

1.4 护理操作技能不熟练

在临床工作中操作技能不娴熟,大部分家长对静脉输液“一针见血”的期望值较高,在未能如愿时对护士有意见,如果护士若未能调整自己的情绪,耐心给家长作好解释和安抚工作,很容易激发矛盾[3],引起患儿家长的不满。

2 应对的方法及对策

2.1 强化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监控

重症监护病房的护士首先应高度认识护理风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观念上加以转变,提高从业者的风险意识,科室应定期举行相关的护理风险和法律学习,一旦护理风险发生时,可以将法律法规作为保护自己的武器。加强护理风险的监控和管理,充分重视护理工作中的各个关键环节,对容易造成护理风险的工作环节提高警惕,对有纠纷倾向的患儿或家属,要及时向护士长、科主任汇报,并班班交接,谨慎对待,防止事态恶化。另外,还应该收集临床上具有典型护理风险的案例进行学习、分析、讨论,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降低护理风险。

2.2 加强与患儿及家长的沟通

随着医疗的改革,人们运用法律的意识不断增强,对护理服务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使护士承受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4],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就要掌握一定的语言沟通技巧和方法,主动和患儿及家长沟通,并在与患儿家长的沟通中学会倾听、接受;在与患儿沟通时做到平等,鼓励和安慰患儿,取得患儿的信任,家长的理解和支持,降低了护理风险,减少纠纷的发生。

2.3 提高自身修养,加强服务质量

作为儿科护士,特别是重症监护病房的护士,必须要具备乐观、开朗、稳定的情绪,提高自身素质及责任心,爱护患儿,以理解、友善、平等的心态,为患儿及其家庭提供优质的服务[5],与患儿家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断求取知识,丰富和完善自己,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2.4 加强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训

护理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强的服务工作,重症加护病房的护士除具备基本护理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外,还需要进行专业培训。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提高业务素质,不断学习护理新知识、新技术,掌握重症护理的相关知识及常用药的规格、剂量、性质和应用,掌握相关疾病的专业知识,熟悉并能操作许多精密监护仪器,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头皮针静脉输液是儿科护士最常见的处置之一,也是减少和避免纠纷的重要因素,因此重症病房护士要不断加强技术训练,尽量确保一针穿刺成功,提高静脉穿刺“一针见血”成功率,减少患儿痛苦。

2.5 加强健康教育宣传

分析医疗纠纷所涉及到的护理问题发现,很多时候是因为患者缺乏疾病知识、不了解治疗和护理方法、对病情变化不理解而造成纠纷的发生[6],儿科的健康教育应采用家长教育为主,患儿教育为辅的方法,对于重症病房护士,就要不断地学习,用自己掌握的疾病知识和语言沟通技巧及方法,在治疗护理中对患儿家长提出的疑问,以通俗易懂、符合个性化的语言,结合患儿的实际情况向其家长说明用药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等,使患儿及家长对疾病、治疗和护理有一个明确的了解。这样不仅会得到患儿及家长的配合、理解、支持,而且能使其产生信任感,从而降低了护理风险,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2.6 重视安全教育,强化法律知识

长期以来,护理人员一直处于医疗服务的主要地位,在实践中,护士更多考虑如何尽快解决影响患者健康的根本问题,而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特别是面对患者的法律意识日益增强的情况下,一些护士感悟不深,极易引起法律纠纷。因此,对于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护士, 要有意识的学习法律知识,能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行为的准则,提高遵照法律程序处理护患矛盾的能力,做到知法、懂法、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时刻牢记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小心谨慎、尽职尽责地为患者服务。

总之,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在工作中,在与患儿及家长的交往中,要有较强的风险意识及法律意识,要表现出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蔼诚恳的态度,精炼的语言,精湛的护理技术,沉着稳重的举止,使患儿及家长产生充分的信赖,增强患者的满意度,加深对护理工作的理解,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郑亚华.输液室受暴力行为侵袭的原因及对策[J].护理与康复杂志,2005,4(3):175-176.

[2] 薛素兰,吴晓莹.护理行为风险管理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05,5(1):19.

[3] 许丽丽.儿科门诊输液存在安全隐患分析及护理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9):1406-1407.

[4] 冯辉,徐桂菊,郑莉伟.人性化管理干预对降低产科护士压力的效果评价[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4):467-469.

[5] 崔焱.儿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

婴儿护理方法范文3

【关键词】护理;儿科;静脉留置针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47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84-02近年来,留置针的推广对临床治疗产生巨大作用,它在临床静脉输液、输血、动脉及静脉取血等都有普遍的应用。但是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新的问题。。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2月――5月收治在我科的300例住院患儿,其中男性200例、女性100例,使用留置针为BD公司第三代产品。年龄均在40天-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1.8)岁。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为1-5天。

1.2一般方法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表,在家长的同意与监督下进项调查。调查内容主要为留置针应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包括穿刺成功率、留置针保留时间、有无液体渗漏、管腔堵塞、脱出等。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进行本研究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在300测试患儿中,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仅占80.2%;液体出现外漏的有20例,占6.7%;发生堵塞者25例,占8.3%;留置针拖出者为15例,占5%。2结果

通过对300名患儿调查的发现,我国目前在留置针穿刺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何促进留置针在儿科中的顺利开展,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3讨论

3.1探讨其失败原因

3.1.1护理人员穿刺不当血管选择不当;技术准备不充足。

3.1.2留置针固定不当由于小孩特殊的心理需求,会使操作的连续性受到打扰。恐惧心理使他们不自觉抓落针管,胶布、敷贴被小孩大量分泌的汗液油脂弄湿,失去粘性。

3.1.3套管针多因素堵塞封管不当导致血液返流形成,病人活动中静脉压力过高导致血液回流,因滴入液体冰冷或药物刺激、化学性刺激使静脉壁突然收缩引起导管闭塞[1]。推入过少的封管液,影响封管液注入量,引发回血致套管不畅。

3.1.4病人自身条件制约由于病人血管壁弹性不足、脆性增加以及某些药物造成的血管通透性增加,或者血管破裂等,使留置针发生局部渗透、肿胀、局部疼痛现象。

3.1.5静脉炎受多因素影响如药物刺激、机械刺激、无菌操作不当、液体温度和浓度、输液时间过长等原因,会在患儿身体沿静脉方向出现发红、疼痛、肿胀、发热等症状。可触及硬结。

3.2探讨改善穿刺方法

3.2.1血管选择要选用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易于固定的血管,如手足背静脉、大隐静脉、桡侧浅静脉、耳后静脉、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及其额角分支等较粗直的血管,避免选择弯曲、细小的血管[2]。

3.2.2穿刺方法心态:护士操作时保持心态平和,将生活情绪丢开。要求:严格无菌操作技术,消毒后旋转松动留置针外套帽,消除套管与针芯的粘连。技术:取导管针,除针套,保持针头斜面向上。左手绷紧皮肤,以15-30度角进行穿刺,见回血后,降低进针角度再将穿刺针推进0.2-0.5cm。右手以拇指和食指夹紧导管针的护翼。确保导管针固定后,拔出针芯0.5-1cm。顺带左手将外套管全部送入静脉。

3.2.3合理固定对于情绪不稳不太配合的患儿,可加长绷带绕2-3圈,或者手底部加可爱小盒子加以固定。或者用球垫针翼下,再加用胶带,无菌透明贴和自粘性弹力绷带固定,可降低静脉穿刺的次数,防止留置针针翼对皮肤的损伤,减轻患儿的痛苦。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使医患关系更和谐。

3.2.4正确的封管封管时应采用连续、不间断、边推注边旋转式退出针头的方法封管。如果将封管针头全部扎入留置针中,封管液推注完退出时,会使血液随拨针时的负倒流入管腔内,导致凝血堵塞。用生理盐水封管用量为5-10MI,停止输液后每隔6-8小时冲管一次。用稀释肝素钠溶液封管,用量为3-5MI,抗凝作用可持续12小时以上。稀释的肝素钠溶液应现配现用,以保证封管的成功[3]。头皮留置针在封管时推注宜慢,以免造成较小的小血管破裂。在临床护理中,留置效果还受到年龄、穿刺部位、活动度、患儿合作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3.2.5血管的保护在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不良反应,为避免对于血管危险因素的发生,最有效的办法是输入高渗透溶液或含刺激成分的溶液时应选择血容量充足的静脉,输完后再输入适量等渗液,以冲洗刺激性物质。

3.2.6取得家属的理解与配合,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4小结

在儿科护理工作中静脉留置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而在其应用中,还存在大量问题。护理人员应不断总结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原因,分析留置过程中的问题。使护理人员在操作中注意穿刺要点,及时解决出现状况。以减少护士穿刺的工作量,减少患儿的痛苦,增进护患关系。参考文献

[1]红英.临床应用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其预防[J].中医临床研究,2012(11):69.

婴儿护理方法范文4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8-00-01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2007年1月至今我科共收治19例小儿烧伤合并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儿。其中男性13例,女性6例。年龄在6月―3岁之间,平均2.5岁。烧伤面积 12―35%TBSA之间,烧伤面积>10%TBSA,平均烧伤面积为25% 。

2 发病原因

大面积烧伤后早期机体发生有效血容量不足,导致胃肠等器官处于缺血缺氧状态,激活黄嘌呤氧化酶,产生过量氧自由基,损伤胃肠黏膜,胃肠黏膜则发生水肿、充血、出血、应激性溃疡等。

3 临床症状

(1)前驱症状:表现为上腹痛、腹胀,频繁恶心、呕吐甚至出冷汗、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等

(2)伴随症状:呕吐咖啡色胃内容、黑便

4 特征

(1)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发病。

(2)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患儿多发生在烧伤面积较大的深Ⅱ°、Ⅲ°等严重烧伤患儿。

(3)多于延迟复苏导致的延迟性休克及创面继发感染者。

(4)应激性溃疡如无症状,临床不容易诊断而易被忽视。

(5)纤维内窥镜检查是早期诊断应激性溃疡的有效方法。

5 治疗

以镇静、抗休克、控制感染、止血为主。镇静剂要慎用。因为在休克期的烦躁,可多考虑血容量不足引起的。

5.1 预防

5.1.1 治疗原发病。尽早去除应激因素。

5.1.2 补液,防治休克,以恢复胃肠道血液供应。

5.2 治疗

5.2.1 在治疗初期、早期可给予抑酸等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如抗休克期可给予西米替丁静点。

5.2.2 营养支持,提高免疫力,减少对创伤的高代谢反应,如给予静点彼迪小安。

5.2.3 止血药的应用,可给予立止血。

6 护理

6.1 基础护理

6.1.1 保暖和预防体温过高

病房温度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55-65%,必要时给予热水袋,但温度不宜超过50度。使患儿体温在36.5-37.5,如患儿体温超过39,应及时物理或药物降温,防止高热惊厥、抽搐。

6.1.2 喂养

如无呕血或少量呕血时可给少量温牛奶,如剧烈呕血,应禁食,给予静脉营养。

6.1.3 做好创面护理,减轻疼痛刺激,减少休克因素。

6.2 急救护理

6.2.1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给予氧气吸入,特别注意头面部烧伤或有吸入性损伤的患儿,严密观察呼吸功能,监测血氧变化,床头备吸引器及气管切开包,及时进行气管切开或插管,保证气道畅通。

6.2.2 快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保障有效的静脉输液,迅速达到补充血容量的目的。

6.2.3 严格遵循输液原则,合理控制输液速度,确保有效抗休克治疗。以“先晶后胶”“先快后慢”“晶胶交叉”为原则。 ml/kg.d,2岁以上50-100ml。其中K=实际输入晶胶体/(面积×体重),计算结果第一个24小时的K值为1.8-2.0ml,第二个24小时的K值为1.5ml。第二个24小时补液总量:晶胶体按第一个24小时量的一半补给,水分同第一个24小时。关键是伤后第一个8小时尽量补足,一般补给总量的一半,后16小时补给其余的一半。晶体和胶体的比例一般为2:1,重度烧伤患儿可按1:1计算,后16小时补余下的一半。输液速度按生命体征变化和尿量情况及时调节。

6.2.4 认真监测患儿的神志、心率、呼吸、尿量、循环情况,密切观察患儿神志和精神神经系统的改变。随时掌握病情变化。给予患儿多功能监护。小儿烧伤后脉搏细速无力,可达140-180次/分,呼吸节律不整,可达30-60次/分,护士应注意呼吸频率、节律、肢端温度及口唇颜色的变化及血氧饱和度的情况。防止肺水肿、脑水肿及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发生。

6.3 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6.3.1 严重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时,可给予胃肠减压,要选择柔软、型号适宜的儿童一次性胃管。

6.3.2 胃内注入止血药

6.3.3 适当应用镇静剂

7 结果

除一例因合并多脏器衰竭死亡外,其余18例临床治愈。

8 结论

小儿烧伤合并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观察和治疗同样重要,预防重于治疗,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预见性地用一些保护胃黏膜的药物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烧伤学临床新视野》2005年5月.

婴儿护理方法范文5

【关键词】循证护理 小儿静脉留置针 并发症

循证护理是近年来护理学科发展起来的一种提高护理实践科学性和有效性的方法,又称实证护理。是一种可使护理实践更具科学性,实用性,可持续提高护理质量的新型护理模式,是护理发展的趋势。近年来由于静脉留置针因其操作简单,置管时间较长,减少因患儿反复穿刺而带来的痛苦,保护血管,使用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1]但同时临床应用中常出现:液体渗漏,皮下血肿,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疗安全。本院儿科于2010年1月—6月对11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进行循证护理,在预防静脉留置针并发症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1月—6月110例应用静脉留置针的住院患儿。其中男:59例,女51例,年龄2个月—6岁。

1.2方法

应用循证护理对110例应用静脉留置针患者,在并发症方面进行原因分析,确定问题,针对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制定护理措施。

2 循证护理

2.1提出护理问题

小儿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由于穿刺时患儿心里恐惧,烦躁哭闹,不能配合,出现液体渗漏,皮下血肿,导管阻塞等并发症。

并发症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既缩短了置管的应用时间,增加了穿刺率,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加重患儿家属的经济负担,增加患儿的痛苦,而且还可能引发医疗纠纷。

2.2应用循证的方法寻求产生问题的原因

2.2.1造成液体渗漏的原因 穿刺时由于患儿心里紧张,肢体过度活动,患儿烦燥不安,哭闹挣扎,固定不牢是造成液体渗漏的原因。

2.2.2造成皮下血肿的原因 护理人员穿刺技术的不娴熟,进针角度的过大或是过小,加之患儿的不配合,进针时针尖刺破血管壁是造成皮下血肿的常见原因[2]。

2.2.3导管阻塞的原因 液体结束后导管冲洗不彻底,是造成导管阻塞的常见原因;封管液的种类,用量,方法,以及推注的速度也是引起导管阻塞的因素。

2.3用循证护理的原则评价证据

把搜集到的相关研究性资料和文献进行评审,通过评审获得最佳研究实证,并与以往的护理经验,患者的个体特点相结合,制定护理计划,提供护理措施。

2.3.1预防液体渗漏的措施 做好宣教工作,指导患儿家属避免碰撞或是按摩患者局部。避免穿刺肢体运动和过度。用力;提高穿刺技巧,见回血后确定导管口完全进入血管内再拔出针芯固定。要妥善固定好导管针防止滑脱和松动;置留针穿刺成功后按常规固定后,另取胶布2条固定在透明膜和皮肤上,以防透明膜卷起,再用宽约2-3cm医用胶布固定置留针柄与软针之间,绕头部一圈半。[3]。

2.3.2加强穿刺技术的培训,预防皮下血肿的发生。选择粗,直,富有弹性的血管。穿刺动作轻,巧,稳,准,把握好进针角度,静脉留置进针角度由常规的15-30℃改为25-35℃针尖快速穿过皮肤下直刺血管,省去传统静脉穿刺皮下潜行的步骤,减少了留置针对血管周围组织的刺激和损伤。这种直刺法血管,受压固定,不滑动,穿刺成功率高;另外穿刺时防止患儿身体的躁动,也是有效避免和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

2.3.3预防导管阻塞的方法 首先选择直经大血管,输液后可用生理盐水充分冲洗管腔;也可用10ml肝素生理盐水封管,封管时采用连续,不间断,封管边推注边旋转退出针尖的方法。

3 小结

护理实践表明,循证护理是一种提高护理实践科学性,实用性。可以持续提高护理质量的新型护理工作模式,为临床护理实践指明方向;此外,循证护理指导护理过程中,其要求不仅仅是在原有护理理论指导下的常规护理,而且还有在循证护理理论指导下进行护理理论和实践的升华.

采用循证护理方法对小儿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进行指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障了医疗安全,减轻患者的痛苦及家属的经济负担,并提高了护士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参 考 文 献

[1]赵兰英。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及观察[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4,3(4):3

婴儿护理方法范文6

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300例婴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给予游泳、抚触护理,观察组给予游泳、抚触及穴位按摩护理。分别于出生后1、3、6个月测量婴儿的体质量、身高及头围,于出生后6个月评价婴儿的智能发育情况。结果:出生时,两组体质量、身高、头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1、3、6个月,观察组体质量、身高、头围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生长发育; 穴位按摩; 游泳; 抚触; 婴儿

Observation on the Influences of Early Swimming Touch Combined with Points Massage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Infants/LIN Yan-fei.//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04):100-103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nfluences of early swimming touch combined with points massage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infants.Method:Three hundred infa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0 to December 2013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different nursing modes,with 15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swimming and touch nursing,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swimming,touch and points massage nursing.The body mass,height and head circumference were measured 1,3 and 6 months after birth.The infants’ intellig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6 months after birth was evaluated.Result:At birth,the differences in body weight,height and head circumferenc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1 month,3 and 6 months after birth,the body weight,height and head circumferenc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Points massage; Swimming; Touch; Infant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Maternal & Child Health Hospital,Nanning 530003,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04.029

目前,现代社会中通过各种护理方式对婴儿的生长及智能发育进行辅助,已逐渐受到较多家长的重视[1]。抚触这一方式是经过科学指导实行有手法、技巧及秩序的抚摸。使温和、良好的刺激通过皮肤的感受器传达至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产生有益的生理效应[2]。婴儿游泳是属于水疗,能明显修复高危儿受损的神经细胞。随着婴儿游泳及抚触理论的日渐成熟,采取游泳及抚触刺激婴儿早期发育将是一种较为简易的护理方法[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300例婴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男72例,女78例;胎龄38~40周,平均(39.2±1.4)周;体质量2500~3700 g,平均(3100±200)g;顺产儿80例,剖宫产儿70例;出生1、5 min Apgar评分>9分。观察组男73例,女77例;胎龄37~39周,平均(39.5±1.5)周;体质量2500~3600 g;平均(3100±300)g;顺产儿85例,剖宫产儿65例;出生1、5 min Apgar评分>9分。两组性别、胎龄、体质量、分娩方式、Apgar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婴儿无窒息与疾病史;(2)均为单胎初产,胎龄37~40周,出生时体质量为2.5~4 kg;(3)婴儿父母对穴位按摩与游泳抚触配合持认可态度,并能坚持来本院对婴儿进行抚触、游泳、穴位按摩,并按时行复查、检测;(4)父母工作稳定,家庭居住环境好;(5)产妇妊娠和分娩期无产科并发症和内外科疾病。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游泳加抚触护理,于出生第2~30天开始,对其进行游泳与国际通用标准手法的抚触护理[4]。同时,指导家属抚触的方法,以便婴儿出院后的护理及随诊。具体方法如下。

1.3.1.1 游泳方法 给予婴儿游泳及抚触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可播放一些柔和音乐,并把防水袋放置在池中,加温水,并调试温度至38 ℃,并将溶质放入池内[5]。检查游泳圈是否损坏,将两侧气囊均充气90%左右[6]。在进行游泳及抚触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洗手及将指甲剪短,并保持愉快心情,充满爱意,与婴儿沟通交流时采取安稳的语言及亲切的目光。对早期脐残端尚未脱落的婴儿,护理人员可为其贴护脐贴,并测量出颈围,为其选择适应的双保险游泳圈,套入颈部后,使其下颌放于下颌槽内,将双保险扣扣好,护理人员托住其臀及背部,在柔和音乐声中,将其放置于水中[7]。结束游泳后,护理人员托住婴儿躯体离开游泳池,于工作台上将婴儿泳圈取出,擦干其身体,并采用消毒液对脐带进行护理。

1.3.1.2 抚触方法 游泳结束后,护理人员协助婴儿取舒适的,同时由专业人员对其进行抚触,具体方法根据《强生婴儿抚触医务人员指导手册》中相关标准[8]。抚触流程:(1)头面部。于婴儿前额中心位置用双手拇指向外进行推压,形成一个微笑形状;婴儿中、下巴部位亦按上述方法重复操作[9]。(2)胸部。护理人员的双手放于婴儿两侧肋缘处,右手往上划,划至婴儿对侧肩膀位置后复原,然后换左手应用同样抚触手法进行,在婴儿胸部位置画成交叉状[10]。(3)腹部。护理人员在其腹部顺时针方向进行抚触,于其左腹进行由上到下的方式,在婴儿腹部画上一个字母“I”,由左到右画一个“L”字母,由左向右画一个倒的“U”,并使用关爱的语气,对其说“I love you”。(4)手部。将婴儿双手向下垂,用一只手将婴儿胳膊捏住,从上臂至手腕轻轻地挤捏后,用另一只手手指抚触其手腕;然后揉搓,护理人员用双手将婴儿手臂夹住,进行上下搓滚,轻拈其小手及手腕,然后护理人员用拇指,由婴儿手掌心至手指抚触,并捏拉其手指关节,在抚触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确保婴儿的手部不受伤害[11]。(5)腿部。挤捏并抚触婴儿小腿、大腿以及膝部,由其大腿到脚踝处轻柔挤捏;抚触脚踝跟足部;用双手将婴儿小腿夹起,上下搓滚,并轻拈其脚掌及脚踝,用拇指从脚后跟至脚趾抚触。(6)背部。在对婴儿背部进行抚触时,应让其趴下,双手平放于背面,以脊椎作为中分线,脊椎与双手成90°,朝相反方向重复将双手移动,从颈部往下抚触,并用指尖轻柔抚触婴儿脊椎两边的肌肉。并再次从颈部向下进行迂回运动[12]。

1.3.2 观察组 观察组婴儿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护理,于出生后第2~30天开始,将穴位按摩与标准抚触法相结合进行按摩,持续半年,并教会婴儿家属穴位按摩与抚触的方法,以便于婴儿出院护理及随诊。具体方法如下。

1.3.2.1 游泳及抚触前准备工作 环境: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8~30 ℃,相对湿度为50%~60%,并使房内光线柔和。要求婴儿在不累、不饿并清醒的状态下进行。游泳每天一次,哺乳时间为90 min,抚触为2次每天,一般在游泳之后午睡之前。婴儿游泳必须由专业人员负责,并严格根据程序要求操作。护理人员对婴儿抚触及穴位按摩必须具有抚触资格证书,并按国际标准的手法进行。护理人员可教家属进行抚触与穴位按摩的操作,并达操作熟练,力度合理,手法轻柔,穴位准确。

1.3.2.2 游泳抚触与穴位按摩配合的方法 观察组婴儿采取游泳抚触与穴位按摩相配合的护理,其游泳及抚触的方法与对照组护理方法一致,其穴位按摩法应根据《强生婴儿抚触医务人员指导手册》中相关标准,穴位按摩:同时对婴儿太阳穴、耳穴、劳宫穴、足三里穴、涌泉穴、合谷穴、神厥穴及迎香穴进行按摩[13]。在住院期间,由具抚触资格证书的护理人员进行操作,出院后上午的游泳由护理人员进行操作,下午则由婴儿家属给予抚触配合穴位按摩,持续6个月。出院后,要求家属按时行检测、复查。

1.4 观察指标 婴儿于出生时第1、3、6个月由专业护理人员测量及记录婴儿体质量、身高、头围,于婴儿出生后6个月对其认知能力、语言、精细动作、社交行为、大动作及发育商进行评分以评估其智能发育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统计数据录入Excel(2003版)行逻辑校对,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体质量比较 出生时,两组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1、3、6个月观察组体质量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身高比较 出生时,两组身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1、3、6个月观察组身高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体质量比较(x±s) kg

组别 出生时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对照组(n=150) 3.24±0.26 4.96±0.35 6.85±0.73 8.94±0.82

观察组(n=150) 3.25±0.21 5.38±0.37 7.47±0.87 9.32±0.93

t值 0.37 7.96 6.69 3.75

P值 0.7143 0.0000 0.0000 0.0002

表2 两组身高比较(x±s) cm

组别 出生时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对照组(n=150) 50.48±1.43 54.95±1.24 62.4±1.71 70.4±2.38

观察组(n=150) 50.43±1.22 55.86±1.15 65.1±1.74 72.53±2.25

t值 0.33 6.59 13.55 7.97

P值 0.7448 0.0000 0.0000 0.0000

2.3 两组头围比较 出生时,两组头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1、3、6个月观察组头围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两组头围比较(x±s) cm

组别 出生时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对照组(n=150) 34.16±1.24 36.±1.18 39.94±1.23 43.67±1.19

观察组(n=150) 34.02±1.39 37.57±1.27 41.02±1.34 44.97±1.27

t值 0.92 6.57 7.27 9.15

P值 0.3581 0.0000 0.0000 0.0000

2.4 两组智能发育情况比较 出生6个月后,观察组认知能力、语言、精细动作、社交行为、大动作、发育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2)水能对婴儿外周血管起着按摩的作用,能有效促进血液循环,并刺激淋巴系统,以增强其抵抗力[14]。(3)婴儿游泳时,全身均受到水(温和)的刺激,能有效提高婴儿神经系统对外界的反应力,使得其肺活量增加,并且可使婴儿的腹肌与胸肌得到相应锻炼,运动量的增大、体力的消耗与营养摄入的增加都使得婴儿体质量、身高、头围增加,且能有效的激发婴儿嗅觉、视觉、触觉及平衡觉[15]。

游泳与抚触对婴儿的神经及早期行为发育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婴儿出生后的前6个月,在脑的功能和结构上,均具有较强的重组能力和适应性,有利于婴儿脑潜能的开发,其原理主要是通过闻、听、视等对婴儿的器官与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较好的生理效应,从而促使其全身系统发育[16]。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发育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祖国医学认识,按摩手法与力度尤其重要,顺着经脉轻柔的按摩为补,逆经用力的按摩则为泻,通过对婴儿按摩,一方面可作用于下丘脑-垂体,经过按摩手法反馈调节,起着健胃和脾、活血生津、阴阳调和、消除积滞等多种作用[17-19]。从而使得脏器功能出现改变,增强婴儿小肠的吸收力,使其体质量得以增长[20]。另一方面,游泳抚触与穴位按摩相配合能通过婴儿的体表触觉感受器传导兴奋迷走神经,使其机体的胃肠蠕动功能增加,胃肠道内分泌激素的活力增长,有利于摄取营养物质,从而促进婴儿身高、体质量、头围的增加。另外,抚触有利于婴儿的应激能力提高,如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分泌增加,进而增强婴儿免疫力,确保了婴儿健康状态,使其能快速生长发育[21]。本研究结果发现,婴儿出生时,两组体质量、身高、头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婴儿出生后1、3、6个月后,观察组体质量、身高、头围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游泳抚触配合穴位按摩能有效促进婴儿生长发育和智能发育,值得应用于整个日常保健工作中。

参考文献

[1]陈明.婴儿/新生儿游泳、抚触对生长发育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7):929.

[2]黄莉莉,孙淑杰.游泳与抚触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95-96.

[3]王迪,何静.游泳与抚触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6):99-100.

[4]张兆兰,李杰,李爱芳,等.游泳和抚触对婴儿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及体格生长发育的干预作用[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0,31(4):416-418.

[5]宋荣霞.婴儿游泳训练及抚触对其发育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1):1188-11.

[6] Chen J,Sadakata M,Ishida M,et al.Baby massage ameliorates neonatal jaundice in full-term newborn infants[J].The Tohoku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2011,223(2):97-102.

[7] Walker P.Olive oil versus medicinal grade mineral oil for baby Practitioner,2010,83(12):20.

[8] Tuitui R L,Suwal S N,Shrestha S,et al.Hand-touch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neonatal hypothermia in Nepal[J].Journal of Tropical Pediatrics,2011,57(3):236-238.

[9]杨玉梅,许建红,王月红,等.早期坚持游泳对婴儿行为神经及远期智能发育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7):1985-1988.

[10]靳永萍,刘芳丽,樊建科,等.穴位按摩在新生儿抚触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8):1237-1239.

[11]王瑞娜.中医穴位按摩对早产儿体重影响50例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6):77-78.

[12] Sanchez-Esteban J.Growth factors and fetal lung development mediated by mechanical forces[J].World Journal of Respirology,2013,3(3):44-47.

[13]梁伟姬,欧芬,梁洁英.穴位按摩治疗小儿术后腹胀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6):22-23.

[14] Dursun A,Zenciroglu A,Okumus N,et al.Newborn massage and neonatal jaundice[J].The Tohoku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2011,225(3):221.

[15]张静,刘燃,王威,等.抚触配合穴位按摩对先心病婴儿体外循环术后免疫指标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1):7-8.

[16] Serrano M S,Doren F M,Wilson L,et al.Teaching Chilean mothers to massage their full-term infants:effects on maternal breast-feeding and infant weight gain at age 2 and 4 months[J].

J Perinat Neonatal Nurs,2010,24(2):172-181.

[17] Coppola G,Cassibba R,Bosco A,et al.In search of social support in the NICU:Features,benefits and antecedents of parents' tendency to share with others the premature birth of their baby[J].J Matern Fetal Neonatal Med,2013,26(17):1737-1741.

[18] Tzifa A,Komnou A,Loggitsi D,et al.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a premature baby with interrupted aortic arch and aortopulmonary window[J].Cardiol Young,2013,23(5):742-745.

[19]陈艺玲,蔡萍.游泳与抚触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探讨[J].福建医药杂志,2010,32(5):168-169.

[20]张玲玲.抚触的应用现状[J].全科护理,2011,9(27):2519-2520.

[21]刘玉萍,曹春香.新生儿游泳和抚触新的临床护理体会[J].宜春学院学报,2010,32(z1):83,101.

[22]刘金和,刘金婷.按摩治疗对早产儿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5,30(1):41-4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