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真空中的介电常数08.8510C/(Nm)
§8-2 电场 电场强度
Eqir3i
40iri1(分立)
Edqr 340r1(连续)
大前提:对点电荷而言 ↑
(提问:为什么试探电荷要求q足够小呢?
答:因为q会影响到源电荷的分布,从而影响到E的大小)
附:1.电偶极子
peqre(其中pe为电偶极矩,re为电偶极子的臂(负→正))
2pe(考察点p在电偶极子的臂的延长线上)
E140x3
2. 均匀带电圆环在轴线上的场强E140a2b2qb3/2(其中a为半径,b为距
圆心的距离)
§8-3 高斯定理
E处处为0qi0qi0i对于高斯定理(因为局部电荷有正有
q0电通量为0E处处为0iEi负,局部电通量也有正有负)
§8-4 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电势
qi40iri1附:电偶极子
(分立) dq40r1 (连续)
1per40r3(普适式)
补充:电偶极子
E13(peer)erpe40r3(普适式)
1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环路定理:Edl0
L§8-5
Egrad(“—”表示方向指向电势降落的方向)
fEen(即导体表面单位面积所受到的力在数值上与导体表面处电场的能量密度相
带电粒子在静电场中的运动
等势面 电场强度与电势梯度的关系
§8-6
等,力的方向与导体带电的符号无关,总是在外法线方向,是一种张力)
电偶极子受到的力偶矩MPeE(在不均匀电场中也可近似套用)
电偶极子在外电场中的势能WPeE(注意:是有一个负号的)
1相关记忆:n个电偶极子的相互作用能WPiEi
2i第九章 导体和电介质中的静电场 §9-1 静电场中的导体
Eeen(无限大平面的场强)) n(注意:不是E导体表面的场强
020孤立带电导体电荷分布特点是曲率半径大,密度小
曲率半径小,密度大受力:内部f0;表面f垂直于导体表面静电平衡条件的三个表述:场强:内部E0;表面E垂直于导体表面
电势:等势体§9-2 空腔导体内外的静电场
静电屏蔽的实质:导体外(内)表面上的感应电荷抵消了外(内)部带电体在腔内(外)空间激发的电场。
§9-3 电容器的电容 孤立导体球的电容C40R 常见形状电容: 平行板电容器C0Sd
球形电容器C40RARB(当RB>>RA时,变为孤立导体;当RB、RA都很大,
RBRA2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d=RB-RA很小时,变为平行板电容器) 圆柱形电容器C20l
ln(RB/RA)§9-4 电介质及其极化
无极分子→感应电矩(电子位移极化为主) 有极分子→介质的极化(取向极化为主) 高频时,都以电子位移极化为主
电极化强度PpV
(它是反映介质特征的宏观量)
PE各向同性电介质e0(统计物理和固体物理建立了P与E的关系)
极化电荷QPPS
SQPPdS →是不是很像高斯定理?
(即Pen为电荷面密度) (即P为电荷体密度)
§9-5
EE0E'(E0、E'分别表示自由电荷与极化电荷所激发的场强)
电介质中的静电场
绝对介电常数§9-6
r0(1e)0
电位移D0EP
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 电位移
DdSq0(q0指自由电荷)
SD、E、P三矢量之间的关系D§9-7 *电场的边值关系 0EP0Ee0EE
切向 不连续 连续(电场环路定理决定) 切向 不连续 Dr0E(原理) 法向(无面电荷时) 连续(电场高斯定理决定) 不连续 电流密度E(原理) 法向(稳恒电流) 连续(恒定电流条件决定) 3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9-8 不连续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能 静电场的能量 连续(电场环路定理决定) 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能(互能),又称电势能 W1qiVi 2i(其中Vi表示在给定的点电荷系中,除第i个点电荷之外的所有其他点电荷在第i个点电荷所在处激发的电势)
电荷连续分布时的静电能(互能+固有能) W11dVdS 2V2S
1静电场的能量 WedVDEdV2VV(
别在于不同。
说明1:真空中与介质中电势能都是将q0的自由电荷由无穷远处移至该位置所做功,区
说明2:互能是移动点电荷过程中外力做的功,固有能是形成点电荷过程中外力做的功。) §9-9 铁电体 压电体 永电体 第十章 恒定电流和恒定电场
§10-1 电流密度 电流连续性方程
v电流密度
IdS
SdqdSdt
§10-2 恒定电流和恒定电场 电动势 恒定电流条件
dS0
恒定电场也服从场强环流定律
LEsdl0
电动势 EKdl
(EK表示非静电性场的场强) §10-3 欧姆定律 焦耳-楞次定律
微分形式 E
电阻率与温度
积分形式
dllRSS
2pEE热功率密度
0(1t)(称为电阻的温度系数)
4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10-4 一段含源电路的欧姆定律 *基尔霍夫定律 一段含源电路的欧姆定律
UABVAVBIR
(∑IR指电阻电势降落,∑ε指电源电势升高) 闭合回路的欧姆定律
I(RRi)
(说明:一段均匀电路的欧姆定律给出了一段不含电源的电路两端的电势差和通过电路的电电流的关系,全电路欧姆定律则给出了闭合电路中的电流与电源电动势的关系。) 基尔霍夫第一定律
I0
基尔霍夫第二定律
IR
§10-5 *金属导电的经典电子理论 第十一章 真空中的恒定磁场
§11-1 磁感应强度 磁场的高斯定理
FmBqv (单位:1T=104Gs)
BdS
通过有限曲面S的磁通量
S§11-2 毕奥-萨伐尔定律
0IdlrdB4r3
72(真空磁导率0410N/A)
任意线电流所激发的总磁感应强度
0IdlrBdBL4Lr3
(说明:当要考虑线的粗细时,Idl应换成dV)
*运动电荷的磁场
B00vE
§11-3 毕奥-萨伐尔定律的应用 载流圆线圈轴线上的磁场 (1) 在圆心处,B00I2R
(2) 在远离线圈处,引入磁矩pmIS(对比
12p02pmeEB3) 3(对比4x4z0玻尔的氢原子模型中轨道磁矩
peqre),
与轨道角动量L之间的关系
5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11-4 §11-5 §11-6 §11-7
安培环路定理
安培环路定理的应用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所受作用及其运动 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运动的应用
InSqv霍耳效应只需把握Uq
BqvEqd§11-8 磁场对载流导线的作用
安培力FdFIdlB
LLMpmB(对比MPeE)
(说明:上式可用来定义磁感强度)
载流回路处在外磁场中的相互作用能为WPPmB(对比WPeE)
§11-9 平行载流导线间的相互作用力 电流单位“安培”的定义 §11-10 磁力的功
第十二章 磁介质中的磁场
§12-1 磁介质 顺磁质和抗磁质的磁化 磁导率0r0(1m)
§12-2 磁化强度 磁化电流 (反映介质的磁效应)
ISMdl →是不是很像环路定理?
(即Men为电流面密度,不太好理解,主要是因为电流面密度方向是与M垂直的) (即M为电流体密度)
§12-3 磁介质中的磁场 磁场强度
B磁场强度 HM
B、H、M三矢量之间的关系B0(HM)0(1m)HH
§12-4 *磁场的边值关系 0B0rH(原理) §12-5 铁磁质
法向(无传导电流分布时) 连续(磁场高斯定理决定) 不连续 切向 不连续 连续(磁场环路定理决定) 6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12-6 *磁路定理
B(对比) 磁感能量m(对比I)
NI磁动势FmHdl(对比
磁导率(对比电导率) 磁阻RmBH(对比E)
Edl)
Fll(对比R) m(对比I)
RmSSR第十三章 电磁感应和暂态过程
§13-1 电磁感应定律 微分形式
id(注:感应电动势i方向的正负由右手螺旋法则确定。) dt112 R在某段时间内通过导线任一截面的感生电荷量 q积分形式
diEkdlBdS
dtS§13-2 动生电动势
要点:非静电性力是洛伦兹力,可推EkvB。
§13-3 感生电动势 有旋电场
BB(即E的绕行方向和的方向成左手螺旋定则。) EdldSttLS要点:非静电性场是由变化的磁场产生的涡旋电场。
§13-4 涡电流
BE要点:交变电流I交变磁场涡旋电场涡电流I。
t§13-5 自感和互感
自感
dIdtdNLdtLLdNL dI(其中NN称作磁链数)
互感
M2112(注意与I的对应,即产生处的对应的是被产生处的电流I) I1I2MkL1L20k1
k称为耦合因数。
求解步骤: ①假想线圈通有电流I,先求B,再求出磁链数N;
7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②利用公式LN求解。 I§13-6 电感和电容电路的暂态过程 电感
电源接通II01et电源断开II0ettRC充电qC1e
(I0R,L称为时间常数) R电容
放电qqmaxetRC由Idq dtIRetRCIImaxetRC(RC也叫时间常数)
§13-7 磁场的能量 表式一 Wm12当其中通有电流达到稳定值I0时,周围空间磁场的能量) LI0(表示自感为L的回路,
21B211VBHV(均匀磁场) 磁场能量密度wnBH 表式二 Wm2221BHdV(一般磁场) 211则LI2BHdV(它也可用来求电感L的大小) 22Wm第十四章 麦克斯韦方程组 电磁场 §14-1 位移电流 位移电流密度
dDd(变化的电场也是一种电流)
dtdDd(称为电位移通量) dtdt位移电流
IdSDdS 全电流定律 HdlIIddSt比较(前者为传导电流,后者为位移电流) ①热效应:是焦耳热vs不是焦耳热; ②存在形式:导体中vs导体和介质(包括真空)中;
③产生原因:自由电荷的定向移动vs由变化的电场产生。 补充 ①由于运动的点电荷要产生感应电场和感应磁场,库仑定律和毕奥-萨伐尔定律不再适用。只有当vc时,近似成立。
②微波炉是位移电流产生热量的一个实际应用。 §14-2 麦克斯韦方程组 积分形式(有限区域适用): 微分形式(点适用):
8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①DdSq
D (电场的性质)
②BdS0
SS
B0
(磁场的性质)
D③HdldSdS tLSSB④EdldS tLS
DH (变化电场和磁场的联系)
tBE
t(变化磁场和电场的联系)
§14-3 电磁场的物质性(了解一下)
1DEBH 21单位体积的场的质量mDEBH
2c2电磁能量密度w单位体积的电磁场的动量p和能量密度间的关系p§14-4 电磁场的统一性 电磁场量的相对性 第十五章 机械振动和电磁振荡 §15-1 简谐振动
w c运动微分方程
d2xFk222x0 (其中,对于弹簧) 2mdtmx其解为
xAxost0 指数表示为
xAeit0
说明: 1. 相位的关系有同相、反相和相位的超前(落后),主要看初相位0,大者超前;
2. 利用旋转矢量图法可以方便解题; 3.几种常见的简谐振动: 单摆
T2l 复摆 g12kA。 2T2J mgh(其中J为转动惯量);
4.简谐振动的能量E§15-2 阻尼振动 摩擦阻尼 令
Fv
k20、2(其中为阻力系数,0无阻尼固有圆频率,阻尼因子) mm运动微分方程
d2xdx22x0 02dtdt其解为 在0时:
xA0etcost0
022
9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过阻尼0
临界阻尼0
§15-3 受迫振动 共振 驱动力FF0cost
Fd2xdx20x0cost 运动微分方程22dtmdt其解为
2xA0etcos(02t0)Acost0
位移共振 速度共振
令
dA0得 ddvm0得 d共振0222共振0
令
§15-4 电磁振荡 感抗L
1容抗
C机械振动↓ 位移x(或A) 速度v 质量m 112电抗L 阻抗ZRl(单位:)
CC电磁振荡↓ 电荷q(或Q0) 电流i 电感L 机械振动↓ 阻力系数 驱动力F 电磁振荡↓ 电阻R 电动势 2力电类比 劲度系数k 电容的倒数1/C 第十六章 机械波和电磁波 §16-1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声速公式
up(为气体的比热容比,空气为1.40) G(横波)
波在固体中,传播速度uuY(纵波)
§16-2 平面简谐波 波动方程
xyx,tAcost0
u(沿x轴方向前进的平面简谐波的波动表式)
2y12y (平面波的波动方程) x2u2t2§16-3 波的能量 波的强度(平均能流密度) 波的能量
WkWp122xAVsin2t 总能量 WWkWp 2u10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波的强度
Iwu1u2A2 (w是平均能量密度,u等于波速大小) 2T11x提示: 在求时要注意sin2tdt,不是1。
T02u§16-4 声波 声压振幅pmuA 声强级IL10log10§16-5 电磁波 电磁波的波速
I(分贝) (其中I01012W/m2) I0辐射强度(能流密度)SEH(又称坡印廷矢量)
动量流密度
u1
场量E和H的关系
HekE
w2ww(关键:单位体积电磁能量为,由质能关系式得单位体积电磁波质量为)。 cw22cc§16-6 惠更斯原理 波的衍射、反射和折射 电磁波反射与折射解题要点:
a) 反射定律();
b) 场量E和H的矢量关系(Hc)
ekE);
E和H在切向连续(E2tE1t和H2tH1t)。
§16-7 波的叠加原理 波的干涉 驻波
干涉3个必要条件: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差恒定。 驻波相邻两个波腹(波节)之间的距离为/2。 §16-8 多普勒效应 观察者的观测频率v (v为他所观测到的波速,为观测到的波长) 波源运动影响波长vVT,观察者运动影响波速vvu,总效果如下:
vu(其中u表示观察者相对媒质的速度, VvV和波源相互趋近为正,媒质中的波速v0)。
表示波源相对媒质的速度,都以观察者
第十七章 波动光学 一、光的干涉 §17-2 双缝干涉 杨氏双缝实验
光程差xd/D
各级明纹:xkD d各级暗纹:x2k1D k0,1,2 2d11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其它:菲涅耳双棱镜、菲涅耳双镜、洛埃德镜(半波损失) §17-3 光程与光程差
光程nx (即折射率与几何路程的乘积)
2(注意:此处为光在真空中的波长)
§17-4 薄膜干涉——等倾条纹
特点:入射角i越大干涉级越低,r越大对应的i也越大,且纹间距离不等(外密内疏)。
2en22n12sin2i 2en22n12sin2i
保持e不变
§17-5 薄膜干涉——等厚条纹
保持i不变
① 垂直入射时,i0,有2en2,劈尖膜(纹间距离相等,越小越疏松) 两明(暗)纹间距离为l2n2sin,特殊:空气劈尖膜2e2
r2② 牛顿环2e,e
2R2R12rkmr2k m§17-6 迈克耳孙干涉仪
①M1与M2严格垂直时,等倾干涉;M1与M2不严格垂直时,劈尖干涉;
②G2是为补偿光程差的,使得光都穿透玻璃三次;
③光程差为2d。
§17-7 干涉条纹的可见度 可见度 VImaxImin(了解一下)
ImaxImin二、光的衍射
§17-9 单缝的夫琅禾费衍射 (分布)菲涅耳波带法
asin2k令k2(暗)
k1,2
a,半角宽度01时,arcsin a
asin2k12(明)
k1,2
说明: 明纹和暗纹条件和干涉时恰好相反,原因在于:衍射考虑的是多子波的相互作用(边缘处光程差
为偶数个半波长时恰抵消),而干涉只考虑两个边缘处的子波,偶数时(因同相)恰好是增强。
asin(光强)振幅矢量法 令u
sinuII0
u2说明: ①明纹处0,II0,称作主极大;
12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②uk (k1,2)时为暗纹,asink(与分布时的规律吻合);
③次级明纹tanuu,求得sin④为光在当前介质时的波长。
1.43,2.46,3.47;
aaa§17-10 圆孔的夫琅禾费衍射 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
sin11.22d
角半径11.22d,爱里斑半径R1.22df
1
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 最小分辨角R11.22望远镜的分辨本领:Rd,其倒数称为仪器的分辨本领(分辨率)RRd。
1.220.61显微镜的最小分辨距离:y,nsinu称为数值孔径。
nsinu§17-11 光栅衍射
图样特点:在黑暗的背景上呈现一系列分得很开的细窄亮线。 ①明纹 ②暗纹
absink(光栅方程)。
其中a为缝宽,b为不透光部分宽度
absink/N (去掉kkN的情况)
即两相邻主明纹之间有N1条暗纹。 ③次明纹 两主明纹之间出现的次明纹数目为N2。 说明: a.缺级
absinkab即kk时(显示了与单缝衍射的叠加效应); aasinkb.斜入射时,光栅方程的修正为absinsink;
c.角度,正负号的规定:从光栅平面的法线算起,逆时针转向光线时为正,反之为负;
谱线的半角宽度Ndcos。 dab为光栅常量,N为透射光栅的总缝数
光栅的分辨本领(色分辨本领)RkN。
,vsin2usin2Nvasin光栅衍射的强度分布IPI0 (其中uu2sin2v§17-12 X射线的衍射
布拉格公式
bsin)
2dsink(亮点)d为晶面间距,为掠射角。
三、光的偏振
§17-14 起偏和检偏 马吕斯定律
马吕斯定律I2I1cos(是检偏器偏振化方向和入射线偏振光的光矢量振动方向之间的夹角) §17-15 反射和折射时光的偏振
213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当反射光和折射光相互垂直时,即taniBn2n1(布儒斯特角),反射光为偏振光,振动方向垂直于入射面。
§17-16 光的双折射
①寻常光o(振动垂直于主平面) ②非常光e(振动平行于主平面)
说明:光轴(不产生双折射的方向轴),光线的主平面(由该光线与光轴构成平面),入射面(由入射光线与入
射点处法线构成平面)
正晶体:vove,none 负晶体:vove,none
nno,使o光发生全反射)
尼科耳棱镜(让ne§17-17 椭圆偏振光和圆偏振光 偏振光的干涉
两相干偏振光源①相位差为
3或时,②AeAo(即)为圆偏振光,否则为椭圆偏振光; 224①相位差为(即反相)时,为线偏振光;(但此时变为,即沿光轴对称翻转一次)
①其它相位差时,为部分偏振光。
说明:晶片的光轴方向与原偏振光振动方向夹角决定两相干光源的振幅关系,晶片厚度决定相位差。
几何光学
※1 费马原理
B附:
nds极值(极小值、极大值或恒定值),也即光程的变分为0。
A※2 光在平面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 光学纤维 全反射的临界角 icarcsin2n2 n12光学纤维
iarcsinn1n2 (n1和n2分别为纤维内、外层的折射率)
棱镜的最小偏向角
02i1A(当第一个入射角i1与第二个折射角 i1相等时取得)
※3 光在球面上的反射和折射
符号法则(4条):
1 ) 前提:图中出现的长度和角度一律用下值; 2 ) 水平方向:线段长度(左负右正); 3 ) 竖直方向:物(像)点距离(上正下负);
4 ) 角度:从球面法线算起(顺正逆负,且/2)。 ➢ 近轴光线条件下球面反射的物像公式
111112r (令f得) ssr2ssf➢ 近轴光线条件下球面折射的物像公式
nnnnnnff(令fr和fr得1)
ssrnnnnss14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说明:反射时的公式是令nn(即ff)的特例。
➢ 高斯公式和牛顿公式 高斯公式
ff1 ss牛顿公式xxff(两公式是等价的)
※4 光连续在几个球面界面上的折射 虚物的概念
要点:将上一次成像的像作为下一次成像的物;
实物(发散的入射光线的顶点)与虚物(会聚的入射光线的顶点)
注意:在每一次套公式时,都以同一个球面的顶点作为原点。对应于每一个原点应分别应用符号法则; 换顶点的技巧:new※5 薄透镜
此时物方焦距fn1ssolds(s是在新的顶点下原顶点的线段长度) 。
nn1n2nrr
21nn1n2n像方焦距fn2rr
2115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