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文封面 4

论文封面 4

来源:宝玛科技网


《中国社会工作案例》课程论文

标 题:关于大学生艾滋病知识与预防

姓 名 : 苏日嘎拉图

所在学院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专业班级 :蒙受社会工作 学 号 :0121130701 指导老师 :吕霄红 日 期 :2014年06月 得 分 :

【摘要】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一种由逆转录病毒引起的人体免疫防御系统方面的疾病。1981年,人类首次发现艾滋病病毒,而到1988年,美国艾滋病患者就达到了5万人,与此同时,艾滋病也以超乎人们想象的速度在世界各地传播。1992年,科学界曾预言,2000年人类将有250万人成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而当人类真正迈进2000年时,全世界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竟达到了3400万,因艾滋病而死亡的人数至少为1880万,因艾滋病所造成的孤儿就有1320万。正是由于艾滋病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现在世界上每一个人 实际上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艾滋病的威胁。艾滋病被称为“世纪瘟疫”,它就像一头难以驯服的恶魔,正在慢慢吞噬着人类,危害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关键词】艾滋病 大学生 感染 预防 健康

正文

对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我们绝大多数同学们曾经接受过有关爱滋病的知识的教育,并能准却指出艾滋病的传播三个途径:血液传染、性行为以及母婴传播、但大学生对艾滋病预防还存在不少误区,如有一部分大学生误认为<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 因此大学生性行为开放以及大学生对艾滋病传播知识的匮乏。在进行性行为时不能很好的防范,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感染艾滋病。

根据现如今艾滋病传染的趋势,其主要在年轻人之间传播,而大学生又是年轻人的主要代表,大学生处于性活跃年龄,而他们处在学习阶段,加之大多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尚不具备良好、稳固的性交往条件,所以有许多人在这一阶段会选择多性伴生活方式,这些因素使得他们更易受到艾滋病侵袭。

现在大学生已经称为艾滋病传染高危人群,必须要加强在校大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工作,增强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的意识和责任感。而且青年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同时也处于学习知识、树立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阶段,因此在大学校园内推行预防艾滋病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让当今大学生正确认识艾滋病,才能真正做到有效预防艾滋病,从而提高整个社会对艾滋病患者的关爱。 一、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OS)的简称。由人免疫 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致命性慢性传染病。本病主要通过性接触 和血液传播,使人细胞免疫功能受损,最后并发各种严重的感染和肿瘤。一个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人,也许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看上去 或是自我感觉起来很好,但是他们却可以把病毒传染给别人。艾滋病 从发现至今还不到20年,但它在全球所引起的广泛流行,已使3000 多万人受到感染,1000多万人失去了生命。 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的不同之处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指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是还没有表现 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没有被确诊为艾滋病的人;艾滋病病人指的是已 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并且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被确诊为艾 滋病的人。 二者之间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携带艾滋病病毒,都具有传 染性.不同之处在于艾滋病病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还没有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外表看起来跟健康人一样。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展到艾滋病病人可能需要数年到10年甚至更长时间。

三、艾滋病是“超级绝症”

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通过性、血液和母 婴三种接触方式传播,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传染性疾病。当人体处 于正常状态时,体内免疫系统可以有效抵抗各种病毒的袭击。一旦艾 滋病病毒侵入人体体内,这种良好的防御体系便会土崩瓦解,各种病 毒乘机通过血液、破损伤口长驱直入。此外,人体内一些像癌细胞之 类的不正常细胞,也会迅速生长、繁殖,最终发展成各类癌瘤。通俗地讲,艾滋病病毒是通过破坏人的免疫系统和机体抵抗能力,而给人以致命的打击。

艾滋病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已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政 府的高度重视,人员及经费投入惊人。据统计,目前全球有近4000 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成千上万人命丧于此。据专家介绍,艾滋病 病毒感染者从感染初期算起,要经过数年、甚至长达10年或更长的 潜伏期后才会发展成艾滋病病人。艾滋病病人因抵抗能力极度下降会 出现多种感染,如带状疱疹、口腔霉菌感染、肺结核,特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肠炎、肺炎、脑炎等,后期常常发生恶性肿瘤,直至因长期消耗,全身衰竭而死亡。

虽然全世界众多医学研究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至今尚未研 制出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药物,也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目前, 这种病死率几乎高达100%的\"超级癌症\"已被我国列入乙类法定传染 病,并被列为国境卫生监测传染病之一.故此我们把其称为\"超级绝症。 四、艾滋病的传染途径

艾滋病虽然很可怕,但 HIV病毒的传播力并不是很强,它不会通过 我们日常的活动来传播,也就是说,我们不会经浅吻、握手、拥抱、 共餐、共用办公用品、共用厕所、游泳池、共用电话、打喷嚏、蚊虫 的叮咬而感染,甚至照料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都没有关系。HIV 的传播途径只有三个:

(1) 性交传播 HIV可通过性交特别是性乱交传播。男性同性恋肛门性交,阴道性交, 口交都会传播HIV。生殖器患有性病(如梅毒、淋病、尖锐湿疣)或 溃疡时,会增加感染HIV的危险。无论是同性、异性、还是两性之间 的性接触都会导致艾滋病的传播。艾滋病感染者的精液或阴道分泌物 中有大量的病毒,在性活动(包括阴道性交、肛交和口交)时,由于性交部位的摩擦,很容易造成生殖器黏膜的细微破损,这时,病毒就会趁虚而入,进入未感染者的血液中.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直肠的肠壁较阴道壁更容易破损,所以肛门性交的危险性比阴道性交的危险性更大。 (2)血液传播

输血传播:如果血液里有HIV,输入此血者将会被感染。血液制品传播:有些病人(例如血友病)需要注射由血液中提起的某 些成份制成的生物制品。有些血液制品中有可能有艾滋病病毒,使用血液制品就有可能感染上HIV。 共用针具的传播:使用不洁针具可以把艾滋病毒从一个人传到另一个 人。例如:静脉吸毒者共用针具;医院里重复使用针具,吊针等。另 外,如果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一只未消毒的注射器,也会被留在针头中的病毒所感染。使用被血液污染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灸针、拔牙工具,都是十分危险的。 (3)母婴传播

如果母亲是艾滋病感染者,那么她很有可能会在怀孕、分娩过程或是 通过母乳喂养使她的孩子受到感染。

五、我国艾滋病概况

自从1981年美国报告首例艾滋病以来,目前已有150个以上国家 发生本病。至2002年全世界约7000万人感染艾滋病,死亡约2000 万人。目前本病以非洲、美洲、欧洲为主,亚洲的日本、泰国、我国 的、、均有报告,且呈增加趋势。我国1985年发现首 例艾滋病患者以来,到2002年底已报告感染者20560例,艾滋病患 者2639例,死亡1047例,估计实际感染人数超出100万以上,患者20万人,其中现存8—10万,部分病毒感染者,无症状感染期可达 10年,一旦进展为艾滋病,预后不良,平均存活期为12—18个月。 传染源:患者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是本病的传染源。病毒主要存在于 血液、精子、子宫和阴道分泌物中,其他体液如唾液,眼泪和乳汁亦含病毒,均具有传染性。 六、艾滋病的诊断及预防

艾滋病是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OS)的简称。是由一种 病毒引起。艾滋病毒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HIV的致病作用 主要是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使细胞免疫功能缺失,致机体丧失对平 时没有致病能力的细菌、真菌、原虫的抵抗力,而易于发生感染及多 发性出血性肉瘤等肿瘤。急性感染期,可根据高危因素及类似血清病的表现;慢性感染期属高危人群,伴严重感染或肿瘤等,应考虑本病可能,并进一步作HIV抗体或抗原检测。男同性恋者,性乱交者, 静脉药瘾者,血友病和多次输血者为高危人群。发病年龄主要是50岁以下青壮年。高危人群存在下列情况两项或两项以上者,应考虑艾 滋病的可能:1、近期体重下降10%以上;2、慢性咳嗽或腹泻1个月 以上;3、间歇或持续发热1个月以上;4、全身淋巴结肿大;5、反 复出现带状疱疹或慢性播散性单纯疱疹感染;6、口腔念珠菌感染。 对可疑者应进一步作试验检查确诊。

七.强化大学生“防艾”理念刻不容缓

据青岛新闻网报道,目前强化大学生“防艾”理念刻不容缓。针对大学生性观念的开放与防范艾滋病知识的缺乏形成鲜明对比,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需求和获得途径存在明显的不对称现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应用心理学研究所所长郭兰教授认为,“朱力亚事件”至少给予了高校学生健康教育工作者两个方面的启示:

第一,强化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的理念非常重要。对恋爱、性、艾滋病这些话题,高校不应回避,要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结合教学实践,教师与学生探讨两性关系。高校也可以开设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公选课,引导学生正确了解性,加深对恋爱、婚姻、家庭的认识。恋爱中的女孩子比较感性,如果男孩子坚持不采取任何安全措施而要求发生性行为的话,女孩子一般都会顺从男孩子,但其日后很容易受到伤害。

就像中国都不习惯戴安全带,交通意识淡薄,导致路面存在安全隐患一样,很多大学生的安全性行为意识也非常淡薄。高校应强调大学生恋爱中的安全性行为和责任意识,“我选择,我负责,注意对双方的保护”。

第二、要加大对高校同性恋群体的健康教育力度。高校同性恋群体往往容易成为高校健康教育工作者忽略的对象。事实上,同性恋者也是容易感染上艾滋病的高危人群。据目前的资料显示,大学生同性恋中男性占3%—4%,女性占1%-2%,这是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而且随着各高校的逐年扩招,这个群体还将进一步的扩大。

同性恋不被社会认可,隐蔽性强,但他们有固定的圈子和活动场所,同性恋者通过肛交等不洁性行为很容易感染上疾病,如艾滋病。因此,高校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也要花大力气加强对大学生中同性恋群体的关注。 总结:

作为易受侵害的人群,我们大学生了解艾滋病知识,不仅可以保护自己远离艾滋病,还可以带动社会其他成员,有效地减少艾滋病的蔓延。 不发生婚前性行为,不以任何方式吸毒,不轻易接受输血和血制品,不与他人共用针头之类的医疗用具,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打针、穿耳洞、纹身、文眉、针灸等,避免在日常救护时沾上受伤者的血液,不与他人共用可能刺伤皮肤的日常用品等都是预防感染HIV病毒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我们大学生们可以从饮食、行为等多方面避免感染HIV病毒,正确对待男女恋爱问题,洁身自好,增强防范意识。其次,我们应以宽容的态度去对待艾滋病患者,让他们感受到平等与尊重。正如濮存昕通过媒体对大众呼吁:“给艾滋病患者多些宽容,给他们创造一个公平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何式凝主编《中国社会工作案例》2008年3月第1版

沈洁、李建华主编《性病艾滋病综合干预督导评估手册》,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2.9

李建华、程峰主编《性病艾滋病防止培训策略与方法》,上海科技出版社,2003.年3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