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ABO和Rh (D) 血型鉴定操作规程(盐水法)

ABO和Rh (D) 血型鉴定操作规程(盐水法)

来源:宝玛科技网


ABO和Rh (D) 血型鉴定操作规程(盐水法)

一.目的

规范ABO/Rh (D) 血型鉴定的操作流程;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二.职责

血库技术人员负责ABO和Rh (D) 血型鉴定。 三.适用范围

适用于血库ABO和Rh(D)血型鉴定血标本。 四.所需材料和设备 1。材料

抗-A、抗-B、抗-D试剂、A、B、O型反定型试剂红细胞、生理盐水、小试管、滴管、患者血标本. 2。设备

普通离心机、显微镜、血型血清学专用离心机. 五.操作步骤

1。将标本2000r/分钟离心2分钟,使标本血浆/血清与红细胞分离,并吸取红细胞配制3%悬液。

2.取小试管3支,分别标明—A、抗—B、抗—D,用滴管分别加抗-A、抗-B、抗-D试剂各2滴于试管底部,再以滴管分别加入受检者3%红细胞悬液1滴,混匀。

3.另取小试管3支,分别标明A、B、O细胞,用滴管分别加入受检者血清2滴于试管底部,再分别以滴管加入3% A、B、O型试剂红

细胞悬液1滴,混匀。

4。以1000r/分钟离心1分钟。

5。将试管轻轻摇动,使沉于管底的红细胞浮起,先以肉眼观察有无凝集(或溶血)现象,如肉眼不见凝集,应将反应物倒在玻片上,再以显微镜检查。

6. ABO血型结果判定(见下表):

ABO血型结果判断

分型试剂+受检者红细胞(正定型) 受检者血清+试剂红细胞(反定型)

抗—A 抗—B A细胞 B细胞 O细胞 血型 + - - + - + - + - + + - + - + - — — — — A B O AB 注:“+” 凝集;“-\" 不凝集

7. Rh(D)血型判定: 红细胞与抗—D试剂凝集为Rh (D) 阳性

无凝集为Rh阴性。

8。凝集强度判断标准:

4+ 红细胞凝集成一大块,背景清晰透明; 3+ 红细胞凝集成数小块,背景尚清晰;

2+ 红细胞凝块分散成许多小块,背景可见到游离红细胞; 1+ 肉眼可见大颗粒,周围有较多游离红细胞;

± 镜下可见数个红细胞凝集在一块,周围有许多游离红细胞;

混合外观凝集(Mixed Field, MF)是指镜下可见少数红细胞凝集,而绝大多数红细胞仍分散分布; - (阴性) 镜下未见凝集,红细胞均匀分布. 六.注意事项

1.单克隆抗体试剂和试剂细胞(除谱细胞外)每次使用前必须与相对应的红细胞和血清做阳性、阴性对照,以检测其活性。

2。观察结果时既要看有无凝集或溶血现象,更要注意凝集强度,此有助于A、B亚型、类B或Cis(顺式)AB的发现。

3。人红细胞ABO血型检验结果是根据红细胞的抗原和血清/血浆中的抗体反应结果所决定,因此正反定型的结果应该一致。正反定型起到一个互相验证和质控的作用。只有正反定型结果相符才能正确判定ABO血型。

4.反定型对ABO亚型的发现特别有帮助。原因是亚型患者细胞上A或B 抗原很弱,通过正反定型易于发现二者结果不一致,从而引起警惕。

5。如果正反定型不一致,则需进一步鉴定。可在正定型试验中增加抗—A1、抗—AB及抗—H;反定型试验中增加A2、O及自身细胞。正定型试验中的抗-AB是用来确认弱A和弱B抗原,抗-A1用来鉴定A亚型,抗-H用于鉴定亚型及孟买型;反定型试验中的A2细胞用于鉴定A2亚型,O型细胞用于鉴定是否存在ABO系统以外的同种抗体影

响型,自身对照用于鉴定是否存在自身抗体影响定型。如果是O型细胞或自身对照为阳性,则定型结果不可靠,必须进一步进行血型鉴定。 6。ABO正反定型不一致的原因:

(1) 新生儿尚未形成ABO同种抗体,所以三个月内的新生儿只

要求做正定型确定ABO血型。

(2) 漏加试剂,试剂污染或失效、血标本和试剂搞错等,均可

造成假阴性、假阳性结果。 (3) 器材不洁可产生假阳性结果。

(4) 分型血清效价太低,亲和力不强等均可使凝集反应强度减

弱,易误定血型。

(5) 红细胞悬液过浓或过淡,导致抗原抗体比例不适当,出现前

带或后带现象,易误判为假阴性。

(6) 受检者红细胞上抗原位点过少(如亚型)或抗原性减弱(见

于白血病或某些恶性肿瘤)以及类B或CisAB等,均可使凝集反应强度减弱。

(7) 受检者血清蛋白紊乱(如巨球蛋白血症)或实验温度过高,

常引起细胞呈缗线状排列.

(8)受检者血清中缺乏应有的抗-A或抗-B,如丙种球蛋白缺乏

症,可引起正、反定型不符。

(9)各种原因引起的红细胞溶血,误判为不凝集;部分溶血时,

可溶性血型物质中和了相应的抗体,或者患者血清中血型物质过多,中和了相应抗体,可导致假阴性结果。

(10)由细菌污染或遗传因素引起多凝集或全凝集往往是正反定

型不符的原因.近期曾输过异型血,使患者血液标本成为不同型别的红细胞混合物,定型时显示“混合外观凝聚”现象. (11)嵌合体血型体内有两群红细胞,定型时显示“混合外观凝集”

现象。

(12)获得性类B 由于革兰阴性杆菌的作用,红细胞可获得“类

B”的活性。

(13)药物等因素药物、右旋糖及静脉注射某些造影剂聚集而类似

凝集。

(14)血清中有意外抗体,如自身抗—I,常干扰定型。 (15)老年人血清中抗体水平大幅度下降,影响反定型结果。 7.如果无法找到正反定型不一致的原因,患者又需要紧急输血,则只能给患者输注Rh(D)同型的O型红细胞(O型红细胞须正反定型相符),同时可请中心血站协助鉴定患者血型。

8。旧性血标本,红细胞要用生理盐水洗涤2至3次,配制悬液再行鉴定.

9。含有冷凝集素的患者血清,可采用37℃生理盐水洗涤3次,如果37℃还显弱凝集,再用42℃或45℃生理盐水洗涤1次,再进行血型鉴定。

10.自身免疫性温抗体产生的非特异性凝集患者,采用递增温度22℃→37℃→45℃的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后作血型鉴定,或者采用放

散的方法将红细胞上吸附的抗体释放后再进行血型鉴定. 11。Rh(D)血型鉴定原则:

①对受血者常规只测Rh(D)抗原,而对献血者不仅要检查Rh(D)抗原,在初筛为阴性的情况下必须进一步确定是否为弱D,即旧称Du; ②Rh(D)阴性及弱D的受血者原则上应提供Rh(D)阴性血,不得使用Rh(D)阳性及弱D的血。弱D针对受血者而言为Rh(D)阴性,而对献血者而言则为Rh(D)阳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