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CAG和PCI术后使用动脉穿刺止血器(指停)与人工指压方法比较研究

CAG和PCI术后使用动脉穿刺止血器(指停)与人工指压方法比较研究

来源:宝玛科技网
CAG和PCI术后使用动脉穿刺止血器(指停)与人工指压方法

比较研究

巴音巴特;达军;陈平

【摘 要】@@ 自1959年开始使用Seldinger技术进行经皮动脉穿刺以来.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了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及冠心病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从目前来看,股动脉径路仍是动脉鞘放置的主要途径,但有效的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的出现给术后股动脉径路的拔鞘带来了麻烦.

【期刊名称】《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9(032)008 【总页数】2页(P1187-1188) 【作 者】巴音巴特;达军;陈平

【作者单位】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医院内一科,,博乐,833400;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医院内一科,,博乐,833400;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医院内一科,,博乐,83340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R54

自1959 年开始使用Seldinger 技术进行经皮动脉穿刺以来,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了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 , CAG) 及冠心病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 PCI) 。从目前来看,股动脉径路仍是动脉鞘放置的主要途径,但有效的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的出现给术后股动脉径路的拔鞘带来了麻烦。为此,人们发明了多种装置以期减少术后卧床时间及节省人工按压的人力,并试图减少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近年来在我国应用较为广泛的是胶原蛋白介导的血管闭合装置,但其效果评价不一,且均为进口材料。本研究使用动脉穿刺止血器——指停(EasyStasis)封堵冠状动脉介入病人血管穿刺孔85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06 年11月~2008年9月CAG/ PCI 术后人工压迫止血患者108例(人工压迫组),男性68例,女性40例,平均年龄(65.2±9.4)岁。使用指停止血患者85 例(止血器组),男性52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58.6±13.1)岁。入选标准:所有CAG和PCI病人。排除标准:急诊PCI患者;使用8F/以上大鞘者,止血剂和天然胶过敏者;难以控制的严重高血压(收缩压>180 mmHg 或收缩压/ 舒张压>180/110 mmHg);儿童、怀孕或哺乳期妇女以及凝血功能异常者。

1.2 材料 动脉穿刺止血器——指停(北京天助畅运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1.3 方法 人工压迫组CAG后立即拔除鞘管,局部压迫15~20 min,PCI术后复查APTT时间达65 s时,于拔管前在穿刺部位皮肤和皮下组织注射少量利多卡因,操作者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均放在穿刺点近心端动脉上,清晰触及动脉搏动,右手拔出鞘管。压迫动脉时间在20~30 min 以上,确认无出血后,于穿刺点部位垫纱布“8”字绷带法加压包扎约24 h[1] 。止血器组操作方法如下:将准备好的双腔球囊导管穿过留置的动脉鞘管插入股动脉至球囊导管15 cm标记处,打开球囊通道控制阀,注入0.3~0.4 ml生理盐水或1∶1稀释的造影剂,关闭控制阀门,后撤导管使球囊紧贴鞘管顶部,拉住导管连同鞘管一同继续后撤,直到球囊被稳固放置在动脉

穿刺口血管内侧贴紧,暂时封闭动脉穿刺孔,打开止血剂通道控制阀门观察出血情况,确定球囊有效封堵穿刺孔不出血,并保持导管后拉不动。将已配好止血剂的双连注射器连接在给药通道的控制阀上。打开控制阀,后撤鞘管稍许(3~4 mm),注入止血剂。(注意:后退时鞘管要适度,要确保鞘管不会从穿刺腔道中脱出,保证止血剂不出皮下)。止血剂注入完毕后距穿刺点近心端3 cm 处指压动脉,打开球囊通道阀门,用注射器完全抽出球囊里的盐水或造影剂,使球囊恢复原状,用中食指适度按压穿刺处(防止后撤球囊导管时带出已凝固的止血剂),将球囊连同鞘管一起撤出。按压处适当揉动将止血剂充分胶合。CAG患者按压穿刺处5 min左右(不出血为止),PCI患者按压10 min右。随后局部垫纱布“8”字形绷带加压包扎。单纯CAG患者4 h松解绷带,PCI患者6~8 h松解绷带,床上活动。根据情况尽早下床轻度活动。

1.4 观察指标 止血时间(指从拔除动脉鞘管到穿刺部位无出血的时间)、制动时间(指从手术结束到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止血成功率(失败数/总数,失败指止血器止血后仍有渗/出血需补充人工压迫者)、并发症(穿刺口渗血及出血、股动脉血肿、假性动脉瘤、血管迷走反射、血栓形成和栓塞事件)。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1.0统计软件处理。所有数据以(±s)表示。 2 组间数据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共参与193例,其中人工指压组108例中血管并发症1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其中CAG后假性动脉瘤2例,PCI后穿刺口渗血4例,PCI后血肿4例,CAG后迷走神经反射2例)。止血器组85例中血管并发症5例,发生率为5.88%(PCI后穿刺口渗血2例,血肿1例,CAG穿刺口渗血2例)。与人工指压法相比血管并发症明显减少(P<0.01),冠脉造影组止血时间为(4.7±1.9) min, 冠脉介入组为(8.3±4.8) min、冠脉造影组制动时间为(3.5±1.3) h, 冠脉介入组为

(6.8±2.4) h,与人工指压组比较明显缩短(P<均0.01)。使用动脉穿刺止血器组成功率为94.12%。 3 讨论

随着介入诊疗技术的发展,经股动脉途径穿刺的患者越来越多,特别是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需要强化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如何减少血管并发症及缩短患者术后止血和制动时间,越来越受到临床介入医师的重视。人工压迫止血经济简单易行,但费时费力,有着不可避免的并发症[2-3],如穿刺局部血肿、假性动脉瘤、迷走神经反射,以及长时间卧床导致腰部疼痛、排尿困难、下肢静脉长时间受压后引起血栓形成脱落从而导致急性肺动脉栓塞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各种以缝合和胶原为基础的动脉穿刺闭合器已广泛用于临床。目前常用的主要有[4]:AngioSeal封堵器,Perclose缝合器,VasoSeal封堵器,Duett封堵器和Boomerang封堵器等。而动脉穿刺止血器——指停(EasyStasis)是一种以机械封堵为基础新近用于临床的新型动脉穿刺止血器,其作用原理是利用球囊暂时性封堵血管穿刺内口,用纤维蛋白止血剂封堵血管壁、血管外口以及皮下通道,一次性完成。其生物相容性很好,可自然吸收,不需要事后取出止血器。关于指停的使用报道较少,本研究结果显示,使用指停止血成功率均较高,为96%。与文献[5-6]报道相似。无论是冠状动脉造影或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止血时间及患者下肢制动时间均较人工压迫组明显缩短,大大缩短了卧床制动时间(P<0.01),解决了部分患者排尿困难、腰背疼痛、睡眠质量差等问题,提高了舒适度,同时缩短了住院时间,尤其是老年患者。一项治疗措施应用于临床,除了其有效性外,安全性也是非常重要的。随着动脉穿刺闭合器数量和种类的增加,能否减少术后并发症尚存在较大争议。Koreny等[7]认为接受动脉穿刺闭合器的患者腹股沟血肿、出血、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等的发生率并不低于手工压迫组。而Shrake[8]则认为,使用动脉穿刺闭合器后总的血管并发症低于或类似于手工压迫

止血。本研究结果显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使用止血器(指停)封堵与人工压迫止血比较,总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虽无明显差异,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使用指停封堵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9.68%,均较人工压迫组(18.18%)明显减少。说明是一种较有效和安全的止血方法。我们在使用过程中总结了以下经验:(1)注药前一定肯定球囊完全堵住穿刺口血管内侧,打开止血剂注入阀门无血液流出,否则药物进入血管内引起栓塞。(2)双腔球囊导管送入不能过深,正好到15 cm标记处,否则导管打折易将鞘管托出皮肤外,导致止血不成功。(3)注药、回抽球囊里盐水/造影剂、拔除鞘管动作要连贯而快速,否则止血剂容易提前凝固影响止血效果。(4)在拔除鞘管及导管的同时将穿刺部揉压几次,防止存留通道影响止血。(5)初使者最好在X线下操作,便于观察。适用于所有无排除条件患者,但更适用于不能坚持长时间制动着、高凝状态易形成血栓者、穿刺部过低(肥胖等)者及高迷走反射等。 综上所述,同传统人工压迫止血法比较,动脉穿刺止血器——指停是一种迅速、有效、无痛苦的止血方法,可以缩短制动时间,改善患者舒适度、避免鞘管留置期间的危险性及不适感,同时可有效减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其它类型缝合器、闭合器比较,它具有无血管禁忌、简便易掌握、经济、无二次操作、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因此可以作为手工压迫法的替代措施,尤其是对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需要强化抗凝的患者,可以选择动脉穿刺止血器封堵止血。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 李占全. 冠状动脉造影与临床[M].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59-161.

[2] Nasser TK, Mohler ER, Wilensky RL, et al. Peripheral vascularcomplications following

coronary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s[J]. 1995,18(11):609-614.

[3] 黄贤圣,李春华,丁振江,等.心导管术后Angioseal血管封堵器与人工压迫止血疗效比较[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6,29(9):57-58

[4] 袁晋青,靳翠彬,陈纪林,等.国人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后血管封堵器的临床应用[J].中国循环杂志,2004,19(4):270-272.

[5] 陈玉华,张俊峰,周 军,等.Perclose缝合器在冠状动脉疾病诊疗术后的应用[J].医学临床研究,2005,22(11):1593-1595.

[6] 方跃华,沈卫峰,张瑞岩,等.经皮血管缝合器的临床安全性评价[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6,22(6):339-340.

[7] Koreny M, Riedmüller E, Nikfardjam M, et al.Arterial punctureclosing devices compared with standard manual compression aftercardiac catheterization: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JAMA,2004,291(3):350-357.

[8] Shrake KL. Comparison of major complication rates associated withfour methods of arterial closure[J]. Am J Cardiol ,2000,85(8):1024-10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