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版选修四经典期末模拟试卷欢迎大家踊跃下载

人教版选修四经典期末模拟试卷欢迎大家踊跃下载

来源:宝玛科技网
期中试卷1

一、选择题(20ⅹ3)

1.下列过程中△H小于零的是

A. 氯酸钾分解制氧气 B. 氯化铵分解得氨气 C.碳酸钙分解得二氧化碳 D. 实验室制备氢气 2.热反应方程式中,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的是

A.分子个数 B.原子个数 C.物质质量 D.物质的量

3.恒温恒容下,化学反应2NO2(g)错误!未找到引用源。N2O4(g) 达到平衡后,再向容器内通入一定量氩气,N2O4的体积分数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无法判断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2.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Q2>Q1的是

A.增大压强,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B.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可能增大

A.H2(g)+Cl2(g)=2HCl(g);△H=-Q1 1/2H2(g)+1/2Cl2(g)=HCl(g);△H =-Q2

C.加入反应物,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D.一般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

B.C(s)+1/2O2(g)=CO (g); △H= -Q1 C(s)+O2(g)=CO2 (g); △H= -Q2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2H2(g)+O2(g)=2H2O(l); △H= -Q1 2H2(g)+O2(g)=2H2O(g); △H= -Q2

A.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

B.生成物全部化学键形成时所释放的能量大于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吸收的

D. S(g)+O2(g)=SO2 (g); △H= -Q1 S(s)+O2(g)=SO2 (g); △H= -Q2

能量时,反应为吸热反应

C.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时,反应吸热,ΔH>0 13.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 D.ΔH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计量系数无关 M(g) + N(g) R(g) + 2L,此反应符合右图, 6.在一定条件下在固定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2M(g)+N(g)Q(g) △H>0,达到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衡状态,若升高温度,则对于该混合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反应吸热,L是气体 A.密度增大 B.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 C总分子数增大 D. 平衡逆向移动 B.正反应吸热, L是固体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正反应放热 ,L是气体 A.放热反应一定是自发进行的反应 B.吸热反应一定是非自发进行的 D.正反应放热 ,L是固体或液体 C.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容易发生 D.有些吸热反应也能自发进行 14.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8. 有一处于平衡状态的反应:X(s)+3Y(g)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Z(g),ΔH<0。A.等物质的量的硫蒸汽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热量少 为了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应选择的条件是 B.由C(石墨)===C(金刚石) △H=+1.90 kJ·mol-1可知,金刚石没有石墨稳定 ①高温 ②低温 ③高压 ④低压 ⑤加催化剂 ⑥分离出Z C.在101kPa时,2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H= 一285.8 kJ·mol-1

+--1

D.在稀溶液中,H(aq)+OH(aq)==HkJ·mol,若将含0.5mol 2O(1);△H= 一57.3 9.在298K时下述反应的有关数据:C(s)+1/2 O2(g)=CO(g)△H1 = -110.5kJ/mol

H2SO4的浓硫酸与含1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

15. 将3 mol A和1 mol B混合于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了如下反应: C(s)+O2(g)=CO2(g), △H 2= -393.5kJ/mol 则C(s)+CO2(g)=2CO(g) 的△H 为

3A(g)+B(g) 2 C(g) 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wmol·L-1。 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

A.+283.5kJ/mo B .+ 172.5kJ/mol C. -172.5kJ/mol D. -504 kJ/mol 10. 反应A(g)+3B(g)2C(g)+2D(g),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速率,其中反应速

率最快的是

A.υ(D)=0.4 mol / L·s B.υ(C)=0.5 mol / L·s

C.υ(B)=0.6 mol / L·s D.υ(A)=0.15 mol / L·s 11.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B(2AB(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 2g)2g)

A. 单位时间里生成n molA2,同时生成n molAB B. 容器中的总压不随时间而变化 C .A2,B2,AB的浓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D. 单位时间里断开2nmolA-B键的同时生成nmolB-B 键-。

- 1 -

按下列四种配比充入该容器中,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wmol·L-1 的是 ( ) (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N2(g)+错误!未找到引用源。H2(g)=NH3(g); △H= A. 6 mol A+3 mol B B.3mol A+1 mol B十4mol C (3)N2(g)和H2生成NH3(1)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2 mol C+1 mol B D.1 mol B+3C 二、非选择题(40分) 22. (10分)一定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量随时间变

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从反应开始到10 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____________,Y的转化率为(4)依据上述事例,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25℃、101kPa下,1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则表示甲醇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0 s后的某一时刻(t1)改变了外界条件,其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

24.(14分)已知A(g)+B(g) C(g)+D(g)反应的平衡常数和温度的关系如下:

温度/℃ 700 800 830 1 000 1 200 平衡常数 1.7 1.1 1.0 0.6 0.4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ΔH________0(填“<”“>”“=”);

(2)830℃时,向一个5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 mol的A和0.80 mol的B,如

-1-1

则下列说法符合该图像的是_______。 反应初始6 s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v(A)=0.003 mol·L·s,则6 s时c(A)=A.t1时刻,增大了X的浓度 B.t1时刻,升高了体系温度 ________mol·L-1,C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若反应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C.t1时刻,增大了容器体积 D.t1时刻,使用了催化剂 时A的转化率为________,如果这时向该密闭容器中再充入1 mol氩气,平衡时A23.(9分) 已知化学反应N2+3H2=2NH3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的转化率为________;

(1)1mol N 和3mol (3)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为________(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H 生成1mol NH3(g)a.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c. c(A)不随时间改变 是 能d.单位时间里生成C和D的物质的量相等 量的过程(填“吸收” 或“释放”)。

- 2 -

期中试卷

2

1.(3分)在25℃、101kPa下,1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H3OH(l)+O2(g)═CO2(g)+2H2O(l);△H=+725.8 kJ/mol

B. 2CH3OH(l)+3O2(g)═2CO2(g)+4H2O(l);△H=﹣1452 kJ/mol C. 2CH3OH(l)+3O2(g)═2CO2(g)+4H2O(l);△H=﹣725.8 kJ/mol D.2CH3OH(l)+3O2(g)═2CO2(g)+4H2O(l);△H=+1452 kJ/mol 2.(3分)已知反应:①101kPa时,2C(s)+O2(g)═2CO(g)△H=﹣221kJ/mol 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l)△H=﹣57.3kJ/mol.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碳的燃烧热小于110.5 kJ/mol B. ①的反应热为221 kJ/mol C. 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 3.(3分)将a g块状碳酸钙跟足量盐酸反应,反应物损失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的实线所示.在相同的条件下,将b g(a>b)粉末状碳酸钙与同浓度盐酸反应,则相应的曲线(图中虚线所示)正确的是()

5.(3分)对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达到化学平衡时,4υ正(O2)=5υ逆(NO) B. 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 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少,逆反应速率增大 D. 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υ正(NH3)=3υ正(H2O) 6.(3分)反应:A(气)+3B(气)⇌2C(气)△H<0达平衡后,将气体混合物的温度降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正反应速率加大,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 正反应速率变小,逆反应速率加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 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 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逆反虑方向移动 7.(3分)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N2(g)+3H2(g)⇌2NH3(g)+Q,673K,30MPa下n(NH3)和n(H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点a的正反应速率比点b的小 B点 c处反应达到平衡 C. 点d(t1时刻) 和点 e(t2时刻) 处n(N2)不一样 D.其他条件不变,773K下反应至t1时刻,n(H2)比上图中d点的值大 8.(3分)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自发性叙述中正确的是() A.焓变小于0而熵变大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 B. 焓变和熵变都小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 C. 焓变和熵变都大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 D.熵变小于0而焓变大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 9.(3分)总理在2010年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广高效节能技术,提倡低碳生活,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下列有关做法与此不相符的是() A.大力开发丰富的煤炭资源,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B. 在西部和沿海地区兴建风力发电站,解决能源问题 C. 世博会很多场馆的外壳使用非晶硅薄膜,以充分利用太阳能,体现低碳经济

A.B CD

4.(3分)在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NO(g)+CO(g)⇌N2(g)+CO2(g)△H=﹣373.2kJ/mol,达到平衡后,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A.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 B. 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 C.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 D. 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

- 3 -

D.世博停车场安装催化光解设施,可将汽车尾气中CO和NOx反应生成无毒气体 10.(3分)反应3A(g)+B(g)⇌2C(g)+2D(g),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

﹣1﹣11﹣1

①V(A)=0.6mol•L﹣•s﹣,②V(B)=0.45mol•L﹣•s﹣,

﹣111

③V(C)=0.4mol•L•s,④V(D)=0.45mol•L•s1, 则此反应在不同条件下进行最快的是() A.① B②④ C.② D④ 11.(3分)下列反应中一定释放热量的是() A.置换反应 B.化合反应 C.分解反应 D. 中和反应

﹣1﹣1

12.(3分)已知H﹣H键能为436kJ•mol,H﹣N键能为391kJ•mol,根据化学方

﹣1

程式:N2+3H2⇌2NH3△H=﹣92.4kJ•mol;则N≡N键的键能是()

﹣1﹣1﹣1

A.431kJ•mol B.946kJ•mol C.9kJ•mol D. 869kJ•mol﹣1 13.(3分)下列描述中能说明反应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①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水 ②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乙酸 ③单位时间里,消耗1mol乙醇,同时消耗1mol乙酸 ④正反应的速率与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⑤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 A.②⑤ B.②④⑤ C.①③⑤ D. ②③④ 14.(3分)参照反应Br+H2⇌HBr+H的能量对应反应历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CH4(g)+2O2(g)═CO2(g)+2H2O(l)△H=﹣0.3kJ/mol

相同质量的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A. H2 B. CO C. C8H18 D. CH4 16.(3分)常温常压时,燃烧23g乙醇(液态),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Q,则乙醇燃烧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C2H5OH(1)+3O2(g)=2CO2(g)+3H2O(1)△H=﹣Q B. C2H5OH(1)+3O2(g)=2CO2(g)+3H2O(1)△H=﹣Q C. C2H5OH(1)+O2(g)=CO2(g)+H2O(g)△H=﹣Q

D. C2H5OH(1)+3O2(g)=2CO2(g)+3H2O(1)△H=﹣2Q 17.(3分)在一定温度不同压强(p1<p2)下,可逆反应2X(g)⇌2Y(g)+Z(g)中,生成物Z的物质的量(n)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有以下图示,正确的是()

A B. C. D.

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 吸热反应一定要加热后才能发生 C. 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 D.升高温度可增大正反应速率,降低逆反应速率 15.(3分)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H2(g)+O2(g)═H2O(l)△H=﹣285.8kJ/mol CO(g)+O2(g)═CO2(g)△H=﹣283.0kJ/mol C8H18(l)+

O2(g)═8CO2(g)+9H2O(l)△H=﹣5518kJ/mol

二、实验题(2个小题,18分)

18.(8分)用50mL 0.50mol/L盐酸与50mL 0.55mol/L 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 )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 ).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4)如果用60mL 0.50mol/L盐酸与50mL 0.55mol/L 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 )(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填“相等、不相等”),简述理由

(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NH3•H2O)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 4 -

期中试卷3

1.(2分)21世纪人类正由“化石能源时代逐步向多能源时代”过渡,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A. 电力 B.核能 C.太阳能 D. 氢能 2.(2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 B. 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C. 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D. 吸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也可能发生 3.(2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 B. 如果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则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C. 在稀溶液中,1 mol酸和1 mol碱完全反应所放出的热量,叫做中和热 D. 在101 kPa时,1 mol物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4.(2分)下表中的数据是破坏1mol物质中的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kJ): 物质 Cl2 Br2 I2 HCl HBr HI H2 能量(kJ)243 193 151 432 366 298 436 根据上述数据回答下列物质本身具有的能量最低的是() A. Cl2 B. Br2 C. I2 D. H2 5.(2分)如图所示是101kPa时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的能量变化,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D.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2H2(g)+O2(g)═2H2O(l);△H=﹣483.6 kJ 7.(2分)已知反应:①101kPa时,C(s)+O2(g)═CO(g)△H1=﹣110.5kJ/mol 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l)△H2=﹣57.3kJ/mol.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若碳的燃烧热用△H3来表示,则△H3<△H1 B. 若碳的燃烧热用△H3来表示,则△H3>△H1 C. 浓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 D. 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57.3kJ热量 8(2分)已知:(1)Zn(s)+O2(g)═ZnO(s),△H=﹣348.3kJ/mol (2)2Ag(s)+O2(g)═Ag2O(s),△H=﹣31.0kJ/mol

则Zn(s)+Ag2O(s)═ZnO(s)+2Ag(s)的△H等于() A. ﹣317.3kJ/mol B. ﹣379.3kJ/mol C. ﹣332.8kJ/mol D. +317.3 kJ/mol 9.(2分)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现象就越明显 B. 化学反应速率为0.8 mol/(L•s)是指1秒钟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 mol/L C. 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 D.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物质的量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物质的量的增加 10.(2分)在比较化学反应速率时,不可以利用的相关性质为() A. 气体的体积和体系的压强 B. 颜色的深浅 C. 固体物质量的多少 D. 反应的剧烈程度 11.(2分)可逆反应:2A(g)+3B(g)⇌2C(g)+D(g)在四种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则该反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①v(A)=0.5mol/(L•min) ②v(B)=0.6mol/(L•min) ③v(C)=0.35mol/(L•min) ④v(D)=0.4mol/(L•min) A. ① B.② C.③ D. ④ 12.(2分)在四个相同的容器中,在不同的温度下(其它条件相同)进行合成氨的反应,根据下列在相同时间内测得的结果判断,该反应所处的温度最高的是() A. v(NH3)=0.1mol/(L•min) B. v (H2)=0.6mol/(L•min) C. v (N2)=0.3mol/(L•min) D. v (H2)=0.3mol/(L•min)

A. 1 molH2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 kJ能量

B. 2 molHCl分子中的化学键形成时要释放862 kJ能量 C. 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Cl2(g)═2HCl(g)△H=+183 kJ/mol D. 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Cl2(g)═HCl(g)△H=﹣91.5 kJ/mol 6.(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只要在化学方程式的右端写上热量的符号和数值即可 B. 凡是在加热或点燃条件下进行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 5 -

13.(2分)在一定条件下,使NO和O2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反应开始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 B. 随着反应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为零 C. 随着反应进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最后不变 D. 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不变 14.(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一定能发生化学反应 ②普通分子间的碰撞有时也能发生化学反应 ③活化分子比普通分子具有较高的能量 ④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⑤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 ⑥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活化分子有合适取向时的有效碰撞. A. ②③⑥ B.③④⑤ C.②④⑤ D. ①③④⑤ 15.(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由于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 B. 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增大,非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减少或不变 C. 自发反应在恰当条件下才能实现 D. 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实现 16.(2分)以下自发反应可用焓判据来解释的是() A. 铵自发地溶于水 B. 2N2O5(g)═4NO2(g)+O2(g)△H=+56.7 kJ/mol C. (NH4)2CO3(s)═NH4HCO3(s)+NH3(g)△H=+74.9 kJ/mol D. 2H2(g)+O2(g)═2H2O(l)△H=﹣285.8 kJ/mol 17.(2分)下列变化中,△S<0的是() A. 氯化钠溶于水 B. NH3(g)与HCl(g)反应生成NH4Cl(s) C. 干冰(CO2)的升华 D. CaCO3(s)分解为CaO(s)和CO2(g) 18.(2分)对于3Fe(s)+4H2O(g)⇌Fe3O4(s)+4H2(g),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 A. K=

B. K=

C. K=

19.(2分)在25℃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

物质 X Y Z

﹣1

初始浓度/mol•L 0.1 0.20

﹣1

平衡浓度/mol•L 0.05 0.05 0.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50% B. 反应可表示为X+3Y⇌2Z,其平衡常数为1600 C. 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D. 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20.(2分)如图是可逆反应A+2B⇌2C+3D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随外界条件改变(先降温后加压)而变化的情况,由此可推断 ()

A. 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 若A、B是气体,则D是液体或固体 C. 逆反应是放热反应 D. A、B、C、D均为气体 21.(2分)在一定温度下向a 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X气体和2mol 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X(g)+Y(g)⇌2Z(g),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B. 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C. 容器内X、Y、Z的浓度之比为1:1:2 D. 单位时间内消耗0.1 mol X同时生成0.2 mol Z 22.(2分)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得到如下变化规律(图中p表示压强,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根据以上规律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D. K=

A. 反应Ⅰ△H>0,P2>P1 B. 反应Ⅱ△H<0,T1>T2

C. 反应Ⅲ△H>0,T2>T1;或△H<0,T2<T1 D. 反应Ⅳ△H<0,T2>T1

- 6 -

23.(2分)对于平衡CO2(g)⇌CO2(aq)△H=﹣19.75kJ•mol﹣1,为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采用的方法是() A. 升温增压 B.降温减压 C.升温减压 D. 降温增压 24.(2分)可确认发生了化学平衡移动的是() A. 化学反应速率发生了改变 B. 有气态物质参加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了压强 C. 由于某一条件的改变,使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 D.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使用催化剂

二、完成下列各题(共计50分) 26.(10分)如图表示800℃时A、B、C三种气体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t是到达平衡状态的时间.试回答: (1)该反应的反应物是.

(2)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若达到平衡状态的时间是2min,A物质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期中试卷4

29.(15分)830K时,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可逆反应:

CO(g)+H2O(g)⇌CO2(g)+H2(g)△H<0,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起始时c(CO)=2mol•L﹣1,c(H2O)=3mol•L﹣1,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60%,则在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2)在相同温度下,若起始时c(CO)=1mol•L﹣1,c(H2O)=2mol•L﹣1,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测得H2的浓度为0.5mol•L﹣1,则此时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填“是”与“否”),此时v(正) v(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你判断的依据是( ) (3)若降低温度,该反应的K值将,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将( )(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

C.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如常温、加热等)也能发生

D.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2.升高温度时,化学反应速率加快,主要原因是( ) A.分子运动速率加快,使该反应物分子的碰撞机会增多

B.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次数增多 C.该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吸热的 D.该化学反应的过程是放热的

3.在四个不同的容器中,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合成氨反应N2(g)+ 3 H2(g)

2NH3(g)。

根据在相同时间内测定的结果判断,生成氨的速率最快的是 ( ) A、υ(H2)=0.1 mol·L-1·min-1 B、υ(N2)=0.2 mol·L-1·min-1 C、υ(NH3)=0.15 mol·L-1·min-1 D、υ(H2)=0.3 mol·L-1·min-1 4.测知某一反应进程中,各物质浓度的有关数据如下:xA(气)+ yB(气) zc(气)

起始浓度(mol/L) 3.0 1.0 0 2s末浓度(mol/L) 1.8 0.6 0.8

推算出各物质系数之比x∶y∶z为 ( )

A.2∶1∶3 B.3∶1∶2 C.3∶2∶1 D.9∶3∶4

5.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2和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使该反应:N2+3H2 2NH3发生,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达到化学平衡时,N2将完全转化为NH3

B.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C.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 D.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都为零 6.在恒温恒压、不做功时,反应A+B=== C+D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一定能自发进行( )

A.ΔH<0、ΔS<0 B.ΔH>0、ΔS<0 C.ΔH<0、ΔS>0 D.ΔH>0、ΔS>0 7.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理查德·赫克等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钯催化交叉偶联”方面的研究。下面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催化剂只改变反应的正反应速率 B.催化剂通过升高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 C.催化剂能够改变反应的反应热 D.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物的转化率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7 -

A.热化学方程式中,如果没有注明温度和压强,则表示反应热是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的

B.升高温度或加入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C.据能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 9.某温度下,可逆反应mA(g)+nB(g)pC(g)的平衡常数为K ,下列对K的说法正确的是( )

A.K值越大,表明该反应越有利于C的生成,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 B.若缩小反应器的容积,能使平衡正向移动,则K增大

C.温度越高,K一定越大 D.如果m+n=p,则K=1 10.一定条件下反应2AB(g) A2(g)+B2(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 A.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2,同时消耗2n molAB B.容器内,3种气体AB、A2、B2共存 C.AB的消耗速率等于A2的消耗速率

D.容器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随时间变化

11.25 ℃、101 kPa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393.5 kJ·mol-

1

、285.8 kJ·mol-1、0.3 kJ·mol-1、2 800 kJ·mol-1,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1

A.C(s)+O2(g)===CO(g) ΔH=-393.5 kJ·mol-1

2

B.2H2(g)+O2(g)===2H2O(g) ΔH=+571.6 kJ·mol-1

C.CH4(g)+2O2(g)===CO2(g)+2H2O(g) ΔH=-0.3 kJ·mol-1 1

D.C6H12O6(s)+3O2(g)===3CO2(g)+3H2O(l) ΔH=-1 400 kJ·mol-1

2

12.对可逆反应4NH3(g)+5O2(g) 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达到化学平衡时4v正(O2)=5v逆(NO)

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大容器容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2v正(NH3)=3v正(H2O)

13.已知下列数据:2Fe(s)+O2(g)===2FeO(s) ΔH=-544 kJ·mol-1

4Al(s)+3O2(g)===2Al2O3(s) ΔH=-3 350 kJ·mol-1

则2Al(s)+3FeO(s)===Al2O3(s)+3Fe(s)的ΔH是( ) A.-859 kJ·mol-1 B.+859 kJ·mol-1 C.-1 403 kJ·mol-1 D.-2 491 -1

kJ·mol

14.一定条件下,在某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mA(g)+nB(g)pC(g)+qD(g),若增大压强或升高温度,重新达到平衡,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如图所示,则

对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逆反应是放热反应 C.m+np+q

15.①2C(s)+O2(g)=2CO(g) ΔH=-221 kJ/mol ②H+(aq)+OH-(aq)=H2O(l) ΔH=-57.3 kJ/mol 可知:( ) A.①的反应热为221 kJ/mol B.稀硫酸与Ba(OH)2稀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C.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 kJ/mol 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57.3 kJ 热量

16.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2(g)+Y2(g) 2Z(g),已知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0.3 mol/L、0.2 mol/L,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

A.Z为0.3 mol/L B.Y2为0.4 mol/L C.X2为0.2 mol/L D.Z为0.4 mol/L 17. 在下列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ΔH>0表示放热反应,ΔH<0表示吸热反应

B.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可以是分数

C.1 mol H2SO4与1 mol Ba(OH)2反应生成BaSO4沉淀时放出的热叫做中和热 D.1 mol H2与0.5 mol O2反应放出的热就是H2的燃烧热

18. 在反应H2 + Cl2 =2HCl中,已知H-H键能为436kJ,Cl-Cl键能为243kJ, H-Cl键能为431kJ,判断该反应是( )

A. 吸热反应 B. 放热反应 C. 吸收183kJ热量 D.放出183kJ/mol热量 19.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ΔH表示可燃物燃烧热的是 ( )

1

A.CO(g)+O2(g)===CO2(g) ΔH=-283 kJ·mol-1

2

B.CH4(g)+2O2(g)===CO2(g)+2H2O(g) ΔH=-802.3 kJ·mol-1 C.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

-1

D.H2(g)+Cl2(g)===2HCl(g) ΔH=-184.6 kJ·mol 20.下图是可逆反应A+2B 2C+3D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随外界条件改变(先降温后加压)而变化的情况,由此可推断( )

- 8 -

(3)写出CO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 23.(6分)已知250C、101kPa时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①CH3COOH(l)+2O2(g)=2CO2(g)+2H2O(l)△H=-870.3kJ/mol ②C(s)+O2(g)=CO2(g) △H=-393.5kJ/mol

③H2(g) + 1/2O2(g) = H2O(l) 的△H=-285.8kJ/mol

试计算反应2C(s)+2H2(g) +O2(g)=CH3COOH(l)在该条件下的反应热△H= 24.(9分)高炉炼铁中发生的基本反应之一如下:

FeO(s)+CO(g) Fe(s)+CO2(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A.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B.若A、B是气体,则D是液体或固体

cCO2C.逆反应是放热反应. D.A、B、C、D均为气体

其平衡常数可表达为K=。已知1 100℃时K=0.263。

21.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cCO( ) (1)温度升高,化学平衡移动后达到新的平衡,高炉内CO2和CO的体积比值

-1

A.甲烷的标准燃烧热为0.3 kJ·mol,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________,平衡常数K=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

CH4(g)+2O2(g)===CO2(g)+2H2O(g) ΔH=-0.3 kJ·mol (2)1 100℃时,测得高炉中c(CO2)=0.025 mol/L,c(CO)=0.1 mol/L,在这种B.500 ℃、30 MPa下,将0.5 mol N2和1.5 mol 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情况下,该反应__________(填“已经”或“没有”)处于化学平衡状态,此时化学NH3(g), 反应速率是v正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v逆,其原因是

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放热19.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 ΔH=-38.6 30 MPa25.(14分)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1kJ·mol ①CaCO3(s)===CaO+CO2(g) ΔH=+177.7 kJ C.已知在120 ℃、101 kPa下,1 g H2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121 kJ热量,其热化学②C(s)+H2O(s)===CO(g)+H2(g) ΔH=-131.3 kJ·mol-1 方程式为 11-1

③H 2SO4(l)+NaOH(l)===Na2SO4(l)+H2O(l) ΔH=-57.3 kJ·mol1-122H2(g)+O2(g)===H2O(g) ΔH=-242 kJ·mol

2④C(s)+O2(g)===CO2(g) ΔH=-393.5 kJ·mol-1

D.25 ℃,101 kPa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1-1

⑤CO(g)+O2(g)===CO2(g) ΔH=-283 kJ·mol-1 ,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SO4(aq)+2

-12KOH(aq)===K2SO4(aq)+2H2O(l) ⑥HNO 3(aq)+NaOH(aq)===NaNO3(aq)+H2O(l) ΔH=-57.3 kJ·mol-1

ΔH=-57.3 kJ·mol ⑦2H2(g)+O2(g)===2H2O(l) ΔH=-517.6 kJ·mol-1 二、填空题 (1)上述热化学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有___________, -1

122.(8分)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①H( +O2 (g) =H2O(l);ΔH=-285 kJ·mol 2g)不正确的理由分别是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H2(g) +1O2 (g) =H2O(g);ΔH=-241.8 kJ·mol-1

2 (2)根据上述信息,写出C转化为CO的热化学方程式: -1

③C(s) +1O2 (g) =CO(g);ΔH=-110.5 kJ·mo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上述反应中,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有_______________ ④ C(s) +O2 (g) =CO2(g);ΔH=-393.5 kJ·mol-1

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有________________。 回答下列问题:

12 (1)H2的燃烧热为 ;C的燃烧热为 。 26.(2010·高考海南卷)高炉炼铁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Fe2O3(s)+CO(g) 33 (2)燃烧1gH2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 。

- 9 -

Fe(s)+CO2(g)。

已知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如下:

温度/℃ 1000 1150 1300 平衡常数 4.0 3.7 3.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ΔH________0(填“>”、“<”或“=”)。

(2)在一个容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1000 ℃时加入Fe、Fe2O3、CO、CO2各1.0 mol,反应经过10 min后达到平衡。求该时间范围内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v(CO2)=______,CO的平衡转化率=_______。

(3)欲提高(2)中CO的平衡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A.减少Fe的量 B.增加Fe2O3的量C.移出部分CO2

D.提高反应温度 E.减小容器的容积 F.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三、实验题 29.(16分)

(1)(6分)对于下列反应:2SO2 + O2 2SO3 , 如果2min内SO2的浓度由6 mol/L下降为2 mol/L,那么,用SO2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用O2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如果开始时SO2浓度为4mol/L,2min后反应达平衡,若这段时间内v(O2)为0.5mol/(L·min),那么2min时SO2的浓度为_______ ______。 (2)(6分)下图左表示在密闭容器中反应:2SO2+O22SO3+Q达到平衡时,由于条件改变而引起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的变化情况,a b过程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b c过程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 若增大压强时,反应速度变化情况画在c~d处. v

V逆

V正 V正 V正

V逆

V逆

0 a b c t

期中试卷

5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能是二次能源 B. 电能是二次能源 C.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 D. 水煤气是可再生能源

2.某化学反应其△H== —122 kJ/mol,∆S== 231 J/(mol·K),则此反应在下列哪种情况

下可自发进行 ( )

A.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B.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 C.仅在高温下自发进行 D.仅在低温下自发进行 3.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A.氢气还原氧化铜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C.碳酸钙高温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D.氢氧化钾和氯化铵的反应 4.在2A+B 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

A.υ(A)= 0.5 mol/(L·s) B.υ(B)= 0.3 mol/(L·s) C.υ(C)= 0.8 mol/(L·s) D.υ(D)= 1 mol/(L·s) 5.一定温度下,反应:N2(g)+3H2(g)2NH3(g),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c(N2)∶c(H2)∶c(NH3)=1∶3∶2 B.N2,H2和NH3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C.N2与H2的物质的量之和是NH3的物质的量的2倍 D.单位时间内每增加1 mol N2,同时增加3 mol H2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大

B.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 10 -

C.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A.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 B.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

C.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 D.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 百分数

13.在一定温度不同压强(p1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φ)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正确的是( ) 速率

7.可逆反应N2+3H2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下列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υ正(N2)=υ逆(NH3) B.3υ正(N2)=υ正(H2) C.2υ正(H2)=3υ逆(NH3) D.υ正(N2)=3υ逆(H2)

8.下列关于化学平衡状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14.已知H2(g)+Cl2(g)=2HCl(g) △H= ―184.6kJ·mol-1, 则反应HCl(g)=A.改变外界条件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1/2H2(g)+1/2Cl2(g)的 B.当某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转化率保持不变时即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

△H为 ( ) C.当某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时,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1-1-1

A.+184.6kJ·mol B.―92.3kJ·mol C.+92.3kJ D. +92.3kJ·molD.当某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一定相等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101 kPa时,1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H2的燃烧热A.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个别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无关

为-285.8 kJ·mol-1 C.化学反应都要放出能量 D.放热反应的发生无需任何条件

B.测定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时,每次实验均应测量3个温度,即盐酸起始温10.[双选题]将等物质的量的X、Y气体充入一个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

度,NaOH起始温度和反应后终止温度 下

C.在101 kPa时,1 mol C与适量O2反应生成1 mol CO时,放出110.5 kJ热量,反应并达到平衡:X(g)+Y(g)2Z(g) ΔH<0。当改变某个条件并达到新平衡

-1

则C的燃烧热为110.5 kJ·mol 后,

D.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57.31 kJ·mol-1。若将含0.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mol H2SO4的浓硫酸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等于57.3 kJ A.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

16. 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 ) B.增大压强(缩小容器体积),Z的浓度不变

A.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黄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 C.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惰性气体,Y的浓度不变

-1

B.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D.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Z,X的体积分数增大

O2(g)===2H2O(l) 11.一种“即食即热型快餐”适合外出旅行时使用。其内层是用铝箔包裹的、并已

ΔH=-285.8 kJ·mol-1 加工好的真空包装食品,外层则是分别包装的两包化学物质,使用时拉动预留在外

C.Ba(OH)2·8H2O(s)+2NH4Cl(s)===BaCl2(s)+2NH3(g)+10H2O(l) ΔH<0 的拉线,使这两种化学物质反应,此时便可对食物进行加热,这两包化学物质最合

D.已知中和热为57.3 kJ·mol-1,若将含0.5 mol H2SO4的浓溶液与含1 mol NaOH适的选择是( )

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要大于57.3 kJ A.浓硫酸与水 B.熟石灰与水 C.生石灰与水 D.氯化钠与水

5

17.已知在1.01×10 Pa、298 K条件下,2 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 kJ1

12.在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NO(g)+CO(g) N2(g)+CO2(g) 的热量, 2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ΔH=-373.2 kJ/mol,达到平衡后,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

正确措施是( )

- 11 -

1

A.H2O(g)===H2(g)+O2(g) ΔH=+242 kJ·mol-1

2

B.2H2(g)+O2(g)===2H2O(l) ΔH=-484 kJ·mol-1

1

C.H2(g)+O2(g)===H2O(g) ΔH=+242 kJ·mol-1

2

D.2H2(g)+O2(g)===2H2O(g) ΔH=+484 kJ·mol-1 二、填空题 18.(7分)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Fe2O3(s)3CO(g)2Fe(s)3CO2(g);△H=-25kJ/mol ②3Fe2O3(s)CO(g)2Fe3O4(s)CO2(g);△H=-47kJ/mol

③Fe3O4(s)CO(g)3FeO(s)CO2(g);△H=+19kJ/mol

写出FeO(s)与CO反应生成Fe(s)和CO2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0分)(2013·吉林油田高级中学高二期初考试)

(1)①CaCO3(s)===CaO(s)+CO2(g) ΔH=-177.7 kJ/mol

②0.5H2SO4(l)+NaOH(l)===0.5Na2SO4(l)+H2O(l) ΔH=-57.3 kJ/mol ③C(s)+O2(g)===CO2(g) ΔH=-393.5 kJ/mol ④CO(g)+1/2O2(g)===CO2(g) ΔH=-283 kJ/mol

⑤HNO3(aq)+NaOH(aq)===NaNO3(aq)+H2O(l) ΔH=-57.3 kJ/mol

(1)上述热化学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以下同)

(2)上述反应中,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反应中,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热化学方程式:C(s,金刚石)+O2(g)===CO2(g) ΔH=-395.41 kJ/mol

C(s,石墨)+O2(g)===CO2(g) ΔH=-393.51 kJ/mol

则金刚石转化为石墨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热化学方程式看来更稳定的碳的同素异形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9分)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CO2(g)+H2(g) CO(g)+H2O(g),

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

(2)该反应为 反应(选填吸热、放热)。

(3)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多选扣分)。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 c(CO)不变 c.υ正(H2)=υ逆(H2O) d.c(CO2)=c(CO)

(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 ℃。

- 12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