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正多边形和圆中的半径R、边心距r、中心角θ之间的等量关系并应用这个等量关系解决具体题目.nR 12.n°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为L=,n°的圆心角的扇形面积是S
180式进行计算.
13.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1.垂径定理的探索与推导及利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nR2及其运用这两个公扇形=
360 2.弧、弦、圆心有的之间互推的有关定理的探索与推导,•并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有关圆周角的定理的探索及推导及其它的运用.
4.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应用. 5.三点确定一个圆的探索及应用. 6.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及其应用. 7.切线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运用. 8.切线长定理的探索与运用. 9.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及其运用.
10.正多边形和圆中的半径R、边心距r、中心角θ的关系的应用.
nR2nR 11.n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L=及S扇形=的公式的应用.
360180 12.圆锥侧面展开图的理解. 教学关键
1.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折叠、平移、旋转等数学活动探索定理、•性质、“三个”位置关系并推理证明等活动.
2.关注学生思考方式的多样化,注重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3.在观察、操作和推导活动中,使学生有意识地反思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单元课时划分
本单元教学时间约需13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24.1 圆 3课时 24.2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4课时 24.3 正多边形和圆 1课时 24.4 弧长和扇形面积 2课时 教学活动、习题课、小结 3课时 课题: 24.1 圆 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本节课使学生理解圆的定义;
2、过程与方法:掌握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使学生会利用点到圆心的距离和圆的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判定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会运用圆的定义证明四个点在同一个圆上.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反过来指导实践这一理论
教学重点:
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用集合的观点定义圆,学生不容易理解为什么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同学们,在小学我们已经学习了圆的有关知识,小学学习圆只是一种感性认识,知道一个图形是圆,没有严格的定义什么叫做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圆,就是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就要进一步来学习圆的定义.首先点题,给学生一种概念,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通过观察章前图,认识到圆从古至今,在实际生活中,在工农业生产中圆的应用非常广泛,作用非常大.圆的性质在本章中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同时也调动起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中. 二、新课讲解:
同学们请观察幻灯片上的图片.出示线段OA,演示将线段OA绕着它的固定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所形成的图形是一个什么图形,从而得出圆的定义.
定义:在同一平面内,线段OA绕着它的固定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随之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
总结归纳: 圆心、半径的定义.
1.圆上各点到定点(圆心O)的距离都等于定长(半径r); 2.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圆上.满足上述 两个条件,我们可以把圆看成是一个集合. 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接着为了研究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师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讲,而是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个圆.然后提问学生回答这个圆把平面分成几个部分?有的同学说两部分,有的同学说三部分,到底是几个部分呢?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议论,最后通过学生的充分感知,得到正确的结论.在进一步揭示圆内部分、圆外部分也可以看成是一个集合,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出: 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若设圆O的半径为r,点O到圆心的距离为d,当点与圆心的距离由小于半径变到等于半径再变到大于半径时,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就由圆内变到圆上再变到圆外.这说明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可以得到d与r之间的关系,由d与r的数量关系也可以判定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这时板书下列关系式:
. .
A
C
.
. O B . ..A
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
教师这样做的目的是把点和圆看成是运动变化得到的三种情况,这样便于学生理解. 接下来为了巩固定义,师生共同分析例1.
例1 求证矩形四个顶点在以对角线交点为圆心的同一个圆上.
对于这个问题不是教师讲怎么做,而是引导学生分析这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分析这一问题的证明思路.
已知:如图7-1矩形ABCD的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 求证:A、B、C、D4个点在以O为圆心,OA为半径的圆上. 证明:
并做好示范作用.
巩固练习:教材P.80中1、2 引导学生答.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要从三方面做小结,从知识内容方面学习了什么内容?从方法上学到了什么方法?学到了什么新定义符号?
1.从知识方面主要学习了圆的定义,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2.从方法上主要学习了利用点到圆的距离和圆的半径的数量关系判定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会利用圆的定义证明四个点在同一个圆上.
这样小结的目的,使学生能够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认知结构,便于学生掌握. 四、布置作业: 1. 课时作业 2. 补充作业 一、单选题(20分)
(1)已知圆外一点和圆周的最短距离为2,最长距离为8,则该圆的半径是( )
(A)5 (B)4 (C)3 (D)2 二、填空题(20分)
(1)_____确定圆的位置,_____ _确定圆的大小.
(2)圆内各点到圆心距离_______,圆上各点到圆心距离________,圆外各点到圆心距离________ 三、简答或解答题(60分)
(1)△ABC中,∠A=90°,AD⊥BC于D,AC=5cm,AB=12cm,以D为圆心,AD为半径作圆,则三个顶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是什么?画图说明理由。
(2)证明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的各边的中点在同一个圆上. 板书设计 教学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