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广西常规稻与杂交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比较分析

广西常规稻与杂交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比较分析

来源:宝玛科技网
品种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6—8082.2011.02.014 中国书米2011,17(2):42—44 广西常规稻与杂交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比较分析 杨行海吴艳艳范大泳 (广西区桂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西桂林541006; 通讯作者,E—mail:ricegl@163.eom) 摘要:以2006~2009年通过广西审定的l56个水稻品种为材料,对杂交稻和常规稻在广西区试中的平均产量 和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常规稻平均产量为6.80 ghm ,杂交稻为7.86 t/hm ,杂交稻比常规稻高 15.59%,差异极显著;杂交稻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优质达标率高于常规稻,而常规稻整精米率、米粒长宽比、垩白米率、 垩白度和胶稠度优质达标率均高于杂交稻。直链淀粉含量是常规稻稻米品质改良的重点,而米粒长宽比、垩白米率 和垩白度是杂交稻稻米品质改良的重点。 关键词:杂交稻;常规稻;产量;品质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082(2011)02—0042—03 水稻(Oryza sativa L.)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 一hmz,杂交稻产量为7.06~9.09 t/hm ,平均产量8.03 t/ ,以稻米为主食的人口约占总人口的65%r”。随着市 hmz,比常规稻高17.33%,差异达极显著水平;2009年 审定的常规稻产量为6.34~7.1 l t/hm ,平均产量6.68 t/ hm ,杂交稻产量为7.09~8.77 t/hm ,平均产量7.88 t/ hm ,比常规稻高17.94%,差异达极显著水平。2006~ 2009年杂交稻平均产量为7.86 t/hm ,比常规稻高 15.59%,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从表1还可以看出,2006~2009年间,杂交稻比常 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消费结构 不断变化,消费者对稻米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 通过对广西杂交稻和常规稻产量与稻米品质性状的分 析,探讨杂交稻和常规稻在产量与品质上的差异,期望 为水稻优质高产育种与新品种推广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以2006~2009年通过广西审定的156个水稻新品 种或组合为材料,分年度、按照品种类型进行区试平均 产量的分析比较。参照农业部行业标准NY厂r一593— 2002{食用稻米品质》,对糙米率、整精米率、长宽比、垩 规稻增产幅度大小年份问依次为2009>2o08>2o07> 2006,杂交稻与常规稻产量差异有日益增大的趋势;不 同年度间各类型品种平均产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常规 稻平均产量最高为2006年,为6.87 t/hm ,比平均产量 最低的2009年(6.68 t/hmz)高2.85%;杂交稻平均产量 最高为2008年,为8.03 t/hmz,比平均产量最低的2006 年(7.78 t/hm )高3.21%。 2.2常规稻与杂交稻主要稻米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 不同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差异很大,不论是常规 稻还是杂交稻,均以垩白米率和垩白度的变异系数最 白米率、垩白度、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等主要稻米品 质性状进行比较分析,将各品质性状达到3级以上(含 3级)的品种数占品种总数的百分率称为优质达标率 。数据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常规稻与杂交稻产量比较 对供试的常规稻和杂交稻品种或组合在广西区试 中的平均产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1)表明,2006年 审定的常规稻产量为6.56~7.18 t/hm ,平均产量6.87 t/ hm ,杂交稻产量为6.80~8.87 t/hm ,平均产量7.78 t/ hm ,比常规稻高13.30%,差异达极显著水平;2007年 审定的常规稻产量为6.18~7.35 t/hm ,平均产量6.82 t/ 大,糙米率的变异系数最小,整精米率、长宽比相对较 小(表2)。杂交稻的整精米率和垩白度的变异系数明 显大于常规稻;常规稻的垩白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明 显大于杂交稻(表2)。 2.3常规稻与杂交稻主要稻米品质性状的比较 2.3.1糙米率 常规稻和杂交稻的糙米率平均值分别为79.95% 和81.61%,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杂交稻l级优质达标 hm ,杂交稻产量为6.41~8.73 t/hm ,平均产量7.87 t/ 率为99.26%。比常规稻高25.58个百分点,但常规稻与 收稿日期:2010—09—28 hm2,比常规稻高15.53%,差异达极显著水平;2008年 审定的常规稻产量为6.45—7.59 t/hm ,平均产量6.85 t/ ・42・ 杨行海等:广西常规稻与杂交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比较分析 中闼稻米2011,17(2):42—44 注: 、“分别表示0.05和0.0l显著水平。 表2 2006—2009年广西审定的常规稻与杂交稻品种稻米品质性状比较 注:AB和ab分别表示同一性状常规稻与杂交稻间差异达0.O1和0.O5水平。 杂交稻1、2、3级合计优质达标率均为100%(表2)。 2.3.5垩白度 2.3.2整精米率 常规稻和杂交稻的稻米垩白度平均值分别为 常规稻和杂交稻整精米率平均值分别为60.51% 1.72%和9.68%,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常规稻1、2、3级 和58.21%,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常规稻1、2、3级 合计优质达标率为100%,比杂交稻高51.82个百分点 合计优质达标率为89.48%,比杂交稻高12.1 1个百分 (表2)。 点(表2)。 2.3.6胶稠度 2.3.3米粒长宽比 常规稻和杂交稻的米饭胶稠度平均值分别为 常规稻和杂交稻的米粒长宽比平均值分别为3.27 73.84 mm和62.40 mm,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常规稻1、 和2.86,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常规稻1、2、3级合计优 2、3级合计优质达标率为89.47%,比杂交稻高1 1.37 质达标率为94.74%,比杂交稻高35.62个百分点(表 个百分点(表2)。 2)。 2.3.7直链淀粉含量 2-3.4垩白米率 常规稻和杂交稻的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平均值分别 常规稻和杂交稻的稻米垩白米率平均值分别为 为15.26%和20.37%,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杂交稻1、2、 8.74%和48.33%,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常规稻1、2、3级 3级合计优质达标率为75.18%,比常规稻高54.13个 合计优质达标率为100%,比杂交稻高55.47个百分点 百分点(表2)。 (表2) 从表2还可以看出,常规稻品质性状中直链淀粉 ・43・ 杨行海等:广两常规稻与杂交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比较分析 中国稻米2011,17(2):42—44 含量的优质达标率最低,为21.05%,其次为胶稠度和 整精米率,表明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整精米率是其 品质改良的重点。杂交稻品质性状中垩白米率的优质 达标率最低,为44.53%,其次为垩白度和长宽比,优质 达标率分别为48.18%和59.12%,表明垩白米率、垩白 度和长宽比是其品质改良的重点。 ,, 、 率极低等问题[61。本研究结果表明,杂交水稻整精米率、 长宽比、垩白米率、垩白度和胶稠度优质达标率低于常 规稻,尤其是长宽比、垩白米率和垩白度,杂交稻的优 质达标率极低,说明长宽比、垩白米率和垩白度是杂交 稻品质改良的重点;常规稻的直链淀粉含量优质达标 率只有21.05%,是制约广西常规稻品种达到优质等级 的首要因素,另外常规稻的胶稠度和整精米率的优质 达标率也相对较低,是常规稻品质改良的重点。研究表 ,H ” 实践证明,在水稻品种布局中常规稻与杂交稻相 辅相成、缺一不可。而且常规稻育种水平的提高也是杂 交稻育种取得突破的重要基础[31。本文对2006~2009年 通过广西审定的水稻品种区试结果分析表明,常规稻 的产量极显著低于杂交稻产量,且近年来差异有进一 步增大的趋势;与此同时,杂交稻产量的增长速度也非 常缓慢 。究其原因,可能与实际育种工作中重视杂交 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与长宽比、垩白米率和垩白度密 切负相关[71,因此在改良稻米直链淀粉的同时应注意对 其他品质的影响。 参老交献 [11辛良杰李秀彬.近年来我国南方双季稻区复种的变化及其 启示『J1.自然资源学报,2009,24(1):58—65 [2】闵捷,朱智伟,许立,等・中国杂交粳稻的米质及优质达标率 ,稻,轻视常规稻的现状有关。缺乏优良常规稻品种,要 I31 组配出表现突出的杂交稻是不现实的。因此,加强常规 稻育种工作,进一步提高常规稻产量是今后水稻育种 中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它不仅是改善品种结构布局 所必需,也是进一步提高杂交稻产量的重要前提。 已有的研究表明,广西常规稻品种存在直链淀粉 簧 ,,等2.2超(1 种质在杂交稻育种中应 -用与天优528的选育『J1.广东农业科学,2009(3):11-12. [4]谢丽萍.广西杂交稻产量、米质及抗性综述【J1.广西农业科学, 21264.[51 斌126,罗群昌广西优质常规稻育种的若干问题及策 .略 广西农业科学,2004,35(3):249—251. [6]陈传华,罗群昌,陈远孟,等.广西近年育成水稻品种米质状况分 含量普遍偏低、垩白米率、和垩白度普遍偏高、胶稠度 总体偏低等问题 ;杂交稻组合存在胶稠度、长宽比优 质达标率较低,整精米率、垩白米率、垩白度优质达标 l71 ,20089(3维,3,王,及米饭质地关系的研究fJ1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等. 含量与稻米品质主要性状 2005,26(4):52-55. 综合信.E 云南省2010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下) (中稻宣) ・4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