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索镇中心小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程说明书
课程名称 授课教师 使用时间 金大兴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小学语文 使用班级 课时数 三(6)班 130-140课时 内 容 一、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以单元为基本结构来设计和组织教学,达到目标。以教学目标为标准进行自我矫正和教学评价。 (一)、识字与写字 1.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000个字,会写1300个常用字。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识字能力,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开始练习用圆珠笔、钢笔书写正楷字。 (二)阅读教学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4.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乐于与别人交流读后的感情。 5.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6.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约18篇。练习复述课文。估算了一下,全册书中,包括课文及语文园地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大约就有18篇(段)。 7.初步培养读书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本书(包括《小学生天地》等刊物)。 (三)口语交际教学 1.能用普通话讲述故事,做到具体生动,努力用语言打动别人讲述见闻,做到清楚明白想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听别人讲话能抓住主要点,并能简要地转述。 3.乐于与别人交流,在交谈中认真倾听,有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请教,能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四)习作教学 1.开始练习习作。乐于书面表达,有习作的信心。 2.不拘形式地写出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和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3.留心周围的事物,尝试在习作中运用平时运用的语言材料。 4.学习修改习作当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和句。 二、 课程内容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其课程内容包括: 第一单元1、《我们的民族小学》 3课时 2、《金色的草地》2课时 3、《爬天都峰》 2课时 4、*《槐乡的孩子》1课时、《语文园地一》3课时。 第二单 元 5、灰雀 3课时 6、小摄影师 3课时 7、奇怪的大石头 3课时 8、*我不能失信 1课时 语文园地二3课时。 第三单元 9、古诗两首 3课时 10、风筝3课时 11、秋天的雨3课时 12、*听听,秋的声音 1课时 语文园地三3课时。 第四单元 14、蜜蜂 3课时 15、玩出了名堂 3课时 16、*找骆驼 1课时 语文园地四 3课时。 第五单元 17、孔子拜师 3课时 18、盘古开天地 3课时 19、赵州桥 3课时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1课时 语文园地五3课时。 第六单元 21、 古诗两首 3课时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3课时、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3课时 24、*“东方之珠” 1课时 语文园地六3课时。 第七单元 25、矛和盾的集合 3课时 26、科利亚的木匣 3课时 27、陶罐和铁罐 3课时 28、*狮子和鹿 1课时 语文园地七 3课时。 第八单元 29、掌声 3课时 30、一次成功的实验 3课时 31、给予树 3课时 32、好汉查理 1课时 语文园地八 3课时 三、课程实施建议: 1、课程资源: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研讨理解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再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运用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如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2、教学手段: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上网,读课外书,询问,讨论,在课前、课后搜集资料,组织新闻发布会,故事会,朗诵会,讨论会,演课本剧,办手抄报,编习作集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在讲述、讨论、交流、品评、操作等活动中促进发展,形成扎实的语文能力,并且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 3、适时渗透法制教育相关内容。例如:第17课《孔子拜师》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 《赵州桥》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20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22 《富饶的西沙群岛》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23.《美丽的小兴安岭》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保》、24.《“东方之珠”》渗透法制《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基本法》29、《掌声》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 四、课程评价: 1、过程性评价的内容及形式(70%) (一)听的能力:(会认真倾听,领会要点,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评价内容:课本内容、课外精选。 评价形式: 1、听规定数量词语,复述; 2、听规定数量句子,复述; 3、听一段话或一个小故事,复述。 (二)、说的能力: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评价内容:课本内容、课外精选。 评价形式: (1)、复述指定内容;(课文、选读、课外) (2)、根据阅读内容表达阅读感受; (3)、根据规定内容说一段话;(重点句、重点词语、主要意思、图、符号) (4)、讲一则见闻或一个小故事;(自选) (5)、根据规定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三)、读的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000个。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评价内容:文章类(精读、背诵、略读、选读、精选、生活中常见内容。)词语类(双音节、四字的、成语) 评价形式: (1)、个人读; (2)、同桌合作读; (3)、小组合作读; (4)、背诵(根据规定意思自主选择内容背诵;规定内容背诵,合作背诵) (5)、查字典(根据所读内容很快选择关键字的意思) (四)、写的能力: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评价内容:课文要求、规定要求。 评价形式: (1)、以写的形式考查积累;(词语、成语、古诗、精彩句子、精彩段) (2)、抄写、听写规定内容或听后简要写出主要内容。 (3)围绕规定词语写一段话; (4)、围绕重点句写一段话 (5)、围绕主要意思写一段话; (6)、看图写一段话; (7)、根据规定标点符号写一段话; 2、学期结束评价(30%) 考察:用90分钟完成一份试卷,成绩评定为优秀、良好、合格、尚需努力四个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