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含量测定仪校准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对混凝土(包括新拌混凝土、湿混凝土、硬质混凝土粉状样品等)以及混凝土原材料(包括水泥、化学外加剂、掺合料等)中的碱含量进行测定的碱含量测定仪(以下简称仪器)的校准。 2 引用文件
本规范引用下列文件:
JJG 757-2018 《实验室离子计检定规程》 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GB/T 176-2017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3 概述
碱含量测定仪是一种电化学分析仪器。该仪器主要由电计和测量电极两部分组成。电计由阻抗转换器、电位放大器、功能调节器和显示器等部分组成。测量电极包括复合钾离子电极和复合钠离子电极。利用离子选择电极法(ion selective electrode),将两根电极预先活化并标定后,浸入待测溶液,电池的电动势可以直接显示为电位值,也可以经电计转换后显示为浓度值。 4 计量特性 4.1 电计示值误差 不超过±2%FS。 4.2 电计示值重复性 不大于1%。 4.3 仪器示值相对误差
仪器示值相对误差不超过±10%。 4.4 仪器示值重复性
仪器示值重复性不大于3%。
1
5 校准条件 5.1 环境条件
温度:(10~40)℃; 相对湿度:≤85%;
电源:电压为(220±22)V;频率为(50±1)Hz;
无影响仪器正常工作的磁场干扰和振动,应避开腐蚀性气体。
仪器机壳必须接地。校准过程中,应使用高绝缘输出接头、屏蔽导线等。 5.2 校准用测量设备
5.2.1 酸度计检定仪,准确度等级:0.003级; 5.2.2单标线容量瓶: A级; 5.2.3单标线移液管:A级;
以上检定用设备均应经过检定或校准,并符合要求。 5.3 有证标准物质
应使用经计量行政部门批准的有证标准物质:
氢氧化钠容量分析用溶液标准物质:标称值0.1002mol/L,Urel=0.2%,k=2;
氢氧化钾容量分析用溶液标准物质:标称值0.1008mol/L,Urel=0.2%,k=2。 6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6.1 外观检查 6.1.1 仪器外观
仪器外表应无影响正常工作的损伤。仪器各功能键应能正常工作,各紧固件无松动,显示应清晰完整。
仪器应清晰标明其名称、型号、出厂编号、制造厂名以及出厂日期。 6.1.2 复合钠/钾离子选择电极
复合钠/钾离子选择电极应有足够的内充液,端部薄膜不应有脱胶或变色,电极插头应清洁、干燥。
2
6.2 电计示值误差
图1 校准原理图 电阻R 酸度计检定仪 碱含量测定仪 开关K 按图1接好线路,开关K 接通,高阻R短路,将酸度计检定仪的“pH--mV”选择开关置于mV档。调节检定仪,使其输出毫伏电位信号Eb,输入仪器电计,测量并记录电计读数。毫伏示值检定点为:0 mV、±10 mV、±50 mV、±100 mV、±200 mV···直至仪器满量程电位值。用递增和递减的方法各测量一次,计算电计电位示值平均值
Ep。按式(1)计算电计示值相对误差E。其中,取绝对值最大的为电计电位示值相对误差。
EpEb100% (1) E Em式中:
E—电计示值相对误差,%;
Em—满量程电位值,mV; Eb—校准点输入电位值,mV;
Ep—输入示值的平均值,mV。
6.3 电计示值重复性
按图1接好线路,调节检定仪,使其输出标准电位信号值+300mV,输入仪器电计,测量并记录电计示值Ei。重复测量7次,按式(2)计算电计电位示值重复性sE。
3
(EE)iii172 sE式中:
6Ei100% (2)
sE—电计示值重复性,%;
Ei—i组测量的电计示值,mV;
Ei—电计示值平均值,mV。
用同样的方法校准,当检定仪输入标准电位信号值-300 mV时,电计电位示值重复性s,E。取sE和s,E中较大值作为电计电位示值重复性。 6.4 仪器示值相对误差
在仪器正常工作条件下,选用活化好的电极,按仪器满量程浓度的80%处进行标定,然后选择满量程浓度的20%,40%,60%处,用标准溶液进行测量,每个浓度重复测量3次,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仪器的测量值,按公式(3)分别计算上述3种浓度下仪器的示值相对误差Ci,取绝对值最大的Ci为仪器的示值相对误差。
CiCiCs100% (3) Cs式中:
Ci—3次测量平均值,mol/L;
Cs —标准物质浓度,mol/L;
Ci—仪器示值相对误差,%。
6.5 仪器示值重复性
按6.4的测量条件,选取满量程40%的标准溶液,对仪器进行连续7次测量,记录测量值Ci,按式(4)计算相对标准偏差,即为仪器示值重复性。
CCiii1n1(4) 100% Cin2RSD4
式中:
RSD—相对标准偏差,%;
Ci—第i次仪器测量值,mol/L;
Ci—测量平均值,mol/L;
n —测量次数。 7 校准结果表达
校准结果应在校准证书上反映。校准证书应至少包括以下信息: a) 标题:“校准证书”; b) 实验室名称和地址;
c) 进行校准的地点(如果不在实验室内进行校准);
d) 证书或报告的唯一性标识(如编号),每页及总页数的标识; e) 送校单位的名称和地址; f) 被校对象的描述和明确标识;
g) 进行校准的日期,如果与校准结果的有效性和应用有关时,应说明被校对象的接受日期;
h) 校准所依据的技术规范的标识,包括名称和代号; i) 校准所用测量标准的溯源性及有效性说明; j) 校准环境的描述;
k) 校准结果及测量不确定度的说明; l) 对校准规范的偏离的说明;
m) 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签发人的签名、职务或等效标识; n) 校准结果仅对被校对象有效的声明;
o) 未经实验室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的声明。
8 复校时间间隔
由于复校时间间隔的长短是由仪器的使用情况、使用者、仪器本身质量等诸因素所决定的。送校单位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自主决定复校时间间隔,建议有效期一般不超过1年。
5
JJF(闽)××××-××××
附录A
钾、钠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活化及使用
用蘸有四氯化碳或酒精的棉球将电极表面擦洗干净后,用清水清洗,然后将其浸泡在5%的HCL中15~20分钟,拿出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0.01mol/L的氯化钾(氯化钠)溶液活化1~2小时,最后用去离子水清洗,擦干,方可使用。
电极活化结束后,以电极对目标物响应值在5min内的变化不超过2%表示电极可以正常使用。
6
JJF(闽)××××-××××
附录B
碱含量测定仪校准记录式样
送检单位 仪器名称 型号规格 名称 主 要 测 量 设 备 记录编号 生产厂家 出厂编号 型号 编号 测量范围 证书编号 技术 特征 有效 期至 标准设备/样品检查 校准前:□正常,□不正常 温度(℃) 相对湿度(%) 校准后:□正常,□不正常 校准地点 校准环境 条件 校准依据 校准项目: 1.外观 □符合 □不符合 2.仪器示值相对误差 标准溶液浓度(mol/L) 测量值(mol/L) K+ Na+ 平均值(mol/L) K+ Na+ 相对误差(%FS) K+ Na+ 校准 校准 日期 核验日期 证书 编号 核验 (共2页 第1页)
7
JJF(闽)××××-××××
碱含量测定仪校准记录格式(续页)
送检单位 3.仪器示值重复性 测量序号 K+(mol/L) Na+(mol/L) 标称值 mV 0 10 5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电计示值mV K+ Na+ 1 2 3 4 5 6 7 电计示值误差%FS K+ Na+ RSD 记录编号 4.电计示值误差 量程范围 mV 电计示值误差%FS 标称值 mV K+ Na+ 0 -10 -5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电计示值mV K+ Na+ 5.电计示值重复性 电位设置mV K+ Na+ -300 +300 -300 +300 1 2 3 4 5 6 7 平均值 SE 不确定度: (共2页 第2页)
8
JJF(闽)××××-××××
附录C
碱含量测定仪校准证书(内页)格式
“碱含量测定仪校准证书”内页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校准环境条件:温度 ℃ 相对湿度 % 校准技术依据: 校准结果 1. 电计示值误差 2. 电计重复性 3. 仪器示值相对误差
4. 仪器示值重复性
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
9
JJF(闽)××××-××××
附录D
碱含量测定仪仪器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C.1 概述
C.1.1环境条件:温度(10~40)℃,相对湿度≤85%。 C.1.2测量标准:氢氧化钠容量分析用溶液标准物质
标准值:0.1002mol/L,相对扩展不确定度:Urel=0.2%(k=2)。 C.1.3被测对象:碱含量测定仪。
C.1.4测量过程:采用直接比较法测量。用单标线移液管准确移取10mL氢氧化钠容量分析用溶液标准物质,定容至25mL容量瓶中,获得0.040 mol/L氢氧化钠溶液。测量浓度为0.040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重复测量3次,计算该仪器的示值误差。 C.1.5 评定结果的使用:在符合上述条件下的测量结果,一般可直接使用本不确定度的评定结果。
C.2 测量模型
CCmCs
式中:
Cm—仪器测量平均值,mol/L;
Cs—碱溶液标准值,mol/L;
Ci—仪器示值误差,mol/L。
C.3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C.3.1 输入量Cm的标准不确定度u(Cm)的评定
输入量Cm的不确定度来源主要是仪器的测量重复性,可以通过连续测量得到测量列,采用A类方法进行评定。
在重复性测量条件下,测量浓度为0.040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重复测量10次,测量值见表1(mol/L):
10
JJF(闽)××××-××××
表1 0.040mol/L氢氧化钠溶液10次测量值
次数 示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值 值0.043 0.042 0.043 0.040 0.039 0.042 0.042 0.041 0.043 0.039 0.041 (mol/L)
求得实验相对标准偏差和不确定度如下:
CiCii1n1100%3.811% Cin2su(Cm)s32.200%
C.3.2 输入量Cs的标准不确定度评定u(Cs) C.3.2.1 标准物质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1rel(Cs)
所用氢氧化钠容量分析用溶液标准物质,其标准物质证书号为GBW(E)081603,其溯源证书上的相对扩展不确定为Urel=0.2%,k=2。则其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为
u1rel(Cs)0.2%0.1% 2C.3.2.2稀释过程定容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2rel(Cs)
移取10mL浓度为0.1002 mol/L的氢氧化钠标准物质溶液至25mL容量瓶定容至刻度,即可配制0.040mol/L模拟氢氧化钠标准物质溶液。
其中A级25mL容量瓶的容量允差为±0.03mL,按均匀分布考虑,引入的不确定度为0.018%;A级合格的10mL单标线吸量管的容量允差±0.020mL,按均匀分布考虑,引入的不确定度为0.012%。 则稀释过程引入的不确定度为:
u2rel(Cs)(0.018%)2(0.012%)20.022%
C s )的标准不确定度为: 以上3.2.1、3.2.2各输入量彼此,则输入量urel( urel(Cs)(u1rel(Cs))2(u2rel(Cs))20.102%
11
JJF(闽)××××-××××
C.3.3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 C.3.3.1 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表
表2标准不确定汇总表
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不确定度来源 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i u被校仪器的测量重复rel( C ) 性 2.200 % u1rel (C s ) 标准物质不确定度 0.1 % u稀释过程引入不确定0.102 % 2rel(Cs) 度 0.022%
C.3.3.2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 urel(C)u2u2rel(C)rel(Cs)2.2%
C.2.5扩展不确定度的确定
取包含因子k=2,则扩展不确定度计算为: Urelkurel(C)4.4% C.2.6 结果及其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仪器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 Urel =5%,k=2。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