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承受压力
现实往往会与理想矛盾。有矛盾就会有压力。也许你心中有一站理想的明灯,可他似乎可望而不可即;也许你想做好事,却把事情搞得一团糟;也许你讨厌庸俗,可又耽于世俗中的一切琐事;也许你伯乐中,可由于你的不善于耕耘,费尽心机后却借不出果实……压力不断向我们袭来。要想活得充实,潇洒,乐观,我们就要学会承受压力。
有句话叫”百忍成钢”。忍耐不是屈服,忍耐是积聚力量,准备这下一次的冲刺。忍耐是远瞩,任意使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也许,突如其来的暴风雨会使原本心情不佳的你更伤心,但你不需要以在暴风雨中站立的姿势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不要理会它,因为没有暴风雨的悲哀,便没有雨过天晴的欣喜。也许,突然间降临的寒冬会使原本衣衫单薄的你寒冷彻骨,但你不需要以整个身躯去撞击冬天的大门来表达自己的反抗;不要在乎它,因为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生活中有许多我们始料不及的事情,正是”与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漫山”。要不怎会有“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感叹?但是,如果你能够承受压力,能够跌倒了再爬起来,那你还会涌出“长风破浪会有时,只挂云帆济沧海”的凌云壮志、从天豪情。
有棱角的少年,不知道现实的山是石头长成的, 总是拼命去搏击;不知道幻想的云彩是雨做的,以致怎莫也无法阻止他任意落雨。只有多承受压力,才会削掉幼稚的尾巴。
让我们用坚强的意志、恢宏的气度、宽广的胸襟去承受磨难、挫折、去承受生活中的一切压力吧!
满足
她轻轻的,在白色石灰墙上用指甲划出了一个字母“W\"。不像印刷体那样端正,有些突兀,有弯弯曲曲的。她微笑的看着它,看着这面有些发灰的白石灰墙,看着已经睡熟的爸爸妈妈,自言自语道:”满足了。不是吗?我现在挺满足的”。
在县城里买一套新房子,离开乡下这住了二十二年的破房子,还可以获得她梦寐以求的城市户口。这些幽深漠阳的代价呢?花光了对这黄土的辛苦了半生的父母的全部积蓄,他们的后半生还得每天在田里度过,已还清从银行贷的款。不过自己倒是没有任何负担。多幸福啊!
“多幸福啊!”是的。父母那天就是这样充满了喜悦对她说的。她高兴极了!因为马上就要毕业了。一个农村来的大学生可不如一个城里大学生找工作方便。她这样告诉父母。父母于是更加坚定了买房的决心。
其实,他还有一个理由,那就是一点小小的虚荣心。每当那些城里同学周末邀请她去她们家时,他总是小心翼翼的拒绝他们。有时是说和其他朋友约好了,有时是说家里有急事。其实,他最担心的是不得不回请他们的那一天终会来临。因为它的家在乡下。走过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那间屋顶上盖满了厚厚稻草的屋子就是,并且,只有一间房。
他却怎莫也没想到,平时连衣服也很少添置的父母,竟在他领导大学录取通知书的第二天,拿出了一万元的存款。她平静的接过钱。她明白,明白为什么全家人在这一间平房里住了二十二年!他明白了!
“这回咱家可飞跃了!爸爸说。”他爸,只能给两个城市户口,那咱闺女呢?”“嗨,
你们去城里头,我一个老头子,没事。我和咱这破房子还有感情呢!”
他平静得听完父母的话,一个字也没说。一如既往,他回到书桌前区看书。临睡前,他对父母说:”我也挺喜欢这房子的,咱就别买房了。”父母惊讶的望着她,他把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换成了家乡话,“开学我还要带同学来玩呢!”
35瓦的灯泡找着整个屋子。她觉得这个“ W”就像一片瓦。怎么想到这个?“方正我现在已经满足了,因为......”身后突然传来父亲的梦呓声。早点睡吧。明天同学回来玩呢!
牵挂
牵挂是思念,犹如高飘的风筝挣不脱细长的线;牵挂是情怀,犹如瓜豆的藤蔓缠绕竹竿获篱笆。
牵挂是美丽的,因为牵挂是由于距离而产生;牵挂是无奈的,因为默默的思念与情怀,已在心中深深地扎根。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是游子对故土的牵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对恋人的牵挂。千百年来,牵挂,一只深藏在天下有情人的心中,挥之不去。
有牵挂是满怀希望的。如没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承诺与希冀,有何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般挥之不去的牵挂呢?牵挂不是离别后感情的枯萎于淡化,而是对重聚的向往,对未来幸福与欢乐的深深的渴望。
懂得牵挂的人是幸福的。懂的牵挂的人都懂得面对离别,懂得思念,懂得关怀,懂得
去爱。不会因离别而伤感,不会因思念而苦闷,而是懂得珍惜自己,奋发向上,为了心中的那份牵挂,为了远方亦牵挂自己的人。
善于牵挂的人是聪明的。牵挂是一种既细腻的亲干,而善于牵挂的人重视懂得在恰当的时刻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心中牵挂。飘泊海外的游子用珍藏一掬故乡的泥土报答对故乡的牵挂;身居闺中的少妇焚燃心型的檀香表达对夫君的牵挂;现代人一纸书信,一个电话,一声关怀,一句问候,传达着彼此的关心与牵挂.....却通过我们身边看丝微笑哦的一个动作,一个细节淋漓尽致的表现着。他不是级强烈的情感,没有一泻千里、排山倒海的启示,却如涓涓细流,环绕在我们身旁。
别牵挂的人是不会放弃这种情感的。被牵挂的人需要负担,这负担已不仅是对自己的责任了。无论遇到多少啜着,多少苦难,多少失败,都必须万千得挺过去。因为在他们的身上,又太多太多的人牵挂。这是最大的幸福,也是最大的责任,他们是不能也不会让牵挂自己的人失望的。
牵挂是思念,牵挂是情怀,牵挂是人快乐,牵挂是人伤悲,牵挂是人微笑,牵挂是人留了,让我们读懂牵挂,懂得牵挂。
女人的神韵
吴言
是女人可不一定有女人的味道,就像是男人不一定是个男子汉一样,这里的界线是不好分清的。一说具体,反而空泛了。
女人的味道是女人的态,或曰神韵。李渔将女人有态,三分漂亮可增加到七分;女人有态,七分漂亮可降到三分。她如火之有焰,如灯之有光,如金银之宝气也。
女人漂亮的确好,年纪轻,五官端正,看了就舒服。但漂亮也有短处,漂亮缺乏后劲,亦欠底蕴,经不起时间的推敲,甚至漂亮因熟视就无睹了。漂亮是一眼瞧得见的,是摆在那里的东西,是没经人琢磨和消化就留下的印象,是流畅、同俗易懂的文字,是一口咂出味的奶糖,是站在屋里朝窗外看的一处景致。
但漂亮不等于有味道,不等于有神韵。神韵是一种体会,是悄然的迁入,是让你的了病又不知病在那里的阴谋,是给你充足的时间去判断、区徽大的思考意,是平静中达到的一种效果,使走过去留在那里的藕断丝连,是一片读完之后就记一辈子的短文,是女人之间可以相互欣赏也可以相互诋毁的奇妙情绪,是有胃口男人眼里的伤感和陶醉,却让请用的男人望而却步……
女人的神韵就是这样动人心弦,这样的不可捉摸,这样的深入骨髓。没有形状,没有定势,就是这样缓缓的铺开,缓缓的介入,缓缓地捺起感情和尊严,缓缓得刺痛无聊和粗俗,缓缓的把人请去,缓缓的拒人于千里之外,让人回味和向往。
漂亮是简单的,神韵是复杂的;漂亮是初级的,神韵是高级的,女人的神韵可以随着岁月的前往,岁月不是她的天敌,岁月是她的姊妹兄弟。
女人的神韵与步态有关,与眉目有关,与气息有关,与趣味有关,于涵养有关,与性格有关…… 女人的神韵里里外外最有机的组合, 最出色的表演,最默契的合作。女人的神韵,有鼻子不一定可闻,有眼不一定能见,有心不一定能体察。
那种神韵,并不是谁都可以懂得。
妈坐火车去看你吧
吉吉
A是母亲送我去读大学的。她没有出过门,却依然逞强:“有啥难,我曾经一个人走五十多里去逛庙会呢!”这是母亲走过的最远的地方,也是她最值得骄傲的一次出游,尽管她只字不提回来是怎样迷了路,天快亮了才摸索着回到家,见到等在门口的我,一下子抱过我就哭了起来。当时是我努力的装成大人般安慰她,她才抹掉眼泪说:“我以为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孩子了呢。”那一年,我十二岁,但却开始懂得,原来不是说有的母亲都那末坚强,她们的眼泪,一半是为生活而流;另一半,则给了那个胆却羞涩渴望依靠的自己。所以,对于上大学这一次远行,我担心的不是一路的疲惫和辛苦,而是不知有了母亲的相配,是否会给此次出行带来预想不到的麻烦。
但还是上路了。尽管大部分的宝都是我来提,瘦弱的母亲提了两个包就已经累得气喘吁吁。我装作毫不费力的样子,将她手里的薄一把夺过来,“妈,你尽管跟着走路就是了,你儿子这么大个子,岂能白长了?”母亲便擦擦满头的汗,怜爱的冲我笑,但还是不听劝告的抢回了一个大包,大踏步地走到我前面去。车站上人多的几乎把我和母亲淹没了,常常不留神便有人横穿过来,隔开了我和母亲。我并不害怕散开,因为母亲会很响亮地用方言喊我的小名,这在被普通话充斥的人群里是极易辨认的。我只须循声看过去,便会找到穿着暗红色上衣的母亲,继而觉得温暖心安。
买票,排队,焦虑的走过去看候车室里的挂钟,看到人群哗哗的歉意,自己也会跟着倏的紧张;等到要做的火车终于来了,心里便会有考试似得慌乱就怕晚点了,再也赶不上。
这样的焦灼,母亲似比我还要严重得多,她几乎每隔几分钟就会问,到时间了吗,千万别错过了啊。这时的我反而平静下来,买一份报纸,闲闲得给她读上面的新闻。尽管她丝毫听不进去,眼睛一直盯着检票的地方,耳朵也仔细听着外面火车经过是轰隆的响声,但我依然坚持这堵,而且认定,唯有如此,我才尽到了保护母亲的义务。
B终于安全坐上了火车。母亲显然已经很疲惫,像曾经很多个夜晚我在灯下做题,她陪在一旁,已是频频打起了哈欠。才44岁的她精力明显不济,自从几年前父亲去世后,常年的操劳已经是她原本就虚弱的身体迅速的击垮。他依然努力的在我面前表现着自己的顽强和能干,抢着洗衣做饭,抢着做一切她认为劳累但能体现她价值的家务。就像现在,她坚持不睡,要看着我们的几个大包,而且坚持说,“有马载,儿子你放心水就是,我熬两个晚上都行呢!”我看她一脸的疲惫,还有眼睛里的血丝,只好撒谎骗她说“开学后还要测试英语听力,我再看会儿书。妈,你先睡,我们轮流看着。”他这猜想寻了,头外在一边去,不过是片刻,便想起了轻微的鼾声。
母亲这一觉睡了五个小时。醒来后看见窗外微明的天,立刻满是愧疚和不安,小心翼翼地问我:“孩子,妈是不是真得越老越不中用了?怎么就睡得那么沉呢!”我递给她一杯热水,安慰她,“晚上记忆就是好呢,学了好多东西,不愁考试了。”他这才稍稍松了口气,抬头看看我们的行李都在,便羞涩的笑道:“孩子,你也睡会儿吧,妈现在很精神呢。”
10个小时后,我们被人群裹挟着,走出了上海火车站。尔后提着大大的行李,无头苍蝇似的东冲西撞,终于在股股热浪里找到了公交车,一路站着到达了学校门口。
C幸好有老乡来接,免去了因为环境陌生、还要带着母亲四处奔跑的劳苦。最终安顿好的时候,母亲突然小声地说:“咱请人家吃顿饭吧,让这些孩子帮这么多忙,多不好意思啊。”这句话刚刚说完,几个老乡便不由分说地拉我们同去学校的餐馆里吃饭,并且说,你
母亲今天就是代表咱们大家的妈来的,无论如何,妈妈来了,咱做儿子的,都得好好表现一番。
这时母亲第一次和这么多“有学问”的认同桌吃饭,尽管有儿子在身边陪着,她还是局处不安。昔日那个最擅长待客知道的母亲,突然像个遇到陌生人的少女,孩没有开口,连已经鲜红了。我和老乡自如的团着有关学校的一切,母亲移居夜查补上,只是温柔的看着我们高谈阔论。偶尔有人想起来让她吃菜,她立刻就手足无错的朝我看过来,像一个试图寻求保护的小孩子。有一次,因为紧张,连筷子都弄掉了。我看得出,这顿饭他并没有吃饱,我们说话是她就安静的聆听,我们让她多吃菜,她则慌乱的不知该把筷子往那个盘子里伸。而我却是在事后才想起,为什么自己就没有像她带我走亲访友时那样,在她的碗里高高地堆满她喜欢吃的菜呢?
母亲当然是不同意住旅馆的,她说,浪费那些钱,还不如妈给你买些好东西吃呢。母亲就是这样,觉得花在自己身上的钱永远都是浪费,只有儿子吃了喝了花了才有价值。我无法说服他住旅店,她也不愿意总是麻烦老乡,便只好铺了凉席,抱了毛毯,像许多家长那样,在学校的操场上勉强凑合一宿。
天依然很热,母亲几次劝我会宿舍取去睡,我都拒绝了。我说:“妈,你忘了我最爱在房顶上睡觉了吗?这广场上难道不比咱家的房顶上还要凉爽舒服吗?母亲这才笑着躺下来,看着头顶上闪烁的星空,突然柔声道:“孩子,你爸要在,一定会埋怨我没有好好照顾你的。”我没有接母亲的话,因为我知道,她或许永远也不会明白,哪怕她什么也不做,只是静静的陪着,她的儿子就足以感受到她内心传来的温暖和疼爱。
D第二天母亲便坚持这让我送她去车站,我特意打了电话给邻居,让他们去接站。买了站台票,一直到火车快开了,我才下来。从窗户里看见她,头发蓬乱、灰白,眼睛红红
的。不在看我,瘦削的脊背那蘑菇段。我突然间难过起来,然后发了疯似得跑到车厢门口,对这要关门的乘务员大喊:“15号车厢靠门口第一个座位上的老人,麻烦您帮忙照顾,她没有出过门的。”看见乘务员淡淡的碘油,我有拼命地喊:“我是她——儿——子——”
这句话一说出口,泪就跟着流下来。我相信母亲会听见的,因为我曾经是她身体的一部分,我来自于他,我们曾经血肉相连,彼此相依。尽管如今,我们相距日渐遥远,担心却靠的更紧。年少的时候,她全力保护着我;时光流转,是到了我扶着英若的母亲的时候了,像他曾经对我做过的那样,好好爱她,好好的疼惜她。
两个月后,我打电话回去,絮絮叨叨的给她将大学里的趣事,她认真得听着,很少言语。到最后,她才突然插话“孩子,妈坐火车去看你吧。”我听了立刻就批评她:“那怎么行,你一个人,我怎么放心?”母亲的声音时断时续的传过来:“可是,孩子,妈真地想你了……”
母亲哭出声来的时候,我才明白,母亲已经完全像个孩子。她知道陪儿子出行,带给他的只是麻烦;她知道坐火车去看儿子,或许会让儿子在同学面前感到尴尬;她知道儿子已经是个大人,可以不需要她就能自由的飞翔。可她依然想要给他带去这些烦恼,只是因为,一日日老去的她,对他的依恋是那样的深。
而那个被依恋的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就从母亲变成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