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某工程重力坝溢流面设计与模型试验

某工程重力坝溢流面设计与模型试验

来源:宝玛科技网
第5O卷第1l期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Vo1.50.No.1 1 2014年l1月 GANSU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TECHNOL0GY NOV.。2014 ・设计与研究・ 某工程重力坝溢流面设计与模型试验 周晓明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武汉430010) 摘要:某水库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91.4 m,通过表孔水工模型试验,分析比较了光滑式溢流面和台阶式溢流面的 泄水情况,验证了采用台阶式溢流面和挑流鼻坎联合消能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重力坝;台阶式溢流面;模型试验 中图分类号:TV652.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2095—0144(2014)1 1-0035—04 1 工程概况 某水库工程位于我国西部地区,是一座以城市 曲线方程为了襄 + =1.0,堰顶下游堰面 供水为主要任务的水源工程。大坝为碾压混凝土重 曲线采用WES幂曲线,曲线方程为 ,85=2 ̄4.9o ̄85y 力坝,大坝坝顶高程1 099.8 m,最大坝高91.4 m。水 WES实用堰面下游直线溢流面起始桩号为SO+ 库正常蓄水位1 092.7 m.总库容l 790万m 。坝身 007.13,高程为1 087.8m:末端桩号为 SO+008.65. 布置溢流坝段,设3孑L单宽13 m的无闸控制表孑L溢 高程为1 086.1 m。实用堰下游直线溢流面的坡比为 流堰.堰顶高程l 092.7 ITI。在溢流表孔右侧岸边布 1:O.89,形成一个高为1.3 m的小挑坎,使流出宽尾 置5.0 rex3.5 m短有压泄洪冲沙孔。 墩的水舌底部充分掺气,减免水流对台阶溢流面产 2设计标准与泄流能力 生冲蚀破坏 水库大坝的设计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校核洪 表孔台阶溢流面起始桩号为S0+008.65,高程 水标准为500年一遇,泄水建筑物消能防冲洪水标 为1 086.1 In;末端桩号为S0+041.65,在高差44.3 m 准为3O年一遇。相应的泄流能力及水位关系见表l 之间,共设置了44级台阶。其中第一级台阶高1.3 所列。表孑L在设计水位1 096.38 m时,堰顶设计单宽 m,宽0.75 m;余下各级台阶均为高1.0 ITI,宽0.75 流量为12.5 m3/(s・m):在校核洪水位l 098.52 m m。台阶末端与挑流鼻坎反弧段上游1:0.75的直线 时,堰顶校核单宽流量为26.4 m3/(s・1TI)。 溢流面相接。为减小泄流对下游两岸山体的冲刷, 溢流面两侧边墙自高程l 082.8 m以下开始向内收 表1 泄水建筑物设计标准、泄流能力及水位关系 缩,其中,左边墙收缩8.3 m,右边墙收缩7.3 1TI。 溢流面下接差动式挑流鼻坎消能,鼻坎形式为: 横河向长11.8 ITI范围为平直段,高程为1 036.0 m:左侧横河向长8.0 m和右侧横河向长9.0 m范围 为挑流段,鼻坎顶高程1 038.0 m,反弧半径11.0 m 挑射角35.26。。挑流段接以1:1的反坡,末端桩号为 S0+060.8。 4表孔溢流面的选择与模型试验 为了消除溢流堰下泄水流能量.工程一般采用 3表孔溢流面设计 光滑式溢流面进行挑流消能或在下游修建消力池进 表孔溢流堰面曲线起点桩号为SO一001.421。高 行水跃消能。近20多年来,随着碾压混凝土施工新 程为1 091.882 m。堰面曲线定型设计水头 与堰 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台阶式溢流面以其优于光滑式 顶最大作用水头日一的比值为85%,堰面曲线定型 溢流面的消能率已受到广泛关注l l。目前,世界上 设计水头 为4.9 ITI。堰顶上游堰头采用椭圆曲线, 已经有几十座水库采用了台阶式消能设施。 收稿日期:2014—11-24 作者简介:周晓明(1981一),男,湖北黄梅人,工程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水利水电工程结构设计,E—mail:120381699@qq.com ・ 35 ・ 2014年第1l期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第5O卷 本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溢流坝段采用“光 布置。为进一步验证设计的合理性及选择最优的设 滑式溢流面+挑流鼻坎”的消能布置型式。在初步设 计阶段,考虑到坝址为“U”形峡谷。大坝下游河床仅 宽30~40 m,两岸防冲能力较差,在可研结果基础 上.提出“台阶式溢流面+差动式挑流鼻坎”的消能 计方案,对坝体溢流面进行了水工模型试验研究。通 过1:70水工整体模型.研究了光滑式溢流面和台阶 式溢流面的泄流能力、过流流态及水面线、溢流面压 力特性、挑舌形态及下游消能防冲效果。 图1 光滑式溢流面+挑流鼻坎消能布置 图2 台阶式溢流面+差动式挑流鼻坎消能布置 ・36・ 第11期 周晓明:某工程重力坝溢流面设计与模型试验 第50卷 4.1泄流能力 对光滑式溢流面和台阶式溢流面的水工模型进 溢流面在泄槽面水流平顺、水深逐渐变浅、坝面流速 逐渐增大,水流经反弧段后形成挑射水流挑离坝面 台阶式溢流面均能形成滑移流态,坝面掺气充分 在设计流量条件下,自第10级台阶起水流中出线无 行观测,两种方案泄流能力相同。泄流能力的设计 值与试验观测值见表2。经验证,溢流坝面在设计水 位和校核水位的实际流量系数分别为0.414和 数漩滚气泡,紊流边界层发展至表面,水流表面开始 发生自掺气,台阶上形成表面由掺气水流、底部由稳 定含气漩滚的流态;在校核流量条件下,自第20级 台阶起全断面水流发生掺气。试验中还观测到,台 0.435,泄流量较设计值分别偏小4.3%和5.3%。 表2表孔泄流能力设计值与试验观测值对比 阶溢流坝水流表面自掺气的起始位置随流量减小而 上移。在设计流量和校核流量情况下.光滑式溢流 面和台阶式溢流面坝面水深及断面平均流速见表 3。坝面的消能效果通过坝面消能率来衡量.经计算 4.2过流流态及水面线 光滑式溢流面消能率约为15%:台阶式溢流面的坝 经试验观测,台阶式溢流面和光滑式溢流面在 面最大流速由光滑式溢流面的31 m/s降低至21 m/s. 表孑L进口、堰顶及宽尾墩的流态是相同的。光滑式 台阶式溢流面消能率达到了65% 表3光滑式溢流面和台阶式溢流面坝面水深及断面平均流速对比 4.3溢流面压力 为淤积区,淤积最高高程为1 033 m。台阶式溢流面 在光滑式溢流面和台阶式溢流面布设压力测 由于消能率较大,鼻坎水舌挑距大大缩短.在校核流 点,前者布设了2l组测点,后者布设了2O组测点, 量条件下,水舌外缘距鼻坎约56 m,比光滑式溢流 分别设在堰顶WES堰面、泄槽段(台阶段)和反弧段 面方案挑距缩短近40%;下游河床冲刷最低高程为 上。在设计流量和校核流量情况下,光滑式溢流面 1 018 ITI,河床冲刷范围在护坦后10~40 m区域.淤 和台阶式溢流面上的压力分布见表4所列。由表4 积最高高程为1 O31 m。 可见.在设计洪水条件下,光滑式溢流面最大负压 5结语 为一0.35 ̄9.81 kPa,台阶式溢流面最大负压为一0.51× 通过对大坝溢流表孔水工模型试验研究表明, 9.81 kPa:在校核洪水条件下,光滑式溢流面最大负 设计采用宽尾墩、台阶式溢流面加挑流联合消能是 压为一0.28 ̄9.81 kPa.台阶式溢流面最大负压为一 合理可行的。 0.22x9.81 kPa。溢流面压力为负压的测点均发生在 当采用光滑式溢流面方案时,泄槽段尾部坝面 靠近泄槽末端附近。 流速超过30m/s,局部范围出现较大负压,水流空化 4.4挑舌形态及下游河床冲刷 数较小,须增设掺气设施;通过在1 060 rn高程处增 光滑式溢流面水舌挑距较远。在校核流量条件 加一级掺气坎后,可形成稳定的掺气通道,保护下游 下,水舌外缘距鼻坎85 m,下游河床冲刷最低高程 坝面免遭空蚀破坏。当采用台阶式溢流面方案时, l 013 m.护坦后30—100 1TI范围内均为冲刷区,其后 溢流面均能形成典型滑移流态.坝面压力特性良好: ・ 37 ・ 2014年第11期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第50卷 表4光滑式溢流面和台阶式溢流面 增设掺气设施后压力分布 第20级台阶后的坝面由于水流表面自掺气已发展 到底部,其后的坝面不会发生空蚀破坏:在校核流量 条件下.前2O级台阶的底部水流掺气较小,有发生 空蚀的风险.在台阶起始坝面增设底部强制掺气设 施,可使台阶溢流面全程免遭空蚀破坏。 台阶式溢流面方案的坝面消能率交光滑式溢流 面方案提高50%以上.减轻了对下游河床的冲刷破 坏,冲刷范围明显减小,冲刷深度亦有所减轻。 参考文献: [1]陈群,戴光清,刘浩吾.阶梯式溢流坝研究综述[J].水利水 电科技进展,2002,22(1):47—50. [2]汤升才,金峰,石教豪.台阶式溢流坝试验研究与消能率计 算[J].人民长江,2008,39(12):43—45. [3]刘金辉,奚晶莹.台阶式溢流坝的消能设计与试验[J J.吉 林水利,2009,29(8):28—33. [4]雷兴顺,张勇,欧阳淞,等.大朝山水电站碾压混凝土重力坝 台阶式溢流面设计[J].水利水电技术,2005,36(7):60—63. [5]易晓华,卢红.台阶式溢洪道及其在索风营水电站的试验 研究[J].贵州水力发电,2003,17(2):70—72. [6]吴宪生.台阶溢流坝的应用评述[J].四川I水力发电, 2005.24(1):22—26. 护 驴 护护 驴驴驴 、c2 (上接第3页)研究[C]117k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重 庆:重庆大学,2003:261—265. [7]廖文根,李景秀,彭静.水体纳污能力量化探讨[Jj.中国 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03。12(3):211-215. [5]曾光明,蒋益民,袁中兴,等.平原二维复杂河流水质模拟 计算[J].环境科学学报,2000,20(5):603-607 [8]廖文根.水环境承载能力及评价体系探讨[C].//TJ<资源承 载能力研讨会.北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2. [6]吴修广,沈永明,王敏,等.曲线坐标下平面二维污染物扩散输 移的代数应力湍流模型【J].中国工程科学,2005J(7):6o一64 驴驴护驴 痧痧、驴 [9]韩喜龙,朱党生,姚琪.宽浅型河道纳污能力计算方法 [J].河海大学学报,2001,29(4):72—75. (上接第34页) 表5堤防抗滑稳定计算结果 本项目的输水管道需要穿堤。输水管道的施工 干问题探讨[Jj.中国水利,2013,48(6):40—42. 采取破堤方式施工.具体施工方案需征得堤防管理 部门的同意,任何时候均不得危及堤防安全。 参考文献: [1]李广阔,任玲.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审查要 点分析[J].人民珠江,2007,28(6):83—84. [4]谢鉴衡.河床演变及整治[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 社.1997. [5]万育安.华电江门蓬江江沙分布式能源站取水工程防洪 评价报告[R].江门:江门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有限公 司。2014. [2]罗少彤.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的编制 [J].广东水利水电,2007,35(6):36—37. [3]钟鸣辉.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若 38 ・ [6]王船海李光炽.实用河网水流计算[M]南京:; ̄人民珠江,2013,34(5):l6—19. -,2oo4. [7]刘俊勇.涉水码头工程防洪补救措施典型案例分析[JI.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