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胸腔粘连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胸腔粘连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来源:宝玛科技网
・52・ S 胸腔粘连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顾倩,黄 雯 200040)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关键词:恶性胸腔积液;胸腔粘连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8399(2013)04-0052-03 分缓解(PR):胸腔积液减少50%以上,持续4周以上, 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是 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占前4位的分别为肺癌、 乳腺癌、卵巢癌和淋巴瘤。男性患者肺癌占第1位,女 性患者乳腺癌占第1位 引。在恶性胸腔积液的病因 不需再抽液者;无效(Ns):其他归于无效 。 2结果 中转移腺癌最常见…。胸腔粘连术是推荐的治疗方 法 。该术又称胸膜腔闭锁术或胸膜固定术,即向胸 腔内注入物理、化学性的粘连剂,如滑石粉、抗生素或 化疗药等,促发无菌性胸膜炎,最后使脏层和壁层胸膜 粘连致胸膜腔闭锁,从而治疗恶性胸腔积液 。我科 自2009年9月—2012年9月共收治行胸腔粘连术的 恶性胸腔积液患者98例,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9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经过4周随访,治疗有效 包括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共65例,占66.3%。出现发 热15例,体温37.5~38%,所有患者均出现胸痛,经对 症处理后改善,无1例导管滑脱、气胸和胸腔感染等不 良反应发生。 3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由于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多为恶性 肿瘤晚期,常因胸痛、胸闷、气急等症状或因疾病的反 复发作担心治疗无望,易产生紧张、焦虑、烦躁不安、恐 惧、消沉和抑郁等各种心理反应,因此做好心理护理尤 为重要。床位护士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胸腔粘连术的意 义、程序、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应对办法及密切配合的 重要性,让患者保持良好情绪及充足睡眠,使患者消除 过度的负面情绪,增强患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从而积 极地配合治疗及护理。 3.1.2体位转换训练胸膜粘连术成功的关键是在 于注入药物后,定时转换体位使药物均匀分布到胸腔 内,达到增加胸膜粘连的成功率 。为了使患者能够 1.1对象2009年9月一2012年9月收治于我科的 恶性胸腔积液患者98例,均有胸闷、气急主诉,胸片 示:胸腔积液,经胸腔穿刺或胸膜活检细胞学或组织学 确诊为恶性胸腔积液,符合胸腔穿刺术适应证,且胸水 pH>7.30。男38例,女60例,年龄65~80岁,平均年 龄71.5岁,均行胸腔粘连术,术后随访4周,手术效果 均满意。 1.2方法x线胸片确定胸腔积液部位,经B超精确 定位后在局部麻醉下行深静脉导管(ARROW蓝色抗 菌涂层)置入胸腔内积液的部位并固定,通过该导管 抽取胸液。第1次抽液为600 mL(每次抽液不超过 1 000 mL),之后注入生理盐水5 mL加重组改构人肿 充分的掌握体位转换的要领和基本注意点,尤其是在 潜意识里建立体位转换的自觉性,增强治疗的依从性, 进一步增加粘连的有效程度,使药液和胸膜充分接触。 在做胸腔粘连术前2 d,由床位护士指导患者进行体位 瘤坏死因子200万单位行胸腔粘连治疗 。为防止或 减轻患者出现的疼痛,注射肿瘤坏死因子之前可先注 射2%利多卡因10~20 mL。注药完毕后给予变换体 位,以期药液能够充分与胸膜接触。每天抽胸水、注 药、变换体位直到抽不出胸水或B超显示胸腔局部包 裹、分隔后方拔除引流管。 1.3评价按照WHO胸腔积液疗效评定标准,完全 缓解(CR):胸片证实胸腔积液消失持续4周以上;部 收稿日期:2013-01-31 转换的训练。体位转换训练方法和步骤为做360。反 复翻转运动5 min,以后每20分钟轮转进行仰卧,俯 卧,左、右侧卧5 min,休息30 min后再反复全过程,做 2~3个循环后休息。床位护士则依据患者的病情及 耐受度,拟定体位转换训练的次数和时间,尽可能多次 重复以上步骤,尤其是仰卧,俯卧,左、右侧卧动作,使 患者提前适应。 作者简介:顾倩(1976-),女,护师,本科,主要从事l临床护理。 上海护理2013年7月第13卷第4期 3.1.3术前准备做好戒烟宣教,指导有效咳嗽和深 呼吸锻炼,常规完成各项术前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 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生化、心电图、x线胸片和肺功 能等检查。 3.2术中护理 3.2.1备好急救用品急救用物包括呼吸囊、气管切 开包、负压吸引等;急救药物包括肾上腺素、阿托品和 多巴胺等。 3.2.2术中配合协助患者取背坐位或健侧卧位,予 患者持续低流量吸氧2 L/min,嘱其放松、自然呼吸, 勿咳嗽、讲话和移动身体等,防止穿破脏层胸膜,引起 气胸。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穿刺时积极配合术者 操作。应避免一次过快过多抽液造成胸腔内压力骤 减,发生肺水肿或循环障碍。抽液术中严密观察患者 的反应,有无出现呼吸加快、出冷汗等症状。注入药物 后予以夹管,术后护送患者回病房。 3.3术后护理 3.3.1 体位护理术后指导患者分别取仰卧,俯卧, 左、右侧卧位,每个体位坚持5 rain,休息30 min后再反 复全过程,同时交代护理人员或家属守候在患者身边, 反复鼓励和支持患者完成必要的体位转换,每天做2 ~3个循环,方法同术前训练内容,使药物能均匀分布 于胸腔内增加粘连的成功率,最终获得理想的疗效。 与此同时也应加强安全防护,以防坠床的发生。在护 理这类患者时,床位护士的巡视次数应比普通患者增 加2次。过程中若患者出现明显疼痛不愿意配合更换 体位,床位护士应耐心鼓励患者,减缓翻身动作,尽量 使患者能配合完成。  ’3.3.2 病情观察 手术后予患者持续低流量吸氧 2 L/rain,观察患者的体温、心率、心律、呼吸和血压的 变化。15例患者出现低热(<38℃),未给予特殊处 理,1—3 d后自行退热。3例患者出现面色苍白、恶心 等症状,经吸氧、卧床休息症状缓解。注意若发现四 肢湿冷、血压下降、脉速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报告医师 及时处理。 3.3.3药物不良反应护理 使用重组改构人肿瘤坏 死因子进行胸膜粘连术最大的不良反应是胸痛,多在 注药后立即至3 h出现,疼痛一般在3 h内能自行缓 解,做好药物宣教工作以减少患者对疼痛的顾虑。所 有患者均出现胸痛,使用诺顿数字疼痛评估表,疼痛评 分≥3分时,予通知医师,疼痛评分>15分时,应遵医嘱 采取WHO的3阶梯疼痛治疗方案进行止痛,并根据用 药方法在用药30 min或1 h后观察记录止痛效果。该 药物其他不良反应有低热(<38clC),一般不需特殊处 理,1~3 d后可自行退热。用药后出现面色苍白、恶 ・53・ 心等症状,一般经吸氧、卧床休息症状可缓解。用药 后2 h内定时检测生命体征,警惕发生过敏反应,所有 患者未发生过敏反应。 3.3.4引流管护理 术后胸腔引流管止水卡处于关 闭状态,须固定牢固,静脉保护贴膜固定效果良好,术 后强化宣教,嘱患者翻身或活动时勿使引流管牵拉、扭 曲、受压及脱落。每周2次更换贴膜,严格执行无菌操 作,如有渗出或污染及时更换。引流期间禁洗浴,擦洗 时保持导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若穿刺点周围皮肤有 红肿、渗血、渗液、触痛反应应及时处理。置管引流期 间未发生导管滑脱和穿刺点感染。 3.3.5饮食护理联系营养科制定个体化食谱,以高 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如蛋、乳类、蔬菜、水果 等为主。兼顾发热患者额外消耗。对于不能进食的患 者,给予肠内或静脉高营养支持治疗。 3.3.6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胸腔粘连术较为常见 的并发症是气胸和胸腔感染。气胸系穿刺管漏人空气 或因穿破脏层胸膜所致。术后患者如有胸痛胸闷、剧 烈咳嗽和呼吸急促等症状,应注意观察呼吸有无减弱 或消失,必要时监测血氧饱和度,并及时行胸部x线 摄片排除 ,一旦确诊积极对症治疗,以促进肺复张。 胸腔感染系无菌操作不严,引流时间过长或引流不畅 引起逆行感染所致。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变 化,一旦出现体温升高>38.5 ̄C,胸痛加剧等应及时报 告医师处理。所有患者置管引流期间未发生气胸及胸 腔感染 4小结 胸腔粘连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有效地控制胸腔积液 增长,缓解呼吸困难,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该 术创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是恶性胸腔积液患者 推荐的治疗方法。但该术为有创手术,存在一定风险, 必须在围手术期优化护理,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指导 正确的体位转换训练,增加治疗效果,同时严密观察病 情变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Awasthi A,Gupta N,Srinivasan R,Nijhawan R,et a1.Cytopatho— l0西cal spectrum of unusual mali ̄t pleural effusions at a tertiary care centre in north India[J].Cytopathology,2007,18(1):28.32. [2]Johnston ww.The malignant pleural efusion.A review of cyto- pathologic diagnoses of 584 specimens from 472 consecutive patients [J].Cancer,1985,56(4):905-909. [3]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M].第11版(下册).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2002:1647. [4]马海英,李岩.体位护理在胸腔粘连术中应用[J].中国医药导 ・54・ S 报,2007,4(35):83. [5]李海婷.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 临床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07,l2(9):1010. 328.329. [7]宋湘红,许娴慧.13例老年肺癌并恶性胸水行胸膜粘连术的护 理[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1,9(5):90-91. [8]徐菁,许艳.双心室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围手术期护 理[J].上海护理,2013,13(2):4244. [6]寇小格,粱东良,路平.博莱霉素联合沙培林快速胸腔粘连治疗 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05,35(3): 经肱动脉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观察与护理 黄志红,夏玮,邹诣,缪一艇 (浙江省温州市人民医院,温州 325000)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肱动脉;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8399(2013)04-0054-02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是脑血管性疾病诊断的金 脉插管行进困难,术中改行传统的经股动脉途径造影。 2护理 2.1术前护理 标准…。传统的经股动脉穿刺后行全脑血管造影,因 穿刺容易成功已被临床广泛采用,但易发生下肢麻木、 腰背酸痛,尿潴留等并发症 。我院2011年5月一7 月,对12例住院患者改行经肱动脉穿刺行全脑血管造 影术。由于肱动脉穿刺部位表浅相对固定,便于穿刺 及止血,同时,术后不需要强制卧床,减少了各种并发 2.1.1 心理支持全脑血管造影术是一项有创检查, 特别是经肱动脉路径,可能存在途径血管扭曲,甚至造 成部分血管造影困难,手术操作时间长等特点。同时 患者家属担心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可能,也会导致紧张 症,从而患者更容易接受,便于护士观察及护理。现报 道如下 心理。护士术前应评估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及对疾 病的认知度,根据实际情况,向患者和家属讲解手术的 目的和意义、简要讲解手术过程及手术中配合要点,尤 其在注射造影剂时可能会有轻微不适感,要配合医师 1临床资料 1.1对象2011年5~7月在我院行经肱动脉全脑血 管造影术患者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42~73岁, 平均年龄61岁。 保持平卧。并告知该手术成功病例,以及无需卧床、无 需备皮、并发症少等优点,让患者及家属消除顾虑及恐 惧心理,使得手术顺利进行。 2.1.2术前准备①做好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四项 及心电图等各项检查。②了解患者全身情况及用药情 况,是否有使用抗凝药物。③对于高血压病患者,术前 测量血压,术前将舒张压控制在100 mmHg以下。④ 局部麻醉手术无需禁食、禁饮。无需备皮,但需要注意 检查肢体活动及桡动脉搏动强度,便于术后对照。⑤ 术前建立留置针静脉通道。⑥酌情考虑导尿。 2.2术后护理 1.2经肱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方法患者平卧位,右上 肢伸直,掌心朝上,并外展5O一60。,选择术侧上肢屈侧 肘关节横纹上0.5~1.0 C//I肱动脉搏动最强处为穿刺 点。穿刺点局部用1%利多卡因2 mL行局部麻醉,先 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穿刺成功后用肝素3 000 IU 由动脉鞘侧管注入 。穿刺成功后送入常规导管及导 丝,在相应的血管腔内注人造影剂。造影剂所经过的 血管轨迹连续摄片,通过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显示出 相应血管形态,确定是否存在病变或病变的部位、范围 及性质等,完成血管腔内诊疗后拔出动脉鞘管,局部加 压包扎。 2.2.1穿刺点护理患者穿刺点加压包扎24 h,需制 动但无需绝对卧床。因穿刺点在上肢,便于护士观察 和护理。术后动态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疼痛,观察肢 1.3结果发现颈动脉狭窄7例,动脉瘤术后复查1 例,烟雾病1例,无明显异常3例。1例患者因右肱动 端皮肤颜色、温度。特别需要注意观察术侧桡动脉搏 动情况,比较手术前后桡动脉搏动的强度,并与对侧比 较 。如果出现手指发麻或发绀,需要适当松解压迫。 若出现臂部疼痛,手指发凉时,提示有痉挛发生。术后 收稿日期:2013-03-06 作者简介:戴毒红(1976一),女,主管护师,本科,主要从事临床护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