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Ju1.2010第29卷第五期 总第67期 太阳能及其利用 买提肉孜・买吐逊 (和田师专学生处和田848000) I 为光产生电流,右边第二项为二极管反向电流。 对于在整个器件中为均匀吸收的情形,I 可用(卜2)l ̄=qQ (L +L )A表示。式中G 是产生速率。以式(卜1)表示器件在不同 光强下的电流一电压特性关系。(注意式中I 为零电压下的电流,也 就是短路电流) 令式(卜1)中I=O,得到开路电压为:(卜3)v =vTIn(1+三L)。 in L捅 费J本文讲述了P-N结中光能量转换为电能量的过程,太阳能电 这里得到的开路电压即电功率源,若有一外部负载与其两端连接,它便会提供电流。这样就实现了从光到电的能量转换。 池工作原理,不同材料的太阳能电池分类和特性以及太阳能的利用方法。 图I-i 图卜2 [关键词]光能转换电能:太阳能电池;利用 2O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 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长。目前,人类使用的最主要能源是不可再生 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和裂变核燃料等.约占能源总消费量 的90%,而可再生能源,如水力、太阳能等只占10%o从我国和世界 常规能源开发利用年限对比中可预测,全世界石油储量只够开采45 年,天然气约61年,煤炭230年,核燃料71年;而我国石油储量 仅够开采l5年,天然气约3O年,煤炭81年,核燃料5O年。能源 短缺与环境污染是目前人类面临的两大问题。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和 可再生能源是必然的趋势。太阳能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可 再生能源,不产生任何环境污染,是清洁能源,优越性非常突出。 在太阳能的有效利用中,太阳能的光电利用是近些年来发展最快、 最具活力的研究领域。太阳能电池的研制和开发日益得到重视。太 阳能电池是利用太阳光和材料相互作用,直接产生电能,不需要消 耗燃料和水等物质,使用中不释放包括C0 的任何气体,是对环境无 污染的可再生能源,这对改善生态环境、缓解温室气体的有害作用 具有重大意义。因此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太阳能的利用规模 将会越来越大,将成为2l世纪的重要能源。 至 r ‘ 十 一 一 + _ : + 一 _一 图卜3 图卜4 3.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太阳能能量的转换方式主要分为光化学转化,太阳能光热转化 和太阳能光电转化三种方式。 太阳能光电转化是指利用光电转换器件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 最常见的是太阳能电池,又称为太阳电池或者光伏电池。主要应用 于窄间站,人造卫星以及遥远地区的供电,输油,输气管路的保护 等方面,并且已经建成太阳能电站以并网发电。 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重要是半导体的光电效应(Photovoltaic 1.太阳能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日地距离约1.5×10 Km,太阳直 径1.39×1O6l(m,是地球的109倍,而它的体积和质量分别是地球的 130万倍和33万倍。它是由炽热气体构成的一个巨大球体,中心温 度大约为lO K,表面温度接近5800K。主要由氢和氦组成,其中 氢占80%,氦占19%。 太阳内部处于高温,高压状态,不停地进行着热核反应,由氢 聚变成氦核反应 据测算,每秒约有6×10”Kg的氢聚变成氦,净 质量亏损为4×10。Kg,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方程式中M为 物质的质量,C为真空中的光速3×10 m/s。在进行热核反应时生成 大量的能量,lg的物质约可以转化为9×10 J的能量。 巨大的能量不断从太阳向宇宙辐射,达到3.6×10 W/s,其中 约22亿分之一辐射到地球上。经过大气的反射,散射和吸收,约有 7O%的能量辐射到地面。尽管太阳能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辐射到地面, 但是数量仍然是巨大的。每年辐射到地球表面的太阳能约为1.8X 10 W*h,相当于1.3×10 亿吨标准煤,是地球年消耗能量的几万倍。 按照目前太阳质量损耗的速度,太阳的热核反应还可以进行6×10“ 年,这对于人类短暂的历史而言,太阳能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 绝的可再生清洁能源。 Elect缩写PV)是1839年被发现的。由太阳光的光量子与材料相互作 用而产生电势,从而把光的能量转换成电能,此种进行能量转化的 光电元件称为太阳能电池。 广义的讲,光电效应就是光照到某些物质上,引起材料中电子 状态变化的现象,或者简言之光电现象。 半导体的光电效应原理由半导体的P—N结产生电流很容易理 解, 如图i。 在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的连接处存在着一个由P—N结建 立的内电场。太阳光照射到半导体上,当光子的能量火于半导体材 料的桀带能级宽度时,光子就被材料所吸收并且在材料内部产生电 子一空穴对。电子就要向N型一侧跑,空穴就要向P型一侧跑,这 时在开路的电极上就能造成一个电压,在闭路时就能形成电流。太 2.光能转换电能 在P-N结中光能量转换为电能量的过程包括下列基本步骤: (1)光子被吸收,使得在P—N结的P和N两边产生电子一空穴 对(图卜1)。 . (2)在离开结一个扩散长度以内产生的电子和空穴通过扩散到 达空间电荷区(图卜2)。 (3)这时电子一空穴对被强电场分离,因此,P侧的电子从高 电位滑落至N侧,而空穴沿着相反方向移动(图I-3)。 (4)若P—N结二极管是开路的,则在结两边积累的电子和空穴 产生一开路电压(图卜4)。若有一负载连接到二极管上,在电路中 将有电流传导(图卜1) 当在二极管两端发生短路时,就会形成最 大电流,此称短路电流。 由光产生的负载电流与P-N结反向饱和电流的方向相同。因而, 在光照下全部二极管电流可用(卜1)I=I¨+Io(卜e t)表示。式中 阳光不断的照射,这个电流就不断的产生。这就是一种光生伏特效 应或者光转换成电的光电池。 4.不同材料的太阳能电池分类和特性及效率比较分 析 从原则上讲,所有的半导体材料都有光电效应,都可以用于太 阳能电池的基础材料。但是由于三方面的原因,并不是所有的半导 体材料都能用于实际太阳能光电材料。一是材料物理性质的, 如禁带宽度,载流子迁移率和光吸收系数等,使得一些材料制备的 太阳能电池的理论转换效率很低,没有开发和应用价值;二是材料 提纯制备困难,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并不是所有的半导体材料都 能够达到制备太阳能电池所需要的高纯度;三是对材料和电池制备 的成本问题,如相关的成本过高,也就失去了开发和应用的意义。 太阳能电池要有实际应用就得要有转换效率高,面积能做的很 大,价格能低到和一般发电相近,可以被人接受的程度才行。1954 186 2010年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Ju1.2010第29卷第五期 总第67期 年Bell实验室研发出第~个太阳能电池,不过由于效率太低,造价 太高,缺乏商业价值。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使太阳能电池的作用 不可替代,太阳能电池成为太空飞行器中不可取代的重要部分。1958 年3月发射的美国V锄guard 1号上首次装设了太阳能屯池。1958年5 月苏联发射的第3颗人造卫星上也开始装设太阳能电池。N1969年美 国人登陆月球,这使得太阳能电池的发展达到了第1个巅峰期。此后, 几乎所有发射的人造天体上都装设太阳能电池。加世纪70年代初期, 由于中东战争,石油禁运,使得工业国家的石油供应中断,出现了 “能源危机”,人们开始认识到不能长期依靠传统能源。特别是近 年来地面能源面临的矿物燃料资源的减少与环境污染的问题,于是 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己被提上了各国的议事日程。1990年以后, 太阳能的发展开始与民用电相结合,“grid-connected photovoltaic s~tem”(与市电并联型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开始推广,太阳能池 不断有新的结构与制造技术被研发出来。至今太阳能电池已经发展 到了第2代。 很强竞争优势,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薄膜太阳电池。目前研究重点 是进一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使之大规模产业化。我国对CIS,CIGS, CdTe、DSC太阳电池重点研究新工艺,新结构,提高大面积组件效率, 建设中试线。我国对DSC太阳电池研究与国际同步。DSC电池由于液 体电解质存在,这种电池稳定性还存在问题,引入固态电解质解决 稳定性问题是这种电池重要研究方向。但全固态电解质纳米太阳电 池效率不理想,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驯 6.太阳能的利用 人们在对太阳能的转换、收集、储存运输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正在取得显著的进展。目前,利用太阳能主要是通过光热转换、光 电转换、光化学转换3种途径。具体的应用有3个方面,即:太阳 能采暖、太阳热发电和太阳光发电。 6.1太阳能采暖。收集太阳能并高效地转换为热能用的装置, 我们统称为集热器。它的基本工作原理是“热箱原理”,箱体的内表 肉涂黑,侧面及其底部由良好的隔热材料密封,顶部山透明玻璃盖 严。太阳光透过玻璃射人箱内,涂黑的内表面吸收太阳辐射能。的 将其转变为热能。由于玻离对箱内产生的长波热与辐射有阻挡作用, \ 太阳光 故使箱内温度不断升高。用这种原理所达到的温度不太高,通常在 200℃以下。比较常见的热利用设备如太阳能温室、四季太阳能热水 器、太阳能蒸馏器等都是利用此工作原理。 然而,由于太阳能的分散性和问歇性,给实际利用带来困难。 若要满足能量供给需要,必须解决储能的问题。在日照变化很大, 蓄热器容量有限的情况下,辅助加热系统必不可少。所以太阳采暖 系统由集热器、供热器、辅助热源、热负荷组成,其中集热器是最 主要的部分。 6.2太阳热发电。太阳热发电即太阳热力发电。通常说的太阳 能电站指的就是太阳能热电站,它的能量交换过程是利用集热器和 吸热器把分散的太阳辐射能会聚成集中的热能,经热交换器和汽轮 发电机把热能变成机械能再变成电能。目前己建立或正在研究的太 阳能电站主要有聚光式太阳能电站和太阳池发电站两种类型。太阳 能电站的独特之处还在于电站内没有热储存器,可以常年不断发电, 即使在夜晚和冬季也照常可以使用 3.太阳光发电。太阳光发电在太阳能发电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 位。太阳光发电是通过太阳电池接将太阳光转换成电能的。由于光 照而产生电动势的现象,称为光生伏打效应,简称光伏效应。太阳 能电池是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的,它利用了光照射到半导体 的PN结上时产生的光伏效应。太阳能电池发明后,1958年美国就 把它用到美国的第一颗“先锋l号”卫星上作为通信电源。我国也 在1958年开始了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并于1971年将研制的太阳能 电池用在我国发射的第二颗卫星上,这颗卫星在太空中正常运行了 8年多。据统计,世界上90%的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都采用了太阳能 电池供电。现在的问题是光电转换效率还比较低,大约为10%,比 较高的能到12%。虽然太阳能电池效率较低,然而和其他能源相比, 具有可靠性好,使用寿命长,没有转动部件,使用维护方便等特点, 所以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 4.太阳能的利用情况。太阳能利用以光热为主,我国太阳能热 水器的产量达到400万平方米,全装保有量大概1400万平方米, 占世界第一位,热利用还是相当不错的。太阳能电池的产量为2兆 瓦左右,约占世界产量的1.3%,在国际上发展还是比较快的。 日本计划在2020年将此技术投入商业应用。这是一个相当宏伟 的计划,如果真能建成这种太空电站,会给整个能源领域带来。 防反射涂层 前触_占 _型半导体 嘈!半导体 图1—5太阳能电池原理图 5.太阳能电池研究现状 5.1单晶硅、多晶硅太阳电池目前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在提高效率 同时如何进一步降低成本,采用发射极钝化、倒金字塔表面织构化、 分区掺杂、刻槽埋栅电极和双层减反射膜等技术工艺提高效率。有 的采用新工艺技术研制新型结构电池,如日本Sanyo公司研制HIT电 池,采用PECVDI艺在n型单晶硅片上下面沉积非晶硅层,构成异质 结电池,大面积效率21%。…目前,晶体硅太阳电池向薄片化方向发 展,通过制备条带状硅提高材料利用率,在商业生产上普遍采用限 边喂膜生长法,枝蔓蹼状法等带硅技术降低生产成本。从效率和材 料来源考虑,太阳电池今后发展重点仍然是硅太阳电池。 5.2多晶硅薄膜电池既有晶硅电池高效、稳定、资源丰富、无毒 的优势,又具有薄膜电池低成本优点,成本远低于单晶硅电池,成 为国际上研究开发热点,国外发展比较迅速,在未来地面应用方面 将是发展方向有在玻璃、(Si02和SiN包覆的)陶瓷、(SiC包覆的) 石墨等廉价衬底上采用PECVD、RTCVD生长多晶硅薄膜电池,还有通 过激光刻槽和化学电镀实现接触、互联和集成的叠层多晶硅薄膜电 池。非晶硅薄膜电池研究工作主要在提高效率和稳定性方面。优化 电池结构设计,采用多带隙多pin结叠层电池,减薄各pin结的i层厚 度,增强内建电场,降低光诱导衰减,可提高效率和稳定性。非晶 参考文献: 硅薄膜电池质量轻、成本低,有极大发展潜力,如果效率和稳定性 [1]康华光等.电子技术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方面进一步提高,将是太阳电池主要发展产品。我国研制的1cm 与 [2]陈勇.新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展望[ .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30×30cm ̄单结电池实验室初始效率分别为11.4%与6.2%。目前研究 [3](美)爱德华.s.杨.半导体器件基础[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任务是提高大面积非晶硅电池稳定效率,稳定效率7—8%,寿命2O年, [4]薛荣坚.光电效应与太阳能电池[j].物理教学,2001(7). 尽快为产业化服务。我国硅基薄膜太阳电池研究水平和产业化进程 【5]程雅丽.光伏发电系统优化设计[J].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与国际水平相差较大,还处于实验阶段。 作者简介:买提肉孜・买吐逊(1981一),男,维吾尔族,于田人, 5.3 CIS,CIGS,CdTe电池被认为未来实现低于l美元/峰瓦成本 目标的典型薄膜电池CIGS电池在实现产量时制造成本比硅电池更 助教,和田师专学生处学生科副科长。收稿日期:2010.08.17 低,如生产工艺发展成熟,产业化问题得以解决,与硅电池相比有 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