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陶行知演讲语言艺术探析

陶行知演讲语言艺术探析

来源:宝玛科技网
2012年1月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J0URNAL 0F NANJlNG XIA0ZHUANG UNIVERSITY Jan.2012 NO.1 第1期 陶行知演讲语言艺术探析 李志兵 (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江苏南京211171) 摘要:陶行知是教育家,也是位演讲家。他的演讲风格完美,语言特色鲜明:通俗易懂,简洁精 当;幽默风趣,生动形象;引譬精警,说理透彻;态势语言,辅助补充。该文对陶行知演讲语言的这些 鲜明风格进行了逐一剖析。 关键词:陶行知;演讲;语言艺术 中图分类号:G40—0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309—7902(2012)01—0011—05 陶行知是位伟大的教育家,也是位杰出的演讲 家。“陶行知一生中演讲无数,有深入浅出的学术 演说,也有激情澎湃的政治动员,不管是怎样的内 大家出来,听洋人哈哈笑,高兴得很。 4.我看了半个钟头,非常高兴,觉得这块招牌 可以不下了,另外还能添上一块招牌:“不能来者送 上门去”。[6 3 容,他都能引起听众高度的注意,他确实是有着演讲 的才华”¨J,“陶行知的演讲确实是有着强大的震撼 力,这种力量源自他透彻的见解与浓烈的情感,当然 还有说话的艺术” 。本文试图对陶行知演讲的语 言艺术作一探析。 一5.王阳明先生主张“知行合一”,有一点却拖了 一根狐狸尾巴,我们把它翻了个筋斗,提出“行是知 之始,知是行之成”的理论,正与阳明先生的主张 相反of7] 、通俗易懂。简洁精当 亚里士多德说:“为了要做到清楚明白,在选用 词汇的时候,应当选用那些通行的、日常的词 汇。” 以上例句中的“很快活”、“顶”、“符不符”、 “合不合”、“穷光蛋”、“高兴得很”、“翻了个筋斗” 陶行知的演讲不是堆砌优美的词句、华丽的辞 藻,也不是滔滔不绝地讲大道理,他的演讲语言口语 化、大众化,平易自然,通俗质朴。从词汇运用方面 看,这种语言是活在普通群众口头上的具有生命力 的生活化的词语,是听众喜闻乐道的词汇,是“最自 然最恰当最现成的字”,不艰深晦涩,不用考证解 释,一听即懂。例如: 都直接来源于生活,是生活中最为鲜活的语言,亲 切、活泼、中听,通俗易懂,明白晓畅。 陶行知非常注重演讲艺术,尽量选择简洁而明确 的词句,如在做题为《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 低要求》的演讲时,他把“生硬”的条条框框整理为l2 个要点,每一个要点再辅以一首他所擅长的大众诗 1.有一天,一个孩子从河边,淘到一群蝌蚪,移 植到天井中的一个小小池潭里,过了几天,蝌蚪生尾 了,再过几天,蝌蚪生足了,小孩子观察得很快活。 歌。在《教育者之机会与责任》中,他说:“教育者的 机会,可分四种:(一)有可教之人;(二)可教者而未 能完全教;(三)可教者而未能平均教;(四)已受教而 2.现在世界上的官,要算汪精卫顶自由了。他 说话不管和所定的符不符,和最高领袖的 表示合不合,只管胡说八道。 未能教好。”语言简洁,概述精当,这样的例子在他的 演讲中还有很多。陶行知的演讲往往能用简明清新 的语言表达复杂抽象的道理,往往用最少的字句,准 确表达所要表达的深刻的思想内容,将深刻的思想简 明化,复杂的内容条理化,没有冗词赘语,简洁凝练, 3.两年前,我流浪在上海,跟随我的几个学生, 也是穷光蛋,还想办点教育。于是,四个人背了留声 机,带了一点药,到宝山去,把留声机一开,乡下人就 收稿日期:2010—09—10 作者简介:李志兵,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讲师,硕士。 好懂好记好理解,便于与听众进行思想交流。 从句式的选择方面看,陶行知的演讲能从实际 出发,根据表达内容与情感的需要,多用短句、散句, 合理使用长句、整句,使长短、整散疏密相间,急缓结 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例如: 1.中国人求学,往往不在服务,在出风头。他 们将学问往头脑里装,学问一装,头脑就大,越装越 大,大得不可再大,就要出洋。出洋回来,头脑更大, 从此就锁起来,不再开了。开必须金钥匙,否则永远 不开。[ ] 2.我们若愁没有房子开学校,对有钱、有空房 子的人商借一间半间房子办学校。哼,免开 尊口! 。 3.但是,中国向来所办的教育,完全走错了路: 它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它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 不种棉,盖房子不造林。它教人羡慕繁华,看不起务 农。它教人有荒田不知开垦,有荒山不知造林。它 教人分利不生利。它教人忍受土匪、土棍、土老虎的 侵害而不能自卫,遇了水旱虫害而不知预防。它教 农夫的子弟变成书呆子。它教富的变穷,穷的格外 穷;强的变弱,弱的格外弱。像这种教育,大家还高 唱着要教育普及,真是痴人说梦。Ll 例1由众多短句组成,结构简单,句义明晰,简 洁明快,节奏性强,醒目俏皮。例2先是长句,后是 短旬,在一般的长旬叙述后,续之以短句,长短结合, 相得益彰,错落有致,各尽其妙。例3先是散句起领 全段,中间7句是排比句,增强了演讲气势,是整句, 最后以散句收束。整句形式整齐匀称,结构相同相 近,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充满激情,散句形式不同, 长短不一,整散结合,巧妙搭配,使句式富于变化,既 防止了行文呆板,又避免过于松散,韵律起伏跌宕。 陶行知的演讲还善于运用各种问句来引起听众 的注意,调动听众的情绪,提高演讲的效果。例如: 1.中国的敌人是谁?中国的敌人是日本帝国 主义。[ ] 2.不普及女子教育,好比一个人缺了一只脚, 那么哪里支撑得住呢? 刮 3.但是这种人才,究竟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出 现?究竟由什么学校造就?究竟要用什么方法 养成? ] 4.记得从前学会选举时,自称为博士、硕 士的留学生,不也是一样的舞弊吗?其他如大学毕 业生、中学毕业生以及未毕业的中学生,他们又是怎 样?他们为什么拿着清高的人格,去结交金钱?去 结交政客?做金钱的奴隶?做政客的走狗?这样的 一12一 学生,对得起国家社会吗?对得起父母吗?对得起 自己的人格吗?[15] 例1是设问,无疑而问,自问自答,提醒听众注 意,启发思考问题,突出所要讲述的内容,使演讲起 波澜,有变化。例2是反问,用肯定的语气提出问 题,表达了否定的内容,明知故问,用不可置辩的口 气来表明思想,语气明显比直接说出答案加重得多, 鲜明有力。例3是疑问,在演讲结束时,连续发出三 问,一层紧逼一层,推进问题,把听众的心提起来,引 导听众扩展视野,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例4是由 9个问句组成一个非常精彩的问句群,不断追问,其 中有反问,有疑问,而且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 加语势,富有鲜明的节奏感,表达了演讲者强烈的情 感,引发了听众的持续思考。 陶行知演讲语言运用丰富的生活词汇和多样的 口语句式,虽看似平实,却诚挚、亲切、实在、自然,极 富吸引力、感染力,易于被听众接受,正如艾青所说: “口语是美的,它存在于人的日常生活里。它富有 人情味。它使人感到无比的亲切。”郎加弩斯也告 诉我们:“最朴素的语言每每比最有装饰的生动得 多;而且因为人家立刻认识,这是日常生活的语言, 因而由于大家了解立即得到广泛的流传。”¨ “演讲以听众为中心”,“听众是演讲的目的和 目标”【I7]。演讲作为一种群众性的社会活动,一种 宣传教育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影响听众,教育听众, 服务听众。陶行知深知,他的听众来源复杂,层次多 样,年龄、教育背景不一,有小学生,有不识字的农 民、工人,要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容易被听众所接受, 必须选用最生活化、大众化的语言,用最通俗易懂的 方式表达出来。 二、幽默风趣。生动形象 陶行知的演讲语言幽默诙谐,生动形象,能让听 众在会心一笑中,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接受各种理 论学说。例如: 1.孔子办大学,兼办附属中学,先生兼校长,他 也有一个大学之道。而孔子的大学之道,当然不适 合于今El。孔子当然没有男女同学的。 2.瞧,瞧,瞧/摩登小姐踩高 一跷跷到百渡 桥/百渡桥上有人笑/曲线三角真巧士少/大脚婆儿变 小脚/走路不稳少爷撒/少爷不扶就跌跤/上桥跌一 下桥跌一 来瞧,来瞧/摩登小姐蹩了腰/蹩了 腰/还要踩高跷。¨ 例l中将“附属中学”、“先生”、“校长”这些现 代的事物语词与古代的事物“生拉硬扯”地连在一 起,加之最后一句调侃、讽刺的口吻,使得“台上台 下都笑了起来,女同学笑得更厉害”。【加 例3以形 象、诙谐的语言描绘了“有钱人”——高跟皮鞋小姐 的滑稽形象,生动、幽默,给人深刻的印象。 陶行知演讲语言的幽默风趣,亦庄亦谐,谈笑风 生,极得听众的敬佩,晓庄的学生戴伯韬也曾这样回 忆他在晓庄学校的每日寅会演讲:“他的演讲很短, 不用提纲,用幽默的、富于风趣的语调发出,但字字 紧严,句句动听,使人不感到乏味。”_2l_ 陶行知善于调动各种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 具体化、把单调的概念形象化,有声有色,多姿多彩, 妙语横生。他的演讲中经常使用到仿词、对照、排 比、比喻、引用、反语等各种辞格。例如: 1.农工阶级呢?他们是劳力而不劳心,做工而 不读书,所以形成了“田呆子”。 中国因为有了“书呆子”和“田呆子”,所以形成 了一个“呆子”国家。 2.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有一样新发明:包脚布,制 造出无数三寸金莲,现在的统治者有一块包头布,这 是希特勒的党徒处的进口货——包头布。把人民包 出一个三寸金头,在四强会议中,这三寸金头太滑 稽了。[∞] 3.中华是一个大公司,老百姓是老板,男 的是男老板,女的是女老板,不能让伙计们操纵,这 是老百姓应该觉悟到自己的地位,也是社会大学应 该灌输的知识。[ ] 4.中国训练成的飞行员也就因此不够用了,这 是拜受意大利顾问弄玄虚的“恩赐”。 5.我说旧文字好像裹脚布,裹脚布把脚缠,缠, 缠,缠,缠得你的脚变成三寸金莲,旧文字把头缠, 缠,缠,缠,缠得你的头变成三寸金头;你说,新文字 看来,一串那么长,长得非常难看,吃下肚子不 消化。[ ] 例1、例2运用了仿词,模拟现有的格式“书呆 子”、“包脚布”、“三寸金莲”,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 “田呆子”、“包头布”、“三寸金头”,用语新奇,富有 趣味,很有幽默感。“田呆子”与“书呆子”形成类 照,说明“劳力而不劳心”和“劳心而不劳力”都是亟 待教育的两个对象。“包头布”、“三寸金头”辛辣地 讽刺和一针见血地揭露了统治者愚昧民众、禁锢人 们的思想的罪恶,发人惊醒。例3运用了比喻,将 “中华”比喻成“大公司”,“老百姓”比喻成“老 板”,形象地启示老百姓应该觉悟到自己的地位。 例4运用了反语,“恩赐”一词原是褒义词,这里反 其意而用,是批判意大利顾问的险恶用心,含有嘲讽 讥刺的意思。例5运用了反复,为凸显旧文字对人 们的思想的禁锢,连续多次使用“缠”这个词语,达 到强调目的。 多种修辞方式的运用,使得陶行知的演讲避免 了抽象、概念、枯燥的说教,显得生机勃勃,意趣 盎然。 陶行知另一引人注目的身份是“大众诗人”,他 勤于吟诗作词,一生留世的诗作大概有780多首,诗 与演讲的结合是陶行知演讲的特色之一,也是他演 讲能形象生动的一个重要原因。作为对大众的演 讲,“陶行知格外注重表达形式。他往往几句话汇 聚一个要点,再辅以一首他所擅长的大众诗。这种 即讲即诵、亦庄亦谐的演讲特征,适应了听众的需 要,也体现出陶行知演讲的天才”_2 。 他“常常喜欢用幽默的语调,哼出妇宿都能够 懂得的诗句,来记住他自己所创立的主张。对于 ‘行是知之始’的见解,他便这样哼着:‘行动是老 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把知识的来源和作 用来分为祖孙三代,并用自己的名字来贯彻他自己 的主张。他很忠实的,坚决的,常把他为大众的主张 贯彻在他创造的‘生活教育’的主张里,贯彻在他的 诗的号筒里。”_2 在作《目前中国教育的两条路线》 演讲中,在讲完“用脑的人要用手,用手的人要用 脑”的道理后,他用一首诗规劝听众:“人生两个宝/ 双手与大脑/用手不用脑/快要被/用脑不用手/ 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 佬。”诗句语言朴实,近乎白话,与演讲内容互相配 合,很有规劝作用。在抗战宣传演讲中,他写《你以 为》歌:“你以为/我以为/你我之间出了鬼/有鬼掣 我的肘/有鬼拉我的腿/灵魂正渡河/桥梁被鬼炸毁/ 扑龙通儿一齐挤下 笑煞东洋鬼。”他以这种幽默 的诗句启发华侨们抛弃内讧,团结起来对抗日本,确 实让人们深思。 陶行知的诗歌“像民间歌谣,像俑,像口 诀”_29 J,聆听对象“决不是狭小的诗人圈子,而是群 众,他的学生,他的演讲的听众”_3。。,用口语,白话, “平易朴素,非常的通俗和大众化的,易为大众所接 受”_3 ,“通俗,又易上口,看来很简单,意义却深 远,他能用最单纯的形式,表现最深的意义”_3 ,这 些通俗易懂而又形象、富有启迪意义的诗句与所演 讲的内容相得益彰,晓喻大众,“处处策动着各式各 样的斗士向前冲锋”‘3 。 陶行知的演讲诙谐幽默,豁达自然,这种特点其 实也是与他本人幽默、随和的个性品质分不开的。 陶行知的家人、学生、同事每每回忆起他,都会提及 一】3一 他乐观、风趣、幽默的性格特征。凡是和他相处的 人,不论童叟都像铁钉遇见磁石一样,被他深深吸 引。演讲中的幽默是陶行知学识、才华、智慧、灵感 在语言表达中的“闪现”;反之,他将这种品质很自 然地运用到演讲之中,为他的演讲增添情趣与趣味, 创造和谐的气氛。 三、引譬精警,说理透彻 陶行知的演讲善于形象说理,把思想认识、观点 见解、政治主张等诉诸具体形象,借助一定的生活艺 术图景让它们显现出来,从而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 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化呆板为鲜活,晓人以理,动 人以情。 首先,陶行知的演讲擅长譬喻,善于运用精辟独 到的比喻,用现实生活中听众切实可感的事物或现 象来比喻他要讲述的问题,使本来十分抽象的问题 变得简单明了,栩栩如生。例如: 1.我们用科学的教育训练小孩子,譬如叫小孩 子爬树。你教人爬树,如果从小教起,到了长大,便 会爬到树顶。如果教成年人学爬树,势必爬到头破 血流,非特爬不到顶,并且与他的手足伤害甚多。 2.抗战工作好像烧开水,只要一把火一把火, 不断烧下去。烧到一百度,它自然沸了起来。 例1将“科学教育训练小孩子”比喻成“叫小孩 子爬树”,生动、贴切,很形象地揭示了从儿童开始 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例2将抗战工作比喻成老百姓 的生活琐事——“烧开水”,形象简明,将本很抽象 的道理讲解得浅显易懂。 其次,陶行知的演讲中还善于活用常用生活中 的真实事例,作为阐释自己理论主张的佐证。现实 生活实例具体、生动、易懂,可感可信,说服力强。如 在《小先生与民众教育》中,在提出“用小先生教大 人”,“大人跟小孩学,无形中得到一种少年精神。 个个变为老少年”的看法后,接连讲述了四个故事, 论证了“中华民族可以因小先生而转老还童,而得 一种新兴的少年精神。”在《手脑相长》中,在表述完 “一双手可以变化我们的脑筋。手做了工,脑筋就 变化了。一经变化之后,手与脑筋互相长进。”这样 的手脑相长的论断后,随即举了自己亲历的一个试 验——先生学木匠,学做木凳。陶行知演讲中的短 小精悍的生活例子很受听众欢迎,最容易启发听众, 让听众感到他的学说主张的可信性、可行性,自然地 向他的思想靠拢。 再次,陶行知演讲中善于援引古今中外的名人 事迹、言论、经典著作、文学典故等。 一14一 一方面,他善于援引古今文学典故。如在《创 造的教育》中,为说明创造两个字的意义,他先是援 引外国文学名著《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用泥土 做瓶盛水的故事,说明“行动产生思想,思想产生新 价值”的道理;接着,又援引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 楼梦》中贾宝玉对破荷叶的前后态度的变化说明 “思想”心理创造“新价值”的道理。 另一方面,他善于援引名人事例讲述道理。如 在《创造的教育》中,他援引爱迪生、牛顿的成长经 历为例,说明“要小孩的自由,让他有意思地活 动,开展他们的天才”。在《每天四问》中援引杨震 的“四知”、甘地漏夜“还金”、华盛顿勇敢承认错误 来阐释立私德的重要性。 再一方面,他善于援引名人言论、经典著述。如 在《长江流域平民教育运动之性质组织及方法》中, 援引孔子的话“十宝之邑,必有忠信”来说明寒暑假 推行乡村教育的可行性。《El前中国教育的两种路 线》引用《孟子》中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批判从前的教育“单教劳心者,不教劳力者”。《行 是知之始》援引《墨辩》提出三种知识:一是亲知,二 是闻知,三是说知。 陶行知演讲中援引名人事例、经典性的著作和 权威性的言论,使得说明问题、阐明观点时更有说服 力、权威性,吸引听众,富有启发性,同时,也使他的 演讲增强了文采美和文化含量。能做到这些,当然 是以渊博的学识为基础和保证的。正因为陶行知学 贯中西,知识渊博,演讲中才能旁征博引,妙语如珠, 用例贴切,内容充实,见解新颖。 四、态势语言。辅助强化 态势语言即人体语言、体态语言,是指通过人的 表情、目光、手势、身姿、服饰等配合有声语言传递信 息、交流思想的辅助工具,是一种诉诸听众视觉的伴 随语言。陶行知演讲时,除了有高超的语言驾驭能 力外,还很注意巧妙地辅之以表情、手势、行为举止 等多种无声语言的信息传递手段。今天我们已无缘 亲l临现场、亲身感受陶行知演讲时的语气腔调、姿态 表情,只能通过以往的零星记载或当时人的回忆感 知一二了: “说话时态度从容、表情亲切、庄谐杂出,甚能 引动会场听众注意及兴趣,故其中屡屡鼓掌如雷,听 众印象甚深云。” 。 “陶先生以手势助表情,越讲越有力,听者精神 振奋。无不动容。” “个子颇不小,白土布学生装,还带一把折扇, 态度很从容,一口南京口语,一个教育家的 典型。’’[38] 我们都很熟悉被制成邮票发行的陶行知在墨西 哥演讲的照片,有力的手势、专注的神情显示了他演 讲时的满腔的情感投入,声情并茂,极具感染力。 另外,陶行知演讲时,也很注意服饰语的运用, 以服饰拉近与听众的距离。陶行知有着国外留学经 历,有过洋生活方式。他的形象特征原是以杜威等 欧美教育思想为主导的“大学教授派头”,有这样的 描述:“说话笑嘻嘻的,穿着蓝色绸长袍、黑马褂,围 着皮围脖。头上戴一顶呢礼帽,手里提一根文明棍, 那一副金丝眼镜格外显出他的尊贵。虽然不是西装 革履,仍不脱大学教授的派头。”但归国后,在与平 民接近的过程中,他渐渐摆脱了国外留学的、洋生活 方式,本土特征进一步突出了。在推行平民教育时, 他换下西装,改作中式装扮。在给妹妹文漠的信中 说:“行知近日买了一件棉袄,一条布棉套裤,一顶西 瓜帽,穿在身上,戴在头顶,觉得完全像中国人了,并 且觉得很与一般人民相近得多。”后来在旷野中创建 学校、立志改造乡村的他,常常“穿着一套粗布的学生 装,赤着脚,穿着草鞋”,学生装成为他后来最喜爱的 装束。这样的装束与他所演说的内容是“一种恰到好 处的协调和适中”,给人以亲切感。正如愈之在《教 育与生活》中所说:“陶先生服装朴实,布衣布履,口齿 清爽,语多中肯,句句为现代教育下痛切之针砭,间以 诙谐举例,莫不引起吾人无限之兴感。” 五、余论 陶行知的演讲其实正是他大众教育观、大众语文 观的一种语言实践形式,演讲风格是其语言思想的反 映。陶行知生活的时代正是思想大、文化大发 展、教育大普及的时代,他积极参与了大众语运动和 新文字运动,组织社团开展活动,分析他人不足,提出 自己的主张,他认为“大众语”是“大众的语言”、“大 众说得出,听得懂,看得明白的语言文字”;认为“大众 语”是“代表大众前进意识的话语”,“大众文”是“代 表大众前进意识的文字”,主张“大众语和大众文必 须合一”;大众语文要适合“大众的程度、需要和意 识”,应当是“大众高兴说,高兴听,高兴写,高兴看的 语言文字”,“这高兴的境界就是艺术的境界”;认为 语言文字是承载文化的交际工具,普及大众教育必须 普及大众语。陶行知是大众语的倡导者,也是实践 者,他将自己的语言主张贯彻在了语言实践中,形成 了文章、演讲通俗、简明、形象的语言特色。 另一方面,演说之于陶行知,正如杂文之于鲁 迅,“演说成为陶行知最得力的工具,也正是通过演 说,他将自己推崇行动的哲学观与所从事的教育事 业完美结合,迅速将自己的思想广泛传播并尽可能 转化为实际行动。” 他的演讲为传播“生活教育” 理论、宣传和平民主思想、教育群众、鼓舞群众起到 了巨大的作用。陶行知的演讲风格完美,语言特色 鲜明,是现代学者演说的杰出典范。而“演讲对于 陶行知,其意义决不限于单纯的说话艺术,他事实上 是将演讲作为一项严肃认真的事业去做。”l加 陶行 知的演讲值得我们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2][27][39][4O]陈平原:《陶行知:生活的教育・导 言》,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第12页、第13页、第 14页。 [3][5儿6][7][19][22][34]《陶行知全集》(第3卷),四 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411页、第537页、第537 页、第537页、第469页、第431页、第411页。 [4][9][1O][12][18][23][24][26]《陶行知全集》(第4 卷),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66页、第116页、第 43页、第116页、第559页、第559页、第559页、第 l16页。 [8][16]邵守义:《演讲全书》,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第83页、第84页。 [11][14][15][25][35]《陶行知全集》(第1卷),四川教育 出版社2005年版,第85页、第21页、第306页、第266 页、第266页。 [13]《陶行知全集》(第l2卷),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第60页。 [17]邵守义:《演讲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 45页。 [20]《文汇报》,1946年5月22日。 [21]白韬:《回忆陶行知先生》,光化书店1948年版,第 101页。 [28][31][33]方与严:《方与严教育文集》,四川教育出版 社1995年版,第1142页、第1202页。 [29][30]袁水拍:《陶派诗》,陶行知先生纪念委员会编:《陶 行知先生纪念集》,上海三联书店1946年版,第123—134 页。 [32]高嘉:《诗人陶行知》,陶行知先生纪念委员会编:《陶行 知先生纪念集》,上海三联书店1946年版,第434页。 [36][38]南宁《日报》,1936年5月18日。 [37]李承初:《攻破普及教育之难关》,《生活教育》1935年 第1期。 (责任编辑:魏静) 一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