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杂交油菜黔油30号制种技术研究 Ⅱ.母本种植密度和N肥用量对制种产量的影响

杂交油菜黔油30号制种技术研究 Ⅱ.母本种植密度和N肥用量对制种产量的影响

来源:宝玛科技网
第31卷・第4期2012年4月 种子(Seed) Vo1.31 No.4 Apr.2012 种子生产・ 杂交油菜黔油3O号制种技术研究 Ⅱ.母本种植密度和N肥用量对制种产量的影响 吴仲武 ,黄泽素 ,代文东 。 田景茂 ,唐容 ,李德珍 (1.贵州省思南县农牧科技局,贵州思南565100;2.贵州省油料研究所, 贵阳550006) Study on Seed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Hybrid Rapeseed Qianyou 30 11.Effects of Female Density and N Amount on Yield of Seed Production WU Zhong-WU ,HUANG Ze-SU ,DAI Wen-dong ,TIAN Jing-mao ,TANG Rong ,LI De-zhen 摘要:为探索杂交油菜黔油30号种子生产技术,采用母本不同 种植密度和不同施N量研究种植密度和N肥用量对黔油30号 组排列。 (2)试验基本情况:试验于2009~2010年在贵州 种子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黔油30号母本种植 密度和施N量均对种子产量和经济性状有明显影响;黔油30 种子生产母本适宜密度为9 000.:1 ̄./667 m 左右;N肥用量(尿 素)以20—30 kg/667 m 作追肥为宜。 关键词:杂交油菜;制种技术;母本密度;N肥用量 中图分类号:S 56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4705(2012)04-0116-03 省思南县林家寨进行,试验地以山、树木自然隔离,隔 离条件较好。2009年9月10 13播父本、母本,10月13 3移栽,父、母本按1:6的行比移栽,1试验地前作玉米。 移栽时施N、P、K三元复合肥40 kg/667 m 、硼肥1 k 667 m 。生长季节分3次施尿素40 kg/667 m ,其中移 栽返青成活后施尿素8 kg/667 m 、腊肥12 kg/667 m 、 薹肥20 kg/667 m 。 1.2.2 N肥试验 杂交油菜种子生产是杂交油菜品种应用于生产的 重要环节,为了使黔油30号更好地服务于油菜生产, 进行了黔油30号的种子生产技术研究,以期能提高杂 (1)试验设计:设7个不同的N肥处理,处理1:尿 素0 kg/667 m ;处理2:尿素10 kg/667 m ;处理3:尿 素20 kg/667 m ;处理4:尿素30 kg/667 m ;处理5:尿 素40 kg/667 m ;处理6:尿素50 kg/667 m ;处理7:尿 素60 kg/667 m (提苗肥:0.36 kg,腊肥0.54,薹肥0.9 kg)。小区面积20 m ,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父、母 本按1:6移栽,行距0.5 m,父本窝距0.3 m,小区移栽 母本300株,即10000 ̄,/667 m 。 (2)试验基本情况:试验于2009~2010年在贵州 交种子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种子生产成本。本试验主 要研究了黔油30号种子生产中母本栽培密度和N肥 施用量对制种产量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贵州省油料研究所选育的甘蓝型中早熟杂交油菜 品种黔油30号亲本:父本6501,母本为隐性核不育材 料8009 AB。 1.2试验方法及过程 1.2.1密度试验 省思南县林家寨进行,试验地以山、树木自然隔离,隔 离条件较好。2009年9月10 13播父本、母本,10月14 3移栽,父母本按1:6的行比移栽,试验田前作水稻。1 移栽时施N、P、K三元复合肥40 kg/667 m 、硼肥1 kg/ 667 m 。N肥的施用分3次进行,分别是苗肥、腊肥和 薹肥按20%、30%和50%的比例施用。 1.2.3取样考种及测产 油菜成熟期按5点法在每个小区取样10株,测定 (1)试验设计:试验设7个不同的母本密度处理, 处理1:3 000;t ̄/667 m ;处理2:5 000 ̄./667 m ;处 理3:7 000, ̄v/667 m ;处理4:9 000 ̄/667 m ;处理5: 11 000株/667 m ;处理6:13 000 ̄/667 m ;处理7: 15 000株/667 m 。‘小区面积20 m ,3次重复,随机区 收稿日期:2011—12—28 基金项目:贵州省农业动植物育种专项(黔农育专字E2009]003号):“黔油30号”种子生产和轻简化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贵州省成果推广项目:中早 熟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黔油3O号推广应用。 作者简介:吴仲武(1964一),男,农艺师,主要从事杂交水稻、杂交油菜种子生产及新品种示范推广工作。 通讯作者:黄泽素(1965一),女,研究员,主要从事油菜遗传育种研究。 ・116・ 种子生产 吴仲武等:杂交油菜黔油30号制种技术研究Ⅱ.母本种植密度和N肥用量对制种产量的影响 株高、分枝高、有效分枝数、主花序长、主花序及全株有 效角果数,每角粒数;于种子收获后晒干测定小区产量 及千粒重。 2结果与分析 2.1 母本栽培密度对制种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2.1.1 不同密度下母本主要经济性状比较 不同母本密度下黔油30号母本主要经济性状表 现列于表1。由表1可看出,随着密度的增加,母本植 株高度有增加的趋势,当母本密度最小时(处理1),植 株高度最小(191.7 em),当制种母本密度达到13 000  ̄"667 m (处理6),植株高度达到最大(217 cm);当 母本密度3 000 ̄/667 m。(处理1)时,分枝高度最小, 仅为22.5 em,随着密度的增加,分枝高度也逐渐增 加,处理6的分枝高度达到了最大(84 cm);有效分枝 数以处理1最多,达到12.9个,处理5、6最少,均为9 个;主花序有效角数处于52~64个之间,以处理5最 多(64个);全株有效角果数以处理2和处理3最多, 分别达到496个和441个,处理6最少(327个);角粒 数以处理4最多(19.3粒)。 表1 不同密度下黔油30号制种母本主要经济性状 2.1.2不同密度下母本的产量结果 不同母本密度下黔油30号种子产量均值及差异 显著性列于表2,产量以处理4(9 000 ̄,/667 m )最 高,为85.99 kg/667 m 。对不同密度处理产量方差分 析表明:各处理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母本密度 在处理1~处理3(3 000—7 000 ̄/667 m )范围内,产 量逐渐增加,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当母本密度达到 9 000 ̄/667 m (处理4)时,制种产量最高,到达 85.99 kg/667 m ,与处理7(15 000 ̄/667 m )产量相 当,差异不显著,但与其它处理差异极显著。处理5与 处理6产量相当,分别为81.66、80:99kg/667 m ,差异 不显著,与其它处理差异极显著。以处理1产量最低 (43.03 kg/667 m ),与其它处理产量差异均达到极显 著水平。 表2不同密度下黔油30号种子产量及差异显著性 2.2 N肥施用量对制种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2.2.1 N肥施用量对制种母本经济性状的影响 从表3可看出,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母本植株高 度和有效分枝数增加,用量50 kg/667 m 时植株高度 和有效分枝数达到最高(197.53 cm和11.8个);株有 效角果数和角粒数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当氮 肥用量达到20 kg/667 m 后,其有效角果数和角粒数 增加的量很小或者甚至有所下降;分枝高度从整体上 讲随氮肥用量的增加有所下降;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和 千粒重变化不大。 表3不同氮肥水平下黔油3O号母本植株经济性状表现 2.2.2 N肥施用量对制种产量的影响 不同氮肥用量的产量结果分析表明(表4),各处 理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各处理产量结果可以看 出,随氮肥用量的增加,黔油30号制种产量增加,当氮 肥用量达到20 kg/667 m 后,产量增加不明显,以氮肥 用量为50 kg/667 m 处理的产量最高。 表4不同N肥水平下黔油30号种子产量及差异显著性 ・117・ 第3l卷第4期2012年4月 种子(Seed) 3小结与讨论 3.1 从产量结果看,黔油30号制种母本密度达到 9 000株/667 m 时产量达到最高,与最高密度15 000 株/667 m 的产量相当。从劳动力投入的角度分析, 增加密度必然要增加劳动力投入,从而增加成本,因此 从以较少的劳动力投入而取得较好的收入考虑,黔油 30号制种母本以9 000株/667 m 左右为宜。 基肥的情况下,结合考虑减少投人,增加效益,以施用 20~30 kg/667 m 的尿素作为追肥较为适宜。 参考文献: [1]童晓利,李刚华,赵荷娟,等.宁杂1号亲本不同行比和密度 对制种产量的影响[J].南京农专学报,2000(4):25—28. [2]祁玉良,刘新宇,祁道昌.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制种高产技 术[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3):31—33. [3]侯剑.杂交油菜制种提高母本结实率的研究一Ⅳ不同时期不 3.2黔油30号的母本种植密度对其经济性状产生一 定的影响,特别是对其植株高度、分枝高度、株有效角 果数和角粒数影响较大。 3.3 N肥的施用与制种产量关系极大,随着N肥施 用量的增加,制种产量增加,但N肥用量达到一定程 度后,增加N肥用量对提高制种产量效果不显著。因 此在种子生产过程中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在施用一定 同施氮比例对制种母本结实和产量的影响[J].种子, 200524(8):80—81. [4]陈大伦,张瑞茂.隐性核不育两型系杂交油菜制种技术研究 I.母本移栽密度及可育株拔除时期[J].贵州农业科学, 2002(5):28—3O. (上接第115页) 1.4陕麦159适应性广 从2008年秋播开始,由育种单位向该公司提供陕 麦159原种10000 kg,在公司基地进行繁殖生产,并进 陕麦159适宜于陕西关中灌区及黄淮冬麦区高中 肥地力水平种植。关中地区适宜播期10月5~15日, 播量为112.5~150 kg/hm。,施足底肥,氮磷钾配合,及 行栽培技术指导。2009年秋播公司建立陕麦159穗 行圃1.33 hm ,以保证品种种子的纯度。每年在夏收 前,公司组织各县种子公司及农技推广人员进行品种 时冬灌,适时春灌,冬灌时可根据苗情追尿素1 12.5~ 150 kg/hm ,抽穗至灌浆期做好“一喷三防”。 的大力宣传推介,并进行技术培训,加大品种的宣传力 度。2008~2010年陕麦159推广种植面积2.33万 2陕麦159小麦新品种的开发利用 陕麦159小麦新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等优点。 2008年该品种授权杨陵伟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 开发经营,建立良种繁殖基地,通过对土壤平衡施肥, hm ,比对照品种多增产粮食1 450多万kg,经济效益 可达2 900多万元。 3小 结 高产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陕麦159的成功培育, 使当前优质小麦品种产量上了一个新台阶。该品种不 仅产量高、品质优,而且综合抗病性好,适应性广。通 过授权公司经营,加快了该品种种植推广力度,实现了 品种产业化生产。 科学的栽培技术及综合植保防治等配套技术体系,提 高陕麦159的产量水平。 2.1 品种开发利用模式 大学一种业公司一基地一农户。 2.2实施方案 大学 新品种选育 参考文献: 种业公司 基地 组织推广 [1]李振声,容珊,钟冠昌,等.小麦远缘杂交[M].北京:科学出 版社,1985:57—83. 繁殖原种 [2]钟冠昌,穆素梅,张正斌.麦类远缘杂交[M].北京:科学出 版社,2002:85—97. 农 户————一一种植一一市场 [3]张荣琦,陈春环,赵晓农,等.利用远缘杂交技术选育小麦新 品种之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6):186—188. [4]张荣琦,陈春环.优质小麦新品种小偃503的选育及产业化 陕麦159是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选育而 成,2008年授权杨陵伟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开发 经营。该公司从2007~2008年共建小麦穗行圃4.33 示范初报[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1):126—128. [5]任志龙,吉万全,赵慧贤,等.面包专用粉小麦新品种陕麦 hm ,建小麦原种田233.33 hm ,建小麦良种田 1 340.67 hm 。 .150选育与产业化开发[J].麦类作物学报,2000,20(1): 74—77. 1 1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