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议民族师范院校大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浅议民族师范院校大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来源:宝玛科技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管理科学 浅议民族师范院校大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李磊(甘肃省合作民族师专学工部) 二、培养和提高民族大学生交际能力的措施 摘要:从民族院校的实际出发,分析了在校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过 程中存在的诸多障碍及其原因,并提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 有效措施。 关键词:民族院校大学生交际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745 文献标识码:A 大学生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 新世纪对未来的人才素质有很高要求,人际交往能力是人才素 首先,现在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接受能力较强,如能正确引 质中的一个方面,人际交往能力又会促进和带动其他素质的提高。 导,一定会有显提高。其二,教学手段、方法的多样化可以在很多方 重视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 际关系,是他们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 幸福感的必然要求。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个性品质形成和发展的极为 重要的时间阶段,在提高学生交际能力方面也有着一些有利条件。 义,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一个问题。 一、民族院校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障碍及其成因 民族师范院校的生源地大都分布在当地及周边民族地区,绝大 多数大学生都是少数民族学生,学生人际交往的障碍表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1、由于各民族语言上的不通、民俗习惯的差异等因素造成的 沟通困难,其主要表现为不知如何与老师、同学相处,在同学问感到 孤独,感到知己难觅,友谊难寻,难于和周围人相处,心理距离大,社 会交往有限:2、相互协作困难,相融性缺失,唯己主义突出:3、通常交 往中必要的礼仪、语言、举止常识的迷惘,有时同学们也想有得体的 举止言谈,但不知具体如何操作。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这些障碍造 成了部分学生紧张的人际关系,出现了一些不良的倾向,甚至影响了 部分大学生正常的生活和学习,是我们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 形成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知道人类 行为的特征受文化教育、家庭影响、受社会上生活态度主流、价值观 的影响,人的技能与知识经验、人生的期望、生理状况和心理状况也 对人类的行为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大学生人际交往这~行为无疑也 不例外。我个人认为造成民族院校大学生交际障碍的表现在传统应 试教育方式的影响。现在学校的大学生都走过应试教育之路,在竞 争升学的压力下,他们的中小学是在拼命读书,争高分,进名校的道 路上走过的,这使他们有极严‘重的学习个人主义的行为方式。学生 只能照顾自己,没有更多的精力、能力和兴趣去关照他人、帮助他 人,极大地削弱了认知和处理人际关系的心理功能,在中小学他们 除了学习、考试之外,无暇顾及社会化问题,不注意了解自己、社会、 他人,没有余暇去思考培养自己与他人合作和交往的能力问题,加 之单一的升学追求,使他们只注意消遣性的讨论而忽视了同学问师 生间的心灵沟通、思想撞击,忽视了对社会中复杂关系的了解和探 索,这无疑抑制了他们人际交往能力的成长。 独生子被包围在长辈的呵护下,他们没有交往的欲求、动机和 机缘,推迟了他们社会化的进程,导致学生到了大学阶段仍然缺乏 处理人际关系和生活难题、人生挫折的能力。由此会造成某些 大学生面对交际困境不知所措、失意、灰心、冲动,甚至走向极端。 社会上生活态度的主流、价值观对大学生的交往能力也潜移默 化地起着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实行,加剧了竞争,人际间无利 害关系温情共处的状态代之以无情的竞争。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 人际关系的疏远,人情的冷摸,过去那种人际间用互相支撑弥补经 济条件不足的情况发生了新变化,现在经济的丰富减少了对他人的 需求和援助,往来不再成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东西,这种生活态度 主流的转变也明里暗里影响了大学生人际交往观念的形成。从人的 价值观角度看,过去那种重义轻利的传统观依然是中国社会所弘扬 和提倡的,但市场经济中追逐利润是客观的规律。 大学生交往能力与知识经验本身的不足,人生期望的某些偏 颇,心理不完全成熟,面对交往中的失败、挫折而无所适从,他们的 自然交往能力不会高。 上述主、客观原因对大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造成了障碍。为全 面培养与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我们必须重视学生交际能力方面的 培养。 面使学生得到训练,从而间接获得能力。第三,转变教育观念。现代 教学已由单纯知识教育转到知识能力并重,更重视能力的培养。第 四,与高中期间比,学习的压力减轻,学生自己选择的余地增大,可 以使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来决定学什么、怎么学,从而为提高 能力创造更好的条件。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 面着手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1、要发挥好“思想品德课”教学主渠道的作用。通过对学生人际 交往中存在问题的调查,我们认识到大多数学生都有良好的交往愿 望,乐于交往,希望搞好自己的人际关系,但对于怎样培养自己的人 际交往能力感到茫然影响了自己的学业。对此,思想品德课教师在 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给学生讲清,要求学生必须明确人际交往的 重要性及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与技巧,这些原则和技巧不但在大 学期间“管用”,将来走上社会也一样“灵验”。这些原则包括:平等尊 重的原则,诚实守信的原则,宽容待人的原则等等。在课堂教学中要 让学生重点讨论如何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2、教师要在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 入学新生对高校老师的印象是一片空白,老师及学生管理部门的管 理人员真诚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那么这种 良好的师生关系本身就具有教育功能。 教育是一项事业,事业需要献身: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需要探 索;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需要创造。教师应将这三者完美地结合在 起,教师要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负责,对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负责。 不论是政治辅导员、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不论是行政管理人员还 是教学科研人员,都应如此。 3、学校共青团及学生会等组织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活动,这 样可以使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走出“自我封闭”的状态,慢慢融入同 学与集体之中。此外,在不影响学生学习的情况下,也可以鼓励学生 走出校园,到社会上去锻炼,或去做勤工俭学,这样做可以有一定的 经济收入。 4、要重视情商的培养。“学习好”或者说“智商高”的学生未必都 能在上作中得到重用和提拔:而那些“情商”高的学生往往能很快得 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当然如果情商与智商的水平都很高,就会游 刃有余,如鱼得水。在学生培养方面要转变观念,要重视对学 5、各专业的教学都要渗透交际的思想。通过思想品德课或一些 专门培训,注意交际能力和技巧培养。也可以结合其他的专业课如 组织行为学模拟课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特别是培养 学生的协作精神。 大学生一定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善于发现和总结自己 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要善于向那些人际关系好的同学 学习,取人之民,补已之短,使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逐步提高。只有 在实践中反复地总结,不断地修正自己,才能日趋成熟。 参考文献 …胡潇,王敏,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的文化成因[J],高教研究, 2000(2):53. [2】程海云,姚本先,浅论大学生人际冲突与和谐校园的构建[J],铜陵学 院学报,2006年O5期 3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