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斗茶记阅读答案

斗茶记阅读答案

来源:宝玛科技网
本文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

海道趋建安,不数日可至,故每岁新茶不过三月至矣。罪戾之余,上宽不诛,得与诸公从容谈笑于此。汲泉煮茗,取一时之适,虽在田野,

[宋]唐庚

孰与烹数千里之泉、浇七年之赐茗也哉?

①政和二年三月壬戍,二三君子相与斗茶于寄傲斋②。予为取龙塘水

〔节选自《眉山文集》,有删改〕

烹之而第其品,以某为上,某次之。某闽入,其所赍③宜尤高,而又次

[说明]①斗茶:流行于宋代的一种品评茶叶高下的游戏。②寄微斋:

之。然大较④皆精绝。

唐庚被贬惠州时读书、品茗、会客之室。③赍〔jī〕:携带。④大较:

②盖尝以为天下之物有宜得而不得,不宜得而得之者。富贵有力之人,

大略,大体。⑤要之:总之。

或有所不能致,而贫贱穷厄、流离迁徙之中,或偶然获焉。所谓\"尺有

9.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

所短,寸有所长',良不虚也。唐相李卫公好饮惠山泉,置驿传送,不

昔 人以 为 不 减 清 远 峡

远数千里。而近世欧阳少师作《龙茶录》,序称嘉褚七年亲飨明堂,致

10.请写出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斋之夕,始以小团分赐二府,人给一饼,不敢碾试,至今藏之。时熙宁

(1)二三君子相与斗茶于寄傲斋:

元年也。吾闻茶不问团铤,要之⑤贵新;水不问江井,要之贵活。千里

(2)其所赍宜尤高:

致水,真伪固不可知,就令识真,已非活水。自嘉祜七年壬寅至熙宁元

(3)或有所不能致:

年戊申,首尾七年,更阅三朝而赐茶犹在,此岂复有茶也哉!

(4)更阅三朝而赐茶犹在:

③今吾提瓶走龙塘,很多十步,此水宜茶,昔人以为不减清远峡。而

第 1 页 共 4 页

斗茶记阅读答案

本文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

11.请用现代汉语写出第②段画线句的意思。〔4分〕 唐相李卫公好饮惠山泉,置驿传送,不远数千里。 12.细读文章,品尝加点词,体会的心境。〔2分〕 得与诸公从容谈笑于此。

13.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6分〕

(1)对本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 A.文章开头即交代斗茶的时间、地点及人物,表达清楚。 B.这一次斗茶的水是不一样的,都是客人自己带来的。

C.文中对李卫公之水提出了质疑,认为奔波千里取来的水已不是活水。

D.文章名为《斗茶记》,但对斗茶一事却一笔带过,重在生发谈论。 (2)多次运用对比手法阐述观点。理解文章内容,把下面的图表补充完整。〔4分〕

答案:

9.昔人/以为/不减清远峡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作答时,首先要理解句子大意,然后再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进一步确定。这句话的意思是:古人认为它不逊色于清远峡的水。\"昔人'是主语,\"以为'是谓语,\"不减清远峡'是宾语,故朗读节奏为:昔人/以为/不减清远峡。 10.〔1〕一起〔2〕尤其,特别〔3〕得到〔4〕经受,经过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说明。可联系上下文,留意文言词语在详细语言环境中的非常现象,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作答时,还可联系我们学过的课内文言文,比如,\"相与'可以联系《记承天寺夜游》中的\"相与步于中庭'。

11.唐代宰相李卫公喜爱喝惠山泉水,设置驿站传送惠山泉水,不以几千里之远送到。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作答时,要留意文言句式、文言

第 2 页 共 4 页

本文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

词语的非常用法,留意句中的关键词语\"好'\"置'。

12.\"从容'在文中有舒缓、悠然之意。说自己贬谪到惠州,以戴罪之身在乡村与伙伴一起煮茶品茗,猎取身心欢乐。虽然处在劣境中,但能以茶为乐,泰然处之,表现了随性而适、随遇而安的乐观立场。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的赏析。\"从容'是舒缓、悠然的意思,用来形容\"诸公',属于人物描写中的神态描写,此描写表现出文中人物当时随性而适、随遇而安的状态。

13.〔1〕B〔2〕A.取龙塘水烹之,很多十步B.茶贵新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第〔1〕题B项说法错误,从第①段可知本次斗茶\"取龙糖水烹之',不存在客人各自带水的状况。第〔2〕题A空可从第①③段\"取龙塘水烹之'很多十步'得到答案,B空可从第②段\"吾闻茶不问团铤,要之贵新'得出答案。 【参考译文】

政和二年三月的一天,〔我〕和两三个友人一起在寄傲斋品评茶叶。

我为大家取龙塘的水煮荼并评定茶的高低,以某荼为上品,某茶位列第二。某个福建人,他所携带的茶应当最好,却被排在了第三。然而大体上都属绝妙上乘之品。

〔我〕曾以为天下的东西有应当得到却得不到的,不应当得到却得到的。富贵而有技能的,有时却不肯定能得到,但在贫贱困顿、流离漂泊之中,有时却能在偶然间得到。世人所说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确不假啊。唐代宰相李卫公喜爱喝惠山表水,设置驿站传送惠山泉水,不以几千里之远送到。而近代欧阳修写《龙茶录》,序中称嘉祜七年,仁宗皇帝在明堂祭杷,行斋戒之礼的晚上,把小团茶分别赐给了枢密院、政事堂二府,每人分得了一小团茶饼。欧阳修〕不舍把茶饼碾碎了饮用,至今还珍藏着。这时已是熙宁元年了。我听说茶不管是小团茶还是〔压成长方形的〕铤荼,总之是贵在其新;煮茶的水不管江水还是井水,总之最重要的是{要活水。不远千里去取水,水的真假当然不清晰,即使就算是真的水,〔到了目的地后〕已经不再是

第 3 页 共 4 页

本文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

活水了。从嘉祜七年壬寅到熙宁元年戊申,前后已有七年,更历经了三个皇帝,但所赐的茶还保存着,这哪里还是茶啊?

如今我提着水瓶去龙塘取水,没有几十步路,龙塘的水适合泡茶,古人认为它不逊色于清远峡的水。走海路到〔福建〕建安,没几天就可以到了,所以每年三月新茶就会送到〔惠安这里〕了。犯罪的我,承蒙皇帝宽恕不杀之恩,能够和各位在这里悠然地谈笑。取龙塘之泉水煮荼品饮,得到一时的闲适,虽然身在乡野,与用数千里之外送来的泉水去煮七年前的陈荼相比,哪个更闲适呢?

第 4 页 共 4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