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格教案
1、院系年级: 训练主体:
2、训练时间:约 分钟 训练主题:教学演讲
3、学段课目:高中3年级语文 教学主题:赏析《一棵开花的树》 4、教学目标:训练者获得初步的教学演讲经验。
模拟学生品味清丽的言语、了解象征的手法,感受柔美的形象和清新的意境,获得祈盼、失落的情绪体验,产生心灵的共鸣。
教学环节 导课 教学行为 各位,追寻时的心跳、失意时的心痛,想必大家都曾经历过。 今天,我们就再次来体验心跳和心痛的感觉!(课件1) (课件2) 现在请大家轻轻地读一读,感受文本叙事主体的心事。 各位,谁没追求过,谁没失落过?想一想自己青涩的年华,品一品曾经甜蜜的忧伤,让思绪揭开那酸涩的记忆、潜入那时光的涓涓细流吧! (课件3,点按钮) (课件4)请三位来读,每人读一节。 各位,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一个女孩儿在某个地方遇到了一个男孩。看他第一眼,女孩的心就突突直跳。这个男孩阳光帅气,深深打动了女孩儿的心。于是,这个女孩儿每天来这里张望,希望能再次遇到他。可是,不见得每次都能相遇。失望之余,便有了„„(课件5) 人们有时候相信缘分,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一种人生的无奈。 有的有缘有分,有情人终成眷属;有的有缘无分,花好不能月圆。 这个女孩儿祈望佛能馈赠自己现实的缘分,于是„„(课件6) 没有遇见他,女孩儿踟躇、惆怅。看到路旁的树,女孩儿便幻想借佛的手把自己化成一棵树,那样的话,就不会遗漏每一次的邂逅„„(课件7) 追寻着男孩熟悉的身影,女孩儿精神焕发,生气勃勃;憧憬美好的未来,女孩儿向他暗示情意的热烈。白日想着他,梦里念着他,盼望前世因缘,今世来牵,所以„„(课件8) 技能要素 讲述性言语 指导性言语 指导性言语 讲绘性言语 指导性言语 讲绘性言语 讲论性言语 讲解性言语 讲绘性言语 讲绘性言语 讲绘性言语 学习行为 回忆。 注意。 品读。 回味体验。 分节读。 倾听。 领会。 沉思。 倾听。 倾听。 倾听。 教学媒体 课件1 课件2 课件3 课件4 课件5 课件6 课件7 课件8 欣赏 分析 女孩儿终于等到男孩走向自己的时刻,闭上双眼,吮吸他的气息,献上自己的心,渴望他能看自己一眼„„(课件9) 也许从这个时候起,女孩们才知道爱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课件10)男孩熟识无睹,冷漠地远去,使女孩儿失望、沮丧,留下了一颗破碎的心。 它落地时的无声亦如等待时的悄然,这,便是默默等待的归宿。 体验 感悟 (课件11)各位,现在请按照自己的感悟进行吟诵,强化自己内心的感受。 请XX为我们诵读。 各位,通过赏析,我们能感到文美情更美,这种真切的感受,让人遐想和陶醉。 最后,我想请各位谈谈自己的看法或想法。 说的很有道理。感情的确是比较复杂的东西,也是难以言明的东西。从我们的古往今来的文学作品就可以看出来。文本叙事主体缺乏表达感情的勇气。她或是胆小,或是含蓄。我们对她的行为却不容易作出对与错的比较和评价。也许,喜欢一个人是需要说出来的,需要勇敢地去追求,否则会成为终身的伤痛与遗憾;也许,爱一个人是需要藏在心里的,暂时不能得到的才是最令人向往而值得等待的。 爱情如此,我们的一切求索是不是也是这样呢? (课件12) 讲绘性言语 讲论性言语 讲绘性言语 讲论性言语 指导性言语 指导性言语 讲论性言语 指导性言语 讲论性言语 倾听。 领会。 倾听。 领会。 课件9 课件10 吟诵体验。 课件11 诵读。 领会。 议论。 思考。 品味。 课件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