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50
·临床监护·
心理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效果的
影响
周艳
(重庆市江津区永兴中心卫生院 重庆)
目的 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采用对照研究法对174例来院就诊的老年慢阻肺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摘要:
按照入院登记薄将患者分入常规组和研究组,其中常规组实施传统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变化以及护理满意度,对心理护理的应用价值予以客观评价。结果 护理干预后,研究组SAS评分降至(50.27±2.11)分,SDS评分降至(55.86±3.88),常规组SAS评分降至(58.45±3.02)分,SDS评分降至(61.02±3.07),两组比较研究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7.7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3.91%(P<0.05)。结论 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能够缓解老年慢阻肺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降低应激反应损害,有利于提高整体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护患关系,借鉴价值极高。关键词:心理护理;老年慢阻肺;应激损害;负性情绪
中图分类号:R248.9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j.cnki.1671-3141.2019.50.198
本文引用格式:周艳. 心理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效果的影响[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0):314,316.
0 引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困扰中老年群体的常见慢性病,因疾病反复发作难以根治,且需长期服用药物,因而大部分患者不堪其扰产生程度不一的心理障碍。本院深刻体会到负性心理是慢性病治疗和转归不可忽视的应激源,因而在护理过程中辅以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成效显著。为进一步印证心理护理干预的有效性和优越性,笔者开展了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对照研究法对174例来院就诊的老年慢阻肺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按照入院登记薄将患者分入常规组和研究组,87例为一组。常规组男女分别有48例、39例,年龄为60-81岁,中位数为岁,研究组男女分别有45例、42例,年龄为60-80岁,中位数为63岁,对比两组各方面资料均衡性较强(P>0.05)。
知,以免因无知对医护人员的操作产生不满或质疑,对患者和家属
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解答,安抚患者的情绪;④增加与患者的沟通和互动,在接触中对患者的性情、脾气、承压能力、自控能力等进行科学评估,采取适宜的方式帮助患者疏导、发泄不良情绪。同时,了解患者的个人兴趣和爱好,为其推荐适宜的活动项目,以充实精神世界,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⑤了解患者的家庭背景,帮助患者争取更充足的亲情支持,以良好的心态应对疾病。同时,鼓励病友间自由交流,互相学习经验心得,为病友沟通创造契机和平台,使其在同类群体的人际交往中获得情感支持和精神慰藉。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变化以及护理满意度。其中,焦虑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测定,抑郁以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定,得分与焦虑/抑郁状态的严重程度呈正比。护理满意度采用科室自制满意度调查表测定,计分制为百分制,得分不低于80分为满意,介于60-79之间为比较满意,不足60分视为不满意。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
2
P<0.05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c检验,
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常规组
入组患者均接受慢阻肺常规内科治疗,护理人员按时按量发放药物并遵医进行吸氧护理、吸痰护理以维持呼吸道畅通,同时落实其他治疗性护理。1.2.2 研究组
在常规组基础上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如下:①初次进入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的医护人员,部分老年患者会存在紧张感、无助感,护理人员需要热情服务,主动拉近彼此的距离,通过亲近的护患关系稳定患者心态;②环境不仅会对患者的生理舒适度产生影响,还会诱使患者产生反感、失望感,护理人员需要维持病房和病区的整洁、规范、秩序,为患者营造适宜的静养环境。同时,部分患者对住院环境的要求较高,在安排病房时尽可能地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1];③患者对医护团队的信任与否直接影响患者的依从性,若患者对医护方案产生质疑,无疑会加重患者的焦虑情绪。护理人员首先应介绍医护团队,结合实际病例资料说明医护团队的专业性,同时全面宣教慢阻肺疾病知识,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
护理干预后,研究组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和比较满意者合计
85例,常规组合计73例,两组护理总满意度对比研究组呈明显优势(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SAS和SDS评分的变化
实施护理前,两组SAS和SDS评分水平相当,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后,两组各指标评分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见表2。
3 小结
慢阻肺对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负性影响广为人知,甚至部分老年患者不堪其扰而产生自杀、自伤行为,这对于社会的稳定、
表1 统计两组护理满意度[n,(%)]
组别研究组常规组
例数8787
满意56(.37)35(40.23)
比较满意29(33.33)38(43.68)
不满意2(2.30)14(16.09)
总满意85(97.70)73(83.91)
注:与常规组比较,P<0.05
表2 统计两组SAS和SDS评分(分)
组别研究组常规组
例数8787
护理前
SAS67.16±9.1166.20±8.85
SDS75.±11.3175.57±11.23
SAS50.27±2.11*#58.45±3.02#
护理后
SDS55.86±3.88*#61.02±3.07#
注:与常规组护理后比较,*P<0.05;与同组护理前比较,#P<0.05
(下转第316页)
投稿邮箱:sjzxyx88@126.com
316
组别对照组
干预前干预后
观察组 t值P值
干预前干预后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50
表2 2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n40404040
调节能力5.43 ±1.228.14 ±1.03*5.37±1.1711.82±0.93*△
2.365<0.05
远视力18.48±2.3323.14±2.75*18.37± 2.2829.85±2.63*△
3.125<0.05
读及精细工作7.04±1.4610.52±1.29*7.05± 1.5214.23±1.04*△
2.0<0.05
日常生活能力6.23±1.049.02±0.93* 6.19±1.02 12.38±0.87*△
3.122<0.05
注:与干预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
者情绪的低落,二者相互影响。因此,需要护理人员采用合理的护理干预对于老年白内障患者具有重要意义[5]。目前眼科疾病常规护理中对认知护理干预报道较少,所以有必要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可安抚患者负面心理对改善老年白内障患者心理情绪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6]。
本研究采用认知护理[7-10]对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从健康认知宣教、对实践经验的正确认知指导、情绪放松认知护理干预、术后认知干预、出院认知指导等方面进行干预,结果表明,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增加(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护理人员通过向患者认真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来提高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度,更好的让患者全面了解和评估自己的病情,以积极配合治疗和做到早期预防,从而降低内心的焦虑、抑郁等心理情绪。良好的心理疏导能调节患者心理情绪,最重要的是患者要得到家属和朋友的支持,以给予患者心理安慰;让家属和朋友多多帮助患者,给予社会支持,从而提高生活质量。综上所述,认知护理干预可降低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参考文献
[1] 张晶瑶.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对应干预效
果分析[J].河北医药,2017,39(3):471-473.
[2] 郑松,丛红云.循证护理对白内障患者术后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护理杂志,2016,2(6):190.[3] Wang JJ,Hong T,Mitchell P. AUTHORS' REPLY to the Letter to the Editor
Regarding “Patients’ Short-term Satisfaction With Cataract Surgery and Long -term Sustainability of Improved Visual-Related Quality of Life Over 3 Postoperative Years\" [J]. Asia Pac J Ophthalmol (Phila),2014,3(4):260.[4] 马新爱.疾病认知护理干预对青光眼患者心理状态和遵医行为的影响
[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6,3(3):551-554.[5] 郭俊红,齐天梅,陈妍鹏.心理护理对老年人白内障手术患者心理状态
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4,25(23):3581-3583.[6] 杨淑娟,黄秋燕,周秀芬.术前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
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7:117-118.[7] 周敏,李佳昕,张铭光.认知-心理-社会支持护理干预对肝硬
化失代偿期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状况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0):48-50.[8] 陈雅妮,王晓宁,王晓娟.心理护理对老年人白内障手术患者心理状态
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11).[9] 边奋,刘亚珍.放松训练及心理护理在白内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现代实用医学,2017,29(2):276-277.[10] 张美英.心理护理对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人人健康,2018(6).
(上接第314页)
家庭的和谐无疑是百害无益[2]。心理护理,顾名思义是围绕患者心理状态而开展的疏导性、教育性护理干预。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围绕影响老年患者心理状态的环境、认知、情感缺失等因素开展针对性心理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研究组SAS评分降至(50.27±2.11)分,SDS评分降至(55.86±3.88),常规组SAS评分降至(58.45±3.02)分,SDS评分降至(61.02±3.07),两组比较研究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7.7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3.91%(P<0.05)。
由此表明,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能够缓解老年慢阻肺患者焦虑和
抑郁情绪,降低应激反应损害,有利于提高整体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护患关系,借鉴价值极高。
参考文献
[1] 杨菊芬.心理护理对老年慢阻肺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的影响[J].临床医学
研究与实践,2017,2(25):193-194.[2] 袁运娣.老年慢阻肺患者应用心理护理的临床价值分析[J].按摩与康复
医学,2018,9(20):63-.
投稿邮箱:sjzxyx8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