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顾颉刚民俗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 顾先生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大学问家,他的几乎每一篇民俗学方面的文章都是经典,即使有些文章的立论今天看来是错误的,但他的思想方式仍然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 2,钟敬文文集(民间文艺学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
钟先生着作等身,他的学术思想,几乎总是能够站在民俗学的前沿位置上,不断引领学术走向。但我认为,钟先生最有价值的学术贡献是《文集》中的民间文艺学卷,无论从学术史的角度还是从论文的当下价值上来说。
3,刘魁立民俗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
刘先生着述不多,惜墨如金,自然,惟一的着作的份量也就重了。刘先生以思辨见长,是他这一辈人中极少数的受过严格专业训练的人。我认为他的《民间故事的生命树》是后难得一见的严格的学术论文,可惜没有来得及收入此书。 4,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美)孔飞力着,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
这本书还有许多别的版本。看看孔氏的写作方式,如果我们拿到这个选题,我们会怎么做肯定是这样的:1,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社会历史背景、涉案地理范围。2,事件的性质、作为“巫术”的历史流变,以及事件的文化意义。3,事件的起因。4,事态的发展。5,产生的结果。6,事件的社会意义和给予我们今天的启示。中间一定会夹杂许多面目可憎的,可能大家都看不懂的所谓“理论分析(套用)”。(哈哈,我说的是大多数人可能是这样结构,并不表示正在读贴的你就是这样。)
5,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季羡林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季先生这本小书,许多不是严格的学术论文,但大家手笔,了了数语,论证虽不必尽详,却能给人许多启示。4,顾颉刚:《古史辨自序》 ……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创世纪”。 6,钟敬文:《民俗文化学:梗概与兴起》 ,中华书局,1996年
……体现了中国民俗学强烈的文化关怀意识,本人就是看了此书才立志投身民俗学的。 7,特纳编:《庆典》,方永德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 ……此书教人如何理解民俗文化事象的意义。 8,基思·托马斯:《巫术的兴衰》,芮传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此书教人如何分析民俗现象的社会历史根源。 9,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上海人民出版社 ……此书教人从社会制度入手理解民俗和宗教现象。 10,史宗编:《20世纪西方宗教人类学文选》,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 ……了解当代宗教人类学很好的入门书。 11,金:《拉伯雷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
……金使民俗学具有了思想的力量和历史的穿透力 12,江村农民生活及其变迁(建议自己买一本) 不用解释了吧?
13,诙谐及其与无意识的关系(建议借别人的来看) 弗洛伊德着,常宏、徐伟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
精神分析心理学的经典之一,对口头传播的研究有相当大的参考意义。对民俗学来说,其作用更胜于《图腾与禁忌》之类。 14,《话说民间文化》,钟敬文,人民日报出版社,很薄的一小本,内容精要,值得研究者、爱好者一读。 15,《民俗文化学:梗概与兴起》 ,钟敬文,中华书局。钟老的民俗学思想体系在这里有充分的展示与表述。
16,《孟姜女研究集》,顾颉刚,“是二千五百年来一篇有价值的文章”(刘复语),研究民间故事者不可不读。上海古籍出版社。 17,《乡土中国》,费孝通,是理解乡土中国的精辟之作,需反复细读。三联书店。 18,《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马凌诺夫斯基着,李安宅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19,《中国民俗》,陈勤建着,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年版 20,《文艺民俗学导论》,陈勤建着,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21,《民俗学》,关敬吾 22,《周作人民俗学论集》 24,《神话学入门》,大林太良着,林相泰、贾福水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年。 25,《神话的诗学》,梅列金斯基着,魏庆征译,商务印书馆。 大林的书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26,20世纪西方宗教人类学文选库恩着 ; 李宝恒, 纪树立译. ? 上海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0.
看五遍之后,你就不怕哲学系的人跟你侃后现代,范式转移。
户晓辉:《现代性与民间文学》
必读的理由:
作者说:“民间”的起源其实不在民间,而在知识界。“传统”的起源不在古代,而在现代。“格林童话”的起源不在德国乡下,而在城市中的小资。
开头的现象学理论有些吓人,但过了这道坎,下面一路行来,就如行山阴道上,精彩目不暇接了。
[ 本帖由 刘宗迪 于 2004-7-31 11:56 最后编辑 ]
<民间文化论坛><民俗研究><民俗学刊><文史知识><北京师范大学学报><民族艺术>等. 偶莽几沓了,还有《文物》《考古》等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