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标准培训体系力促全员素质提升
胡勇;王志刚;胡强;龙德林;何波
【摘 要】磨溪天然气净化厂结合机构改革和专业重组后员工的基本情况和现状,以\\\"全员参与、全面覆盖、持续改进、长效机制\\\"作为培训工作总体思路,以更新培训观念立足长期发展、创新培训管理规范培训行为、注重个人发展提升专业技能素养、构建有效激励机制提高培训实效为目标,构建标准化培训不仅提高了全体员工的综合素质,为净化装置安全平稳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西南油气田的大发展提供人才宝库.
【期刊名称】《化工管理》 【年(卷),期】2019(000)020 【总页数】1页(P10)
【关键词】标准培训体系;员工培训;全员素质提升 【作 者】胡勇;王志刚;胡强;龙德林;何波
【作者单位】四川省遂宁市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中油气矿,四川 遂宁 629000;四川省遂宁市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中油气矿,四川 遂宁 629000;四川省遂宁市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中油气矿,四川 遂宁 629000;四川省遂宁市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中油气矿,四川 遂宁 629000;四川省遂宁市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中油气矿,四川 遂宁 629000
【正文语种】中 文
磨溪天然气净化厂是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中油气矿下属单位,主要从事天然气脱硫、脱水、硫磺回收等生产业务。目前工厂共有天然气净化装置4套(引进
50×104m3/d装置、130×104m3/d联合装置、龙王庙300×104m3/d试采净化装置),累计处理含硫天然气达132.5亿立方米,生产硫磺27.5万吨。磨溪天然气净化厂属于基层一线,在员工培训方面更不能忽视,能否做好员工培训工作关系到净化厂的中长期发展,也关乎净化厂效益。 1 成果实施背景
在川中油气矿大发展环境下,最迫切的任务就是要解决现有在岗人员全面正确履行岗位职责,促进一线员工技能水平提档升级,加强综合管控能力的建设,构建特色标准化培训体系是在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和探索培训方法中提炼出的成果。 2 主要措施及做法
2.1 更新培训观念,立足长期发展
磨溪天然气净化厂秉承这个理念,制定了《溪天然气净化厂培训工作标准化实施规范》,并且根据净化厂当年的培训效果,在年末组织培训办公室对该制度进行修订,力争做到更完善,更合理。 2.2 创新培训机制,规范培训行为
目前,大多数的企业培训缺少系统化和规范化,培训中存在盲目性。培训内容往往停留在简单的基本技能培训上,以“应急式”的业务培训为主,全面、准确的培训规划涉及甚少,一套完善且操作性强的培训制度更是缺乏。基于此,制定一个系统化的培训很有必要。
2.3 注重个人发展,提升专业技能素养
实践中,企业进行的培训工作往往源于要求和上级安排,忽略对实际工作的调研和培训需求的分析,内容与需求相脱节。一方面造成培训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导致
员工培训积极性丧失,培训工作更多流于形式,针对员工本身需求制定相应的培训。 2.4 构建激励机制,促进培训高效开展
目前,培训工作薄弱除了投入不够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培训激励制约机制,职工收入、待遇的相关尚未完全配套,给员工造成“学和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的错觉,极大地影响了职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依靠相关的激励制约制度来保障工作的开展。 3 取得的效果
3.1 制度先行,培训观念得到改正
磨溪天然气净化厂成立培训领导小组,形成了压力一层一层传递,一级对一级负责的齐抓共管良好局面。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亲自抓全员培训,专门组建培训办公室,由分公司技能专家、高级技师来担任负责人,各办公室、工段站抽调人员兼职办公室成员。我们相继制定下发《磨溪天然气净化厂培训工作标准化实施规范》《关于进一步加强员工培训工作的通知》等,确定了培训的计划、实施、评价和考核标准化模式。同时落实“直线责任”,压力一层一层传递,一级对一级负责,各办公室、工段站负责人与基层班组长为属地管辖范围培训工作第一责任人,将提升员工技能水平作为其履职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考核逗硬。
今年工厂举办各类培训班26个,参与培训人数1200余人次,目前工厂学习氛围日渐浓厚,员工学习意识明显增强,员工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显著提升,为工厂安全平稳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3.2 创新模式,培训系统得到规范
积极开展培训需求调查,收集建立工厂培训矩阵,编制好2017年培训工作计划,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形成:需求调查-整理需求-制定计划-按时推动的流程,在年度计划的指导下,开展的“四个一”培训活动,提升了员工实际操作的合格率;“人人上讲台,个个当讲师”青年大讲坛活动中,极大的推动了工厂管
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员工三支队伍素质提升,均能在工作中担当重任;推广智能化信息培训考试系统,在日常训练测试、技能鉴定培训、职业技能竞赛中应用,特别是发挥引进50×104m3/d净化装置真实模拟现场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展现了员工岗位练兵场作用,打造川中净炼化专业员工教育培训基地;师带徒培训中,通过长期的指导。终上所述,整个培训系统已经完全脱离了以往的理论培训模式,转而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科学的“金字塔”培训系统。 3.3 个人发展,参与竞赛获提升
磨溪天然气净化厂多次派出在培训中表现优异的员工参与各项比赛,通过培训转型,告别了一直以往的“重在参与”的口号。在比赛中,员工表现出类拔萃,在中石油集团公司第一届轻烃装置操作工职业技能竞赛由川中油气矿磨溪天然气净化厂杨育霖、杨松、陈洋等选手组成的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代表队在竞赛中荣获团体项目第二名,杨育霖获得个人铜牌的成绩;在西南油气田职业技能竞赛中,磨溪天然气净化厂荣获团体项目第一名,个人单项中荣获1名金牌、2名银牌、3名铜牌;川中油气矿天然气净化操作工和轻烃装置操作工职业技能竞赛中,范玲、代旭分获天然气净化操作工推荐组、随机组金牌,黄成获天然气净化操作工推荐组银牌,孔旭、苟舒琼分获天然气净化操作工推荐组、随机组铜牌。 3.4 总结提炼,培训制度得到完善
经过对近几年的员工培训工作进行总结、提炼后,磨溪天然气净化厂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培训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与改进。相继下发了《磨溪天然气净化厂培训工作标准化实施规范》《进一步加强员工培训工作的通知》《成立磨溪净化厂技师工作室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员工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通知》等,坚持每季度下发一期培训工作通知通报,强化培训管理,为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