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近代史纲要》材料分析复习题汇总---副本(1)

《中国近代史纲要》材料分析复习题汇总---副本(1)

来源:宝玛科技网


《中国近代史纲要》材料分析复习题汇总---副本(1)

材料分析题之一

材料1: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在华资本扩张的重要方面是工矿企业投资。在矿山方面,到1913年,列强在中国所设立的采矿企业32家。投资铁路不仅包括修路权,而且还包括对铁路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甚至还囊括了对铁路沿线矿产的开采权。其他工业企业的投资,包括造船、纺织、面粉、烟草等行业。外国银行从19世纪40年代进入中国,甲午战争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中国关税的征收权、保管权、支配权均有外国银行控制。

需要特别指明的是,列强在中国的投资,其资金并不主要来自自己国内,而是主要来自中国。其渠道主要有:(1)各种投资的利润。(2)各种贷款利息与回扣。(3)通过货币经营直接积聚资金。

——根据吴承明、许涤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吴承明《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投资》,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刘克详、陈争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简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等著作整理而成。

材料2:……提倡“实业救国”的张骞,创办了大生企业集团,曾经有所发展,但在帝国主义侵略加深的情况下,最终失败了。被认为是中国自己经营最成功的开平煤矿,1900年就在中外合办的名义下,被英国资本吞并。此后,英资又挟其优势,吞并了另一家民族资本经营的滦州煤矿。轻工业中的棉纺织业是发展较迅速的,但在1918年到1927早间,因欠帝国主义债务无力偿还而被拍卖、吞并的中国纱厂就有7家。

——龚书铎:《近代中国的和改良》,选自《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年第10期 1、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在华投资设厂对中国经济有什么影响?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在华投资设厂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

第一、 列强在华投资设厂,修筑铁路,开发矿山,开设银行,直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第二、 在外国资本的压迫摧残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无力与之抗衡,许多民族工业逃避不了破

产或被兼并的命运。

第三、 列强在中国的投资,其资金并不主要来自自己国内,其中一部分来自赔偿的利息,这就

加重中国人民的负担。

2、近代资本-帝国主义的对华资本主义输出与今日中国积极引进外资有什么不同?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的对华资本输出与今日中国重视引进外资有根本的不同。

第一、 本质不同。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时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丧失主权的前

提下进行的;而今日中国引进外资是在中国主权完整和坚持主权的前提下,按照中国的有关法律法规、和需要进行的。

第二、 背景不同。今日中国民族工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并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而近代

中国的民族工业无法与外国资本抗衡,双方实力相差悬殊。

第三、 目的不同。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是为了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对中国进

行经济掠夺;中国今天积极利用外资,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进一步增强和提高我国产业的实力。

2 / 9

(1)

3 / 9

(2)

4 / 9

(3) 材料1、材料2分别体现了孙中山当时的什么政治主张?说明了什么?

答:材料1体现了孙中山改良的思想,对封建主义抱有幻想。

材料2体现了孙中山资产阶级的思想,主张推翻清,反对保皇。 (4) 材料3中,孙中山提到的中国和各指的是什么?

答:辛亥 、 十月

(5) 材料3中,孙中山总结的的成功,中国失败的原因,从本质上看准确吗?

为什么?

不准确。不是方法问题。成功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社

会主义。辛亥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局限性。

材料分析题之四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1919年5月3日晚,北京大学及北京各校学生及代表上千人在北大法科礼堂集会,由《京报》主笔邵飘萍报告中国外交的失败情况,群情激愤。北大一位同学当场咬破中指,撕断衣襟,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全体学生更加激愤。第二天,五四运动爆发了。

材料2:“外争主权,内除”、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合约”上签字。 材料3:“‘五四’运动中有一部分学生领袖,就是从这里出发‘往民间去’,跑到工人中去办工人学校,去办工会。”

请回答:

(1) 从以上材料中看,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并根据这些口号说明五四运动的历史特

点。

答: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民族危机严重;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提出的正义要求被

无理拒绝。

特点:这些口号反映出青年学生要求收回国家权益,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五

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工人运动的结合。

(2) 在五四运动中你总结一下五四精神。并说一说五四运动队我们现代社会有何借鉴意义。

我们青年学生应如何发挥五四精神?

答:五四精神的内容是忧国忧民、不屈不饶、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意义:爱国主义是青年运动的旗帜,现代社会,青年学生要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精

神,要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坚定信念,认识到只有把个人的前途同国家民族的前途紧密结合起来,个人奋斗与集体奋斗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最大的人生价值。

材料分析题之五

5 / 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在救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

材料二: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须知有一个新的生命诞生,必须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这等艰难,是进化途中所必须经过的,不同恐怕,不要逃避的。……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我们必须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空虚潮流。” 请回答:

(1) 材料1中的这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材料2中的“新纪元”、“这种潮流”各指的是什

么?为什么说“新纪元”的创造是“艰难的”,这个潮流是不可抗拒的? 答: 材料1中“两位先生”指的是:民族和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

材料2中的“新纪元”指新民主主义的开始,“这个潮流”

指新文化运动。这是潮流发展的必然,历史发展的必然,顺应时代发展的和人民的意愿的。

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还刚刚兴起,作为新生事物它的发展必然遭到旧制度的阻扰和破坏,因此会充满艰难。同时它又代表社会发展进步的方向,因此又是不可抗拒的。

(2) 为了迎接这个“潮流”作者怎么做的?

李大钊发动了新文化运动,开启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即中国现代史的开始。引

进了外国优秀的民主著作。

(3) 材料1和材料2各反映了两位作者什么性质的政治主张?促使前者的政治主张发展成后

者的政治主张的国际因素是什么?

材料1中陈独秀的政治主张还属于资产阶级民族性质。材料2中李大钊的政治主张已

属于社会主义的性质,促使前后变化的国际因素是十月。

材料分析题之六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队世界各国人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的光辉一页。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主要兵力,歼灭日军150多万,队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行动,制约和打乱了日本法西斯和德意法西斯战略配合的企图。中国作为亚太地区盟日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

6 / 9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树立了一个以弱胜强的光辉范例,鼓舞了被压迫、遭侵略的民族进行战争的信心和勇气。中国人民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反动势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请回答:

(1) 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战争?

1.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组织和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全民族的抗战。 2. 抗战的胜利,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受殖民奴役的命运。 3.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4.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

5. 对世界各国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影响,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

影响。

(2)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它留给我们基本经验是什么?

答案要点:

日本是强国,中国式弱国,但日本是小国、退步、寡助,中国是大国、进步、多助,在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民族的抗战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给我们留下的经验是:

1. 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2. 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名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3. 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4. 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绝不惧怕战争。

5. 只有坚持中国党的领导,中国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

的未来。

材料分析题之七 根据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1:“在1955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内遗留了一些问题。”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人民出版社1983版,第18页。

材料2:“但整个说来,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人民出版社1983版,第18页。

请回答:

(1) 材料1所分析的是社会主义改造的什么方面?

7 / 9

答:材料1分析的是社会主义改造存在的缺点和偏差。在社会主义改造后期,由于追求单

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没有认识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出现了“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长期遗留了一些问题。

(2) 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改造的认识。

1. 科学评价社会主义改造关系到如何评价中国党和人民共和国半个多世界的历史;关系

到能不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关系到能不能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等重大问题。

2. 尽管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了某些缺点和偏差,但社会主义改造却实现了生产关系的伟

大变革,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建立,正是经过社会主义改造,才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的。

3. 社会主义改造不仅没有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而且成了生产力发展的直接推动力,成为我国

今后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基础。

材料分析题之八 根据材料请回答问题

2004年8月22日,在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同志指导下,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这次全会,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辟了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请回答:

(1) 如何认识实践是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重大意义?

(2)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性转折?

材料分析题之九 根据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1:我们党正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实现国家富强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

——摘自:中国党第十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年10月15日) 材料2:“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党应运而生。中国党的诞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从此,中国有了正确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精神力量,中

8 / 9

国命运有了光明发展前景。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在庆祝中国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1年7月1日)

请回答:

(1) 材料2中所讲的三件大事指的是什么?

答案要点:

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实现了民族、人民。 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开创、坚持、发展了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

(2) 为什么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实现国家

富强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 答案要点:

1.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对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

也正是在此基础上,中国党领导中国人民,立足国情,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2.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

义时常经济、社会主义民族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国家的繁华和富强。

3.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维护了国家的主

权和,推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凝聚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积极性,成为中国人民争取民族,实现国家富强的保证。

9 /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